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0853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docx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

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重中之重,因此,就需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听课评课体系,形成多元的听课评课目标、制定多样的听课评课工具,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信息,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的改进。

那么,科学课程怎样听课评课呢

一、科学课程听课评课

解读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及主要内容框架是科学课程听课评课的前提。

(一)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关于科学课程的定位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科学课程定位为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就是平时的修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有关系但不等同。

整个20世纪的科学教育的发展有过几个阶段,早些时候特别注重科学知识,在50年代,书上告诉种子萌芽的时候需要什么条件,需要空气、温度、水;到了60年代有了变化,这个知识不再告诉了,让学生把种子放到不同的土壤中间,你自己观察种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自己去概括总结。

这个阶段特别强调科学方法,现行的自然,也特别强调这方面,是受整个世界科学教育价值取向影响的。

那么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特别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各国意识到仅仅强调科学知识,仅仅强调科学方法已经远远不够了,它强调的是什么?

强调的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给科学定位就是科学启蒙任务,

这一门课程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科学启蒙首先表现在这个方面,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会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为什么要把自然课程变为科学课?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然是我们认识的对象,而科学这个概念比自然包含的东西更多,科学包括了科学素养的各个层面。

这个定位,不是把知识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才是最重要的。

2.面向全体学生。

原来的自然课程在小学里经常会被挤掉。

而且很多地方因为条件问题,就不开这门课,所以很多学校把科学课叫做“精英课”,

认为科学是少部分人学的东西。

所以《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科学这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不管他的性别、天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及地区方面的差异如何,都应该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反对这种“精英式”的科学教育。

3.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对周围世界的一种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这是科学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个资源,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孩子们很快就不喜欢这门课了,所以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问题是我们老师究竟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

如果孩子们的主体性真正充分活动起来的话,那学习就是另外一种样子,可我们的教师在这个方面一直是有限的,为什么?

这和我们的传统有关——师道尊严。

对于一些有关科学方面的问题,老师们应该勇敢地说:

“我也不知道”,“我和你们一起来探究”,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间,我们真正的把自己的师道尊严抛弃了,和孩子们一块探究,那时候再看看学生,他的学习将会是另一种状态。

4.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强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在探究过程中间,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他可以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可以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可能养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当然也可以获取科学知识,并且可以领悟科学的本质。

所以,科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必须以探究为核心。

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在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上、活动与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路可以这样走,还可以那样走,多种途径任你选择。

在评价方面,由于科学课程是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针对科学素养内涵的多样性,我们评价的指标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样的。

(二)科学课程的总内容

内容是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整个标准中的主体、核心部分。

科学课程内容划分为五个方面

:

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和宇宙。

这一次标准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不再详细的规定各年级的孩子应该学什么,把3—5、6-9年级的科学课程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内容标准上所表述的基本上是小学毕业后绝大多数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

另外科学探究和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是长期的,而且是伴随着科学知识的教育进行的,所以在标准内容展开的时的特点。

科学探究是一个独立的板块,

科学态度价值观也是一个独立的板块,但是到了下面三个知识板块的时候,又把方法、态度、价值结合在一起。

在科学探究方面,用了很多这样的方框图,分上下两部分,下面是“认识科学探究”,上面叫“过程与方法”。

对“认识科学探究”来说,指的是科学探究包含哪些东西,为什么要有科学探究,“认识科学探究”分两个层次,带阴影部分、中间是椭圆形的是一个方面,这个方面又分两个次级的板块,这是长方形带阴影的,叫“认识科学探究”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从提出问题开始,包括猜想、假设、预测,制定计划、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交流等过程。

通过一个案例来介绍什么叫提问题,什么叫猜想、假设预测,什么叫制定计划,什么叫搜集整理信息,什么叫思考与结论以及什么叫表达与交流。

然后是“认识科学探究”,原来我们过于强调了探究的方式、方法,现在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他应该理解什么是科学探究。

接下来每一部分的内容标准,就是按照这样的框架展开的,给教师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感觉。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里,分为四个次一级的内容:

一个是对待科学学习的态度,然后是对待科学,再是对待自然,最后是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在对待科学学习方面,

提出来要培养的品质是:

坚持性,重证据;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像;愿意合作与交流。

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出了两条:

一个是不迷信权威,一个是不断发展的。

对待自然方面,提出丁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热爱生命;一个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还有一个叫做欣赏自然美。

科学技术和社会包括三个方面:

一方面叫做用科学改善生活,另一方面是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就是说学生学习科学以后,能对一些有关科学的社会问题感兴趣,第三个方面是对社会的双重作用,科学既可以给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也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各种始料不及的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污染问题等等。

“生命世界”分成了四个板块:

一个是“多样的生物”,一个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然后是“生物与环境”,最后是“健康生活”。

物质世界分成三个方面,一个是“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然后是“能量的表现形式”。

“物体与物质”从“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利用”这样几个方面从宏观的、有形的,逐步涉及到抽象的物体这个概念,从“物体的特征”到“材料的性质与用途”然后再往下面更抽象,“物质的变化”然后是“物质的利用”,这方面跟以往相比

有了很大的不同,增加了“材料”这个板块,然后“运动和力”有三个小板块,“位置与运动”、“常见的力”

还有“简单机械”。

把过去的“声、光、电、热、磁”仍然保留,增加了一个“能量的转换”。

“地球和宇宙”分为三个板块,前两个板块是“地球的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第三个板块是“天空中的星体”,前面两个板块主要讲地球,后面一个是讲太阳、月亮还有其他星球。

从整个内容标准和编排上看,新科学课程彻底打破了原有的体系框架,重新整合了原来的知识点。

二、听科学课听什么

(一)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

2001年6月份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

“科学课程的性质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通过学习科学课,学生要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并能应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科学课程的总的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的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像,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

这是总目标,然后分解成三部分,一个是科学探究方面,一个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还有一个是科学知识方面。

与过去相比,在课程目标和教学目的上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与科学知识并列的目标,即要实现科学知识目标,科学探究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三位一体。

这是科学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

1.知识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是指要求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内容,包括生命世界(生物的多样性、生命的共同特征、生物与环境、健康与生活)。

物质世界(物质之间、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

地球与宇宙(地区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大部分。

2.

科学探究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科学教育。

既要继承前人留下的科学遗产,又能掌握“点石成金”的方法,使人类的知识宝库不断充实。

科学探究过程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通过观察身边的自然事物发现和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提问作出假想答案,并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通过观察、实验、制作与活动进行探究,学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它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最后得出结论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科学课的学习,要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打好基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具体而言是保持与发展小学生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科学不迷信权威,形成用科学提高综合素质的意识,乐于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在科学学习中能够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乐于合作与交流,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二)看教师角色是否发生转变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真正要把教学改革搞好,离不开广大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如果教师固守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沿用过去的教学方法,这支改革主力军将变成“阻力”。

因为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改变,还包括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方法的革新。

1.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千百年来教师在人们心中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的智者,而教师本身也以传授知识为职责。

新课改要求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科学要素为宗旨,教师要转变过去只注重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不仅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

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体验,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

教师要转变自己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放弃权威形象,将学生作为科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要树立开放的观念,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不能再将学生封闭在教室、学校中;灵活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必限制在课堂上;合理利用、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教材以外的知识来学习;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定论的精神。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教学方法很难驾驭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1)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目前,多数学校的教学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往往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学会自由思考,勇于提出猜想,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2)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自学指导法、问题讨论法、学生讲演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不同作用。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优化组合,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总之,广大科学教师应当把握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为小学科学教育改革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教学中是否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在听课中,还要看教师是否把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

在科学教学中,一般要看以下几方面:

第一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是通过这种方式去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有有关的探究科学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看到这个知识本身的价值,更应该看到这个知识中间所镌刻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方面的价值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价值;第二个就是要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第三个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第四个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把前面的理念在这一部分具体化,付诸于教学实践;第五个是开放的教学法观。

也就是说,科学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教师和同学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险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要拓展学生的兴趣渠道,广泛地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此外科学教育标准还特别强调了两点:

一个是“不要仅仅是教知识点”,还有一个就是“不要把教科书当圣经”,在教科书以外还有广泛的课程资料,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

上述几个方面是我们对科学课程听课所要关注的方面的理解和认识,让我们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地改进,指导科学课程的听课评课实践与观念更新。

三、评科学课评什么

新的科学课程评课与传统评课有很大差别。

传统评课主要是看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看学生在特定时间里学到了什么,并算出成绩、排出等级。

新的科学课程评课到底评什么呢?

(一)科学课程评课的纬度之一——学生

虽然当前对科学评课的内容及本质都取得了一致的理解,但由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诠释,体现在评价的领域也各有不同。

美国《评价科学的理解》一书中将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六个领域:

科学概念、科学研究过程、应用、科学态度、创造性和科学的本质。

科学概念领域:

事实、规律、原理、理论和学生内化的知识。

概念之间具有相关性,在学习中不能分离。

科学过程领域:

1968年美国AAAS的《科学:

过程途径》,从理论上将科学过程技能分为简单的过程和整合的过程。

简单的过程有:

观察

(如磁铁)、利用空间

/时间关系(如对称)、利用数字(如语言表达中)、分类(如动物分类)、测量、描述(如昆虫的变态过程)、预测、推理。

整合的科学过程:

控制变量(向地性实验)、解释资料(如米甲虫的生长数量的多少)、形成假说、设计方案(如何知道植物各部分的功能)、实验(如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应用领域有应用批判思维;应用于开放的问题;运用科学过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具有联系学科内在规律的能力——科学的整合;具有建立跨学科的联系——科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对个人健康营养和生活方式做决定的时候,不是根据谣传和冲动,而是科学知识;对科学发展方面的公众媒体评价能够理解和评价;在技术问题中应用科学概念;理解常用技术设备的科学和技术原理。

态度领域:

态度包括探究人类的情感;有组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个人价值观的决定;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决定;发展学生对科学的正面的态度;发展对自己的正面的态度(是“我能做科学”的态度);敏感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创造性领域:

同样需要以经验为基础,包括可见的——智能产品;不一样的想法;提出开放问题;考虑各种观点;产生不一般的观点;发现隐含的意义;新颖——用新的方法联系目标和观点;解决问题和迷惑;用多种模式表达观点。

科学的本质领域:

有为科学研究提出问题;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研究中的小组合作形式;科学研究有竞争的一面;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历史、社会和哲学的相互作用;科学思想的发展史。

加拿大1-8年级《科学》教材中,将评价领域分为四个方面:

基本概念的理解、探究与设计能力、知识的交流、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日本《依据新指导要领的理科评价》也包括四个评价领域,但与加拿大《科学》有很大不同。

分为:

对自然现象的关心、态度;科学的思考;观察、实验的技能、表现;关于自然现象的知识、理解。

我国课程标准建议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可分为几个方面,科学知识分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

对于评价领域的澄清,有利于评价标准系统的建立。

但评价中这些方面不能是孤立的,实施在教学中运用具体的方法。

(二)科学课程评课的纬度之二——教师

教师评价有行政性评价和专业性评价。

行政性评价是管理人员操作的;专业性评价是诊断的、分析性的。

在教学中应该是专业发展导向的教师评价。

综观目前的教师评价,可以总结为四个方面:

成果评价、教学行为评价、素质评价和学生行为评价。

成果评价是传统的评价指标。

教学行为评价和素质评价对于教师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由于发展性评价关注教学过程,以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来评价教师,有利于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评课模式。

教学行为评价可以包括课堂技能、对学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学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

课堂技能包括沟通的技能、课堂管理技能。

教学设计包括教程设计、教材的选择与更新、教学资源的适当使用、教程与评课、特殊群体需要的知识、人力资源的使用。

教师素质评价可以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水平、对教材的了解。

了解教材需要专业知识准备、交叉学科的知识。

学生行为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

四、科学课程评课采用哪些常用方法

评课的方法很多。

按评课资料的来源分为:

教材配套评课、教学设计评课、国家统一性评课。

按评课主体所接受的评价分为自我评课和他人评课。

按评课的方式来分有量化评课和质性评课。

量化方式的评课如标准测验,标准测验有僵化、简单、表面化的倾向,

而质性评课能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课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按教学过程中评课实施的时间来分,可分为终结性评课和形成性评课。

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课是面向“过去”的评课;形成性评课面向“未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馈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强化成功之处,

显示需要改进之处。

当然还可以按评课的指标分,那样名称就更多了,如探究技能评价、科学概念评价等等。

不论对哪一种评课主体,

评课的方法都应该是质性与量化相结合,

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质性、过程性的、促进评课主体发展的评课模式。

科学课程评课主要是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对这两者的评价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

这里主要引用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理科室的研究成果。

(一)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一般方法

学生的科学学习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选择开放式的质性评价形式

根据评价的目标选择质性的评价形式,包括成长记录、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开放性测试、访谈等等。

成长记录袋,其内容广泛,可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作业或作品,通过分析这些材料,掌握学生的成长情况。

学习日记,类似日记的写和画,学生要特意准备一个笔记本或文件夹,学生在进行笔头表达的时候,锻炼写的能力,也能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行为观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由教师观察并记录,包括逸事记录。

访谈,教师与学生的单独谈话,以了解学生的自我认识、进步情况和对教师、教学的意见为目的。

谈话中要肯定学生的进步,

使学生有成功感,以为下一次的访谈打下良好的基础。

头脑风暴,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程度可在评价前或课前进行,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思考。

1.开放性测试

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体系的了解,如让学生做概念地图、鼓励学生用多种途径和多种办法解决问题,学生不必猜老师需要什么答案。

自我报告知识清单,

学生的自我总结。

可以写在自己的学习日记中。

2.收集学生发展的资料

选择了评价的形式后,就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资料。

小学科学教育中,

收集的方法可以有学生工作样例、行为表现观察、访谈与调查。

资料有自我评价、教师观察与评价、同伴观察与评价、家长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其他证据。

3.分析学生的发展,形成分析报告。

评语是对学生成就、潜能和不足的客观性描述,一般要用激励性的语言。

(二)对教师评价的一般形式

研究结果表明,

有多种途径可用于评课:

自我评课、家长评课、同行评课、学生评课、书面材料的收集与观察以及教学成果等等。

由于教师是极具自觉性的群体,因而评课的主要策略应该是自我评课与同行评课相结合,

以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并与同行进行协作。

校长、学生、家长等也共同参与评课,能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自我评课是教师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自我评价与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自我调节的活动。

它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自我激励:

更新知识,提高教学与科研的能力。

自我评价:

主要依照内在或外在的价值尺度进行自我分析、进行自我诊断。

自我调整:

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自我调节的活动。

在追踪学科新发现、满足学生新需要以及解决社会新问题方面,

教师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新方向,于是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改进自己的教学,

深化自己的科研,从而使自己走上一个新台阶。

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

同行评课,

不仅在教师的形成性的评价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它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与专业发展的气氛。

这些同行应该对课堂教学活动、教材与教师的要求比较熟悉,最能对教师改进他们的教学工作提出具体的与实用的建议。

为提高同行评议的质量,

在学校中建立经常性的听课与观摩制度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同时,

也有助于大大降低同行评议中的主观臆测成分。

科学教学中的同行评课中常用现场评课或录像带评课的形式。

学生评课。

学生直接受到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他们的观察比其他人员更为细致;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师生是否良好,都有较深刻的了解。

学生评价不仅比较方便,

而且在统计的意义上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如果把学生的评价范围限制在仅描述教学活动上时,这些资料具有相当高的效度。

观察与会谈。

这与同行评课类似,是我们常说的评课。

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会谈,会谈如果是诊断性的,

可以用来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

可就有关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

有的时候,可以以各种形式征求家长意见,请家长参与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