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9947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docx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矜:

夸耀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

放下

C. 睨之久而不去——睨:

斜着眼                            

D. 但微颔之——颔:

指人的下巴

(2)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 何陋之有?

     

D. 康肃笑而遣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 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 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 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

如:

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

(1)D

(2)D

(3)B

(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解析】【分析】选自:

《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

欧阳修。

年代:

北宋。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D项错误,颔:

点头。

(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其次再明确每一项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最后与之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D项,都是代词。

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

A:

的。

B:

的。

C: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B项错误,详写了卖油翁酌油,略写了康肃射箭。

(4)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

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故答案为:

(1)D;

(2)D;(3)B;(4)孰能生巧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谦虚,不能骄傲,要知错就改。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词语,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及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

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分析判断。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

要通晓文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加以概括。

【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

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

”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

”卖油的老翁说:

“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爱莲说》

   【乙】竹似贤①,何哉?

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⑤者。

竹心空,空似体⑥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⑦者。

竹节贞⑧,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

贤者。

②本:

根。

③善建不拔:

意志坚定不移。

④直以立身:

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

⑤中立不倚:

处事正直,不偏不倚。

⑥体:

体悟。

⑦虚受:

虚心接受。

⑧贞:

坚贞。

⑨之:

代词,指竹子。

⑩实:

充实。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

②竹本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竹似贤,何哉?

(3)【甲】文从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________、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

(4)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

表现手法:

________;

表达方式:

________。

【答案】

(1)亲近而不庄重;牢固(或坚固)

(2)①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和我一样呢?

②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

(3)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心空

(4)托物言志(象征);议论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注意“亵”的正确解释。

(2)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做题时,要先认真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答题。

答题时,如果能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目,首选用原文语句,这样更准确,意思更完整。

注意别抄写错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以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

要从文章中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内容,确定某些段落,或从文中找到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然后分析其写作特色。

故答案为:

(1)亲近而不庄重;牢固(或坚固)

(2)①对于莲花的喜爱,有谁和我一样呢?

②竹子(的特性)与贤者相似,为什么呢?

(3)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心空

(4)托物言志(象征);议论

【点评】文章写作技巧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象征、对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等。

在分析文章写作技巧的题目时,难度较大,这就要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训练,可以联系所学到的课文进行分析。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

非常爱好。

②营:

谋求。

③斗储:

一斗粮食的储存。

④意怡如:

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⑤哂(shěn):

讥笑。

⑥通儒:

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斯是陋室________         ②何陋之有________

③其妻患之________         ④常丐食诵《诗》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4)【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5)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

(1)这;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以……为患,为……而担忧;乞讨

(2)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3)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侧面衬托了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相同之处:

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

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患”的意思是“以……为患,为……而担忧”。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要“乱”、“劳”、“守”等实词的意思。

(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从文章内容看,它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本题考查对话的作用,从文中王欢与妻子的对话可以看出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比较两篇文章主题思想的异同,要反复阅读选文,疏通文意,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

故答案为:

(1)①这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③以……为患,为……而担忧  ④乞讨

(2)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3)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侧面衬托了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相同之处:

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

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的作者是________,是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纂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史书。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

②但当涉猎________

③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④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3)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5)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①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句子是:

________。

②“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

说明了什么?

________

(6)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

(2)当道、当权;粗略地阅读;推托;经过

(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4)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

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5)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掌握能力。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

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司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攥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注意本题中“当涂”解释为“当道”;“涉猎”解释为“粗略地阅读”。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成语的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针对词语类型进行积累、识记。

根据文章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并解释即可。

如:

①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②吴下阿蒙:

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5)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首先要了解文章意思,然后要审清题意。

(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主题和个性化阅读能力。

此题为开放题,没有唯一答案,只要围绕“吕蒙的读书经历及变化”来谈悟出的学习道理即可。

回答时要求语句通顺,有理解有感悟,能紧密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做到感悟真切,联想合理,中心明确,语言通顺。

示例:

求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终将取得成功。

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故答案为:

(1)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

(2)当道、当权;粗略地阅读;推托;经过

(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4)刮目相待: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

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5)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6)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本文中要注意涉猎:

粗略地阅读;见往事:

了解历史。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卖油翁》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

②以钱覆其口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请分别指出来。

【答案】

(1)北宋;欧阳修

(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盖

(3)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4)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

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的欧阳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这里“睨”是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此句中重点的词“遣”的翻译。

(4)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来分析。

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

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故答案为:

(1)北宋;欧阳修。

(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盖

(3)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4)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

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有时还要对主要人物进行评析;另一方面是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找出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和具体事例来分析,切记不可脱离文本。

分析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形象时,要注意从两方面全面分析。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有删改)

     【乙】竹似贤,何哉?

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④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有删改)

     【注释】①本:

根。

②体:

体悟。

③虚受:

虚心接受。

④实:

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亭亭净植________

②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

③贞以立志________

④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甲、乙两文都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________、________、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

(5)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甲文中的话说就是“________”。

你喜欢什么花?

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

【答案】

(1)竖立;亲近而不庄重;坚定,有节操;种植,栽培

(2)①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②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3)环境;外形香气;性直;心空

(4)象征;描写;议论;议论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示例一:

我喜欢兰花,兰花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默默无闻地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

示例二:

我喜欢梅花。

“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平时要注意积累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熟记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做题时要结合句子判断词语的意义,考虑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意。

(2)①同,和……一样;予,我。

②性,本性;倚,偏倚。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文言文的语言较为简洁,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时需要认真辨析。

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句话,既写出了莲的外形和香气,又写出了莲的高洁品性。

而乙文中对竹的归纳,则可从原文中找到“竹本固”“竹性直”“竹心空”“竹节贞”等关键词语进行概括。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表现手法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的表现手法和现代文基本一致。

两文的相同之处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因此它们的共同点是象征手法。

不同点是甲文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更为丰富,乙文则主要是议论。

在填空时,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辨析。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并以个性化阅读的方式考查表达能力。

可以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中,以自己比较熟悉的花为内容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能以花喻人,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则更好。

【点评】翻译句子,首先要把握句子中的重点实词;其次要忠于原文,通达顺畅,富有表现力;最后要注意句子的句式,在翻译时补充原句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使翻译后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陈康肃公尧咨善射________

②久而不去________

③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_______ ________

④以钱覆其口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谈谈你对“康肃笑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