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77266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5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docx

水与生命说课稿优秀版word资料

《水与生命》说课稿

石茅村小学:

庞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八课《水与生命》,本课在引导学生交流对水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安排了“观察水”、“水与生命”、“榨果汁”等三项活动。

目的是引导学生知道水是什么样的,水与生命的关系,激发学生研究有关水问题的兴趣。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看待水与生命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进一步认识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等内容打下基础。

2.活动目标

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2)能力目标:

●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于水与生命关系的不同看法。

●大胆想象没有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3)情感目标:

●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

3、教学重点、难点

●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和人的密切关系,并能以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

二、说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精心设计有关水与生命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

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三、说教法

根据《水与生命》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四、说学法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说教学模式

结构:

情景导入—组织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汇报—数据显示—延伸探究

六、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部分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公益广告:

“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世界上最后一滴水。

教师:

看了这则广告后你有什么感想呢?

2、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

水在不停地运动,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畅游一番,思考它们和水有什么关系?

播放多媒体课件:

地球上生命的生长

3、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动物、植物、人类和水的关系。

     

4、教师小结:

水是生命之源。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二)、新课教学

1、小组讨论交流:

说说你对水有哪些了解?

2、板书课题:

水与生命的关系。

3、结合观看多媒体课件,教师引导学生解析课题:

(1)、水与动物的关系

①播放多媒体课件:

骆驼在沙漠中艰难地行走着,远处有一片绿洲,青青的草,清清的水。

教师问:

骆驼是多么耐旱的动物啊,可它现在正在寻找什么呢?

它需要喝水吗?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

小鹿在喝水,在它不远处,有鳄鱼在等待美食。

 教师问:

小鹿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喝水?

③学生谈感想,得出结论:

动物离不开水。

2、水与植物的关系

①教师出示课前用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花。

提问:

“塑料袋原来是干的,现在内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观察并讨论。

得出结论:

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是从植物身上“跑”出来的,说明盆栽花体内也有水。

②实验:

植物也需要喝水。

方法如下:

教学前一天,剪下两朵月季花(茎长一些),将它们分别插入有水和没水的试管,上课时指导学生观察哪一朵花先凋谢。

(此实验应连续进行,在几天甚至十几天内进行观察,在试管上做好记号,观察这朵花每天喝多少水,同时做好记录。

③指名回答:

联系生活经验,说说植物离不开水。

3、水与人类的关系

①教师问:

谁都知道,我们人类是离不开水的,人是怎样补充水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

喝水、吃食物。

②你怎样证明我们体内含有水分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

排尿、呼吸排出、皮肤蒸发、排汗、随大便一起排出。

③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们与水的关系。

 学生谈感想:

水的重要性

④教师讲自己收集的资料并播放多媒体课件:

人体中含水量约占体重的70%,如果一个人失水10%,就会出现脱水而危及生命;如果失水20%,人就不能生存。

一个人每日生理需水量约2~3升。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营养物质之一。

它既是营养素的溶剂,又是代谢物的溶剂。

营养素的吸收,废物排泄。

离开了水的溶解作用就不能进行。

4、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自由读科学在线小知识:

1000克生的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水约900克;1000克生的一条鱼体内,含水约800克;体重100千克的成年人体内,含水约70千克。

5、总结:

水孕育了生命,生命与水息息相关。

6、猜想:

没有水的世界

①教师:

我们已经知道,水对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是如此重要,那么如果没有水,这个世界会怎样呢?

②学生各抒己见。

③播放多媒体课件:

有水的风景与无水的状况

湿润地区繁茂的植被———干旱地区龟裂的土地

无边的稻浪———枯黄的庄稼

孩子们在水中嬉戏——缺水地区孩子干裂的嘴唇

美丽的天鹅在水面上游———河流干涸,湿地消失,天鹅悲鸣

④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画想象画:

没有水的世界

三、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32页比一比:

榨果汁。

水果榨完后,果汁和果渣哪样多?

说明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1、学生谈感想:

看了刚才的课件展示,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珍惜每一滴水)。

2、教师:

各种生物离不开水,没有水我们无法生存。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现在地球上有近60亿的人口,有数不清的动植物,每天都要喝水,用水,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五、拓展作业

1、要节约水,保护水,我们可以想出哪些好办法?

2、课后制订一份家庭节约用水的计划书,和家长一起努力,节约用水。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倾听。

湘教版五年级语文《生命的感动》

说课教案

尊敬的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生命的感动》。

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1、说教材

《生命的感动》是本册书的第十九课。

本课主要写了我们平时看似不经意但实质上却又令人感动至深的生活片段,,表达了希望通过此文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懂得珍惜自己,爱护他人,进而懂得旁人的关爱,凝固成一颗爱心的中心思想,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语言简炼、层次清晰;娓娓道来、朴实真挚地流露真情实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于人生和生命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通过本课学习后,相信他们不但能够培养自身的感动与爱的能力,更能收获人生的新感悟。

2、说教法与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在教法上采用的是: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法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演示法(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学法上,为了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占有学习的主动权,让孩子体验翻转课堂的乐趣,亲身体验教和学的过程,我采取的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

和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法。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我采取互相提问解答的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运用到自主总结反思、配合合作、理解感悟等的方法。

通过这种互相配合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达到最理想效果。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体会体谅父母,感受亲情的温暖。

(2)学习本课文后引导学生在自主交流讨论反思,认识发现讨论我们的身边的感动和父母对我们无私的关爱。

(3)通过情景模拟等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新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学会感恩。

(4)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爱的心态对待他人,拒绝冷漠。

4、说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开启主题,整体把握

在上课开始时,我用两个简短的小片段向孩子们呈现感人至深的画面。

一个是在汶川地震的时候,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在地震的一刹那将孩子高高举起,自己却被石板砸中,直到救援队伍发现时她已经没有了呼吸但依旧保持着举着孩子的动作。

对学生提出问题:

“你会因为这么伟大的母亲的行为而感动吗?

”“人们往往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动之情?

”(板书:

感动)

另外一个小片段是埋伏在这篇课文里,因为这篇文章的也是深深地被感动着,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望着面前孩童时用过的物品,我的眼睛有些湿润。

”问题:

为什么望着这些物品我的眼睛会湿润?

让感动的是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思考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自由读文,发散思考。

(二)细细品读,感受亲情,分析词语(讲授法)

通过引导学生逐字句的理解课文,分析重点词语的含义,对重点的语句进行引导和分析。

在讲授过程中采取问答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

如,“寒冬腊月,你用的尿布都是先放在我怀里暖热了……”

提问:

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个字看出爸爸对女儿的爱?

一个“暖”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想象一下,除了暖尿布,爸爸还可能为女儿做过什么呢?

如“在我成长的岁月里,妈妈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凝聚到我身上……”

提问:

哪个词饱含了妈妈的爱?

“凝聚”是什么意思?

说明了什么?

讲授词语“凝聚”的意思和课文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这里的板书要写下“爱”等和亲情有关的词语,或者学生回答问题时用到的比较好的词语从而鼓励学生。

(三)深入理解,感恩父母,讲解句子(讲授法+讨论法)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从而深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引申其内涵,引导学生学会体谅感恩父母。

如:

理解“我将尊重因爱而孕育的所有生命”这句话。

提出问题,理解“尊重”(板书:

尊重,善待,感恩等)你现在觉得这样对吗?

你尊重生命了吗?

你是怎样理解“所有生命”的呢?

让学生自主回答,并加以总结,尊重的意思就是爱和感恩,要善待生命,要感受亲情,体谅父母。

(四)感恩他人升华情感(讨论法)

课文分析结束后,试着从抽象的角度提问,如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父母有哪件事让你最感动,请你想想,和同学们说一说。

让学生踊跃回答。

答案不限制。

让学生角色转换,扮演父母,分析下自己过去不够理解体谅父母的做法。

(翻转)

5、说板书

对于整节课的板书我进行了简单的设计。

一是希望学生们明白整节课的内容最重要的字眼所在;二是希望他们能够参与其中,更多的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的板书设计仅仅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先以“感动”为中心,发散思维,扩展和本文相关的词语,如“体谅”“感恩”“爱”“无私奉献”等突出重点词汇和中心思想。

6、结束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本课的结束语中,我会引导学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是爱,生命也因为爱而美丽和感动。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只有对身边的人感恩,才能得到别人的回馈。

学会感恩,感悟亲情,感受感动,让我们的生命才能更加美好。

谢谢各位!

第五课生命之源——水

尊敬的各位评审老师你们好:

我是来自西坪小学的妥俊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第八册第五课《生命之源——水》。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力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实践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水问题进行挖掘的同时要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从美术的角度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完善期,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最关键时机,所以本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水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一起来珍惜所剩不多的水资源。

2.能力目标:

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参与制作节水、爱水的板报中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收获劳动后的喜悦,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到水对人类生活有多么重要。

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1.让学生了解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宣传栏的装饰设计方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宣传报

教学理念:

在分析宣传报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与提问题的能力。

教师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方法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懂的节约用水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做的并是公民应该尽的义务和责任。

在学生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

二、说教法:

我采用的是: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等方法,完成新课的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图片使学生通过欣赏图片能够意识到水的可贵之处进而引出水是生命之源这一课题。

2、师问:

同学们既然水是生命之源,请你们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水?

学生抢答,引入新课。

3、出示课题。

教师板书:

5、生命之源——水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感受水的重要。

(二)、综合探索活动

1、感受水之美

(1)水能波涛汹涌,能细流潺潺,让我们来看看大自然中的水的姿态(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中水的美态和神韵。

(2)教师小结:

水的姿态多变带来无限的美感,有了水自然界的生命才生机勃勃,才有了环境的优美和神态的平衡。

2、过度:

然而祖国的大江南北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人们对待水的态度也是不同的(课件出示缺水,水被污的图片)通过观赏图片让学生感悟到要珍惜水资源

小组讨论: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污染水的现象?

怎样做能有效保护水资源?

讨论后各小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从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方面进行思考。

(3)(课件出示)知识小屋:

节水标志

师问:

你知道这个标志的含义吗?

(学生回答)

“世界水日”是哪一天?

(每年3月22日)

“中国水周”是什么时候?

(每年3月22日——28日)

3、宣传栏的设计。

(1)师问:

通过学习大家了解这么多关于水的知识,还有保护环境的重要,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和你们一样了解水的资源情况,并参与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呢?

(利用宣传栏)

(2)欣赏宣传栏设计(课件出示教材上的宣传栏)思考宣传栏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主题、内容、装饰)

(3)学生讨论怎样设计宣传栏,汇报后教师指导

A主题确定。

以节水爱水为主题

B内容选择。

学生讨论后归纳,内容有水与人类的关系、节水常识、目前水资源情况和以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C版面设计。

主标题在醒目的位置,先画出分版图。

D版面装饰。

色彩鲜艳,绘画装饰或剪贴装饰。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三)、小组合作,综合实践

1、作业要求:

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制作“节水爱水”主题小报

2、分组合作:

以搜集的资料内容划分4个小组,

①水与人类的关系、②节水常识、③目前水资源情况、④以水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介绍。

(四)、展示评价

给学生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小组设计的宣传海报。

【教学理念:

美术课程的评价环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段发展的重要环节。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间互评的方式。

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让学生体会劳动后成功的喜悦。

(五)、教师课堂小结:

水是生命之源,她像乳汁般甘甜。

她让森林青翠欲滴,她使花朵缤纷灿烂。

她让小鸟歌唱婉转,她使大地生机盎然。

生命从水中走来,一代代生息繁衍。

水是生命之源,请珍惜每一滴水。

浪费会让森林失去绿色,挥霍将使鲜花不再灿烂。

鸟儿将没有婉转的歌唱,地球上也不再有人类出现。

珍惜宝贵的水源吧,那是生命的源泉!

(六)、板书设计:

5、生命之源——水

宣传栏设计:

1主题确定2内容选择

3版面设计4版面装饰

【教学理念:

使学生一目了然,明确主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我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上是很下工夫的。

学生通过课下自己搜集的资料对水资源有了一定的了解。

学生们都感受到了缺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感受到水对人类的重要。

本课教学从知识走向生活,从生活切入艺术实践。

学生不仅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环保教育,更从合作作业中体会到了课题的意义。

这是一节不仅有教育意义,更有实践操作意义的课程,学生作业反映出来的认真,是比以往课程都来的珍贵的。

从合作情况看,不仅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发挥了作用,连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浓厚。

教学效果很好。

生命之源——水

 

稿

西坪小学:

妥俊良

二○一四年3月18日

课题:

氯气与水反应吗?

 

说课稿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王栋梁

2013-5-10

 

课题:

氯气和水反应吗?

阜阳市第二中学王栋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阜阳二中的王栋梁,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氯气和水反应吗?

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节内容的设计。

一、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鲁科版高中化学1第一章第二节,学生已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及部分化学性质,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氯气与水、与碱的反应。

本节课是以实验为主的活动探究课,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化学学习后接触的第一个实验探究,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巩固了酸的通性,有助于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2、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背景:

在初中已学过酸的通性,本节又学习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及部分化学性质,对氯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生面临的困难:

1、较难理解氯水的成分

2、实验设计的能力较弱

3、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二、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氯气与水、碱的反应。

(2)了解氯水的成分,掌握次氯酸的性质,了解漂白粉的成分、漂白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氯水成分的探究,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2)通过对氯水成分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利用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观点。

(3)增强环保意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氯气与水、与碱的反应

(2)次氯酸的漂白性

2、教学难点

(1)氯水成分的分析及实验设计

(2)次氯酸的漂白性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基于本节的教学内容在章节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基础,在教法上本节课将自主探究引入课堂,以研究氯气与水的反应为主线,采取提出问题→形成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的思路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师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应用分组讨论、交流评价、共同分析、教师引导等多种方法,结合图片展示、自主探究、对比实验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

在学法上,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希望我们能创设便于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给他们发表独立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因此我将氯气与水的反应设计为一节实验探究课,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去发现、探究中去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教学环节一情境引入

【图示及流程图】展示含氯产品图片以及自来水厂氯气消毒流程图

【演示实验】展示课本实验装置及改进装置,通过改进装置演示实验,引入本课题:

氯气能与水反应吗?

【设计意图】

1.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2.拓展学生的实验创新思维,引入课题。

教学环节二预测氯气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过渡】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呢?

基本流程:

【投影提示】①氯元素常见化合价:

-1、+1、+3、+5、+7

②氯的氧化物不能在水溶液中存在

③利用元素守恒的思想

【学生预测】:

H2、O2、HCl、HClO、HClO2、HClO3、HClO4

【教师演示】:

检验氯气与水反应是否生成H2、O2

【学生阅读】:

教材中关于HClO漂白性的内容

【学生再判断】:

Cl2+H2O=HCl+HClO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加深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进一步拓展思维。

学生通过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预测产物,可以促进学生的主体思想,从而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

教学环节三氯水成分探究

【过渡】我们如何通过实验去验证大家的预测呢?

【设计意图】

1.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机;

2.同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环节教学埋下伏笔。

【基本流程】

1、学生猜想:

氯水成分Cl2、H2O、HCl、HClO

2、实验目的:

①检验H+和Cl-的存在

②验证氯水中有HClO

3、设计方案:

分组讨论上报方案教师点评

4、实验验证:

分组实验汇总结果分析意外现象(新制氯水滴加石蕊试液或带颜色的纸片上)完成实验报告。

5、共同分析:

评价各组方案的优劣并形成最佳设计方案

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预测产物

方案设计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3

实验5

结论

 

设计思路:

这是本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我将学生分成六组,要求学生在给定试剂的条件下,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各个小组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将实验报告完成。

然后让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实验方案、现象以及结论,评价各组方案的优劣并形成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掌握氯水的成分及性质,为知识迁移做铺垫。

教学环节四知识迁移——氯气与碱的反应

【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HCl和HClO,那么氯气和碱反应吗?

如果反应,大家可以预测它的产物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汇总结果。

学生展示,学生点评。

【设计思路】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2.通过学生展示,学生点评,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环节五探究氯水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退色的原因

基本流程:

1、教师演示: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氯水,红色逐渐变浅最后退去。

2、学生猜想:

①氯水中有H+显酸性②氯水中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