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3061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课题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资料.docx

《课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资料.docx

课题资料

《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赣榆县金山小学于小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严峻的形势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辉煌的历史曾经灿若星辰,令多少人叹为观止。

但是,在时代的变迁中,由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它几经沉浮,几经沧桑,终于在如今这个“时髦文化”异军突起的年代,蒙上了厚厚的岁月的尘埃。

我们何以能让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样的先进、文明的社会中得以流失,保持沉默呢?

因此,必须让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去关注它,去了解它,最重要的继承它。

2、课改的趋势

《艺术课程标准解读》在<艺术与文化>一节中指出:

“在课程中,一方面增加本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内涵,使学生通过对民族艺术的学习……懂得尊重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同时,它还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综合性的课程建设应该以自己的民族艺术文化作为基石,这将会对弘扬民族艺术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3、学校的需要

作为一所普通的小学,如何立足本地本校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体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求?

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剪纸,在美术方面,我们选择了剪纸作为突破口,主要原因有几个:

1、剪纸材料简单,方法易学,门槛低,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满足农村孩子学习艺术的愿望,有助于学生个性和良好素质的形成,从而陶冶学生情操。

2、它集审美与创造于一身,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我们认为挖掘剪纸这一民间艺术蕴含着的丰富资源,不仅能丰富补充艺术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3、我校通过几年兴趣小组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在设施、师资上都有一定的条件,为课题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基于上述原因,2008年末,在高明区教育局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开始为更科学、更规范的开展剪纸教学构建本课题方案。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1、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充满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活力之源。

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能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并培养学生深刻的民族自豪感。

2、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综合性的活动把单一的绘画技能培养转化为多技能,多层次的知识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3、综合实践课程:

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采取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本课题所指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利用剪纸这个优秀传统文化来同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进行的整合的综合运用。

5、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是指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

中国是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等等,大多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已萎靡不振,有的已濒临灭绝。

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关于拯救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工程时,中国的非物质文化终于看到了曙光。

因此,我校与时俱进,积极行动起来,以“剪纸”为题材开展综合性的活动。

2、人文课程论。

《艺术课程标准》是以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的,是在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于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逐步形和提高。

课标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就是一种人文课程,就是要运用艺术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3、多元智能理论。

根据美国哈佛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

由此,他提出了智力多元论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其余的七种智力均能在艺术学习中获得发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它为构建本校的艺术教学特色提供了政策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凸现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理念

(1)通过剪纸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对祖国民间艺术的热爱,健全学生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发展个性。

在活动中培养具有剪纸特长的小能手,提高创造能力,使其获得成功,增强信心,进而将向上的动力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运用剪纸工具与材料简单,制作方便,语言特殊(以镂空为主),并以撕、剪、刻与折、叠、拼、染等不同媒材与手法的接触,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新鲜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剪纸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2、进行剪纸艺术的传承和交流

著名音乐教育家、从事“人类四大高级感官论”赵宋光先生强调:

近代的艺术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调整手段、知识技能与遗产精品、人文内涵的相互关系,把屏障改位媒介,把每项知识点与技能的教学过程改造成体验遗产精品内涵的一条条通道。

赵先生希望学生能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来认识、理解、运用剪纸这个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达到达到对剪纸的继承、传播与创新的目标。

3、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

通过研究、探索剪纸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组织、评价方法,基本规律,产生一定数量的理论成果,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提高教师开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的能力。

4、实施学校的素质教育

通过本课题的组织实施,营造全校师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意识和研究氛围,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二)研究的内容

由于本课题的研究带有探索性,我们从学校科研、教师能力水平等实际出发,将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突出重点,初步达到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剪纸活动中开发和利用校内外文化资源,初步形成校本课程的研究。

2、我们生活周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无论是校内的文明风尚,环境建设,信息网络,还是校外社区资源,地方资源等都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存在着。

运用剪纸来开发这些资源无疑是教育学生,体验生活的活教材。

运用学生身边的典型素材与现象教育学生,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易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校本课程资源。

努力形成一套学生易于掌握又喜爱的剪纸知识、技能的教学材料。

3、剪纸活动开展的组织形式,有效途径、方法,基本规律及特点的研究。

4、探索在剪纸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教育教学策略和评价机制,以争取研究理论水平的提高和研究机制的完善。

5、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剪纸这刚优秀的民间艺术。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1、学科:

剪纸兴趣小组及美术课

2、教师:

以黎小梅老师为主的全体美术教师

3、学生:

全校小学学生(以中年级学生为主)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经验总结法、问卷法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形成共识,实施素质教育,打造艺术教学品牌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意义重大。

艺术教学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渠道,利用我校已有的条件、基础,开展适合于学生的艺术教学活动可能,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学校艺术特色教学品牌的打造。

1、组织健全,运行有效

本课题一经确立,我校即在组织、运行制度上实施有效措施,规范操作。

课题组由杨世明校长亲自担任课题总负责人,分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作为课题研究指导的中坚力量,市美术教学能手任组长,全校艺术专职教师和美术、音乐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其中;课外成立了少先队组织“剪纸艺术院”;落实了奖励措施;组建了张小剪纸教学网。

2、学习现代新理念,推动研究进程

如何革除传统剪纸教学中的弊端,提高现代小学剪纸课堂教学的含金量?

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之一。

全组人员认真学习了《艺术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以及现教育新理念,转变观念,寻求理论支撑,引导课题实验,推动研究进程。

3、分层次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及知识,是本课题顺利得以实施的基本条件。

面对我校美术教师对剪纸的钻研,我们创设条件让其外出学习。

回来后再组织教师集中学习。

(二)、在实践中,探索剪纸教学的有效途径

实践出真知。

我们以行动研究的方式来探寻小学剪纸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对几个关键性问题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探索:

1、学生对剪纸艺术有多少了解?

课题实验开展之始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背景,知识面作一番了解,以便今后能作好对比。

为此,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通过对200份反馈数据的统计显示:

有15%的学生对剪纸稍有了解,有62%的学生是在学校里了解的,有58%的学生和家长对学习剪纸表示欢迎与支持,有91.5%的同学希望剪纸艺术能发扬下去。

这说明我们当地学生对民间的剪纸艺术了解的并不多,更谈不上喜欢或是能成为自己的特长。

但希望它能在现代社会中延继下去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声,而且延续的主要场所仍然有懒于学校。

2、小学生剪纸具有哪些特点?

搞清楚这个问题,有助于把握本课题实施的研究方向,找到问题的关键。

这方面涉及到怎样来培养和评价小学生剪纸,三言两语很难说清,我认为好的学生剪纸作品,除了要很好的掌握剪纸语言(直线条、锯齿形、夸张变形等)外,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根据教学实践也进行了一些总结:

构图自由灵活;题材丰富,富有想象力;造型生动夸张;用色鲜明,传情达意。

3、怎样来实施有效的小学剪纸教学?

①关注学生的情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与民间剪纸爱好者之间在学习的背景、组织与兴趣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再加以剪纸的技术性强、实践性高,往往使人忽视了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而教学一旦离开了人的情感参与,艺术也会让人索然无味,最终对学习失去兴趣。

②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剪纸教学比较注重教师的教,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临摹示范的注入式为主要手段,以剪像为评价标准,学生学习被动,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培养。

为此,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③创新教法,寓教于乐。

小学生好奇心强,玩性大,有意注意的时间又很短暂,沉闷不变的课堂只会令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如遇比较平淡的教学内容时,就要在教学的形式上求变,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不感到苦,真正由“苦学”变为“乐学”。

4、构建怎样的剪纸课堂教学流程?

根据实践,我们把它分为:

观察——鉴赏——创作——评价——拓展五个环节。

观察是学生感知客观世界,获取表象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进入鉴赏阶段的桥梁。

鉴赏,往往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

创作,是衡量学生审美能力的显性依据之一,此环节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

评价,要多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审美理解得到外显,以便教师把握时机更好的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拓展,主要是强调剪纸与生活,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组织开展更深入的探究活动。

(三)向多学科渗透,提高影响力

剪纸艺术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可与多门学科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扩大影响。

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剪纸艺术代代传》,让学生直面民间老艺人看到传统文化流失的担忧,时下我校老师推动剪纸艺术传承而做的努力,和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学习愿望。

这三代人与剪纸艺术之间的联系,给了同学们一次内心深深的震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根据本课题教学案例而改编的校园小剧《童心巧手》也顺利上演,可谓别具一格。

再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欣赏、探究、交流活动,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赣榆县金山小学谢芳

一、有关概念及研究意义

1、关于欣赏:

《辞海》中有言:

“欣”乃喜悦之意,“赏”则为赐有功者。

“欣赏”意制指玩赏并赞美自己喜好之物,而得到一种喜悦与满足之感。

这有点偏个人主观喜好之意,感性的成分较重。

这只能算是狭义的欣赏;广义的欣赏与“鉴赏”的意义是相同的,是指品位与辩识力结合而成的一种价值判断,他需有理性的运做,是了解的前奏,是导向了解的必要阶段,而这种对艺术品的深刻了解,能提升观赏者的欣赏的乐趣。

2、关于美术欣赏:

美术欣赏是一种以美术作品为主要对象的特殊思维活动。

它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

说美术欣赏是审美认识活动,是指欣赏者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感受、理解鉴别和想象引发,唤起对美术形象的审美感受或由此及彼的艺术想象,产生情感激动或内心体验,并进而理解和把握美术形象所包含的深层意蕴。

一方面,美术欣赏使美术家和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得以沟通,使欣赏者自然地接受美术家对现实美的发现和评价;另一方面,欣赏者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美术形象的观照,唤起自己的某些生活记忆和经验,或经某种艺术联想和想象,再次面对同一客观事物时会移入通过美术作品所曾获得的审美认识,从而增加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丰富性。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欣赏者的认识是建立在美感基础上的审美认识,因而欣赏是不能强迫的。

3、关于美术欣赏活动:

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已形成的审美意识必然加入其中,欣赏者对美术形象的感知伴随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就发生了与作者和作品原意的差异与交流。

可见,这种通过作品为中介实现的审美差异和交流不会是一种被动的“欣赏—刺激—反射”,而是一种能动的“欣赏—对话—创造”的过程。

因此,我们说欣赏者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是建立在自己的感受体验基础上的再认识和再评价。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审美欣赏的再创造具有历史性和无限性。

4、关于指导策略:

指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评价中所采取的形式、方法及原则。

(即怎样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术作品)。

二、课题研究假设与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路线是:

提出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假设,然后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这个假设,得出肯定的结论。

旨在总结经验,推广应用,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上好欣赏课的教学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提高欣赏能力的前提。

要传授学习方法,通过欣赏教学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研究,教师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2、通过研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在欣赏课中凸现人文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新的教学理念,对相关资料进行调查、整和与研究。

在实践教学中提倡要注意营造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欣赏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开发学生智力。

3、课堂教学整体优化,重视多媒体等等不同教学方式的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

4、在直观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探索,加强直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同,增强学生对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视。

5、进一步拓展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类型,并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总结出各类型,自主探究,前置经验准备的研究,创设情境,体验作品情感的研究。

展开遐想,大胆表达审美体验的研究。

6、美术第二课堂的确立。

如:

美术兴趣小组的建立;校园文化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家庭美术学习氛围的创造。

四、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2009.3至2009.7

(1)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

(2)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3)撰写课题申请报告

(4)尝试研究

2、具体实施阶段:

2009.7至2010.7

(1)撰写开题报告,调整课题实施计划。

(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

3、总结成果阶段:

2010.7至2010.12

(1)全面总结,归因分析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整理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等资料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选定四个班(四——五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等量的、具有可比性的班级作为对照组。

可采用:

1、师生互动法;

2、兴趣小组活动规范法;

3、参观大型美术展览法;

4、网络搜索法;

5、课内课外结合法。

美术欣赏课题组通过学习,研究,实践,使我了解了美术欣赏活动所经历的阶段,理解了描述阶段、形式分析阶段、评价阶段该做些什么?

根据老师们的现有水平,结合孩子的欣赏特点,在实践中研究,每人做一节课。

并针对课堂中教师在指导上出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讨。

以上是我的课题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不妥之处请领导和专家指正。

 

《如何使学生认识美术课真正的意义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赣榆县金山中心小学刘永涛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当今教育界正轰轰烈烈地在大搞素质教育,作为美术课,其使命是可想而知的。

教育部制定并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然而,文件拟的再好,如果实施不当,也等于一纸空文,在这个还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环境下,大部分美术课程的实施都是不规范的。

尤其是现行义务教育阶段免书学费而导致无美术课本这样恶劣的环境下。

研究本次课题,其目的性是非常明确的。

在周围环境都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要让学生认识美术,了解美术,为使他们知道,上美术课不仅仅是好玩或是多学一门技能这么简单。

应当在美术课当中学会分析、思考、综合运用。

也让家长能及时了解美术课的重要性,应该积极地配合学校开展美术教育并坚定地支持美术课。

二、本课题研究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其实国内早有许多研究,网络上也有不少此方面论文,如徐建融、钱初熹《美术教育展望》;王天一《发展智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陈通顺《谈谈中小学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1980年美术教师访谈《科学家教育家谈美术教育》;1999年的《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等他们都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在美术教育所存在的一些情况,也有提出建议或意见的,教我们如何去做。

可没有考虑到一个实际行动力,光是纸上谈兵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研究的内容:

变技能型为创造型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突出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反馈为关键,以总结、学习、改进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宗旨,实行全方位综合模式。

目标: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预期能在教学中是学生认识到,普通的中小学美术绝不仅仅是常人认为的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实际上是保持文化态度的多样性,在此方面,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①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

成立课题工作小组,落实主要成员,明确分工及任务。

进行开题论证,课题立项,建立若干具有代表意义的班级作为实验和研究基地。

(韩侠、谢芳、于小蝶)

②培训、调研和交流:

听专家和前辈的讲座,吸取经验,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成员组相互进行交流。

(韩侠)

③调查各班级学生及家长对美术课的认知及态度。

(谢芳)

④设计基于学校特色的美术校本教材。

在我们现有的教材的基础上,再深入分析,自主设计一套更符合实际的辅助教材。

(韩侠、谢芳、于小蝶)

⑤深入探索和完善教学工作:

进行现场观摩,听取专家和教师的意见。

并多与专家沟通,反复研究、探索如何才能真正使学生认识美术,热爱美术。

(韩侠、谢芳、于小蝶、徐恒余)

⑥结题工作: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研究、讨论、综合之后,可对本次的课题进行结题工作。

认真撰写论文,落实工作,并长期实施。

(韩侠、谢芳、于小蝶、徐恒余)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实行下,素质教育正在被重视,美术课在各学校大面积的积极开展。

如何让学生认识美术课的真正意义的研究,这一课题的开展有相当多的有利条件:

①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有力支持;

②社会各个阶层对美术教育的重视;

③普遍在各个年段开展美术教学;

4前期有多种论文的理论支持。

2009年3月

《创设情境,激发美术兴趣研究》开题报告

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小学韩侠

一、课题名称

<<创设情境,激发美术兴趣的实验>>

二、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

韦有成

课题成员:

刘永涛谢芳韩侠于小蝶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使学生对小学美术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种兴趣控制下的大脑活动的较强兴奋力促使它会主动地去认识某些事物,各种智能也将在兴趣的促使下得到充分发展。

而知识能力的提高,将会促使其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学习是幸福的,也是极有意义的。

2.美术兴趣可以使学生执着地追求知识,克服困难,获得比一般孩子更高的认识能力和创造精神。

3.美术兴趣对他的学习、生活及其未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4.美术兴趣不仅直接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质量,还将影响其潜在的素质和能力的发挥,成为一生事业和成才的起点。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

难点:

环境因素及其电教手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四、有关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的情况:

国内外专家非常注重美术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目前国内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与课题内容有关的游戏,有意义的讨论或讲有趣的故事等;

(二)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注重科际联系,如:

音乐情境、语言情境等;

(三)优美动人的美术欣赏作品和生动有趣的示范表演;

(四)鼓励法;

(五)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六)以情激情,以情感人。

五、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

(一)课题名称

《创设情境,激发美术兴趣的实验》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我校未组织好美术兴趣小组、书画展览等实践活动,学生还没有开辟出一块真正属于自己的培养和发展兴趣的广阔空间,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仅仅局限在了课内。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在小学阶段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P_EPD+":

_@

(四)研究对对象及方法0E^Bz;HDkU

为了采集对比材料,保证实验的真实效果,我们将选择两个学生基础基本相同的平行班,甲班为实验班,乙班为对照班,两班均不临时增加美术课时,实验班也不放慢进度,除实验班教学中按实验意图进行实验外,无其它教改措施,每学期有县教研室美术教研员郭峰老师定期指导,有实验执行领导小组每学期本定时进行检测。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

学习讨论、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