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3846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docx

九年级化学12周教学设计

岷县三中

教学设计

第12周

级部:

九年级

班级:

科目:

化学

姓名:

主备人:

包晓斌

周授课计划

第一课时:

期中考试试卷讲解与成绩分析

第二课时: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

第三课时: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

第四课时:

班级学生学情分析:

总第课时

时间:

年月日

课题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是本课题的重点;

教学难点1、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守恒定律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课题的难点。

主备人说课记录

教师授课建议

其他教师授课建议记录

授课计划

主备人授课计划

个性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①回忆所学过的化学反应以及判断化学反应的依据:

②提出问题,参加化学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存在什么关系?

(点评:

实验数据产生矛盾冲突,使探究进入高潮。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

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各反应后生成的

物质质量总和各物质质量总和

解释

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之旅

【复习旧知】我知道的化学变化有(任与两个)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活动与探究】定量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

1、提出问题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

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

2、提出猜想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其总质量,猜想的依据是。

3、实验探究收集证据

从下面方案二、三、四三个实验中选做一个,并观察记录、分析比较:

收验

集方

证案

方案一

点燃

4P+5O2-------2P2O5

方案二

Fe+CuSO4-===Cu+FeSO4

方案三

蛋壳与食醋

方案四

3NaOH+FeCl3====Fe(OH)3+3NaCl

①用镊子取出一粒白磷放入铺有细砂的锥形瓶中央,塞紧瓶塞并使玻璃管下端正好与白磷接触,然后称量,使天平平衡。

②取下锥形瓶(注:

砝码不用取下),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③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8颗铁钉与方便杯中的硫酸铜溶液共同称量,调节天平至平衡

②将8颗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置静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鸡蛋与塑料杯中的白醋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天下至平衡。

②将鸡蛋放入白醋中(天平砝码不用取下),迅速盖紧塑料杯,静置1-2分钟,放在托盘上,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①将方便杯中的氯化铁(FeCI3)溶液一起称,调节天平至平衡。

②将上述两种溶液混合(砝码不用取下),再称量,观察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反应现象

4、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

我们把这个定律叫做。

5、解释结论

在化学变化前后,。

6、实践与运用

思考:

①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为什么?

②镁带燃烧前后质量是否改变?

为什么?

③某大师说:

“我能发功使铝发生化学变化变成黄金。

”对吗?

为什么?

7、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是(任选一个方面谈体会)。

第二课时

知识回放与引入:

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

⑵一则邮寄广告:

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

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你会加盟?

请谈谈理由。

⑶用文字描述碳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我们知道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的组成不仅书写方便,而且从化学式还可知道物质的内部构成。

那么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否可以用一种式子表示呢?

2、引入化学方程式:

⑴定义:

⑵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点燃

以C+O2====CO2为例

宏观: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微观:

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完全反应可以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质量:

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化学方程式意义(与读法一致)

3、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⑴讨论:

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息?

加热CuO+H2==Cu+H2O

加热Mg+CuO====Mg+Cu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物、生成物粒子比

生成物、反应物质量比

质量守恒

⑵归纳: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课堂练习二:

1.蜡烛燃烧后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蜡烛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2.某化合物完全分解后生成碳酸镁、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元素。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A2+B2=2C中,C的化学式用A、B表示为。

4.根据本节所学知识,驳斥“水变油”的谬论。

本节课需要补充资料

课后反思

总第课时

时间:

年月日

课题课题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①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②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原则。

③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主备人说课记录

教师授课建议

其他教师授课建议记录

授课计划

主备人授课计划

个性化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一个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我们哪些信息?

点燃

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它表示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这是否就是化学方程式?

为什么?

举例:

P+O2====P2O5这个式子能不能称为化学方程式?

板书: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①以客观(实验)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师:

符号表达式只完成了书写化

学方程式的第一步,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

①以客观(实验)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写”、“配”、“注”、“等”。

1、“写”:

根据实验事实短线左边写出反应物,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化学式,不只一种物质的用加号连结。

例:

KClO3——KCl+O2

2、“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

即调整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使短线左右两边达到原子的种类相同、数目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配平方法有最小公倍数法、观察法、奇偶法、归一法。

切记:

决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所配化学式前边的化学计量

数比应是最简整数比。

方法1:

最小公倍数法(常用)

师:

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出现机会较多、原子数目变化较大的原子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调整其他原子的个数。

具体步骤:

①求出每一种原子在反应前后的最小公倍数;②使该原子在反应前后都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数;③一般先从氧原子入手,在配平其他原子

适用条件:

所配原子在方程式左右各只出现一次。

例1:

在KClO3——KCl+O2中,先找出氧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于是在O2前边加上系数3,在KClO3前边加上系数2,使左右两式中氧原子个数相等后再调整KCl前面的系数2,使短线左右两边所有元素的原子种类相同、个数相

等、质量也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例2:

配平:

先根据两边氧原子数的最小公倍数是12,可确定

的系数为3,

的系数为4。

进一步确定铝的系数为8,铁的系数为9。

结果得

方法2:

奇偶法(了解)

规则:

①找出方程式中两端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

②该元素的原子在各端的总数是否一个奇数一偶数,选定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

③由已推出的系数决定其它化学式的系数(调整)

适用条件:

方程式中所配元素的原子个数的奇数只出现一次。

例3.配平:

方程式中只有水中的氧原子数为奇数,先把

的系数配成2。

再根据氢原子数确定

的系数为2,最后确定

的系数为1。

配平结果为

方法3:

定一法(了解)

适用条件:

如大多数碳氢化合物或含碳氢氧的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以及某些分解反应。

例4.配平:

先设定

的系数为1,再确定CO2的系数为2,H2O的系数为3。

方程式右边氧原子总数为7,

中有一个氧原子,可确定O2的系数为3。

配得结果为

3、“注”:

注明反应条件[点燃、加热(常用“△”表示)、光照、通电、高温]和生成物状态,气体用“↑”符号,沉淀物质用“↓”符号表

示。

MnO2

例:

2KClO3====2KCl+3O2↑2NaOH+CuSO4=Cu(OH)2↓+Na2SO4

4、“等”:

将短线改为等号,意味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

书写化学方程式分:

“写、配、注、等”四步进行。

练习:

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练习其他九个符号表达式的配平并正确书写其化学方程式。

本节课需要补充资料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