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6751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

《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关小班教案3篇.docx

有关小班教案3篇

  小班教案篇1设计意图:

孩子对看不见的神秘有天生的探索欲望,在神秘面前,他们止不住好奇的脚步,停不下推开神秘面纱的小手。

打开《黑黑的,有一个洞》这个绘本故事,映人眼帘的是清晰的画面、生动的故事形象,最重要的,就是那一个个神秘的洞洞,“这是哪儿的洞?

洞洞里到底会有什么”?

  语言简单、生动有趣、充满神奇的绘本故事,非常适合小班幼儿阅读。

我尝试通过白板的丰富功能,和孩子一起在看看、猜猜、说说、变变、玩玩中理解故事,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猜猜玩玩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洞的神奇。

  2.能运用钻、爬、走、溜等动词学说简单的句子。

  3.在游戏情境中体验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情景创设,绘本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初步体验黑黑的洞师:

宝宝们,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出去玩一玩吧。

  师:

黑黑的,有一个洞,小火车钻山洞喽。

师:

小火车钻出来了。

  白板运用:

播放音乐。

幼儿开火车。

  评析:

以孩子熟悉喜爱的游戏“开火车”导入,孩子们在情境中进入第一个神秘的洞洞——山洞,自然而又切合主题,调动了孩子的参与兴趣。

  2.理解故事,运用动词学说简单句子猜一猜、玩一玩,理解动词,学说短句。

  ①出示苹果洞,学会说“钻”

  “毛毛虫快钻出来吧。

”师:

咦?

这儿黑黑的,也有一个洞,这是哪儿的洞呢?

  师:

苹果上面黑黑的,有一个洞,谁会从洞洞里钻出来呢?

这儿有一个神奇的魔术镜,谁来找一找?

  “是啊,黑黑的,有一个洞,毛毛虫钻出来啦。

”白板运甩用神奇魔术镜将隐藏的毛毛虫找出来。

  运用手指体验“钻”的动作。

  师:

毛毛虫怎么钻的呢,把你的毛毛虫变出来,钻一钻评析:

洞洞是那么神秘,孩子们的猜想踊跃大胆、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巧妙利用白板的“魔术镜”,洞洞里的毛毛虫仿佛在与孩子们捉迷藏,孩子们急切地寻找、等待,深深被带人游戏情节。

用手指体验“钻”的环节,简单易行,让正处于兴奋的孩子身体动一动,玩一玩,变一变。

  ②分别出示蚂蚁、螃蟹洞,会运用短语进行交流。

  师:

黑黑的,有一个洞。

谁会从洞里走出来呢?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喊:

  “小蚂蚁,快走出来吧。

”白板运用:

放大、复制功能复制出许多蚂蚁。

  师:

看。

一个洞,两个洞,三个洞,哇,那么多的洞啊。

在我们家乡的大海边有许多这样的洞洞,你们去过海边吗?

有没有发现这些洞洞,洞洞里藏着谁呢?

  师:

听。

什么声音?

是谁呢?

  “小螃蟹横着爬出来啦。

”小螃蟹是怎么爬的?

  师:

我们小朋友也来学小螃蟹横着爬一爬吧。

  白板运用:

拉幕显示许多洞洞;点击显现动画的螃蟹;音效运用。

  评析:

蚂蚁、螃蟹陆续登场,可爱的小动物形象让孩子熟悉而又亲切。

白板的放大、复制功能在这里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孩子们睁大眼睛,期待着“小蚂蚁快快走出来”。

教师引导孩子从记忆中寻找我们如东家乡海边的印象,孩子们“有的话说”,贴近生活的话题从不会让人觉得词穷。

  ③完整讲述三幅图。

  师:

刚才我们看到了谁的洞洞?

还记得吗?

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把它喊出来。

  白板运用:

点击显示隐藏的图片。

  评析:

及时的、完整讲述,教师通过集体共读的形式,孩子们在看看、说说中体会洞的神奇,他们的表达急切而又主动,白板的隐藏功能极大地调动了孩子表达的兴趣,他们尝试用合适的动词喊小动物出来,使活动达到一个小高潮。

找一找、玩一玩,学会运用“溜、跳”等动词。

  ①师:

这些是哪里的洞?

黑黑的洞里又藏着谁呢?

  白板运用:

播放图片、点击显示隐藏图片。

  ②在游戏中寻找动物,说一说,演一演。

  师:

谁会从这个黑黑的小小的洞里溜出来呢?

瞧。

是小老鼠溜出来了。

它是怎么溜出来的?

  白板运用:

点击显示隐藏图片。

  评析:

表演的加入极大地满足了孩子表现、模仿的欲望,他们在愉快的身体动作中感受动词的奇妙,体味洞洞里蕴含的无限神奇。

  找一找,变一变,用身体动作变出各种洞洞。

  师;除了这些洞洞,你身上有洞吗?

  师:

能不能用手变一个洞洞?

你会让谁进来呢,快喊一喊。

  师:

用身体可不可以变成一个大洞洞?

这么大的洞洞想让谁进来?

  评析:

迁移到孩子熟悉的生活经验,从找寻自己身体的洞洞人手,感受神奇的洞洞无处不在,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事物。

找寻、表达、动作、游戏……孩子们神奇的感受洞洞之旅仍未结束。

  3.选择图片,完整讲述故事师:

洞洞好玩吗?

这么好玩的洞洞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黑黑的,有一个洞》,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老师点到哪个洞洞,我们就说哪个,好不好?

  白板运用:

点击显示隐藏图片。

评析:

巧用白板,选择图片,讲述故事,原来,故事讲述也可以这样有趣,像做游戏一样,不知不觉,《黑黑的,有一个洞》这个故事,我们完整地讲述了一遍。

  4.迁移经验,引出生活中有趣的洞洞师:

咦。

黑黑的,怎么还有一个洞?

这么漂亮的洞会是谁藏在里面呢?

拱啊拱啊,是谁呀?

看。

原来是我们宝宝躲在被子洞里和妈妈做游戏哪。

  5.寻找图书,结束活动师:

今天小朋友讲的这个有趣故事藏在一本书里,这本书在哪儿呢?

——在黑黑的,有一个洞里。

  白板运用:

点击渐显图片。

  根据图示开着火车去大型玩具的洞洞里寻找图书。

  评析:

活动的结束依然那么充满游戏情节,图书居然藏在大型玩具的洞洞里,这也太奇妙了。

教师的巧妙设计,让孩子的“洞洞”之旅结束得高潮跌起,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充满快乐和神奇的活动,故事里神秘的洞洞通过白板功能的演示让孩子充满了好奇,对答案的揭示满含期待。

游戏的情节贯穿始终,整个活动以“洞洞里藏着谁呢”为主线,让孩子在猜猜、说说、变变、玩玩中理解故事,并运用动词学说简单的短语。

整个活动,孩子兴致始终被可爱的洞洞所吸引,被老师设计的游戏情节所吸引,他们快乐的体验了一次美好的“洞洞之旅”。

  小班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名称,了解故事的情节。

  2、丰富词汇:

勤劳;了解蜜蜂、牵牛花、公鸡、猫的有关特征。

  3、知道勤劳好,愿意做勤劳的人。

  二、活动准备:

故事插图、纸偶丰富幼儿有关蜜蜂、牵牛花、公鸡、猫的特征

  三、活动过程:

  1、谜语、引出公鸡、猫、太阳;

  2、出示纸偶蜜蜂、牵牛花、公鸡、猫,带着幼儿说一说谜语,讲一讲它们的特征;

  a、蜜蜂在清晨就开始采蜜;

  b、公鸡在清晨太阳快出来的时候打鸣;

  c、牵牛花在太阳刚升起时候就开放;

  d、猫在夜里捉老鼠;

  3、教师运用故事插图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4、出示小山羊纸偶,以小山羊的口吻通过问答指导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我是小山羊,小朋友喜欢我的故事吗?

记得故事里有谁呀?

  “我第一次向谁学习,我们说了什么?

”教师总结性讲述。

谁比蜜蜂起得早?

谁比牵牛花起得早?

谁比太阳起得早?

谁比公鸡起得早?

边回忆边出示相应的’纸偶。

  5、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获得相关的认识。

小朋友喜欢故事里的谁?

为什么喜欢它?

  “为什么要早起呢?

不早起有什么不好?

”告诉幼儿早起的好处,早起能做很多事情,早起好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康,睡懒觉不好,是坏习惯。

  小班教案篇3活动目标:

  1.熟悉同伴的名字。

  2.能正确地接球和抛球。

  3.享受运动肢体的乐趣。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个皮球

  2.铃鼓伴奏活动过程:

  1.让幼儿熟悉同伴的名字幼儿坐围成一个大圈圈,做传球游戏师:

①小朋友,现在我们坐成一个,上次我们玩过了一个游戏,叫传东西,这次我们玩传小球,好吗?

你们想和小球一起玩游戏吗?

师:

说明规则:

a当老师的铃鼓声响起时,第一个小朋友就把小

  球传给旁边的小朋友,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

  b当老师的铃鼓声停止时,小球就停止传送,这时候拿到小球的

  小朋友就站起来说出自己的名字:

我的名字叫××。

  ②改变规则:

还是跟之前一样当老师的铃鼓声响起时,第一个小朋友就把小球传给旁边的小朋友,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传下去。

但是当老师的铃鼓声停止时,这时候拿到小球的小朋友不说自己的名字,而是要说出旁边小朋友的名字:

我旁边小朋友的名字叫××。

  ③两位教师先示范给幼儿看,边说游戏规则边做传小球游戏。

  游戏规则:

幼儿A抛球给幼儿B时喊其名字,幼儿B去接球保证幼儿的安全。

  幼儿自己动手、动脚操作,体验传球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延伸:

等幼儿玩法熟练后,可以改变游戏的方式,把抛球改为给球、滚球,增加游戏传球的速度或者增加球的个数。

  教学反思: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还是得老师的不断提醒,幼儿现在都能说出自己的名字第一个游戏还算顺利。

到了第二个游戏,很多幼儿还不能说出旁边小朋友的名字,需要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师的提醒。

在玩抛球时,大部分幼儿还不会抛,也接不住,在玩的时候显得很乱。

我应该把游戏规则多强调几遍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多让幼儿接触皮球,多运动运动,以便更好地掌握。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