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5876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docx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题目:

从上海高层火灾

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足

姓名:

专业:

学院: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10年12月24日

 

目录

摘要............................................................2

1引言.............................................................4

2施工现场火灾的一般起因...........................................4

2.1上海静安火灾分析.............................................5

2.1.1无证焊接工不当操作.....................................5

2.1.2易燃材料的无限制使用...................................5

2.1.3工程违法分包...........................................6

2.1.4消防救援无力...........................................6

2.2上海静安火灾暴露出的管理制度问题.............................7

2.2.1施工现场防火制度和规范的不妥善处.......................7

2.2.2过时的理念.............................................8

3总结.............................................................9

参考文献...........................................................9

 

从上海高层火灾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不足

【摘要】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静安胶州路高层住宅大火共导致58人遇难。

该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住宅当时正在进行外墙保温工程,事故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致使脚手架起火。

这样的火灾并非偶然,类似的事故仅11月就发生了3宗特大火灾事故,诚然,现正处于秋冬时节,风干物燥,火灾诱因增多,极易发生火灾事故,但这些事故却也暴露出一些管理问题,我们理应从这些事故中吸取教训,查找并弥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不足。

【关键词】火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Abstract】

Shanghai"11.15"specialmajorfireaccident,Jinganjiazhouroadhigh-floorresidentialfiresgot58peoplekilled.Thisisaresponsableaccident.Residencewasongoingtheexternalwallthermalinsulationengineering.Thecauseoftheaccidentisby"unlicensedelectricwelderspeccancyoperation".Thisfirewasnotaccidental,similaraccidentsoccur3timeinnovember,admittedly,nowisinautumn,airingthingsdry,firecauseincreased,extremelyeasytocausefireaccident,buttheseaccidentsalsoexposedsomemanagementproblems,weshoulddrawlessonsfromtheseaccidents,locatingandcompensateforon-sitesafetymanagementsystemofinsufficient.

 

【Keywords】FireConstructionsiteSecurityManagement

1引言

近期施工现场火灾频发,施工现场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然而,施工现场防火却一直未被足够重视,《施工现场防火管理制度》中也只是简单的几条准则。

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上的不足。

 

2施工现场火灾的一般起因

从我国近年来的重大火灾事故中我们能发现一些问题。

2000年12月25日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都商厦

309人死亡

电焊火渣溅落到可燃物上引起着火

2002年2月18日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随意游戏厅

17人死亡

大多是十几岁的孩子

游戏厅内放置在木箱内的变压器因长时间通电过热,引起周围可燃物发生大火

2002年6月16日

北京“蓝极速”网吧

造成25人死亡

2人受伤

两少年报复网吧,遂购买汽油放火

2004年2月15日

吉林市中百商厦

54人死亡

员工香烟掉落在库房中,引燃地面纸屑、纸板等可燃物发生火灾

2004年6月9日

北京市京民大厦

11人死亡

38人受伤

施工人员在大厦西配楼游泳馆内焊接二层平台的不锈钢扶手时,焊花引燃一层地面上的聚氨酯防水涂料

2005年6月10日

广东省汕头市华南宾馆火灾

31人死亡

3人重伤

电线短路故障

2005年12月15日

吉林省辽源市

中心医院

40人死亡

电工在一次电源跳闸、备用电源未自动启动的情况下,强行推闸送电,导致配电室发生火灾

2008年9月20日

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

44人死亡

88人受伤

在歌舞厅中演出时燃放焰火引发火灾

2009年2月9日

央视新大楼北配楼火灾

一名消防人员牺牲

违规放烟花引起火灾

2010年11月5日

吉林市商业大厦火灾

造成19人死亡

电路缺乏检修,操作不当或者线路老化引起着火

表2-1我国近年重大火灾

从这些事故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重大火灾大都是因为线路故障、人为操作不当、易燃物存放不当引起的。

线路故障,如线路过负荷、线路短路,极易引发火灾;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如在施工现场用电或用火时,易产生电弧、火花引燃周围物品;易燃物存放不当,是最容易被轻视的火险隐患。

2.1上海静安火灾分析

上海静安火灾发生时,该大楼正在实施今年的静安区政府实事工程——节能综合整治项目。

那么,发生在上海静安胶州路的这场大火,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原因。

2.1.1无证焊接工不当操作

2010年11月16日,即火灾发生后的第二天,上海官方表示事故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的。

按照惯例,这场事故应该断定为“无证电焊工严重违反操作规程,致引发大火”就结束了,但是我们不禁要问,真的仅是无证电焊工的失误?

那么这个“失误”引起火灾后,大火迅速蔓延,短时间内烧穿大楼,消防救援对大火表现出的无力又是谁的责任?

全部推卸在电焊工身上似乎不太合理吧?

有关部门马上逮捕了相关的8名焊工,这情形与央视大火逮捕运送烟花的农民工如出一辙,当然,这次被抓的这8名无证焊工很可能也是农民工。

我认为,无证焊工虽不无责任,但同时也是事故中“踩中地雷”的不幸者,不可避免的成为替罪羔羊。

真正导致这场事故的深层原因还需继续查找。

2.1.2易燃材料的无限制使用

施工现场所用脚手架上的竹片板和防护网所用的尼龙网,这些材料都是易燃的,然而这么多年来却一直没有人对它们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质疑,施工方出于节省成本的心态,往往不把这当一回事,但我们的建设部门、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呢?

为什么从来未见任何部门进行干预?

至于保温材料所用到的聚氨酯泡沫,就更加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这种复合材料急剧易燃性,燃烧速度非常快,并且燃烧产生有毒气体。

在08年深圳龙岗舞王俱乐部火灾中,正是由于大量使用了聚氨酯材料装修天花板,当时聚氨酯材料被不慎引燃后,仅46秒,有毒浓烟就笼罩了整个大厅,造成44人死亡。

46秒44人死亡,这数据是多让人触目惊心!

如此危险的材料,理应被禁止使用,为什么却又出现在施工现场呢?

2.1.3工程违法分包

我国《建筑法》明确规定,不得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筑工程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除此之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也严禁在工程发包过程中肢解分包。

然而,即使是法律禁令,但实际上却无人监督和管理,所以违法分包的现象在工程中几乎畅通无阻,所谓的“禁令”变得形同虚设。

图2-1改造工程被层层转包情况

事实上,静安的这项工程就存在严重的工程违法分包现象。

静安区建交委2010年9月通过招投标,确定工程总包方为上海市静安区建设总公司,分包方为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

2010年11月,静安区建交委选择上海市静安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承担项目监理工作,上海静安置业设计有限公司承担项目设计工作。

然而最终此工程部分作业分包情况却是如图2-1所示的复杂,一项独立工程被层层转包。

这种“左手监督右手”的关系,如同父亲监督儿子,哥哥监督弟弟,监管怎么可能会有力?

所有的监管在这里形同虚设。

更讽刺的是,2010年八月,住建部发布了严打分包转包的通知,经过三个月的“严打”,于十月底结束,再过十五天,上海发生了这宗火灾。

是什么原因使得工程总包方在此前提下依然进行分包?

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监理部门不作为?

个中的微妙关系我们不得而知。

2.1.4消防救援无力

由于正在进行外墙保温工程,出事的大楼外墙布满脚手架。

脚手架上是绿色的尼龙网以及踏脚用的竹片板。

尼龙网材质很轻,一旦燃烧,便形成一滴液态火球,滴到哪里,哪里就着火。

更残酷的是,当时现场正刮着大风,着火的尼龙网不仅往下滴,还往上“吹”,火势迅速向四周扩散。

尼龙网增加火势蔓延速度,竹片板则延长可燃物的燃烧时间。

加上烟囱效应和高空气流的作用,火势快得惊人。

与火势形成明显对比的,是消防的救援能力。

接到火警警报后10分钟,第一批消防队员赶到现场,然而消防车喷射出的水柱最多只能到达大楼的十层左右的位置,根本无法到达大楼的高处的着火点。

而后消防员在附近的高楼架起水炮往着火大楼的窗内喷水,可是着火的窗户如此多,水炮却只能逐个地进行扑灭,显得杯水车薪。

这场大火,让上海动用了仅有的一辆90米云梯车和各种专门用于高层灭火的曲臂车。

但是可惜这辆“珍稀”的云梯车只能封住一个方向的火势而无法阻止其余三个方向的蔓延。

无法扑灭高处的大火,那么只能选择从高层楼顶进行救人。

然而当两架直升机试图靠近大楼时,却因现场浓烟火势太大,直升机贮水量非常少,并且由于直升机产生的强大气旋可能会助燃大楼的火势而被迫放弃。

消防部门投入1300余人,122辆消防车参与灭火,整个灭火搜救过程中共有70多人负伤。

2.2上海静安火灾暴露出的管理制度问题

通过对上海静安胶州路高层火灾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如监理部门不作为,工程分包现象严重,条例禁令形同虚设,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安全措施不落实。

除此之外我认为有两点原因是一直被忽视的,分别是施工现场防火制度不妥善以及过时的理念。

2.2.1施工现场防火制度和规范的不妥善处

在《施工现场防火管理制度》中有“施工层面积在500m2以内,配备泡沫灭火机不少于2个”这条文。

对于500平方米以内的面积,配备2个灭火器合理吗?

假如起火点只有一处,2个灭火器似已经足够;但是如果有好几处同时起火,或者起火点不在室内,而是从室外往内蔓延,2个灭火器还有意义吗?

我认为,施工环境往往混乱复杂,并且不固定。

在配备灭火器械上应该灵活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如规范上根据面积而定。

在进行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后在作出判断。

在上海的这次大火中,保温材料聚氨酯无疑是造成火势快速蔓延的“元凶”,这种有机材料不仅易燃,而且到达80℃就会熔融滴落并产生剧毒气体氰化氢,人只要吸入一口就会死亡。

然而,2006年发布的《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等级标准8624—2006》并未禁止使用该材料;2009年,在经历过央视大火后,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制定《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聚氨酯依然未禁止使用,而只是处于“不推荐不限制”的范围内。

原因仅仅是其价格存在优势。

在国际上,美国和英国禁止使用易燃材料做保温层;德国规定22米以上的建筑不允许使用外墙保温系统。

日本使用耐热性能好、燃烧发烟量低的酚醛泡沫;瑞典、芬兰等西欧国家80%以上使用岩棉制品。

其实,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岩棉和玻璃棉即可替代聚氨酯作为保温材料。

即能起到保温作用又有较高的耐高温能力,价格也适中。

2.2.2过时的理念

避难层真的避难吗?

“所谓避难层(refugestorey)是指高层建筑中用作消防避难的楼层。

一般建筑高度超过1OO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

通过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使得人们遇到危险时能够安全逃生目的。

”当发生火灾这一类紧急情况时,处于高楼层的人即可先避难层中躲避,等待救援。

避难层通常采用特殊的阻燃材料建成,内有专用的增压设备,可以把避难层中的空气往外排除,从而起到防止浓烟进入避难层的作用。

“理论上,只要楼不塌,避难层里人员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

  如此看来,避难层的设置应该能在事故中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但事实上,设置避难层并不实际,因为楼层高的避难层很难得到救援。

当着火点过高时,避难层反而很有可能会成一个活棺材。

与其进入避难层,还不如躲进卫生间暂时避难,以提高获救的可能性。

难道对于高层建筑,就没有其他方法保障住户们在突发火灾这类紧急事件时的生命安全了吗?

并不见得。

对于高层建筑,美国为住户配有袖珍降落伞;日本有逃生梯;英国有充气滑道。

这些逃生设施成本并不高,技术上也不存在很大的困难,只是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就不能应用这些设施呢?

与其继续保守地设置没多大用处的避难层,倒不如使用国外这些高效的逃生设施。

 

火灾时不能用电梯吗?

我们一直接受的消防教育,都明确告诉我们:

火灾时禁止使用电梯。

原因是建筑在起火后容易发生断电,若乘坐电梯就会被困于电梯,这时会面临被浓烟或有毒气体熏呛而窒息的可能。

但是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如果能时用电梯来逃生,这无疑会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同时也是最能减少伤亡的方法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利用电梯火灾逃生的例子已有不少。

  “2006年上海长宁区的一幢20多层的高楼突发火灾,在消防队未到前,一部分居民通过电梯逃到楼下,消防队到场后,按照规定立即停用了电梯。

但是居民发现事故中从头到尾烟气都没有进入电梯。

“美国纽约“9·11”恐怖袭击中,南楼91层的31名工作人员利用电梯撤离仅耗时72秒。

“1996年10月28日,日本广岛一栋20层的高层公寓发生火灾,后来调查发现,这次火灾中有一半以上的疏散人员都是利用电梯逃离火灾现场的。

“1974年25层高巴西圣保罗市焦马大楼第12层的窗式空调机失火,在火灾初期,4部电梯共成功疏散了300人,占422名生还者的71%。

我认为,使用电梯进行逃生是完全可行的,只不过要先满足两个条件。

其中一个条件是要保证电梯有足够的应急电源,在火灾中不断电,可持续提供足够住户从高楼疏散到楼外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一个条件是要提高电梯井、电梯门的耐热能力。

其实电梯门能抵挡800度的高温,一般火灾不会对其造成影响。

当某一楼层着火时,该楼层电梯门紧闭,从而阻止火势通过电梯井蔓延至其他楼层,也杜绝了烟囱效应的产生而影响电梯运作的可能性。

举个例子,当20层着火时,20层的电梯门紧闭,该层电梯无法使用,但不影响电梯在其他楼层的运作,所以20层的住户可通过逃生楼梯到达19层或21层乘坐电梯逃生。

3总结

关于上海静安区的这场大火起因,官方的调查结果基本上都将责任归于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上,却未见有深层次的反思。

新闻头条也是几乎引自新华社,如出一辙。

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我认为与其灭舆论之火,不如踏实的有所作为,发现存在的不足并改善,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才是正确且能让人信服的做法。

在这篇论文中发现施工安全存在的不足以及提出的改进,虽不确定是否正确是否可行,但至少算是对这场事故的一种探究与反思。

 

参考文献

1《工程项目管理》齐宝库主编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3《施工现场防火管理制度》

4《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方法等级标准8624—2006》

5《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