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7222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docx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

一、副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

(1)表程度:

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太、比较、相当、多么

(2)表范围:

全、都、总、共、总共、统统、只、只有、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尽、净、就、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切、一味、统统、唯独。

(3)表时间:

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赶紧、终于、老(是)、总(是)、早就、起初、原先、一向、从来、偶尔、随时、忽然、永远、始终。

(4)表频率:

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偶尔、又、再、还、也、屡次、经常、不断、反复、曾经、仍然

(5)表肯定、否定:

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6)表语气:

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大概、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却、倒、必定、或许

(7)表示情貌:

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

“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

如:

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

“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

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

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

如:

“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

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

不能说“从曾经、到刚刚”。

4、“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

(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

“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

如:

不能说“他来了没?

”“没。

只能说“他来了没有?

”“没有。

5、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

例如: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

例如:

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

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

又如:

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

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

6、“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

因为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

比较下边两组词:

白布白跑一趟老朋友老说不完

怪事怪好看净水身上净是泥

7、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例如:

①这办法好得<很>。

②这办法好<极>了。

8、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

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

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

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

9、练习: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

我很高兴。

(很)所有人都不能离开。

(都)

我们常常忘记过去。

(常常)我最喜欢画画。

(最)

我们立刻出发。

(立刻)他猛然回头。

(猛然)

我们反正要离开的。

(反正)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必须)

校园里的月季花太美丽了,看到它的人简直不愿离开。

(太、简直、不)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再三、甚是、不、颇)

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

(过分)

二、介词:

1、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前,组成“介词(宾)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起修饰和补充说明的作用。

引出时间、处所、方向、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例如:

引出时间:

从、自从、打、到、在、由、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引出处所、方向:

从、自、打、往、朝、向、到、至、在、于、由、沿着、顺着

引出方式、方法:

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把、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依、用、靠、拿

引出原因、目的:

因、因为、由于、为、为了、为着

引出对象、关联:

对、对于、关于、和、同、跟、与、替、给、叫、让、把、任被、将、管、论、顺、连、凭、至于

引出比较:

比、和、同、与、跟

引出排除:

除了、除非、除开、除去

2、例句:

(1)从第一组开始值日(表起始)

(2)往北走(表方向)

(3)沿着河边跑步(表处所)(4)从早到晚不闲着(表时间)

(5)给病人送药(表对象)(6)依照他的样子做(表方式)

(7)由于着凉他病倒了(表原因)(8)比前几天热多了(表比较)

(9)我在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表方向、表方向、表对象)

(10)在你的生命里有多少第一次值得回味。

(表处所)

(11)通过听专家的报告,我们又有了新的收获。

(表方式)

3、指出下列句子中介词短语的用法。

❶在教室学习。

介词短语作状语表处所。

❷飞机飞向上海。

介词短语作补语表方向。

❸一本关于鲁迅的书。

介词短语作定语表对象。

可见,介词结构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从早上〕开始睡<到晚上>(表时间)

〔沿着河边〕走(表方向)〔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表对象)〔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4、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

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

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

(介词)②他在家里.(动词)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

(介词)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

(动词)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⑥他给了我一本书。

(动词)

 5、怎样区分介词和动词?

看句中除了这些词之外,还有没有第二个谓语动词,如果有,它是介词或副词,如果没有则是动词。

❶王老师在家。

❷王老师在家备课。

❸王老师在备课。

❹王老师坐在沙发上。

A、“在”的后面是名词性词语,它们的前后没有别的动词了,

其中的“在”是动词,如例❶。

B、“在”的后面是名词性词语,它们的前后还有别的动词了,

其中的“在”是介词,如例❷和例❹。

C、“在”的后面是动词性词语,其中的“在”是副词,如例❸。

6、有两个特例:

叫、让(动词中的使令动词)

叫他打了(介词)叫他来了(动词)

让他打了(介词)让他来了(动词)

区分办法:

能换成介词“被”的是介词,不能换成介词“被”的是动词。

7、练习:

指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词类。

[1]你为谁?

——要为群众着想。

[2]应该对事不对人。

——要对人民负责。

[3]今天非跟他比个高低不可。

——你比他差远了。

[4]我们到上海,你们到哪儿?

——我们到上海参观。

[5]爸爸给他一只金笔。

——爸爸给他买一支金笔。

[6]小王在家吗?

——小王在家看书呢。

[7]窗户朝南。

——窗户朝南开。

[8]朵朵葵花向太阳。

——朵朵葵花向太阳开。

[9]跟上队伍!

——跟党走!

[10]这件事不能由你。

——这活由你负责。

[11]请拿这本书!

——拿这本书看!

[12]到黄山经过南京吗?

——他们经过南京去上海。

第二课时

三、连词:

1、起连接作用的词。

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转折、选择、递进、条件、因果、假设等关系。

例如:

(1)短暂和渺小(连接两个词,表示关系)

(2)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连接两个词,表示关系)

(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连接两个分句,表示关系)

2、分类列举:

并列关系:

和、同、跟、与、既……又、及、以及

承接关系:

然后、于是、既……就、从而、既然、

选择关系:

或、或者、要么、还是、就是、与其、宁可、与其……宁可

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可是、却、然而、即使、不过

递进关系:

而、而且、尤其、尚且、并、进而、乃至、并且、况且、何况、不但、

不仅、固然

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因此、以致

条件关系:

只有、只要、不论、不管、无论、除非、尽管

假设关系:

如果、那么、不然、否则、假如、倘若、要是、哪伯、纵令、纵然、纵使。

3、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

例句: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假设关系)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条件关系)

(3)既然你答应了别人,就应该说到做到。

(承接关系)

(4)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递进关系)

4、“和、跟、同、与”既是介词,又是连词,共同点是在它们两边都可以出现名词X和Y,怎样分辨?

例句:

A、快考试了,我和小张都很着急。

(连词)

B、于是,我和小张商量了一下。

(介词)

(1)交换位置法。

如果是连词,X和Y可以换位而意义不变;

如果是介词,或者不能换位,或者换位后意义改变。

(2)省略法。

连词“和”可以省略,介词“和”不可以省略。

(3)插入成分法。

如果是介词,可以在介词之前停顿,并且插入副词状语;

如果是连词,在连词之前不能停顿,不能插入副词状语。

(错)我只和小张都很着急。

(对)我只和小张商量了一下。

 5、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

例如:

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练习:

指出句中“和”、“跟”、“同”、“与”的词性。

(1)解放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学校和医院。

(连词)

(2)他的母亲和他的老师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

(连词)

(3)宝山老汉过去在背地里,也曾同他们一起偷偷骂过张林。

(连词)

(4)校长和书记都赞同这一意见。

(连词)

(5)王经理同小张谈过一次话了。

(介词)

(6)等我跟朋友协商一下再告诉你吧。

(介词)

(7)南端与苏州河相连。

(介词)

(8)小张没跟小李一齐来。

(连词)

(9)小张和小李都是北方人。

(连词)

(10)你去跟小李说说吧。

(介词)

(11)小李跟小王都来过我家。

(连词)

(12)你同小李都是安徽人吗?

(连词)

(13)北部与蒙古接壤。

(介词)

(14)中国与埃及都有悠久的文化。

(连词)

四、助词:

助词起辅助作用的词,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

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

的、地、得、所比况助词:

似的

时态助词:

着、了、过、来着

语气助词:

陈述语气:

的、了、吧、呢、着呢、嘛、呗、

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

疑问语气:

吗(么)、吧、呢、啊

祈使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

感叹语气:

啊(呀、哇、哪)、呵

(一)结构助词:

指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

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

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

例如:

①灿烂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1、“的”的主要作用

A、作定语的标志。

如:

伟大的祖国明媚的春光激烈的战斗

值得注意的是,有时用“的”和不用“的”,语义不同。

例如:

“日本朋友”和“日本的朋友”

B、构成“的”字短语。

“的”字短语=X+的=名词性短语。

如:

这本书是小王的,那本书是小李的。

窗台上有两盆花,红的是牡丹,黄的是茉莉。

C、表示列举不尽

这阵子,他总算摆了个小摊儿,卖点儿烟卷儿糖果什么的,维持生计。

D、与副词“是”配合,表示强调的语气,是语气词。

例如:

南京的夏天是非常之热的,你可要有思想准备。

南京的夏天非常之热,你可要有思想准备。

E、夹在动宾之间,表完成态。

相当于动态助词。

例如:

他是上周三去的北京。

2、“地”的主要作用:

“地”作为结构助词,主要作用只有一个:

作状语的标志。

例如:

这尼姑有四五十岁,满脸横肉、两只邪眼,穿一件玄缎袈裟,手捻着—挂佛珠,皮笑肉不笑地问道:

“二位女施主,有何贵干?

3、“得”的主要作用:

“得”作为结构助词,主要作用是:

作补语的标志。

例如:

长途旅行,难耐寂寞,想事想得头疼,看书看得眼酸,只有聊天最能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时间,而且富有娱乐性。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

如:

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

如:

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

“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

如:

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

4、练习一:

将下面四句话中用拼音“de”标注的部分换成相应的结构助词。

(1)彻底de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2)问题彻底de解决了。

(3)问题解决de不彻底。

(4)问题得到了彻底de解决。

5、练习二:

用“的地得”填空

(1)这是我书。

(2)他读好专心哟!

(3)到您班上来读书是非常好幸运。

(4)这件事算了什么呢?

(5)他拼命跑,终于追上了他。

(6)我看见老师笑容了。

(7)小川跳好高哟!

6、练习:

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①猛烈( )北风⑪胜利( )到达

②惨痛( )教训⑫愤怒( )声讨

③鲜艳( )红旗⑬勇敢( )战士

④迅速( )前进⑭耐心( )说服

⑤丰富( )经验⑮热烈()庆祝

⑥巨大()变化⑯积极( )参加

⑦分析( )透彻⑰服务( )周到

⑧广泛( )阅读⑱描写( )生动

⑨贯彻( )及时⑲毕生( )精力

⑩观察( )仔细⑳感动( )流泪

(二)动态助词

1、动态助词包括“着、了、过”,附着在动词后面,其中

“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如:

我正写着作业。

“了”表示已经完成;如:

我写完作业了。

“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如:

我早就去过北京了。

2、“过”表示动作的方向时,是趋向动词,不是助词。

如:

火车开过南京,到了上海。

3、判断下列句中“过”的词性。

他走过小桥,来到河对岸。

(有实义,趋向动词)

他读过这本书。

(无实义,动态助词)

过了小桥。

(单独带宾语,动词)

谁之过。

(过错,名词)

(三)语气助词:

1、语气助词举例:

(1)基本的语气助词:

了、的、呢、啊、吧、吗

(2)扩展的语气助词:

啦、哪、哇、呀、嘛、哟、呗、喽、嘞、来着、着呢、的话、也罢、罢了、不成、得了……

2、几个基本语气助词的表意特点:

(1)了:

他今天早晨搬走了。

表陈述语气,兼表肯定,表事态的变化已成定局。

注意分辨“了”的几种语法类别:

出现在句中谓词后是动态助词:

她去了北京。

出现在句末名词后是语气助词:

她去北京了。

出现在句末谓词后是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的兼用:

她去了。

(2)的:

主要用在陈述句末尾,表示加强强调的语气。

例:

他会回来的,你放心吧。

他会回来,你放心吧。

语气助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区别:

他是卖菜的(结构助词)。

他是会来的(语气词)。

怎样辨别语气助词“的”和结构助词“的”?

看能否去掉:

句末的“的”去掉以后,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是语气词;不能去掉的是结构短语,“的”与前边的名词或短语组成“的”字短语。

例如:

①他今天会回来的。

→他今天会回来。

(语气助词)

②他是个开车的。

→他是个开车。

(结构助词)

看能否补出相应名词:

在结构助词“的”的后边可以补出中心语,语气助词“的”的后边补不出中心语。

例如:

①游泳的很多。

→游泳的(人)很多。

②他会来看你的。

→他会来看你的(?

看能否与语气词连用:

语气词“的”可以与其他语气词连用,结构助词“的”不能连用。

例如:

①他们家也真够痛苦的了。

②在公务往来中你私自接受客户送的礼物,对你会有影响的啊!

看加“不”的位置:

在表示肯定和强调语气的“是……的”句子,表示否定时,“不”放在“是”之后;句末为结构助词“的”的句子,表示否定时,“不”放在“是”之前。

例如:

他(不)是卖菜的。

他是(不)会来的。

(3)啊:

粘附于句末或句中停顿处是语气助词。

独立于句外是叹词。

例:

啊,多好啊!

(前为叹词,后为语气助词)

(4)连:

“连”作为助词,主要作用是增添强调的语气。

例:

这件事,连处长都说不清楚。

其他助词:

所、被、们

(1)所:

A.构成“所”字短语

“所”字短语=所+动词=名词性短语

例:

眼前的所见所闻告诉我,今天这块乐土最显美丽与神奇的地方,是这片雨林。

B.与介词“被”配合表示被动。

例:

一切困难都将被全国人民所战胜。

(2)被”:

作助词时,只表被动。

例:

帽子被他偷走了。

帽子被偷走了。

名词前的“被”是介词,动词前的“被”是助词。

(3)们:

用在指人的普通名词后面,表示群体的意义。

老师们、同学们、孩子们、乡亲们、同志们、弟兄们、先生们、老师和同学们

“们”只是表示群体而不计量,所以数量确定的词语,后面不再用“们”。

如:

三个工人们。

一千群众们。

(这些说法错误)

指人的专有名词有时也可加“们”,表示某一类人或“等人、之流”的意思。

如:

一切恶潭险水,都不在现代的李冰们的眼里。

陈士强们拉了一天船,半夜未到家。

指物的名词后面加“们”,是修辞上的拟人用法。

例如:

蟋蟀们、燕子们、星星们、柳树们

第三课时

五、叹词:

1、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声音的词。

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唉、哎、哟、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

我猜着了。

②唉呀!

这么大的西瓜!

③哦,我想起来了。

④喂!

现在开会了。

⑤嗯!

我马上就去。

⑥嗨,我在这里。

⑦唉!

又输了。

⑧哎呀,你放开手吧。

⑨呀,竟然还有这么美丽的景色!

例①表喜悦,②⑨表惊讶,③表醒悟,④⑥表呼唤,⑤表应答。

⑦表叹息,例⑧表命令。

注意:

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

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

例如:

⑩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

⑪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

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⑩。

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如例⑪。

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

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

3、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

如:

“他哼了一声”(作谓语,这属活用)。

“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作定语)。

六、拟声词:

用来摹拟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词。

例如:

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哗哗、轰隆隆、沙沙、乒乒乓乓、哇哇、噔噔、咚、咣、丁当、叽叽喳喳、劈里啪啦

①羊儿咩咩地叫着,乌鸦呱呱地叫着。

②一个小旦咿咿呀呀的唱着

③“哗啦”一声掉在地上。

七、特别说明:

1、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性是可能会发生变化的。

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句子中去辨别词性。

2、辨别词性应该从该词语的语法功用入手。

如果无法一下子判定词性,可尝试运用排除法。

八、综合练习:

(一)辨别句中划线词的词性:

1.他手里拿着一束鲜艳的花。

(名词)1.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名词)

2.今天我买东西花了很多钱。

(动词)2.我和他都是苏州人。

(连词)

3.他那天穿了一件花衣服。

(形容词)3.我和他说了几句苏州话。

(介词)

1.你快叫几个人过来帮忙。

(数次)1.他顺利通过了这次考试。

(动词)

2.这两个数的和是几?

(代词)2.通过这次考试,他发现了问题。

(介词)

(二)判断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词性:

1、报告!

我的报告已经做好了,请首长你过目。

(动词名词)

2、我们冒着危险,攀过最危险的山崖,最后才找到下山的路。

(名词形容词)

3、爸爸常常教训我要做一个好人,我要紧记他的教训。

(动词名词)

4、我会永远爱我的母亲,由今天直到永远。

(副词名词)

5、这是一个非常时期,大学要非常小心,才可以渡过难关。

(形容词副词)

6、他是我们单位的领导,在他的领导之下,我们今个月的工作成绩大大提高了。

(名词动词)

7、这宗意外的大概情形怎样?

你可以说个大概。

(副词名词)

8、气温很低,只有零下五度,游击队员化整为零,进入山区暂避寒冬。

(数词名词)

9、你以后不要挂念我,也不要奢望我对你的挂念。

(动词名词)

(三)判断下列词语在句中的词性:

1、花。

1)小明今天穿的一袭花衣裙,真的十分好看。

(形)

2)志明花了整个月的零用钱,去买一辆模型车,实在不值得。

(动)

3)案头上插了一束花,幽香四溢。

(名)

2、光:

4)大家都离开了,光剩下他一人。

(副)

5)月亮的光洒落大地,这是个银白色的世界。

(名)

6)请你不要胡乱猜测,难道光头就一定是和尚?

(形)

3、册:

7)这一册同学录,很有纪念价值,请你好好保存。

(量)

8)特区政府很关心市民的健康,时常印制一些小册子,提醒大家注意卫生。

(名)

4、地:

9)中国的体操运动员的技术很好,三个前空翻之后,着地仍稳若泰山。

(名)

10)我拼命地向前游,到达终点之后,才知道自己破了大会纪录。

(结构助词)

5、过:

11)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升上中三已经几月了。

(动)

12)志明做了整天的功课,不知道他吃过饭没有。

(动态助词)

6、回:

13)经过十年,也终于回到土生土长的故乡。

(动)

14)香港到北京的路已走了很多回了,对于当中的一切都很熟悉。

(量)

7、对:

15)你这样做就对了。

(形)

16)祖父对我很好,他时常买礼物给我,又关心我的功课。

(介)

8、下:

17)躺在树下,仰望天上的浮云,忽然有一种十分悠闲舒适的感觉。

(名)

18)你只是被蚊子叮了一下,为什么膀子就红肿得那么厉害?

(量)

(四)指出各组中相同的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词性。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