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729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七册语文单元备课

单元

第二单元

单元

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本组教材中还安排了与专题相关的“阅读链接”“资料袋”,有趣的“比眼力”口语交际,以及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观察日记等内容……所有语文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利的。

1. 认识22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能会写会运用23个词语,会读会认24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4.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5.学会多角度观察事物,感悟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6.深入领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

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突破措施

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实地或图象的实际观察,通过直观感受,达到对课文的认知。

2. 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感觉到观察与发现的乐趣。

3. 理清文章顺序,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

4. 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兴趣。

课时划分

教学时间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爬山虎的脚》                               2课时

《蟋蟀的住宅》                               2课时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3课时

合计                                        10课时教案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5、古诗两首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

庐山的挂图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其中,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

(板书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

诗人为什么说:

“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五、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

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

(板书诗题)

二、学习古诗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

问:

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

(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

(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

(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

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

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问:

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

先说这两句的内容。

这“又一村”指什么?

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

这个村子美不美?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感悟写法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

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

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

学习时要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法。

五、背诵两首古诗,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6、爬山虎的脚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

图片或幻灯片、爬山虎爬墙示意图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一、出示实物引出课题

二、读课文理清段落

自由读课文后理清哪几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

(3—5自然段)除了写它的脚之外还写了什么?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与叶子的特点)

三、逐段剖析理解内容

(一)爬山虎的位置

出示提纲

1.作者看见的爬山虎生长在哪里?

它的生长与其它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爬山虎长得怎样,从哪能看出来?

画出相关词。

3.为什么作者把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写得这么具体?

(二)爬山虎的叶子(在黑板上画出几片叶子)

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

(美)哪些地方写的美?

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

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

(认真观察)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

{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上。

茎上( )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 ),每根( )像蜗牛的( )。

( )跟新叶子一样,也是( )。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要求:

小组学习填出空白的地方,并思考写了脚的什么特点?

(位置、形状、颜色)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第5自然段思考:

脚的变化包括哪两种情况?

出示:

触着墙的(     )

没有触着墙的(      )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

(学生说)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7、蟋蟀的住宅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在课前观察蟋蟀和它的巢穴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概括和理解。

例如:

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不深不宽——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

弯曲——顺着地势弯弯曲曲。

二、理解课文

1.找出描写蟋蟀住宅样子的句子(段落),找出叙述蟋蟀修建住宅过程的段落。

2.重点默读第五—七自然段,想想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

有些特点,课文直接告诉了我们;有的特点,要联系上下文。

3.画出蟋蟀住宅的剖面图(或简单的示意图),再指着图介绍住宅的特点。

4.用自己的话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完整地说一说(蟋蟀的住宅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形状像隧道,是倾斜的、弯曲的,九寸深一指宽;它修在向阳的地方,干燥;有出口,出口处有平台;内部墙壁光滑,地面平整,简朴、清洁、卫生)。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二课时 

一、领悟表达方法

1.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特点的(数字说明、打比方、拟人方法叙述)。

2.怎样概括说明修建住宅的经过呢?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呢?

一是写动工时间(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

二是写怎样挖掘(可以让学生找出表现蟋蟀挖掘动作的词语,用了哪些工具,体会挖掘的不易);

三是不断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可从三个方面去体会:

一是用比较的方法,把蟋蟀和别的昆虫进行比较(第二自然段),别的昆虫“临时”藏身,“不费工夫”,蟋蟀“慎重选址”,“自己挖掘”,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二是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的艰辛与挖掘工具的简单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三是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有三个。

第一句在文章的开头: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句在课文第三段“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第三句在第七段末: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4.要注意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讨论:

作者是怎么观察蟋蟀的,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二、运用

课后,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

或者搜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在同学中交流。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认识七个生字,能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收集资料,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4.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收集资料,理解课文,交流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世界地图、地球仪。

 

 

 

主备内容

修正

一、导入揭题

  出示世界地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九十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就从中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一个地球的秘密。

  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找答案。

  揭题,读题

二、自学课文

  要求:

读准生字,理解新词,初步感知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自学反馈

  学生读生字,正音,齐读。

  小组交流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四、师生交流理解大意

  课文讲了哪位科学家?

  他有什么发现?

引导读第5段,质疑。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他是怎么发现的?

引导读第2段,打出世界地图,学生对照理解。

质疑。

他有什么证据证明?

引导读第7段,

  这些证据是如何获得的?

交流,说明了什么呢?

五、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清楚了魏格纳发现的地球的秘密。

  一起观看大陆漂移动画,看完说说你的感想。

六、大家来交流一下我们搜集资料的收获。

  小组交流,专人汇报。

七、结语

  大自然、地球、宇宙中未知的秘密还有许许多多,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勇于探索,就像——魏格纳。

八、写感受

  完成,互相点评。

九、课外作业

  熟读课文,将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

  感兴趣的话再去收集资料,了解更多知识。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题

语文园地二

1.在口语交际中,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观察习惯。

2.通过习作,学会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的观察和记录,培养乐于观察和表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3.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积累花卉谚语,丰富学生的语言。

通过学习《胸有成竹》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教学难点

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1.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主备内容

修正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激情导入:

  2.探究观察方法

 

(1)看大屏幕(花瓶图),用“我看到了……”练习说一说。

  

(2)小组比赛,看谁发现的快,发现得多,然后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发现。

 (3)再深入体会学过的观察方法,感受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3.运用方法,用心体验

  运用已总结的方法,观察另两幅图,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并由图想到了什么内容。

大家都说一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我的发现)

1.读句子、谈体会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几句话。

(2)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

(3)指两名同学读对话部分,并说一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2.找句子、学方法

(1)从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2)说说自己平日积累的类似的句子,让大家品评。

学习“日积月累”

1.熟读背诵“花名歌谣”

(1)自己试读,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可查字典。

(2)看看有几种花,有什么特点?

找出12种花名并写一写。

(3)朗读歌谣,开展背诵比赛。

2.自编歌谣

(学习“成语故事”)1.朗读短文,理解故事内容,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2.提出问题,讨论交流

 “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文与可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杆杆生动传神的竹子?

  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胸有成竹”的意思吗?

3.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

 第二课时(习作)

一、激情导入:

二、明确习作要求,指导习作。

 1.自读本次习作提示,说说本次习作的要求。

 2.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本次习作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3.口头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每双眼睛里都有一个五彩缤 纷的世界,同学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认真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吗?

  

第七册语文教学设计

 

 

 

主备内容

修正

现在就请你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告诉大家吧。

(1)按提示有序地说说自己的发现:

   最近你观察过什么事物?

是在哪里观察的?

怎么观察的?

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观察对象的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有趣?

(2)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和启发,老师做适当的点评。

(3)老师指点观察日记的写法和格式。

(4)题目可用《观察日记X则》,也可自拟。

三、独立写作

  学生凝思试写,自读自改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回顾要求,组内评改

 1.回顾本次习作要求.

 2.细读自己的习作,改正文中的错别字,还要把不通顺的句子修改过来。

 3.小组内交流,评改,评选组内优秀习作和进步大的同学习作。

二、评价典型习作

 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由学生自己在班上朗读,并说一说自己这样写的理由。

2.明确评改要求:

 

(1)找出别人作品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2)在文章中或文章后写出自己的评改意见。

 3.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自我修改:

借鉴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重新誊抄一份。

四、佳作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