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31827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打印.doc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3.混合物: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

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

水、水银、蓝矾(CuSO4·5H2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

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

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

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无机物:

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

8.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

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SO2,SO3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H2O=H2CO3SO2+H2O=H2SO3SO3+H2O=H2SO4

b.碱性氧化物:

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Na2OMgOFe2O3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K2OCaONa2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BaO+H2O=Ca(OH)2Na2O+H2O=2NaOHK2O+H2O=2KOH

c.注意:

CO和H2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

酸的电离方程式:

酸=nH++酸根离子n-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

一元酸(HCl、HNO3)、

二元酸(H2SO4、H2S、H2CO3)和三元酸(H3PO4)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

含氧酸(H2SO4,HNO3,H3PO4名称为:

某酸)

无氧酸(HCl,H2S名称为:

氢某酸)

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有:

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10.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溶碱有五种:

钾钙钠钡氨(KOH,Ca(OH)2,NaOHBa(OH)2,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

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

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

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

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盐: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NaCl、Na2SKNO3

无氧酸正盐叫“某化某”Na2S_______MgCl2__________FeS__________

含氧酸盐叫“某酸某”KNO3_________BaSO4______________Na2CO3______

13.酸碱盐溶解性口诀: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溶于水的碱有:

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含K+Na+NH4+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14.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

其他沉淀是白色(包括Fe(OH)2)有以下常见的沉淀:

Mg(OH)2Al(OH)3CaCO3BaCO3Ag2CO3

推断题中,往沉淀物加稀硝酸:

若讲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若讲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或BaSO4;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

O氧Si硅Al铝Fe铁。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6.粒子:

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17.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8.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注意:

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9.原子团: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

SO42-CO32-NO3-OH-MnO4-MnO42-ClO3-PO43-HCO3-NH4+

阳离子:

Na+Mg2+Al3+、H+NH4+、Fe2+Fe3+Ca2+

阴离子:

O2-、OH-S2-、F-Cl-SO42-CO32-NO3-MnO4-PO43-MnO42-ClO3

背诵化合价口诀:

+1价钾钠银铵氢,+2价钡钙镁铜汞锌

二三铁、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

氟、氯、溴、碘-1价氧硫-2要记清。

氢氧根、硝酸根(OH、NO3)-1价,硫酸根、碳酸根(SO4、CO3)-2价,

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26.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A+B+...=C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

A=B+C+...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AC+B溶液里的置换反应必须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Ba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按顺序背诵)钡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按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由小到大排列:

Al(9)Mg(12)Ca(20)Na(23)Fe(28)Zn(32.5)K(39)

④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注意事项:

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要考虑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不能同时有难溶于水的物质。

初中化学只有碳酸盐跟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中和反应:

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燃烧必备的二条件:

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29.催化剂(触媒):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四)溶液、溶解度

注意: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37.固体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关键词:

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38.溶解度曲线: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大部分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40.混合物的分离:

把混合物里的各种物质分开,得到混合物中每一组分的纯净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有:

溶解、过滤、结晶等

化学方法是:

通过化学反应,使某些组分变为与原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而分开

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指定部分的质量分数=×100%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设化学式为AxBy

A元素:

B元素=A原子个数(x)×A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个数(y)×B的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

4.物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5.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6.个数关系和质量关系的关系式:

个数关系n个A粒子~m个B粒子

质量比n×A的相对分子质量:

m×B的相对分子质量

五、有关溶液的计算

注意:

溶质必须是已溶解的,未溶解的不是溶液的一部分

1.基本公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以下公式必须先满足的前提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

①==

②=

③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溶解度:

100克:

(100克+溶解度)

3.溶质质量分数=×100%=×100%

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

溶解度(S克)与溶质的质量分数(p%)的关系

S=p%=

4.加水稀释浓溶液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增加水的质量为m)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浓溶液质量+m)×稀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六、物质的颜色

大部分固体白色,大部分气体、液体、溶液无色

黑色固体:

木炭、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

蓝色固体:

硫酸铜晶体、氯化铜、硝酸铜,它们的溶液也是蓝色

黄色固体:

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它们的溶液也是黄色

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Cu(OH)2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红褐色沉淀:

氢氧化铁Fe(OH)3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硫磺是浅黄色固体液氧、固态氧是淡蓝色

红色固体:

铜、氧化铁、红磷高锰酸钾:

紫黑色固体

浅绿色:

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和它们的溶液

绿色:

碱式碳酸铜(俗名:

铜绿)

七、化学实验

1.制取气体选用装置考虑: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是否要加热)

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相同的,可用相同的装置。

下列各组实验装置相同:

①加热固体的反应:

实验室制取氧气、氨气、甲烷,加热碱式碳酸铜、木炭还原氧化铜

②块状固体和液体反应:

实验室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硫化氢

收集气体的方法:

排水法:

收集不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O2H2CH4CO等。

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

向上排气法:

收集比空气密度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气体,如CO2,O2,HCl

向下排气法:

收集比空气密度小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气体,如H2,CH4,NH3

2.实验室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药品所含湿气变为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当气泡连续地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因为开始放出的气泡不纯,含有空气)③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应先撤去导管,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3.加热铜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因加热时生成的水蒸气至管口冷凝成水滴而倒流,使试管破裂);

②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从石灰水里移开,然后再停止加热(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

导致热的试管破裂。

4.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5.鉴别氧气的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气体里,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6.检验二氧化碳的试剂:

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7.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

“酒精灯迟到早退”,即

开始时要先通入氢气后加热(目的是排净管内空气,防止氢气与管内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受热被氧化成CuO)

8.做可燃性气体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点燃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和CO等)前,

都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这些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都可能发生爆炸。

9.可燃性气体的验纯方法: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

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氢气,经检验不纯时,要用拇指堵住管口,熄灭管内火焰再验纯,防止引爆反应

瓶内气体。

10.干燥剂:

除去含水物质中的水份(特别是除去气体里的水蒸气)的物质。

常用的干燥剂有:

呈酸性浓硫酸;呈碱性的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氧化钙)、碱石灰。

(注意:

干燥剂不能跟待干燥的物质反应。

氢氧化钠、生石灰和碱石灰都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的氨气(NH3),能干燥其他气体。

氢气的干燥和除杂质:

实验室制得的氢气里常含有水蒸气和酸雾,可选用碱石灰、氢氧化钠

气体进出要求:

长管进短管出大头进小头出

八、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

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

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

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平底烧瓶:

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

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外焰、内焰和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

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

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

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

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

称量时“左物右码”。

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药品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

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

吸满液体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

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

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

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

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托盘天平实验步骤:

1.溶解2.过滤3.蒸发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

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

17.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8.蒸发: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九、化学之最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矿物石墨是最软的矿物

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氮气(N2)

密度最小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氢气(H2)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原子(H)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H2O)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甲烷(CH4)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钾(K)、活动性最弱的是金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十、几种气体性质的对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特性

溶解性

密度

H2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还原性

密度最小的气体

CH4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

CO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毒性

N2

难溶于水

比空气小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CO2

可溶于水

比空气大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通入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

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O2

不易溶

比空气大

助燃性,不能燃烧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十一、典型解题方法

1.用溶解、过滤、结晶的方法分离的固体须满足:

一种固体可溶,一种不溶,且溶解后两种物质都不发生化学反应。

2.共存问题:

在溶液中的物质两两之间都不发生反应,组内物质可共存于同一溶液,只要组内物质间有任意两种能发生反应,则组内物质不能共存;

离子间能共存须满足:

任意阳离子和阴离子组合不会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3.推断题的突破口:

①颜色(铜盐蓝色,铁盐黄色,无色酚酞遇溶碱变红色)

②沉淀(AgClBaSO4不溶于酸,氢氧化铁红褐色,氢氧化铜蓝色,其他沉淀白色

若沉淀物加稀硝酸:

沉淀不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若沉淀全部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没有AgCl或BaSO4;若讲沉淀部分溶解,则沉淀中一定有AgCl或BaSO4中的一种,且还有另一种可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③气体(复分解反应中有气体生成:

酸和碳酸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在氢前的金属跟酸反应生成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

4.一次性区别多种物质选用的试剂必须满足:

组内的每一种物质跟该试剂作用后的现象各不相同。

供选试剂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紫色石蕊试液区别一次性区别酸性、碱性、中性的三种溶液(如:

HClNaOHNaCl)

②碳酸钠、碳酸钾或盐酸、硫酸产生沉淀、气体和其他现象。

十二、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

汞(水银)Hg硫(硫磺)S氧化钙(生石灰)CaO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

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

氯化钠(食盐)NaCl甲烷(沼气)CH4

乙醇(酒精)C2H5OH乙酸(醋酸)CH3COOH

碳酸钠(纯碱)Na2CO3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CuSO4·5H2O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水煤气:

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爆鸣气: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十四、化学方程式和计算

1、计算

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先检查以下几项,否则所有的计算都是徒劳!

①化学式写正确②方程式要配平③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要准确

步骤:

⑴解、设⑵化学方程式⑶找已知物和未知物、算相对分子质量⑷列比例⑸答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

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为例:

质量比等于2KClO32KCl+3O2↑

系数×相对分子质量:

24514996

①微观意义:

每2个氯酸钾分子,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

氯化钾分子和3个氧分子

②宏观(质的)意义: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量的意义:

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149份

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注意:

“+”不能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