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第七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740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四上第七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上第七单元.docx

《四上第七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第七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上第七单元.docx

四上第七单元

第七组

课型:

单元导读课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读书体验别人的成长经历,思考自己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2、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体会名人的成长经历。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辩、感悟、语言表达及感情朗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课型:

单元导读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成长中的思考或困惑。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句有关成长励志的名言,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

(指名读——4人)

课件1出示: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7、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8、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我们一起读一遍好吗?

同学们,读了这些名言,你想说点什么吗?

学生回答。

小结:

关于成长的名言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不断的积累中思考自己在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二、单元导语,明确目标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走进一组有关成长的课文——第七组。

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七组课文。

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第四单元全部的预习。

同学们,在进入一个新的单元学习时我们都会先读一读前面的单元导语,(课件2出示单元导语)请大家轻声读一读,想想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生交流——(单元主题——成长中的故事)

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个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在写一些人在成长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相信在这组课文中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

3、我们应该怎么学这一组课文呢?

交流之后出示:

课件3:

单元主题——成长的故事。

怎么学——1、学习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搜集、了解更多名人成长的故事

三、确定预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个主题,本组共选编了四篇课文,请大家齐读

课件4出示课题: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现在我们开始预习,首先我们来看预习要求:

(课件5)谁愿意来读一读?

预习五步法

⒈标:

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⒉读:

读通顺课文,读准字音

⒊画:

画出生字词、含义深刻的和自己喜欢的句子

⒋说:

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⒌疑:

对不明白的问题画上“?

3、我知道同学们提前已经读过了课文,对照预习要求看一看你还有哪个步骤没有做好,老师再给你一点时间把它完成。

开始吧!

四、交流预习,相机指导

基础知识我达标

好了,现在,我要检查一下你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有信心吗?

(出示生字词课件6)

1、这是本单元全部的生字词,同桌两个先相互读一遍。

开始吧!

2、下面我要请这一排的同学开火车来读,每人读一个词,每个词读两遍。

好,开始!

(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读音)

3、我们一起读一遍吧。

4、告诉老师,在读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容易写错的字或容易读错的字?

谁愿意提醒一下大家。

学生交流:

a、我发现有几个字的字音特别容易出错,一个是“铿锵有力”的“铿锵”。

一个是“缩小”的“缩”,你提醒得非常好,的确是这样的,我们把这两个词语再读两遍。

b、我觉得“推荐”字下面的“存”容易写成“在”,“吵嚷”的“嚷”容易漏撇(一起书空一下吧!

4、其实字词也是有感情的,现在让我们带着感情再齐读一遍。

(出示生字词课件7)

读熟课文我能行:

看来同学们字词掌握得还不错,那课文读得怎么样呢?

老师在四篇课文中精选了几个重点段落,来考查你们读课文的情况。

(课件8)谁能告诉大家这一段出自哪一课?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谁愿意读一下这段话,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平?

其他同学可以跟着小声读。

一二!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课件9):

那天下午,天气很好。

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

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了,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这一段是哪一课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生读一遍,一二!

女生来!

齐读一遍!

(课件10):

我现在是多么怀念我的那位班主任和我的妈妈呀——————你愿意试一试吗?

还记得这一段出自哪一课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第一小队读!

第二小队接着!

三小队开始!

四小队一二!

一起来!

通过你们的朗读,我知道了咱们同学的预习效果还是不错的。

来,把掌声送给自己!

五、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老师很满意你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的朗读。

下面我们要进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这一项。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前面几项相比来说有点难度,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努力。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一想课文的主人公是谁?

他在少年时代立下了什么远大的志向?

是什么原因使他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交流:

(两个人)

同学们,我们上学期曾经学过一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就是“段意合并法”。

其实这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边读边思考课文的每一段写的是什么,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刚才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运用了这种方法。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我们再来看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默读课文,思考一下。

2、学生交流:

叶老给我批改作文和我倒叶老家做客两件事。

3、作者正是因为叶老的教导让他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

所以,时间已经过去将近30年,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

一想起叶老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乌塔》这是一篇略读课文,113页的导读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

认真默读下面的课文,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

再想一想,乌塔这样做好不好?

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交流:

1、谁来直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乌塔的这种做法好不好?

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还剩下最后一课了,136页的导读中有一个问题:

想一想信中主要讲了什么问题,自己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带着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2、交流:

想好了吗?

谁愿意交流一下?

六、理解生命

通过对这四篇课文的初步感知,你觉得这些人身上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

谁想说?

说不好也没关系,后面我们正式学习的时候再来用心感悟。

七、作文先知道

另外我要告诉大家,这个单元的作文就是读一封信,讨论信中提出的问题,再给那位同学写封回信。

很简单,到时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写信的格式。

八、推荐阅读:

最后,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相信你们读后一定会收获很大,它就是——《周恩来的故事》(课件13),希望这本书带给你更多的关于成长和人生的思考。

板书设计:

周恩来

成长的故事叶圣陶思考成长问题

乌塔

以文带文:

《为中华之崛而读书》+《乌塔》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及远大志向。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

导学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激情导入

1、结合导读,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许多困惑不解的问题。

相信,同学们学了这组课文后,一定能从中受到很大的启示。

这组教材只有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5课《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板书课题)

2、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学生交流有关周恩来的资料,了解周恩来。

3、教师小结,引入课文。

20世纪初的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少年时的周恩来就已经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立下这个志愿的原因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学习这篇课文,并从中找出答案。

(2)检查预习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师重点强调:

“嚷、铿、锵”是后鼻音,“巡”是前鼻音。

“巡”的第一笔是撇点,不要写成半圆,“嚷”的右半部分要写的紧凑些。

2、出示词语,指名读。

崛起、焦点、耀武扬威、铿锵有力、诸生、胸怀

(3)读议结合,理清思路

1、出示要求,浏览课文

请同学们按下列要求,快速浏览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可以分几部分?

用铅笔在书中标出来。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件事:

伯父说中华不振,周恩来疑惑不解。

第二件事:

洋人欺负中国妇女,中国人敢怒不敢言。

第三件事:

周恩来修身课上表决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研读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体会含义

用不了解和追问的语气读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想一想: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这一部分中找出和“中华不振”意思相反的词语,并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交流讨论,师生小结。

2、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畅谈体会

默读7、8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体现中华不振的语句和事例。

这一带哪些地方与别处大不相同?

看到这场面,周恩来会怎么想?

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衣衫褴褛“是什么意思?

从这为妇女的穿着上你体会带了什么?

根据课文想一想:

这位妇女会哭诉些什么?

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

洋人会说些什么?

围观的人又是怎样劝她的?

从这件事中周恩来体会到了什么?

你从这件事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写的?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互动,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师小结。

3、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深化认识。

周恩来“沉思”什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结合实际说一说,从这部分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2)交流讨论,师生小结。

(3)分角色朗读,升华情感。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句时,要用铿锵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在朗读中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情感,认识到读书的真正目的。

(5)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1、总结上文,提出期望。

2、提出要求,学生自学《乌塔》。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你觉得乌塔是一个具有什么性格的孩子?

画出有关语句。

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作为一个中国小学生,你能这样做吗?

8、9自然段写了乌塔和作者的对话,想一想,乌塔的说法对不对?

从这些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你从第9自然段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什么?

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深化认识

(6)课堂总结,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从这两篇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篇读书笔记。

 

课型:

以文代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

4.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朗读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今天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来是冬天来了!

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

课件出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这是咱们前不久学过的《爬山虎的脚》一文中的那抹绿意。

谁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

生齐回答:

叶圣陶

师:

是啊,那请你说说你对叶圣陶老爷爷的了解吧!

生交流

师:

这就是叶圣陶的生平简介。

(出示课件:

叶圣陶简介)

大家自由地读一读。

(学生大声读)

请你来说说此刻叶圣陶爷爷在你心里是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说)

师:

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在文坛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为了纪念叶圣陶而写的,抬起头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这一墙绿色,我们该怎么读?

生再读课题。

师:

同学们,一看这课题,你觉得文章主要写的是爬山虎呢?

那是不是这样呢?

请大家打开书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课文,

二、合作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说你有什么想法,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生字教学

真了不起呀,我想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大家就更不在话下了吧!

谁愿意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推荐、修改、愣住、燥热、眼帘、删掉、融洽、黄昏、蕴含、摇曳、意义非凡、春风拂面、堪称楷模(指名读)

3.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叶老之间的几件事?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叶老给“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

三、品读领悟

(一)读文,理解“愣住”

老师这里有个疑问,作者看到修改稿后为什么会愣住呢?

让我们大家也来看看那篇修改稿。

(出示作者的修改稿)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

我也愣住了,修改了那么多地方,叶老先生太认真了。

师:

那我们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为什么愣住的句子。

(板书愣住)

出示句子: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2)理解“愣住”:

什么是“愣住”?

(吃惊,惊讶)那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个词呢?

(学生读)恩,真是一群被愣住了的孩子。

那我们把它放进句子里你觉得应该怎么来读?

请你来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作者为什么会愣住啊?

生:

因为有很多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

(3)请大家再找一找,叶老先生还为作者改了哪些地方呢?

出示句子: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修改很多,长句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出示句子: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

”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请这一小组的同学来读一读。

你们的朗读也使我愣住了,怎么读得这么深情并貌呀!

请这一小组也来读一读。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作者所愣住的画面吧。

出示三个句子

(4)小结:

如此认真的批改,无关乎作者看了会愣住,会惊呆啊

(5)叶老不仅为“我”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学生接读: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

如果说叶老认真细致的修改令“我”叹服,让“我”受益匪浅。

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学生接读:

“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

(二)读文,理解“融洽”

叶老先生不但认真、细致地修改了我的作文,令我意外的是,这一年的暑假,我收到了到叶老家做客的邀请,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没有想像中的高高在上,反而和叶老先生的交谈却十分融洽。

那么融洽是什么意思呢?

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够来解释融洽呢?

课件出示: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

请你来读一读。

读得十分自然。

你来读,读得十分亲切,你再来读,读得真融洽呀!

我们一起来读!

(三)再现“爬山虎”,质疑课题

当作者沉浸在和叶老先生融洽的交谈中时,他的眼前看到了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1.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

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1)这一片绿绿的爬山虎美吗?

让我们通过读体现美。

(2)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我们还能体会到当时“我”的心情如何?

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3)“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激动?

  一个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中学生,还请到自己家里来,足可以看出叶老是一个平和、(没有一点架子)的人。

2.课件出示: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这就是(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读着读着,让人感受到这一墙爬山虎充满了一种生机与活力。

也仿佛看到我充满了信心和活力。

“我”为什么也会充满信心和活力?

小结:

通过对这两句话的品读,不光让我们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更让我们体会到的是叶老亲切、平和的人格美。

3.品读句子:

“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难道这仅仅只是一片美丽的、生气勃勃的爬山虎?

还是(叶老人格魅力的写照。

总结:

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了吗?

  因为叶老()的人品和()的作品,这种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永远那样绿着。

所以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4.反复“颂”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当肖复兴的第一本作品集出版时,他忘不了叶老先生对他的教诲,也忘不了——(生齐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1988年,叶老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1992年,时年45岁的肖复兴提笔写下这篇文章,往事历历在目,他满怀深情地写下课题——(生齐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3)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绿在他的生命中。

那份情浓缩成一声深情的感激,浓缩成一份永远抹不去的回忆——(生齐读: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四、拓展阅读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封信——齐读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第一封信,说说张国强同学碰到了什么烦恼的事?

他认为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5.讨论:

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

5.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6.你还从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

(二)、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写回信。

1.读课后的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

2.自己去读信,再去寻找写信在格式上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

3.全班交流,并归纳出信的一般格式。

说说回信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

1.收集名人的成长故事,说说从中获得的启示。

2.以肖复兴同学的名义给叶圣陶先生写一封信,感谢他帮助自己修改作文并邀请自己到他家作客。

六、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圣陶)

修改文章  一丝不苟(改、断、删、增)作品

请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给我印象  堪称楷模

 

第七单元

课型:

群文阅读《爱读书的冰心》+《华罗庚》+《认真做自己》

教学目标:

1.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3.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积累好词佳句,感悟文章的感情。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

孩子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出示课件“知识树的树干”)成长树

人的成长就像这棵树,经历岁月的洗礼,这棵树就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我们通过对第七单元的课文的学习,读了关于成长的故事,从这些成长故事中我们收获了许多,你收获了什么呢?

谁来说说?

(指生说)

二、主题回顾

从课文第七单元的四个成长故事中,你收获了什么?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立志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感恩

《乌塔》:

自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自知

三、阅读概览

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几篇以成长足迹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三篇(课件出示三篇文章题目)。

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阅读,并填写了《同步阅读卡》请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看你们阅读后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

可以先读一读,再讨论。

(附:

同步阅读卡)

 

课文标题

作者

主要内容

精彩片段

最想提的问题

 

 

 

 

 

 

 

 

 

 

 

 

 

 

 

1.学生讨论后汇报: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篇?

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

《爱读书的冰心》——热爱读书  

《华罗庚》——对待科学锲而不舍

《认真做自己》——坚持

小结过渡: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交流得很精彩,概括得也很精练。

老师相信在这些文章中,一定有一些情节,一些人物让你特别感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

小组交流汇报

师:

从这几篇的成长的故事中,你又收获了什么?

各小组汇报交流读书收获。

《爱读书的冰心》:

热爱读书──从冰心奶奶童年的读书行为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到了什么?

《华罗庚》:

对待科学锲而不舍──华罗庚为什么会成为我国伟大的大数学家?

《认真做自己》:

坚持──读了漫画家蔡志忠的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结:

孩子们读书认真,交流汇报很精彩!

通过认真的阅读和交流,我们对“成长”又有了许多认识。

我们的这棵成长树更加“丰满健壮”。

课件出示:

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读了这三个故事,老师相信孩子们在课前阅读时,一定被某个故事内容或语句所打动,有些地方肯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大家赶快再去读一读,想一想。

(生再次阅读思考)

《爱读书的冰心》

(1)读课题,破题,在文中找出冰心认真读书的语句。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用鲜活的事例来刻画冰心热爱读书的特点。

(小结)

《华罗庚》

(1)找出描写华罗庚对科学锲而不舍追求的句子。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谈谈感受)

(2)学生质疑:

读了课文,你想问什么?

预设:

华罗庚为什么总是坚持学习呢?

《认真做自己》

(1)从故事的内容中你发现蔡志忠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生畅所欲言)

(2)你们知道蔡志忠是怎样成为漫画家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读书后的收获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子回答问题)

(小结)是啊,我们从蔡志忠的身上看到一位漫画家的成长经历,从而我们懂得了能够真切地认识自己并坚持做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