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69588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docx

第三单元第四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教材简介:

“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

第一和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所以在本单元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课时安排:

本单元可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

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

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

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

或者尝试:

请同学们猜谜语:

“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

]

二、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

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

问:

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师: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在操作过程中应强调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桌面上不动,是观察者的方向发生改变。

由于教学中强调不够,所以有学生回答可以看到六个面。

]

三、深入探讨:

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又能出现什么呢?

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试试吧!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

注意事项:

(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

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师: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1、P40第1题,连一连,巡礼指导个别学生,然后让三名学生说说答案及理由,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师:

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3、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      )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六、兴趣探索

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且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学会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开关和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出示球体和圆柱体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指名回答,并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三、深入思考:

1、出示正方形,这是老师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出示正方体、特殊的长方体、圆柱体加以验证。

3、现在我们不能根据这个图片判断它是什么图形,那需要增加什么条件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P39做一做图,则才是确定一个图片的形状,如果是两个以上的组合图形呢?

能确定他们的形状吗?

师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2、P40第3题。

先独立思考,再指定学生回答,最后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有什么发现呢?

五、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

1、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

2、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

从不同方向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

小正方体若干、小字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

前面都只是让同学们观察物体,这节课同学们要动手摆出你所观察到的物体。

二、探究新知

1、以4——6人为一小组,每小组四个正方体。

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正方体,接着,在左边第一个后面再摆一个。

小组成员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合作在小字本上画出平面图。

问:

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得到的结果是怎样的?

2、每个小组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形状,摆好后每个同学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把看到形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

问: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这些图形都是相同的吗?

小结: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听要求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一摆

(1)从正面看是水平方向连放的3个正方形;

(2)从上面看是水平方向没有连着放的2个正方形,即“口  口”;

(3)从正面和侧面看都是水平方向连放的2个正方形;

学生摆完后指名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

练习九4-6。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的编排体系如下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

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时安排: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

第一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一)

教学内容:

教材P44-P46例1-例3  做一做,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并能初步应用公式求周长、面积。

3、使学生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知道一个数的平方的含义及读写法。

4、在学习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

(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行图中,数的排列规律。

问:

每行图中的数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指名口答)

2、学生自己看书解答例1的

(2)、(3)小题

提问请学生思考回答:

这几小题中,要求的未知数表示的方法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用一些符号或字母来表示的)

师:

在生活中、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问:

你还见过那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如:

扑克牌,行程A、B两地,C大调…….

二、新授:

1、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2:

(1)学生用文字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运算定律。

(2)如果用字母a、b或c表示几个数,请你用字母表示这个运算定律。

(3)当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看书45页“用字母表示…….”这一段。

(4)你还能用字母表示其它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学生在草稿本上能写几个写几个,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根据学生写的情况师逐一板书。

(学生在表示时,一定要清楚表示的是哪一个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减法的性质:

a-b-c=a-(b+c)  

除法的性质:

a÷b÷c=a÷(b×c)

2、教学字母与字母书写。

引导学生看书P45提问:

在这些用字母表示的定律、性质中,哪一个运算符号可以省略不写?

是怎样表示的?

(请一生板演)

a×b=b×a        (a×b)×c=a×(b×c)

可以写成:

a•b=b•a或ab=ba  (a•b)•c=a•(b•c)或(ab)c=a(bc)

      (a+b)×c=a×c+b×c

可以写成:

(a+b)•c=a•c+b•c或(a+b)c=ac+bc

  其它运算符号能省略吗?

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乘号能省略吗?

为什么?

(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师强调:

只有字母与字母、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才可以省略不写。

3、教学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例3

(1):

师:

字母不但可以表示运算定律还可以表示公式、及数量关系。

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你能写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吗?

学生先自己试写,然后小组交流,看书讨论。

问:

(1)两个相同字母之间的乘号不但可以省略,还可怎样写?

怎样读?

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2)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省略后,谁写在前面?

a2表示什么?

2a表示什么?

师强调:

a  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

口答结果:

3的平方  5的平方  6的平方

省略数字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后,数字一定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4、练习:

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x×x    m×m    0.1×0.1  a×6    3×n  χ×8  a×c

教学例3

(2):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

两生板演。

师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1、2题。

要求:

第1题在书上完成。

第2题先写出字母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练习十:

第1-3题  先独立解答后,再集体评议。

四、总结:

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你体会到什么?

(让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一)

乘法交换律:

a×b=b×a        S=a×a    C=a×4

可以写成:

  a•b=b•a或ab=ba    S=a2        C=4a

第二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

(二)

教学内容:

教材P47-P48例4  做一做,练习十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理解式子的含义。

3、能较熟练地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字母所表示的含义,知道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好处?

但要注意什么?

2、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3、用S表示面积,C表示周长,a表示边长,b表示宽,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4、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

能省略的就省略写出来。

2×3  a×7  14+b  a÷7  a×a  5-x  0.6×0.6

二、新授。

导入: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计算公式,而含有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数量。

(板书课题: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教学例4

(1):

(1)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大了?

(指几名学生来猜)

师:

老师不告诉你们实际年龄,只告诉你们我比XX同学大23,请你们算一算,XX同学在1岁、2岁、3岁……到现在11岁时,老师各是多少岁?

跟着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XX同学的年龄(岁)  老师的年龄(岁)

    1          1+23=24

    2          2+23=25

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接着写,其他同学在草稿本上写一写。

师:

这样的式子还能写下去吗?

(师在表下补一栏,并打上省略号)

师:

XX同学的年龄在变,老师的年龄也在变,但有没有不变的?

师:

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可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小声讨论)

结合讨论情况师适时板书:

法1:

XX的年龄+23岁=老师的年龄

法2:

a+23

提问:

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

让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在式子a+23中,a表示什么?

23表示什么?

a+23表示什么?

(a表示XX的年龄,30表示老师比XX大的年龄,a+23即表示老师的年龄)

想一想:

a可以是哪些数?

a能是200吗?

为什么?

(3)结合关系式解答:

当a=15时,老师的年龄是多少?

2、小结: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公式,也可以表示数量。

3、教学例4

(2):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

在月球上宇航员是跳着走路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6。

引导学生看书讨论:

(可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

(1)从图、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表中的X表示什么?

6X呢?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出示举重记录的小资料。

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能举起的重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字母表示的数也是有限的。

(4)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6X=6×15=90,使学生掌握求含有字母算式值的正确写法。

请小组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

4、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48做一做集体评议。

2、独立解答P49第4题做完后在投影仪上展示评议。

(问问字母、式子表示的含义)

四、作业:

1、独立完成P50第5题

2、独立完成P50第6题

解答第6题时可提问:

v=        t=        让学生掌握三种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巡视指导求式子值的书写格式。

即:

S=vt=150×30=4500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二)

例4

(1):

                    例4

(2):

法1:

XX的年龄+23岁=老师的年龄  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

6a

法2:

a+23                  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

当a=11时,老师的年龄是:

        6a=6×15=90

a+23=11+23=34

 

第三课时:

用字母表示数(三)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P51-P52练习十第7-13题

教学目的:

1、能较熟练的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常用数量关系、数量。

3、会利用公式、常用数量关系求值。

教学重、难点:

能熟炼地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a+a=()a×a=()

(2)当a=5时,2a=(),a的平方=()

2、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操,五年级站了x列,平均每列20人,六年级有a人。

说出下面各式所表示的意义:

(1)30x

(2)30x+a

(3)a—30x

3、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二、综合练习:

1、独立解答P51第7题师巡视指导个别学困生。

投影展示,集体评议,注意评讲求值的书写格式。

2、讨论口答P51第8题

注意指导学生理解(3)小题,3x表示投中3分球得的总分数。

3、分小组完成P51第9题请几个小组派代表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4、独立完成P52第10-12题

师注意巡视指导学困生。

5、儿歌:

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

让学生顺着往下念。

问:

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总结:

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疑困?

你觉得你掌握得比较好的知识是什么?

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地方是什么?

四、发展练习:

1、讨论P52第13题

请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让3名学生上台来指一指,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在下面算式中,a、b、c、s各代表什么数?

  abcs

×    9

  scba

2.解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准备: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

对,它是天平。

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的指针就会在标尺中间,表示天平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在天平一边放上两个50克的砝码,一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问:

现在天平是什么状态?

大家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这种情况?

试试着。

[板书:

50+50=100]

50+50=100是个什么式子?

(等式)

那么这次咱们再来操作一次天平:

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

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

发现了什么?

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

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

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

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

问:

哪边重些?

怎样用式子表示?

让学生得出:

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

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

用式子怎样表示?

让学生得出:

100+x=250。

比一比100+X=250和原来学习的50+50=100以及上面两个式子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

与第一个式子比含有未知数,与另两个式子比它是等式。

像100+X=250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对,叫方程。

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小结:

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1、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

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2、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

方程是不是等式?

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