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555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0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习题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如图所示,这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3.

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

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D.一直向左运动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

B.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C.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D.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说明纸盆在振动

5.(2018·山东济宁中考)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

 

6.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还可以观察到紧挨音叉的塑料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   产生的。

 

7.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一个人去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 

8.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空气(0℃)

331

海水(25℃)

1531

空气(15℃)

340

3230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软木

500

大理石

3810

煤油(25℃)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结论:

(1) 。

 

(2) 。

 

探究创新

★9.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

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2)请你根据所作图象找出温度为-5℃时声速为    m/s。

 

 

参考答案

1.A 解析:

音叉发声时乒乓球被弹起,说明音叉在振动;音叉振动不容易观察,通过乒乓球的运动反映音叉在振动,这是一种实验方法——转换法。

2.C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敲击水瓶琴,水瓶琴振动发出声音;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振动发声,只是声音没有被传播出来;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不会产生声音;吹响的哨子,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3.A 解析:

人耳听到声音的原理是外界传来的声波能引起鼓膜的振动。

当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

4.C 解析:

对题中提供的四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选项A正确;查阅教材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可知,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一般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故选项B正确,选项C错误;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喇叭发音时,放在纸盆上的纸屑在上下跳动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故选项D正确。

5.答案: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此种说法错误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

6.解析:

由题意知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了右边音叉发出的声音传到了左边音叉,引起了左边音叉振动。

根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知,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紧挨音叉的塑料球弹起,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由此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答案:

空气 振动

7.解析:

由v=

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1=

=0.025s,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时间为t2=

=0.0016s,则两次声音的间隔小于0.1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答案:

0.025 一

8.解析:

通过分析表格数据,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是一种必须具备的能力。

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

在空气中,随着温度的变化,声速是不同的,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通过比较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声速数值可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答案: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9.答案:

(1)如图所示 

(2)327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今年元旦节前夕长沙人民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大雪.一夜之间,大地被茫茫白雪覆盖.小花想估测出积雪的密度来.于是她在平整地面厚度均匀的积雪上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若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小花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能实现估测目的

A.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2.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A.把纸撕成碎片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把铁丝烧红

3.某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最亮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是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4.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

A.

B.

C.

D.

5.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6.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A.

B.

C.

D.

7.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固体冰粒,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8.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

,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

,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A.氨、氧、氮B.氮、氧、氨C.氮、氧不液化D.氨不液化

9.如图中展示的是穿越公园的“隔音蛟龙”,这样的道路设计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用手机听音乐时,调节音量按键能改变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二、填空题

11.已知ρ冰=0.9×103kg/m3,质量为90kg的水全部凝固成冰后,体积将增大_______m3。

12.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______镜成______(填“实”或“虚”)像

13.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度。

界面的________(选填“上”、“下”“左”“右”)侧是空气。

1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注射器给正在沸腾的水打气加压时,可以看到水停止沸腾.这个现象表明:

水面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将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在厨房中人们使用的________就是利用了这一规律.

15.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16.飞机在10min内飞行了180km,它的速度是_____m/s。

三、计算题

17.有一瓶水(未装满),瓶里水的质量130g,瓶子的容积250m1,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把质量为10g的小石块投入瓶中,直到放入第30块小石块后,水面刚好升到瓶口。

求:

(1)乌鸦投入小石块的总质量?

(2)乌鸦投入小石块的总体积?

(3)石块密度为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1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辆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当两车相距200米时,求

①甲车恰好运动了多少时间

②甲、乙均达到距出发点300米处,相差的时间为多少?

四、实验题

19.小华用天平、量筒测量一物块密度:

(1)为了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正确的操作是:

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_____;

(2)用天平测物块质量时,当他把最小5g砝码放入右盘时,天平指针向右偏,则他接下来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

(3)小华正确测量物块质量、体积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物块质量为_____g;体积为_____

;则物块的密度是_____kg/m3。

2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21.小婷学习了光现象的知识后,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她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甲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针孔相机制作的原理是________。

(2)小婷用针孔相机观察校园内旗杆顶上的国旗,如图乙所示.则她在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国旗的形状是图丙中的________。

(3)小婷把针孔相机远离旗杆顶上的国旗进行观察,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国旗的像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若将针孔相机的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再用它看窗外景物,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像的形状________(改变/不变),说明小孔的形状________(影响/不影响)像的形状。

22.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读数时视线如图甲所示,其错误之处是: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______。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是高温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这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______m2(选填“>”、“<”或“=”)。

23.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图所示与声有关的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图甲: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乙:

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______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图丙:

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1000m。

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C

C

B

D

C

D

C

二、填空题

11.01

12.缩小放大虚

13.OB30左

14.升高;高压锅

15.振动,空气

16.300

三、计算题

17.

(1)300g;

(2)120cm3;(3)2.5×103kg/m3。

18.

(1)6秒;

(2)6秒

四、实验题

19.分度盘中央取下5g的砝码,移到游码,直至天平平衡6320cm33.15×103

20.下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变小

21.光的直线传播A变小不变不影响

22.自下而上相平液化<

23.变大回声音调

24.

(1)4000m;

(2)9.1m/s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一本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上册)的质量约为

A.0.02千克B.0.2千克C.2千克D.20千克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深度相同而密度不同的液体,已知a、b、c三点处液体压强相等,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A.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B.ρ甲<ρ乙<ρ丙,P甲

C.ρ甲>ρ乙>ρ丙,P甲=P乙=P丙                           

D.ρ甲>ρ乙>ρ丙,P甲

3.小华同学总结了透镜的一些知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A.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于焦点上

C.近视眼戴凹透镜矫正D.凸透镜越厚,折光能力越弱

4.晚上,小明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他父亲在远离桌子的地方观察,下列对他父亲观察到的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白纸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漫反射

B.白纸看上去很亮,因为手电筒光在白纸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子看上去很暗,因为手电筒光在镜子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5.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6.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

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A.

B.

C.

D.

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雪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用久了的白炽灯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D.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8.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

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右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

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

9.俗话说,响鼓也要重锤敲,重锤敲改变的是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频率D.音调

10.有关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D.优美动听的交响乐一定不会是噪声

二、填空题

11.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g.则这个瓶子的容积是_____cm3,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kg/m3.如果一定质量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其密度变_____。

12.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图是小刚用镜头焦距为5cm的照相机拍摄的晶莹剔透的露珠,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________cm.当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50cm处向20cm处移动过程中,则像的大小将逐渐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防冻液

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

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如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2℃左右.考虑到混合液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2)对我们无锡地区的汽车来说,宜选防冻液含量为_____%的混合液;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宜选防冻液含量为______%的混合液;

(3)长时间使用后,因为______(选填“水”或“防冻液”或“混合液”)的蒸发会导致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将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14.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_____,用_____(选填“相同”、“不同”)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15.如图所示是张欢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当物距为5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6.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国海警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巡航的过程中,以航船为参照物,钓鱼岛是_____的,图是我国空中加油机正在给巡航钓鱼岛的歼击机加油的情景,此时歼击机相对于加油机是_____的。

三、计算题

17.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问:

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

18.小明一家利用元旦假期到南宁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牌和汽车的速度计。

求:

(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最快速度。

(2)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甲的标志牌到南宁需要的时间。

(3)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1.5h,汽车通过的路程。

四、实验题

19.小惠同学为了测量茶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

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小惠测出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一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

量筒中茶油的体积_______cm3,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_______g,茶油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20.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操作规范。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与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则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选填“大”或“小”)些。

(3)小明近日发现自己看不清黑板,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上了近视,成像示意图为_____(选填“乙”或“丙”)图,近视眼可以使用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加以矫正。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____;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观察到蜡烛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__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

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撤盐便于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