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66821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莲说》教学设计.docx

《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掌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志趣和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感悟“莲”的美丽形象,体会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理解并运用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显示莲花图片)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

二、研读文本

(一)认识“爱莲”人

1、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谈谈爱好莲花的问题.

2、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故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著有《周元公集》。

(二)诵读“爱莲”文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积累文言字词;

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4.背诵课文。

(三)感悟“爱莲”情

1、作者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

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用文中原句回答)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角度描绘莲花形象的?

3、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体会“爱莲”法

合作探究:

1、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它们分别比作什么人?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写它们?

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3、作者文末的感叹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愿?

(五)抒写“爱莲”心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爱 ,因为它 “ ”,。

三、课堂检测

1、“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相当于“到(往)”,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

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孔子云:

何陋之有?

⑤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

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

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

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

以花喻人反衬:

世人爱牡丹(众)托物言志

——富贵者(不慕名利 品行高洁)

突出:

予独爱莲(无)

——君子

板书设计

 

《爱莲说》说课稿

实验初中易万成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七年级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文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喻哲理于暗喻中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本文让学生明确借写莲花来赞美具有莲花品格君子形象,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利用本篇,让学生复习朗读的学习方法——“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熟读背诵”,综合运用于文章的阅读,更好的作好七、八年级间文言文知识的过渡和衔接,继续培养学生的认知、感知能力的同时,侧重于训练并培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能力: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掌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志趣和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

学生在多次诵读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感悟“莲”的美丽形象,体会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理解并运用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说学情

我任教的八

(1)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多数同学在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相对不足,因此,我将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朗读指导和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积累,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学有所获。

●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

突出诵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

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

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

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此外,采用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

●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说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显示莲花图片)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二、研读文本

(一)认识“爱莲”人

1、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谈谈爱好莲花的问题.

2、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故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著有《周元公集》。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二)诵读“爱莲”文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积累文言字词;

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4.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依据课标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上四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

(三)感悟“爱莲”情

1、作者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喜爱莲花呢?

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

(用文中原句回答)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角度描绘莲花形象的?

3、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莲花高洁正直的品质,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体会“爱莲”法

合作探究:

1、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

2、“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它们分别比作什么人?

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写它们?

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3、作者文末的感叹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愿?

(设计意图:

旨在让学生掌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五)抒写“爱莲”心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爱 ,因为它 “ ”,。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三、课堂检测

1、“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相当于“到(往)”,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

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孔子云:

何陋之有?

⑤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设计意图:

通过当堂演练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课堂教学的效度,以便做好教学反思,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

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

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本文的育人目标。

●说反思

整个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必将达到理想的效果。

●说板书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地概括教学内容,根据本文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