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667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第三单元14课 备课.docx

科学第三单元14课备课

课题

一天的食物

课型

新授

课时

共7课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使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将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一天中所吃的食物是非常丰富的。

3、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将区分难度大的“混合类”食物拆分为多个食物种类;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教学难点:

会给多种的食物进行分类。

易混、易错点:

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

学生认知基础:

来源生活中的常识。

时间分配

学15讲10练15

教法与学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

教师准备:

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一:

小组探究

1、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

以昨天为例:

我们都吃些什么?

学生汇报。

(1)讨论活动:

这么多食物我们该怎么来记录呢?

讨论记录的一些方法:

如按餐别进行记录;按荤素记录等……

讨论记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如“炒三丝”算几种食物?

零食是否要记录?

喝过的水要不要记录等;

(2)小组记录:

要求学生对一天的食物按餐别进行记录。

注意:

把每种食物的名称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

重复吃的食物要分多次记录。

要求:

每样食物写在一张卡片上(每人20张,每一个人有自己的编号,便于区分)。

小组汇报,师记录(或统计表)。

(3)思考:

从这些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出些什么?

 学生将昨天吃的食物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汇总。

谈话:

看了我们的统计,你们有什么想法?

(我们每天要吃很多种食物) 

二:

、给食物分类

把小组内的记录卡片混合,看看可以分成几类食物,分别是什么。

要求:

(1)把认为是同一类食物的卡片摆成一竖行贴在展板上。

(2)在这竖行的排头位置,用另一种颜色的纸写上这一竖行食物的类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配合学生在黑板上贴纸条)

 对于这样的分类,你们认同吗?

(配合学生调整黑板上的卡片)

(3)你们还有怎么划分类别的方法?

(展示不同分类方法的贴板)…… 

(4)举例说说荤食、素食还可以分为哪几种?

三、小结

在对一天中食物的统计中会发现,我们一天中吃的食物是很丰富的,这里面有着不同类别的食物,摄取种类丰富的食物是我们人类进食的特点。

当我们吃下这样丰富的食物后,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些什么营养呢?

同学们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解答这个问题。

一、引入

俗话说:

“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

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

我们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与食物有关,可是我们真的了解食物吗?

 

一天中,我们要吃多少种食物?

吃的最多的是什么食物?

每餐都吃的食物有哪些?

 

按喜欢吃的分类;

按味道分类;

按生活习惯分类;

按食物结构分类;

按食物来源分类;

得:

 

失:

 

课题

食物中的营养

课型

新授

课时

共7课时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并扩充到记录中,完善对一天中的食物的统计活动。

2、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3、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4、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统计的记录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细致的研究态度。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能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易混、易错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学生认知基础:

来源生活中的常识。

时间分配

学15讲10练15

教法与学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上节课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记录卡。

教师准备: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分类等相关资料。

脂肪的辨别实验器材:

食用油、肥肉、棉签、白纸。

淀粉的辨别实验器材:

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食物包装盒上的标签……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一、小组谈论

1、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1)讲述:

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

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

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下面我们分组探讨一下,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来进行具体研究。

(2)分小组探讨交流(可根据生活经验知识谈谈,也可阅读课本介绍了解,还可通过查阅资料解释;交流时做好记录,选定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

(3)汇报交流

A.蛋白质组:

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B.糖类组: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一般来说,人体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

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糖类常常占80%以上。

C.脂肪组:

脂肪俗称油脂。

按来源可分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

脂肪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含热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富含脂肪的食物有植物油、动物油、肥肉……

D.维生素组:

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人体维持正常代谢和机能所必须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

它是人体六大营养要素(糖、脂肪、蛋白质、盐类、维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数必须从食物中获得,仅少数可在人体内合成或由肠道细菌产生。

E.矿物质组:

矿物质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人体其实是由各种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的。

其中很多矿物质元素为酶的必需组分,可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渗透压、氧气转运、肌肉收缩、神经系统完整性),也是身体组织和骨骼生长及维持所必需的。

有丰富的矿物质。

F.水组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000^7000,少年儿童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8000。

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2:

获得哪些营养?

(1)小组讨论

(2)小组活动:

先做补充记录,再重新分类并做好统计(3)展示交流(投影仪展示小组统计表)。

(4)小结:

我们吃的食物中,有的一种食物可能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会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

                                            

3、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过渡: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亲自来找一找这些食物所含有的营养成分,那就更有趣了。

教科书中设计了两个简单的实验,教我们检验脂肪和糖类;还告诉了我们寻找食物中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方法。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亲自动手做一做吧!

(2)分组活动

注意:

检验糖类,滴碘酒时,要离开食物一段距离,然后滴一滴或几滴;检验脂肪实验时,不要弄在检验纸以外,以免污染衣服、书包、桌子等;看食物包装袋上的标签时,应仔细找找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含量。

(3)汇报交流

三、小结

1、说说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2、课外继续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制成一份常见食物营养成分表。

引入:

身体成长、发育都需要哪些营养?

我们能从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呢?

 

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组织更新、损伤组织修补,以及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

生命的产生、存在与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

所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物质。

糖类也是细胞的组成部分,例如细胞核中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糖和脱氧核糖。

 

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

含有丰富糖类的食物

含有丰富脂肪的食物

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

含有丰富矿物质的食物

得:

 

失:

 

纠:

 

课题

营养要均衡

课型

新授

课时

共7课时

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有用的信息,并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集体的研讨,形成认识。

2、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3、通过对均衡膳食的分析与研究,感受到理性思考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并研究如何才能均衡膳食。

教学难点:

学会合理配搭膳食营养,建立健康生活意识。

易混、易错点:

在理解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建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学生认知基础:

来源生活中的常识。

时间分配

学15讲10练15

教法与学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为每位学生准备:

均衡膳食食物搭配记录表(参照教科书第48页)。

教师准备:

均衡膳食宝塔资料、挂图等。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一、探究过程:

1、营养均衡的标准

(1)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上的均衡膳食“宝塔”图,它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

(2)小组阅读探讨:

“宝塔”中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是哪类食物?

支持我们生长发育的是哪类食物?

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是哪类食物?

“宝塔”中不同种类食物食用量的多少,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交流发言,相互补充,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

2、搭配膳食营养

(1)小组活动

将我们“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片)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与均衡膳食“宝塔”图对照,看看我们的食物搭配与食物均衡膳食“宝塔”有什么不同?

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改进?

将改进后的食物搭配记录下来,完成下表。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2)展示交流

投影仪展示各组改进后“一天的食物”记录表,全班交流再改进。

(3)探讨膳食搭配

参考示例

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1.荤素搭配。

2.粗细粮搭配。

3.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4.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

5.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6.喝一些水;

……

三、课外延伸

请按自己的食谱进行实践,我们将评出“美食大师”。

 

引入

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板书课题)怎样搭配膳食才能获取均衡的营养呢?

师小结:

均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

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膳食搭配原则?

 

制定出“我的膳食营养原则”。

得:

 

失:

 

纠:

 

课题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课型

新授

课时

共7课时

第4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2、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3、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

、熟食物的变化。

易混、易错点:

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认知基础:

来源生活中的常识。

时间分配

学15讲10练15

教法与学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

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演示实物:

大米、黄豆、苹果、葡萄、黄瓜、豆角、土豆、草莓、鸡肉、猪肉、鳝鱼……

学生活动

教师助学

课后改进

一、小组讨论: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出示一些食物的实物:

说说哪些可以生吃?

哪些要熟吃?

(2)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3)小结:

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

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A.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B.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C.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2)汇报:

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

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

(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

(2)预测:

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3)分组实验:

用清水加热鸡(猪)肉

A.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

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

(将石棉网放在支架上部—烧杯里倒入水,置于支架的石棉网上—打开酒精灯灯帽—点燃酒精灯—置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用灯帽灭火) 

B.实验要求:

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

C.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4)汇报:

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5)讨论:

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

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二、总结反馈: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

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

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

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

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

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得:

 

失:

 

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