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336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docx

中医妇科学总结完美打印版

中医妇科学复习提纲

●总论

1.《素问·腹中论》中记载的治疗血库经闭第一首妇科方剂是四乌贼骨—芦茹丸。

2.《达生篇》中提出的临产六字真言是睡忍痛,慢临盆。

3.胞宫具有排出月经和孕育胎儿的作用。

4.月经:

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月月如潮,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节律性”的周期性。

5.第一次来月经称为月经初潮,初潮的年龄多在13~14岁。

6.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

正常经期为3~7天。

7.正常每月月经量约为30~5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少,低于20ml为月经过少。

8.并月:

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并月。

9.居经:

身体无病三个月来潮一次者称为“居经”,又称“季经”。

10.避年:

身体无病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

11.暗经:

终生不潮但是能受孕的,称为暗经。

12.激经:

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又称“盛胎”、“垢胎”。

13.天癸:

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

14.月经产生的主要机理是:

肾-天癸-冲任-胞宫轴。

●月经病

15.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一是重在治本以调经;二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16.试述月经病的治疗原则答:

①重在治本调经②临证中要分清先病和后病③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崩漏:

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是指经血非时爆下不止或淋漓不净,前者谓之崩中,后者谓之漏下。

塞流:

即止血,用于崩漏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

澄源:

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

一般用于出血缓解后的辨证论治。

复旧:

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治法,如补肾、扶脾、疏肝,三经同调一调整月经周期,或促排卵使身体恢复正常。

1.最有意义的检查:

诊刮和病检。

●闭经

1.闭经:

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者,称为闭经。

中医学称之为“经闭”、“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

2.西医根据闭经部位的分为:

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垂体性闭经、下丘脑性闭经、其他内分泌异常性闭经。

3.治疗原则: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虚实夹杂,补中有通,攻中有养。

●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

1.原发性痛经:

是指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痛经者,又称功能性痛经。

以青少年女性多见。

2.继发性痛经:

由于盆腔器质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为继发性痛经,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3.病机: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月经病小结

1.鉴别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及崩漏。

答:

月经先期是月经周期的缩短,在经量和行经时间上无明显改变。

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的延长,经量和行经周期正常。

而崩漏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的失常。

2.鉴别月经后期、月经过少及闭经。

答: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的延长,在行经和经量上若不合并其他病无明显改变。

月经过少主要是指经量发生改变,变少,每月低于20mL。

闭经则指是女子年满十六岁月经未来潮,或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或月经停闭超过了3个月经周期,月经无的来潮。

3.血瘀导致的月经病有:

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痛经。

●带下病

1.广义带下病:

泛指经带胎产杂等妇科疾病,因为多发生在带脉以下,故称带下病。

2.狭义的带下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

3.生理性带下:

属于妇女体内的一种阴液,是由胞宫盛润于阴道的白色或透明,无特殊气味的黏液,其量不多。

见于月经期前后、排卵期、妊娠带下量增多而无其它不适症状者。

4.病理性带下(带下病):

指带下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

1.阴道炎的鉴别

1念珠菌性阴道炎——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而有臭气。

外阴奇痒难忍。

2滴虫性阴道炎——灰黄或黄绿色,稀薄,或成脓性状,腥臭味,有泡沫。

3细菌性阴道病——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

外阴坠胀,灼热或疼痛。

4老年性阴道炎——稀薄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

阴道烧灼感。

●妊娠病:

妊娠期间,发生与妊娠有关的疾病,称为妊娠病,又称“胎前病”。

简述妊娠期的用药原则:

俊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

恶阻:

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之。

亦称为“子病”、“病儿”、“阻病”。

1.胞阻:

即妊娠腹痛,指妊娠期,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者。

异位妊娠:

凡孕卵在子宫体外着床发育。

称为“异位妊娠”。

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

宫外孕:

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

1.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其中又以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最常见。

2.病机本质:

少腹血瘀实证。

3.西医学认为慢性输卵管炎是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XZ)

4.临床表现:

①停经:

多在六周左右;②腹痛;③阴道不规则流血;④晕厥与休克。

5.简述异位妊娠破裂的急症处理。

答:

①患者平卧,立即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观察患者神志。

②急查血常规、血型及交叉配血,或做回收自身血准备。

③立即给予吸氧输液。

必要时输血。

④有条件者可同时服用参附汤回阳救逆,或服生脉散合宫外孕Ⅰ号方以益气固脱,活血化瘀。

⑤若经以上处理休克仍不能纠正者,应立即手术。

●胎漏、胎动不安(病案分析)

1.胎漏:

妊娠期间阴道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腰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

2.胎动不安: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腰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3.七大流产:

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稽留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

1.流产: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2.堕胎:

凡妊娠12周以内,胚胎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

3.小产:

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

4.暗产:

怀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殒堕者,称为“暗产”。

5.发病机理:

冲任损伤,胎结不实,胎元不固。

治疗原则:

下胎益母。

●滑胎

1.滑胎:

凡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称为“滑胎”,亦称“数堕胎”、“屡孕屡堕”。

产后病: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褥病。

1.产褥期:

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出乳腺外恢复至孕前状态的一段时间,约需6~8周,此期称为“产褥期”,又称“产后”。

2.小满月:

即产后一月,即弥月。

3.大满月:

即产后3月(百日)为大满月。

4.新产日:

产后7日称为新产日。

5.历代医家将产后危急病症概括为三冲,即冲心、冲肺、冲胃;三病,即病痉、病郁冒、大便难;三急,即呕吐、盗汗、泄泻。

6.产后病的病因可概括为:

①亡血伤精,②元气受损,③瘀血内阻,④外感柳荫或饮食房劳所伤。

病机:

多虚多瘀。

产后“三审”:

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

1.产后出血:

胎儿娩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

2.西医产后出血常见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答:

病因:

①最常见:

子宫收缩乏力;②胎盘因素:

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膜残留;③软产道损伤:

会阴、宫颈、阴道损伤。

④凝血功能障碍:

妊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

治疗原则:

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1.产后发热:

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

2.生理现象:

产后1~2日内,由于阴血骤虚,阳气外浮,而见轻微发热,而无其他症状者,此乃营卫暂时失于调和,一般可自行消退。

●产后腹痛

1.儿枕痛: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小腹疼痛,称为产后腹痛。

其中因瘀血引起者,称儿枕痛。

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天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产后恶露不绝”。

又称“恶露不尽”、“恶露不止”。

1.恶露:

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

2.血性恶露:

色鲜红、量较多,主要为血液的恶露,持续约3~7天。

3.浆液性恶露:

恶露色淡红,量由多渐少,称为浆液性恶露,持续约7~10天。

4.白恶露:

不含血色的恶露,约2~3周干净。

5.子宫复旧:

子宫在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前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需6~8周时间。

妇科杂病

●癥瘕

●盆腔炎

1.概念:

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为盆腔炎。

可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经病疼痛”、“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病中。

2.急性盆腔炎的分类(病理改变):

急性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

不孕症:

凡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两年而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

全不产:

从未妊娠者古称“全不产”,西医称原发性不孕。

断续:

有过妊娠而后不孕者,称断续,西医称继发性不孕。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

当地补阴经

1.气虚证

1)脾气虚证:

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

2)肾气虚证:

固阴煎或归肾丸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

二、月经后期:

要补当温经

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

虚寒型-温经汤《金匱》或艾附暖宫丸;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

5)痰湿型-芎归二陈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

1)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固阴煎

3)脾虚型-归脾汤

四、月经过多:

保举笑

1)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

苍滋归逃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

原地红

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

清淤地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2)脾气虚型-归脾汤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

上清虫子左右固

1)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

2)肾虚证__肾气虚: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

肾阳虚:

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

左归丸合二至丸

3)血热证__虚热证:

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

清热固经汤

4)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

四人血重阴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

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6)寒凝血瘀-文静唐(妇人大全)

十、痛经:

圣清调少膈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

6)阴虚内含-文金堂(金匮要略)

经行泄泻:

健身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合四神丸

经行吐衄:

清静

1)肝经郁火:

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

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或加味麦门冬汤

经行乳房胀痛:

逍遥观

肝气郁结:

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

肝肾亏虚:

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

胃虚痰滞-四物汤合二陈汤去甘草

经行头痛:

通林珍

肝火证:

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

通窍活血汤

痰湿中阻-半夏白术天麻汤

血虚证:

八珍汤+首乌、蔓荆子

经行感冒:

采金菊

风寒:

荆穗四物汤

风热:

桑菊饮

邪入少阳:

小柴胡汤

经行身痛:

趁痛补

血虚:

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血瘀:

趁痛散

经行浮肿:

淤八肾

脾肾阳虚:

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气滞血瘀:

八物汤+泽泻益母草

经行口糜-

阴虚火旺-知柏地黄汤

胃热熏蒸-凉膈散

经行风疹块

血虚-当归饮子

风热-消风散

经行发热

肝肾阴虚-蒿芩地丹四物汤

血气虚弱-补中益气汤

瘀热壅阻-血府逐瘀汤

经行情志异常-

心血不足-甘麦大枣汤

肝经郁热-胆汁逍遥散

痰火上扰-生铁落饮

十一、绝经前后诸症:

左右二仙汤

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2)肾阳虚-右归丸

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十二、经断复来:

老子黄皮

脾虚肝郁证:

安老汤

肾阴虚证:

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

湿热下注:

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

湿毒瘀结:

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

绝经后骨质疏松

1)肾精亏虚-左归丸

2)阴虚内热-知柏地黄丸

3)阴阳两虚-二仙汤+菟丝子、五味子、肉苁蓉、杜仲、茯苓

4)脾肾两虚-大补元煎

十三、带下病——

1带下过多:

补完带五百

1)脾虚证-完带汤

2)肾阳虚-内补丸

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

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

5)湿热下注-止带方

2带下过少:

归营

肝肾亏损:

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血枯瘀阻:

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十四、妊娠病

一、妊娠恶阻:

香橘

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

二、妊娠腹痛:

爱玲要归

1血虚:

当归芍药散

2气滞:

逍遥散

3虚寒:

胶艾汤

4血瘀: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异位妊娠:

手术为主

三、胎漏胎动不安:

寿元保枝

1)肾虚:

寿胎丸

2)血热:

保阴煎

3)气血虚弱:

胎元饮

4)血瘀: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四、滑胎:

石桂英固气

肾气不足:

补肾固冲丸

肾阳亏损:

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

肾精亏损:

育阴汤

气血两虚:

泰山磐石散

脾肾虚弱:

安奠二天汤

血热:

保阴煎合二至丸

血瘀:

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五、子肿:

武术天

1)脾虚:

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

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

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六、子淋:

到柏林

1)阴虚津亏:

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

导赤散+玄参、麦冬

3)湿热下注:

加味五淋散

十五、产后病

二、产后发热:

中华防毒

1)感染邪毒:

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

2)外感:

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

3)血虚:

补中益气加地骨皮

4)血瘀:

生化汤

三、产后腹痛:

宁化

1)血虚:

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

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

四、产后身痛:

黄荣独痛

1)血虚:

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

独活寄生汤

3)血瘀:

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

4)肾虚:

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

五、产后恶露不绝:

补报生

1)气虚:

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

2)血热:

保阴煎

3)血瘀:

生化汤

六、缺乳:

通漏下

气血虚弱:

通乳散(参芪归麦通吉梗)

肝郁气滞:

下乳涌泉散

痰湿阻滞:

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

七、产后抑郁-

心脾两虚-归脾汤

瘀血内阻-调经散

肝郁气结-逍遥散

十六、妇科杂病

一、癥瘕:

香附黄肾

气滞血瘀:

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

痰湿瘀结:

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

湿热瘀阻:

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

肾虚血瘀:

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二、急性盆腔炎:

五仙活

热毒炽盛: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

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

慢性盆腔炎:

银甲膈少冲

湿热瘀结:

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气滞血瘀:

膈下逐瘀汤

寒湿瘀结:

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

理冲汤

二、不孕症:

玉金与少启

1)肾虚:

肾气虚证:

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

肾阳虚证:

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或右归丸

肾阴虚证:

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

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

3)瘀滞胞宫:

少腹/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

苍附导痰丸

三、阴痒:

柏地龙

1)肝肾阴虚:

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

2)肝经湿热:

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四、阴疮:

龙阳

热毒:

龙胆泻肝汤

寒湿:

阳和汤/托里消毒散

五、子宫脱垂:

补中元

气虚:

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

肾虚:

大补元煎+黄芪

脏躁:

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方剂索引:

1.清经散:

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柏母弟要服青皮。

2.两地汤:

二地要卖生胶。

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

3.清热调血汤:

桃花乡穷,连弟要生母饿归。

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

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

4.清热固经汤:

黄子三弟教龟母炒藕炭。

生地.地骨皮.炙龟板.牡蛎粉.阿胶.黄芩.

藕节.陈棕炭.焦栀子.地榆.甘草

5.固本止崩汤:

敌人归还姜叔。

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姜

6.顺经汤:

京母归地服沙药。

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

7.完带汤:

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苍术.甘草.陈皮.柴胡.

车前子.黑芥穗

8.止带方:

二苓子要黄因牛子携母。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

黄柏.栀子.牛膝

9.寿胎丸:

土姣继续。

菟丝子.桑寄生.川断.黄芩.黄柏.甘草

10.天仙藤散:

江苏草皮白,二林想写乌藤瓜。

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

苏叶.茯苓.猪苓.白术.泽泻

11.生化汤:

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

12.解毒活血汤:

连翘.葛根.柴胡.枳壳.当归.赤芍.生地.

红花.桃仁.甘草

13.毓麟珠:

八珍穿鹿狗肚。

人参.白术.茯苓.芍药.川芎.炙草.当归.熟地.菟丝子鹿角霜.杜仲.川椒

14.启宫丸:

制半夏.苍术.香附.茯苓.神曲.陈皮.川芎.

15.阴痒外治法:

1)塌痒汤:

鹤虱.苦参.威灵仙.归尾.蛇床子.狼毒.

2)蛇床子散:

蛇床子.花椒.明矾.苦参.百部苍附导痰丸:

陈叔帮南子神父服生甘。

归肾丸:

二山种地归服兔狗。

二仙汤:

二仙母白天归。

温经汤:

(良方)母牛炒贵鹅,人当要穷。

举元煎:

黄麻人炒叔。

寿胎丸:

土姣继续。

胎元饮:

二伯归地炒人肚皮。

保元煎:

二黄二弟要断药草。

2、肝肾阴虚;百合地黄汤加枸杞、白芍、枣仁

 

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

先后无定期

月经过多

月经过少

经期延长

经间期出血

崩漏

闭经

痛经

绝经前后诸证

脾气虚

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归脾汤

1安冲汤

②举元煎

举元煎

+胶艾贼

(经量多)

归脾汤

1固本止崩汤

②固冲汤

参苓白术散+归膝

freeze结冰frozefrozen气血双亏:

黄芪建中汤

肾阴虚:

①六味地黄丸

②天王补心丸

buy买boughtbought③一贯煎

④镇肝息风汤

go去wentgone

forbid禁止forbade/forbadforbidden

 

lend借贷lentlent肾阳虚:

右归丸

 

drive驾驶drovedriven

 

3.以n结尾的词,在词后加t。

如:

mean—meant,burn—burnt,learn—learnt肾阴阳虚:

forgive原谅forgaveforgiven二仙汤

strike敲击struckstruck+龟女

肾气虚

prove证明provedproved/proven固阴煎

大补元煎

固阴煎

①归肾丸

②当归地黄饮

加减一阴煎(肾阴虚)

左归丸(肾阴虚)

大补元煎(肾阳虚)

大补元煎+归膝

加减一阴煎(肾阴虚)

十补丸(肾阳虚)

调肝汤

阴虚血热

两地汤

清血养阴汤(经少)

阳盛血热

清经散

保阴煎

+榆槐

清热固经汤

肝郁

逍遥散

热+丹栀

化热:

丹栀子逍遥散

血虚

人参养荣汤

滋血汤(气血双补)

小营煎+内金鸡血藤

血虚寒

大营煎

血实寒

良方温经汤

良方温经汤

良方温经汤(兼血瘀)

良方温经汤(兼瘀)

气滞

乌药汤

痰湿

归芎二陈汤

苍附导痰丸

丹溪治痰湿方

湿热

清肝止淋汤

清热调血汤+红藤败酱薏米

血瘀

桃红四物汤+三七茜草

通瘀煎(活血理气)

棕蒲散(活血祛瘀固冲调经)

逐瘀止血汤-赤归+七蒲

逐瘀止崩汤

①血府逐瘀汤②膈下逐瘀汤(兼气滞)

①血府逐瘀汤②膈下逐瘀汤(兼气滞)

妊娠病

胎漏

胎动不安

妊娠肿胀

难产病

滑胎

肾虚

寿胎丸+艾叶炭

寿胎丸+参术

五苓散

神效催生丹

补肾固冲丸

气虚

固下益气汤

举元煎+续寄胶

白术散

送子丹(气血虚)

气血虚:

泰山磐石散

血热

加味阿胶汤去当归

保阴煎

外伤

加味圣愈汤

癥瘕

桂枝茯苓丸 +续杜仲

气滞

天仙藤散

神效达生散 气滞湿郁

血虚:

苎麻根汤+断寄

气血虚:

胎元饮

血瘀:

催生立应散

 

                   产后病

产后腹痛

产后发热

产后身痛

恶露不绝

(晚期产后出血)

血虚

肠宁汤

八珍汤+芪地骨皮—产后失血过多

黄芪桂枝五物汤+归鸡血藤

血瘀

生化汤

血府逐瘀汤

生化汤+桂膝

生化汤+牡蛎茜草

热结

大黄牡丹汤

感染邪毒

解毒活血汤+银花黄芩

外感

荆防四物汤+苏叶

独活寄生汤

气虚

补中益气汤

血热

保阴煎+牡蛎地榆

 

癥瘕

不孕症

气滞

香棱丸

肝郁:

百灵调肝汤

   开郁种玉汤

血瘀

桂枝茯苓丸

少腹逐瘀汤

痰湿

散聚汤

启宫丸

毒热

银花蕺菜饮+赤丹丹莪龟刺

肾阳虚:

温胞饮

肾阴虚:

养精种玉汤

肾气虚:

毓麟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