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4642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docx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人教版)第19-20页,练习五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

各种长方形状的纸盒,一本厚书,一个木块,一个玩具魔方,一个小足球,一个油漆筒,多媒体计算机硬、软件一套。

学具:

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

设计思想:

根据本节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新课的引人顾及到知识的衔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人课题。

诱使学生的思维在新旧知识矛盾的焦点上迅速展开。

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国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人。

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3.长方体立体图的教学,改变以往由教师包办的做法,通过引导学生不定位观察、定位观察逐步抽象得出。

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长、宽、高的教学,注意在"变式"中理解,通过把长方体的横放、竖放、侧放,使学生真正理解长、宽、高的含义。

4.本节课注意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用实物演示有困难的地方,均自行设计了一些电脑软件,使原来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从而有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练习设计力求重点突出,层次清楚,题型多样,针对性强。

并注意面向全体,讲练结合。

除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习题外,还精心设计了填空、判断、选择和想象练习,既保证全体达标,又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用投影出示下面各图:

提问: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

(板书:

平面图形)

教师走到讲桌前,揭去盖布,露出课前老师准备好的各种实物。

提问:

讲桌上的这些物体的形状还是平面图形吗?

(不是)

师:

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板书:

立体图形)在立体图形中,有一种形状叫做长方体,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样的物体。

(板书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

(一)实物感知,形成表象。

师:

在一年级的时候,同学们初步认识过长方体,谁愿意到前面来,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给大家找出来。

学生找完后提问:

这个玩具魔方是什么形状?

这个油漆筒呢?

这个小足球呢?

然后告诉学生:

这几种形状的物体我们以后再研究。

(把玩具魔方、油漆筒和小足球从讲桌上拿走)

师:

除了讲桌上这些物体,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长方体的?

(学生举出日常活中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

(二)指导观察.总结特征。

师:

(指讲桌上的实物)为什么说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呢?

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1.面的认识。

师:

(出示一个用电线围成的长方形框)大家知道,长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

(边说边把长方形框展开)你们看,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边说边把长方体纸盒展开)

学生很容易说出:

长方体是由面围成的。

(板书:

面)

师:

(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并用手摸长方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看,这就是长方体的一个面。

拿起自己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面。

学生摸完后提问:

你有什么感觉?

师:

现在你们用左手拿起自己的长方体不要动,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

学生数完后,找二至三人回答。

(板书:

6个)

师:

(结合手中的教具介绍)根据长方体面的位置,我们分别把它们叫做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从位置上看,前、后两个面正好是怎么样的?

启发学生说出:

前、后两个面正好是相对着的。

师:

我们把这样的两个面叫做一组相对的面。

找一找,长方体一共有几组相对的面?

指名回答后,让学生在老师的长方体上指一指是哪三组。

师:

现在,你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进一步观察,看一看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学生观察得出两种情况:

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板书:

6个面都是长方形)另一种情况是有4个面是长方形,另外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板书:

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然后,让学生分组测量长方体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长和宽,引导学生发现:

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

师:

由相对的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可以进一步知道,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怎么样?

启发学生说出: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师:

是不是这样呢?

同学们看屏幕,我们验证一下。

媒体演示:

屏幕上先出现6个长方形,再慢慢围成一个长方体,并将围成的长方体旋转一周。

然后依次抽出长方体的后面、下面、左面分别同它们的对面比较,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板书: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

谁能把长方体面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2.棱的认识。

师:

现在我们继续观察,同学们用于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学生可能说有一条边)

媒体演示:

屏幕上分别闪动前面和上面,再出现两个面相交的边。

教师指出:

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

棱)

师:

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

指名回答数的结果。

(板书:

12条)

师:

为了使同学们更清楚地观察长方体的棱,同学们看屏幕,我们看一看棱的框架。

媒体演示:

隐去长方体的6个面,出现12条棱组成的框架,并将此框架旋转一周。

师:

注意观察屏幕上这4条红色的棱(媒体演示:

将左右方向的4条棱从左往右逐渐变成红色)它们的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启发学生说出:

这4条棱互相平行。

师:

我们把这样的4条棱称为→组相对的棱。

从棱的框架中很容易看出,长方体一共有几组相对的棱?

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另外两组棱分别变成绿色和蓝色。

师:

现在你们量一量长方体每条棱的长度,看一看,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通过测量使学生发现: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板书: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媒体演示:

分别抽出三组棱进行比较,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

谁能把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

师:

同学们接着观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

(学生可能说有一个角)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什么叫角,并画角研究它的构成,使学生知道刚才看到的不是角而是顶点。

媒体演示:

先闪动三条棱,再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教师指出:

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

顶点)

师:

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指名说出数的结果。

(板书:

8个)

师: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了长方体,现在同学们看屏幕,我们先简单回顾一下。

媒体演示:

依次隐去6个面,再分组闪动12条棱,最后一次闪动8个顶点。

师:

现在谁能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以后,我们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根据长方体的特征去分析。

(三)认识长方体的立体图。

师:

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长方体,如果把它们画下来该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画图表示长方体。

师:

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长方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

学生观察后发现:

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师:

现在你们把自己的长方体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进一步观察,你看到了哪三个面?

哪三个面看不到?

师:

(出示一个长方体)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如果放在左前方观察,所看到的这个长方体如果画下来就是这样的。

(媒体演示)在这个

图中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哪几个面看不到?

教师结合媒体演示告诉学生,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屏幕出现)

师:

这叫做长方体的立体图。

看图的时候,同学们要注意,上、下、左、右这四个面画的是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表示的却是长方形。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长方体的立体图,让学生在图上指一指长方体的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练习:

看图摆火柴盒。

(略)

练习后教师指出:

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画出的立体图也不一样。

(四)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

现在你们讨论一下,如果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启发学生说出:

只要量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

(结合媒体演示说明)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

(结合黑板上的立体图说明)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中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在立体图上分别标出:

长、宽、高)

练习:

教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后,教师说明:

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

所放的位置的不同而改变,相交于每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

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练习五的第2题)

(五)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

(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有()个面是正方体。

2.判断下面各图所表示的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

(图略)

3.练习五中的第3题。

4.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如图所表示的长方体,后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①15②10③6

(2)这个长方体棱长的总和是()厘米。

①20②40③60

5.在屏幕出示下图,让学生想象出长方体的样子。

学生正确回答后电脑将长方体完整画出来。

6.教师出示一摞书,提问:

这摞书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

拿走一部分,剩下的这摞书的形状还是长方体吗?

再拿走一部分,剩下的这摞书的形状还是长方体吗?

最后老师手里只剩下一本,提问:

这一本书的形状还是长方体吗?

(是)

启发学生想:

过去学过的长方形和今天学习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长方形只有长、宽,没有高,而长方体除了长、宽,还有高。

教师指出: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说长方形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略)

 第三模块作业“整体备课”的要求与样例

    

“整体备课”是系统教学设计的一种,指的是学科教师和备课组在系统论的指导下,对学科教学从整体上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学段备课、年级备课、学期备课和单元备课等基本形式。

“整体备课”主要凭借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研读和学情分析,是教师进行课时备课的基础和前提,有效的“整体备课”是提高课时备课针对性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整体备课”作业要求:

收看第三模块课程以后,请根据远程课程学习和在线交流研讨,结合自己的反思体验,就你所执教学科的学段、学年、学期或一个单元(选一),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内容特点、知识结构)、学情分析(知识能力基础、个别差异、疑难困惑)、教学策略(有针对性指导、教学手段方法、课件教具、针对性测试练习)和教学实施(内容组织、活动安排、资源配置、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建议就本学期的“总结复习”或下学期的整册教材分析,由备课组进行一次“整体备课”。

附:

某地小学语文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样表(仅供参考)

表一:

学年度第学期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年级

 

班级

 

 

任教老师

 

班级人数

 

 

内容分析

1.教材特点:

2.知识结构:

3.知识内在联系:

 

 

学生分析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

2.个别差异

3.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和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目标

本学期学科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识字写字

 

 

阅读

 

 

习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其他

 

 

教学实施

 

日期

单元

教学内容

课时

执行情况

备注

 

 

 

 

 

 

 

 

 

 

 

 

 

 

 

 

 

 

 

 

 

 

 

 

 

 

 

 

 

 

 

 

表二:

小学语文年级册第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主题

 

 

教材分析

1.内容特点:

2.知识结构:

 

单元目标

识字写字

 

 

阅读

 

 

习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其他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实施

 

序号

教学内容及活动

课时

资源与媒体

练习、作业与考核

 

1

发布日期:

2010-12-08      失效日期:

2011-03-08

附件内容:

 

关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