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9544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docx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北城办事处大辛营小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

辛玉涵

 

三、分一分、认识物体

单元要点:

教学内容:

1、分一分

2、认识物体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立体图形。

能力目标:

1、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情感目标:

1、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进行简单的拼图,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课时划分:

本单元共3课时

分一分课时

认识物体-----2课时

分一分

本学期第(三十九)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52页教学内容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教学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师生齐准备:

师:

红色无橡皮头铅笔2枝,红色有橡皮头铅笔1枝,黄色无橡皮头铅笔1枝,黄色有橡皮头2枝。

生:

铅笔图片(红色无橡皮头铅笔2枝,红色有橡皮头铅笔1枝,黄色无橡皮头铅笔1枝,黄色有橡皮头2枝。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家整理过自己的房间吗?

我们一起去看看小丁的书房。

(出示教材第51页第一幅图)

2、你觉得小丁的书房看上去怎么样?

请大家帮助他整理一下吧!

应该怎样整理,谁来建议一下?

3、小结、刚才大家提了许多建议,都认为应该把物品分类进行整理:

书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球放在一起,小丁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对房间进行了整理。

(出示教材第51页第二幅图)

看看整理后的房间,感觉怎么样?

4、揭示课题:

在数学上,像这样把同一类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看来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还真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

板书课题:

分类

二、互动新授

合作探讨,学习分类方法

1、引导:

小丁知道大家要学习分类,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铅笔(红色无橡皮头铅笔2枝,红色有橡皮头铅笔1枝,黄色无橡皮头铅笔1枝,黄色有橡皮头2枝。

)仔细观察,这些铅笔一样吗?

把这些铅笔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请大家独立思考,自己用学具分一分。

生操作学具进行分类:

可能按颜色进行分类,也可能按种类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1)活动要求: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分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小组长组织活动。

其他同学在分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看,仔细听,看看别人的分法与自己的一样吗?

对你有没有启发?

(2)各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点评小组活动情况。

3、全班交流

引导: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了自己的分法,也听了别人的分法,对你有没有启发呢?

下面请小组长汇报交流的情况,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组1:

我们发现这些铅笔的颜色不一样,可以按颜色分,红色的铅笔分一类,黄色的铅笔分一类。

组2:

我们发现这些铅笔有的有橡皮头,有的没有橡皮头。

可以把有橡皮头的分为一类,没有橡皮头的分为一类,按种类分。

板书:

按颜色分、按种类分

4、小结:

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这些铅笔的不同,可以按颜色为标准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种类为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出来的结果也不同。

所以分类之前,大家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

三、巩固拓展

1、联系生活想想:

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分类?

有什么好处?

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2、课堂游戏。

选5个同学参加分类游戏,将5个同学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

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3、巩固练习。

教材第52页“课堂活动”1—3题。

4、实践活动。

分类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帮大家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同学们要从小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现在请大家检查自己书包里的物品,是不是分类摆放的?

应该怎样放比较好?

学生查看自己的书包,并分类整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对物品进行分类,而且要进行有标准的分类,课后大家回去将自己的房间进行分类整理。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练习九第1、2、3题

课外作业:

同步练习册37、38页

课后反思:

 

认识物体

第一课时

本学期第(四十)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页、54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和名称。

2、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特点,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立体图形。

3、能辨认圆柱和球,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

难点:

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特点。

师生齐准备:

师: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模型各一个。

生:

收集牙膏盒、烟盒、乒乓球、魔方、正方体积木、易拉罐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导:

喜羊羊兴高采烈地来了,它想和我们一起学习,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

二、合作学习、深入研究

(一)分一分:

初步认识,揭示概念

1、引导:

喜羊羊给每个小组都送了这些盒子,请同学把形状相同的分在一起。

2、小组交流。

(1)活动要求:

小组内交流你们是怎么分的,请说明你们的理由。

(2)小组活动,教师指导:

巡视各组的活动并对个别小组的活动进行指导。

(3)点评小组活动的情况。

3、全班交流。

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组1:

我们小组把牙膏盒和烟盒分为了一类,因为我们认为他们都是长方体。

组2:

我们小组把魔方和积木分在了一起,我们认为它们都是正方体。

组3:

我们小组把易拉罐、薯片筒分在了一起,我们都认为它们都是圆柱。

组4:

我们小组把乒乓球、垒球分在了一起,我们认为它们都圆圆的像球一样。

4、小结并揭示概念。

引导:

通过我们集体的智慧,按形状分为了四大类。

其实每种形状相同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学生思考,可以看书,指名回答。

板书四类物体的名称: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摸一摸:

感知物体的形状

引导:

请你们把分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并把你的感觉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组1:

我发现长方体都是长长方方的。

组2:

有6个面,每个面摸起来都是平平的。

组3:

我看到正方体是正正方方的。

组4:

正方体也有6个面,而且6个面一样大,摸起来也是平平的。

组5:

我看到圆柱是直直的,摸起来光光的;圆柱上下两个面看起来圆圆的;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组6:

求是圆溜溜的;摸起来光光的。

(三)搭一搭:

区别物体的特征

引导:

把桌子上的学具像积木一样搭一搭,看谁搭得最漂亮、最平稳。

相互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组1:

我发现不能把球放在最下面,因为它容易滑动。

组2:

薯片筒和易拉罐只能竖着放在下面,如果横着放也容易滑动。

组3:

我发现把牙膏盒或魔方放在下面搭得比较平稳。

总结:

大家真棒,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征,所以在建筑中我们一般都是把正方体或者长方体放在下面。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

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通过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四、巩固练习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想一想,你见过哪些东西的形状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四种物体的形状相同呢?

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4页“课堂活动”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集体评讲订正。

(2)完成教材第54页“课堂活动”第3题。

示范一次,小组内开展活动。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第1、2题

课外作业:

同步练习册第39、40页

课后反思:

认识物体

第二课时

本学期第(四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页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由实物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进行分类,从而加深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加强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认识。

难点:

培养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齐准备:

师: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各一个。

生:

橡皮泥、4—5种不同形状的小物体,每组一个布袋;每人准备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个;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你们回家用橡皮泥做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了吗?

哪些同意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的什么吗?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说出形状,如果说对了,同学们就用掌声表示,好不好?

学生摸物体并判断。

3、揭示课题:

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都比较熟悉了,那我们今天就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活动课。

二、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1、活动一:

摸物游戏,加强认识

(1)你们真棒,摸出物体后能准确说出它们的形状。

如果告诉你们物体的形状,让你们摸一摸,你能从这么多的物体中摸出来吗?

(2)示范:

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

请一学生上台,闭上眼睛,师说形状,生摸物体。

(3)同桌两个同学共同完成这个游戏。

同桌两人一组开展这个游戏。

(4)点评活动情况。

2活动二: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同学们真能干,摸得这么准。

那你们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

学生举例说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过程中学生思考反驳交流。

3活动三:

搭拼学具,发挥想象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现在分小组,请同学们用这些物体搭一件你们小组最喜欢的东西,当个小小的设计师。

学生动手搭学具。

(2)谁愿意把你们最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学生展示。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5页的“练习九”思考题。

猜一猜用几个一样的小正方体才可以搭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学生先独立思考------猜测------动手操作证实。

四、课堂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有趣吗?

通过练习你们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谈自己的收获。

我想大家都很喜欢搭积木,回家自己搭一搭,给爸爸妈妈介绍你的作品。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作业设计第一、二题

课外作业:

同步练习册第41、42页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测试

本学期第(四十二、四十三)课时

测试内容:

第三单元所学内容

测试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测试重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测试教具:

测试卷

测试过程:

一、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二、请把物品与图形连起来。

正方体球长方体圆

三、数一数,填一填。

 

()个()个()个()个

四、把不同类的物品圈起来。

(1)

(2)

五、想一想,数一数,填一填

()个()个

测试总结:

整改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