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8974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docx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

大班半日活动设计

旬阳县第三幼儿园鄢继芸

主题——自然测量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

“数学教育的目标是: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幼儿进入大班后开始对物体长度的测量活动感兴趣。

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测量工具,不同的测量方法,并学习正确的记录方法。

也让幼儿懂得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测量,除了无边无际的天空。

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利用和发挥幼儿园现有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及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用不同工具测量,激发幼儿展开探索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既获取知识又得到潜移默化的环境情感熏陶。

时间表:

7:

40------7:

55晨检、入园

7:

55------8:

20晨间活动、早操活动

8:

20------8:

50早餐

8:

50------9:

00过渡环节

9:

00------9:

25集体教育活动

9:

25------9:

35过渡环节

9:

35------9:

50课间操

9:

50------10:

00过渡环节

10:

00----10:

25集体教育活动

10:

25----10:

30过渡环节

10:

30----11:

20区域活动

11:

20----11:

25过渡环节

11:

25----12:

05户外活动

12:

05----12:

25午餐

12:

25----12:

35户外散步

12:

35----14:

30午休

具体环节:

一、晨间活动(7:

40—7:

55)

目标要求:

1.幼儿能愉快来园并主动、礼貌地与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2.幼儿积极参与晨间活动,自由选择活动器材进行游戏。

教师指导:

1.教师热情接待家长和幼儿,询问幼儿身体情况。

2.观察幼儿情绪状况。

教师注意为幼儿增减衣服。

二、早操活动(7;55—8:

15)

活动目标:

1.愉快地跟随音乐做早操,动作协调、优美、有力,精神饱满。

2.大胆选择喜爱的游戏内容和材料,自主、愉快的进行游戏。

知道游戏好要将材料物归原处。

教师指导:

1.带领幼儿做操,注意纠正幼儿动作。

2.调动幼儿积极性,鼓励幼儿大胆参与。

三、生活活动(8:

20------8:

50)(8:

50------9:

00)(9:

25------9:

35)(11:

20----11:

25)(12:

05----12:

25)

(一)喝水

(1)目标:

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排队饮水;注意接水过程中的安全;了解多喝水的益处。

(2)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饮水;提醒幼儿正确的饮水方法。

保证幼儿足够的饮水量。

(二)入厕

(1)目标:

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入厕;有秩序的排队入厕;注意厕所安全,不推不挤。

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教师指导:

组织幼儿排队入厕;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推不挤。

(三)洗手

(1)目标;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

(2)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洗手,注意个体差异。

(四)进餐

(1)目标:

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挑食、不撒饭、安静进餐;正确使用餐具;认识饭菜名称。

(2)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幼儿养成排队的好习惯。

提醒幼儿正确的使用餐具,注意用餐卫生。

关注个别挑食、偏食的幼儿。

四、集体教育活动(9:

00—9:

25)(10:

00—10:

25)

活动一:

数学--《长长的蔬菜》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点:

学习运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方法,并比较物体的长度。

活动难点:

使幼儿掌握正确的自然测量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大小相同的方块若干,两条长短不同的围巾图片,兔妈妈、兔宝宝图片、教学挂图一张。

雪花片、积木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

今天我们大一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兔妈妈和她的孩子。

它们今天来是想邀请小朋友们去它家做客,大家想不想去?

兔妈妈要带上兔宝宝出去买菜,可是外面实在是太冷了,它们需要戴上围巾才能出门。

(出示两条围巾)

(二)基本部分

1.学习运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方法,并比较物体的长度。

(1)这两条围巾哪一条是兔妈妈的,哪一条是兔宝宝的呢?

(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2)兔妈妈的围巾到底比兔宝宝的围巾长多少?

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

(3)引导幼儿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出围巾的长短。

个别幼儿到前面来操作,用小方块测量每条围巾分别有几个方块长。

再请幼儿回答出测量的结果,并比较出长围巾和短围巾相差几个方块的长度,在测量时,教师要强调:

第一个小方块必须和围巾的一端对齐,小方块必须挨在一起,不能重叠也不能有空隙。

(4)将测出的结果用数字宝宝表示出来。

2.用不同工具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这一现象

(1)除了用小方块来测量,你还有其他的测量工具吗?

(请幼儿试一试别的测量工具)

(2)幼儿交流测量结果引出问题:

为什么测量出的结果不一样?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结果也不同”这一现象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兔妈妈把菜已经买回来了,它给我们买了黄瓜、茄子、芦笋还有豆角。

小朋友想不想知道这些蔬菜有多长呢?

我们用刚才的办法一起来量一量。

(2)教师示范黄瓜的量法。

(3幼儿自己测量其他三种蔬菜。

并按照书上的要求完成练习。

(三)结束部分

延伸活动:

请幼儿用学到的自然测量的方法来自选工具和教室里的物品进行长短测量。

活动二:

语言--《我长大了》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在幼儿园三年身体的成长变化。

2、感受和小伙伴一起长大的快乐和自豪。

活动重难点:

了解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画纸、油画棒、刚入园时的照片、刚到园时的身高记录、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长大的话题:

谁还能想得起来自己刚入幼儿园是的样子?

现在三年过去了,你们有什么变化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展示幼儿刚入园的照片。

讨论:

这是谁?

和现在的她比有什么变化?

请幼儿也来说说自己的变化。

3.引导幼儿表达成长的想法:

看看自己长大的样子,你有什么感觉?

心里是怎么想的?

也来看看老师的变化吧。

(教师展示自己童年的照片,让幼儿来分析比较。

二、基本部分

1.探索身体成长的事实。

(1)引导幼儿运用自己在前面活动中掌握的测量经验,来验证自己长大的事实: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长大了多少?

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

老师这里有你们刚入园时的记录,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

(2)3-4个幼儿贴墙壁站好,老师将他们入园时的身高画在墙壁上,然后在为他们画上现在的身高。

(3)请幼儿自看看长高了多少,说说使用了什么测量的工具知道结果的.

2.表达成长的心情。

通过谈话、比较等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2)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

(3)你还想长得更高吗?

如果你长的更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谈话“长大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老师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特别想当一名教师,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

小朋友,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

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

五、区域活动(10:

30—11:

20)

(一)图书区

1、材料:

与自然测量有关的故事书。

2、规则:

选择相应的进区卡方能进区;能安静进行阅读;爱护书籍;看完放回原处。

3、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测量的多种方法及趣味性。

4、教师指导:

通过《有趣的测量》、《宝藏藏哪儿了》完成阅读与讲述活动。

(二)美工区

1、材料:

剪刀、画笔、纸、胶棒等美工材料。

2、规则:

选择相应的进区卡进区;正确使用美工材料;注意材料使用安全;用完将材料收拾整齐。

3、目标:

会根据目测画出自己房间的大概比例。

4、教师指导:

指导幼儿完成《我的房间》主题绘画活动

(三)表演区

1、材料:

木棍、水管、皮尺、长绳等。

2、规则:

选择相应的进区卡进区;正确使用材料,与同伴友好相处;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用完将材料收拾整齐。

3、目标:

对材料要爱惜,活动结束后会整理。

4、教师指导:

通过《小猪班纳的新床》完成表演活动。

(四)科学区

1、材料:

各种长短不一的物品

2、规则:

选择相应的进区卡进区;正确操作材料,完成相应的记录;保持安静;用完材料收拾整齐。

3、目标:

会将活动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4、教师指导:

通过《有趣的测量》完成时间观察记录活动。

(五)建构区

1、材料:

积木、拼图、雪花片等。

2、规则:

选择相应的进区卡进区;正确操作材料,爱惜材料;保持安静;用完将材料收拾整齐。

3、目标:

在区域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能与同伴交流、分享与合作。

4、教师指导:

通过《城门城门几丈高》完成建构活动。

六、户外活动(11:

25----12:

05)

活动名称:

小青蛙量池塘

活动目标:

1、愉快地扮演角色,会双脚并拢向前蛙跳,体验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2、积极参与游戏,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

活动重难点:

会双脚并拢进行蛙跳,并对跳的次数进行计数

活动准备:

场景:

大池塘、荷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青蛙们要开运动会了,可是他们不知道运动场到底有多大,小青蛙决定量一量。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幼儿分四组,分别用蛙跳的方法来测量荷花池的长和宽。

每组选一人计数。

2、教师示范蛙跳的动作,强调:

整个跳的过程双脚并拢。

3.游戏开始,幼儿将自己组的测量结果与其他组交流,发现问题能用自然测量的知识进行解释。

4.幼儿生成新玩法。

5.放松与整理活动

七、过渡环节

1、目标:

幼儿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饮水、入厕等活动;适时的进行放松活动。

2、教师指导:

提醒个别幼儿进行饮水以及入厕活动,照顾个体差异。

八、午餐(12:

05----12:

25)

1、目标: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和餐前卫生习惯;关注挑食和偏食幼儿。

2、教师指导:

给以挑食、偏食幼儿以指导。

九、餐后散步(12:

25----12:

35)

带领幼儿做适当的运动,帮助食物的消化,为午休做好准备。

十、午休(12:

35----14:

30)

鼓励幼儿尽快入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个别幼儿的睡眠姿势。

 

4.饭后散步(12:

10—12:

20)

5.餐后不做剧烈运动,入睡前将自己的衣物摆放整齐,养成正确的睡觉姿势,安静入睡。

教师提醒个别幼儿中途入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