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9316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docx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2019年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梁子湖区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貌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五改四通三建”(即改水、改厕、改院、改厨、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互联网;建医疗室,建活动场,建垃圾场)为主要抓手,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效。

农民收入增加了,村容村貌改变了,农民精神面貌不同了,村风民风更加文明和谐了。

民进梁子湖支部,根据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可喜变化,组织了部分民进会员深入乡村,对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活动。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现状

  梁子湖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以满足和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文化阵地为基础;以挖掘拓展具有地域色彩传统文化、民间艺术为手段;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改变农民精神面貌,培育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及技能的新型农民为重点来进行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文化阵地建设如火如荼开展。

xx年全区“五有文化”阵地,(即一有小舞台,作为文化阵地的中心和标志;二有篮球场,一场多用,与小舞台连成一个整体,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三有健身小广场,作为群众体育锻炼的场所;四有宣传栏,作为群众进行各种宣传的窗口阵地;五有文化室,作为群众参加学习和培训的场地。

)在六十村、丛林村、桐油村、东井村、杨井村、牛石村、金坜村、柯畈村、子坛村、陈太村、谢培村、王营村、徐桥村展开。

这些村的文化设施和场所都规划布局在村中心位置,并连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广场,广场周围进行绿化、美化,使文化广场不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休闲娱乐的所在,成为全村聚集人气的地方,集结欢声笑语的磁场。

  二是广泛筹措资金,携手共建文化中心。

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较大投入,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

我区有些村子资金筹措值得借鉴:

金坜邱家塆,由建筑老板邱福成出资百万元,建起了一座气势宏伟,每层有500平方米的三层楼文化中心。

青峰山塆由老党员、老干部组成的村民理事会,在社会上筹措资金几十万元,建起了文化室、图书馆,办起了管乐队。

朝英村村民个人自筹资金建起了农民健身房。

马龙村农家女陈家怡用电脑写作,多部小说出版发行。

太和居委会采用集资方式,办起了老年腰鼓队。

等等这些文化中心及文化中心户,正在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辐射作用。

  三是宗族文化与民间艺术得到挖掘和继承。

宗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各姓氏民众的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许多积极健康的方面,值得宏扬。

例如,青峰山塆的邓氏宗族文化中的“家谱堂匾文化”“名人先贤文化”“族规礼仪文化”;子坛坯承塆的陈氏“义门文化”,其文化内涵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基本要求相一致,得到了很好的挖掘和继承,为乡风文明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我区有一些传统的非物质民间文化,也得到了较好的抢救。

如陈太、张夏塆在民间流传几百年的工尺谱排子锣,金坜村的玉莲环,眼看就要失传,今年得到了市、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得到了抢救和传承。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管理责任不明。

新农村文化阵地的硬件建设和培育新型农民的软件建设,经费投入,工作责任,分阶段,分步骤确定的文化工作任务目标,由谁抓,由谁完成?

目前这种机制尚未形成。

  二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的主体意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村庄,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群众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揽。

农民们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内涵丰富,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来。

农民们文化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一些村子打牌、买lhc,封建迷信盛行。

  三是四级网络建设工作机制没有抓好。

区级文化阵地设施没有做大,全区没有一处规模较大的文化活动中心。

乡镇级文化中心没有做强,文化站、电影院形同虚设,有的乡镇被挤占成其它场所。

村级文化活动室没有做活,参与的群众极少。

塆级文化中心户没有做靓,文化中心户没有吸引力,凝聚力。

  四是农村文化活动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机制。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太少。

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清新纯朴的文艺节目缺少编导扶持。

农村文化人才,文化骨干队伍缺乏培养。

一些民间艺术(如梁湖哦号、民谣、风俗礼仪、婚丧咏文)缺略传承。

  五是有许多边远村庄没有通广播,通闭路电视,通互联网,农民接触新文化的途径欠缺。

  三、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建议

  1、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完善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机制和有效的工作机制。

我区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过硬的文化建设责任制,严格绩效考评。

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建议采用“四个一点”的筹资办法,即政府补一点,相关部门及挂钩单位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组自筹一点,广泛筹集资金。

农村文化建设要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级文化部门要有长效的工作机制,“送”“扶”“植”好农村文化建设,使农村文化活动永葆活力。

  2、农村文化体育设施要紧跟新农村建设步伐。

开通村村通广播、闭路电视、网络工程。

大力整治文化环境,对网吧、买lhc、抹牌赌博、封建迷信活动要加大打击的力度。

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民健身工程项目,建好体育活动场所,建起一村一篮球场,能方便群众“二打二晒”。

  3、要挖掘整理好我区宗族文化,民间艺术。

保护好古建筑,古树木及古文化遗址。

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由于我区外出打工人员多,建议一些民间艺术,惜日只有男同志学习的技艺改为妇女学习。

  4、做靓文化中心户。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要选择那些政治思想好,群众基础好,文化素质高,劳动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经济能人作为中心户建设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实行民办公助,市场运作,文商互补的办法,使文化中心户建得起,立得住,生存得下去。

发挥他们在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5、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量力而行。

防止劳民伤才,杜绝形象工程。

建设好特色文化阵地,使文化阵地本身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内涵。

  6、旅游文化要开发利用。

我区有独特的旅游区位优势,山青水秀,旅游景点甚多,人文色彩浓厚。

目前我区旅游只打山水牌,人文文化旅游还没有开发。

梁子岛、月山、沼山大寺、子坛庙、青峰寺、长兴寺等处所有许多的传说、神话、历史故事,如果开发出来,将会给我区旅游文化忝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会有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赏美景,品佳肴,话传奇。

  总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梁子湖区区委、区政府本着“立足目前,着眼长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挖掘艺术,突出特色”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党的xx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就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发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团体,加强文明创建,倡导社会新风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近期,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对部分县(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等多方面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一)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

最明显的是打仗斗殴、偷盗抢劫、残害妇女儿童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人为善、互相帮助的淳朴民风得以发扬。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较快。

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政策,加大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阅报栏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以**县为例,农村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到了100%,建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5个,装备农家书屋38个,阅报栏38处,添置书柜50余个,协调市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关工委捐赠图书近2万册,发动县内干部职工捐赠图书1万余册,使农家书屋藏书达到或超过了省市要求标准。

  (三)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新的起色。

各地、各部门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化部门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仍以**县为例,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各驻村干部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篮球赛、拔河赛、卡拉ok大赛等文体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文化事业发展进步较快。

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卓有成效。

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意识和水平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核率达到90%以上。

建设完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所、卫生院,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xx届三中全会,都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要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倡导不力。

有些同志说起来重视文化建设,忙起来就放在一边,或者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

有人认为,没饭吃不行,没衣穿不行,没房住不行,没钱花不行,文化活动不搞没什么大问题。

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没有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

由于认识不到位,倡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就缺乏动力,更别说扶持、建设农村文化了。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相对滞后,文化阵地萎缩。

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乡镇来讲,是文化发展的的龙头、支柱,XX年,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二为一,变成乡镇文体广播站,职能上被削弱。

80%文体广播站没有专门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器材、设施,无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乡镇文体广播站只有1个编制,文化干部身兼数职,且大都不是专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比较困难,指导培养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力不从心。

  (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匮乏,农民文化活动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富裕了,家家买上了电视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在客观上造成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

集体生产时田间地头即兴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了,一些“农村文艺人”失去了“舞台”,加之乡镇文化站没有有目的地创造机会去培养、锻炼这些人,使得农民中有专长和特长的文化人才越来越少,缺少有热情、有能力组织农民文化活动的领头人。

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

农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创新的氛围还没有营造出来,

  (四)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方式过于简单。

一说起农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人们马上想到了扭秧歌,再其它,基本想不起什么了。

扭秧歌与前些年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一到年节儿,各地经常组织秧歌汇演,男女老少披挂上阵,很是壮观;现在的秧歌参与者多是老年人,以锻炼身体和创收为目的,文化含量打了折扣。

农民缺乏主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意识和动力,农村文化活动主要靠相关部门的文化下乡,但由于各地文化部门的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资金有限,文化下乡还没有形成制度和规模。

  (五)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保障。

前些年,由于财力所限,乡镇经济薄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鼓励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投入的资金偏少。

单纯为提高农村文化水平而投入的资金只占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一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进步。

  由于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滞后,致使先进文化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良思潮还占据一定空间,庸俗、丑恶的垃圾文化正在一定范围内侵蚀着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推进农村文化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文化纳入发展规划。

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关心乡村农民的文化生活。

切实把发展农村文化摆上日程,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确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量化考核,奖优罚劣。

建立文化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文化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多出精品。

尽快制定出优秀作品的奖励政策,鼓励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特征和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二)立足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阵地:

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阵地,现有的小广场、礼堂、活动室等文化场所要添置设施,更新内容;开辟新的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文化广场、球场以及其他群众文化场所。

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种:

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间文化,引进外来积极健康文化,培育新生优秀文化。

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引导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民间文艺人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

  (三)创新机制,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对乡镇文化站人员建立“准入”机制,设置进入门槛,对新进文化站人员的学历、年龄,特别是业务、特长技能要设置硬性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保证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稳定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以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化站为基地,分期分批对文艺积极分子进行培训。

培养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艺人和“土专家”,扶持一批文化专业户,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沟通、协作,争取有特长大学生到农村实习,搞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新鲜理念,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四)强化服务,使“三下乡”活动向纵深发展。

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应切实加强和改进“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

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

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建立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

同时,注意探索促进“三下乡”与农民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五)干部进农家,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推广**县“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的成功经验,选派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有专业特长的干部长驻农家,指导发动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

创造条件,促进各驻村干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此为基础,促进各村屯、各乡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文艺汇演、农模大赛、健身操比赛、卡拉ok大赛,乐器演奏、二人转、交谊舞、街舞培训展演,农民书画展、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六)多元投入,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市县乡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村文化人才培训,鼓励补贴自办农民文化大院,还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

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农村文化发展基金。

通过政策鼓励、商业化运作,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发展事业,按照“民办公助、一主多业”发展思路,采取结对帮扶、文明共建、挂牌命名、评比表彰等措施,促进文化中心户建设,“xxx”期间,力争达到一个村建有一个以上的文化中心户,一个乡镇有一个以上的民办演艺团队。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

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

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

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

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

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

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

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

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

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

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

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

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3、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

要充分运用国家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挥好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4、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农村特色文化。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

对部分村一些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并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推陈出新。

利用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5、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新路。

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加以引领和疏导。

加强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整合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同事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文化的氛围。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XX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解当前我区广大农村文化建设情况,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今年统战系统调研计划安排,由中国共产党蕉城区委统战部牵头,民盟蕉城区委、民革蕉城支部等组成调研组,联合开展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

XX年6月至8月在区委常委区统战部长王丽云、区政协副主席民盟蕉城区委主委郑贻雄带领下,调研组与区文化部门负责人一起先后深入我区沿海山区乡镇及20多个村居进行调查,通过座谈、访问、视察等形式了解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还先后前往泉州市泉港区和莆田市荔城区等地考察取经,在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XX年10月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

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色情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

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

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XX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

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2、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

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

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