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52954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检测课时达标 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docx

检测课时达标知能达标演练39修改

检测·课时达标┃知能达标演练

【基础组】

1.(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自从开埠通商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B.交通运输的不便

C.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D.洋布洋纱的冲击

2.“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B.曾国藩C.洪仁玕D.康有为

3.(2012·广西学业水平测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于()

A.南京、安徽等地区

B.北京、武汉等地区

C.湖南、湖北等地区

D.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4.(2012·济南高一检测)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是()

①洋务近代军事工业②洋务近代民用工业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5.(2012·厦门高一检测)从生产力发展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D.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6.(2012·镇江学业水平检测)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的条件主要是()

①劳动力②市场③资金④技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7.下列两幅图片反映了天津的近代企业,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二者为性质相同的近代企业

B.前者为近代私人重工业,后者为近代私人轻工业

C.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D.都是有外国资本入股的近代企业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额由四五十年代的每年一千万至三四千万海关两,迅速上升到1864年的1.05亿两,中国也很快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到中国的航线大为缩短,更多的西洋商品涌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后,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

材料二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指什么,促使“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投资方向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两种经济现象有何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提升组】

9.(2012·大庆高一检测)《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后,“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主要原因是()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通商口岸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10.(2012·临沂模拟)下表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体现出当时经济的发展趋势是()

地点

80年代前状况

80年代末状况

山东

土纱每公斤价6两

白银,洋纱仅3两多

浙江

鄞县

家庭纺织业发达

“百里不闻机声”

广西

桂皮每50公斤

白银7~8两

桂皮每50公斤

白银8~9钱

A.汇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下降

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价格下跌通货膨胀严重

11.(2012·南通模拟)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屈辱极大地激发了中国文明中蕴含着的深厚的爱国思想。

也正是从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之中,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合。

这种融合首先发生于()

A.政治领域B.军事技术领域

C.经济领域D.思想文化领域

12.(2012·南京模拟)右图是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

该址原为李鸿章1865年兴建的金陵制造局。

其产品除供应南洋、北洋各防营使用外,还接受各省防营订货。

关于该局表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清王朝镇压天京的太平军

B.是清末洋务运动期间的重要民用工业

C.记录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D.见证了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演变

13.李鸿章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统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

这表明()

①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

②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③在政府的扶植下中国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④洋务运动对中国经济近代化毫无贡献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图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图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采用机器生产

B.其产品是否直接投入市场

C.是否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D.资金是否充足

15.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一流价格,二流设备,三流产品”的不正常现象,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必要的资金B.缺乏先进的投资方式

C.劳动力素质较低D.设备和技术受制于外国

16.(2012·天津模拟)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曾享誉世界,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龙袍的制作费工费时:

据清宫档案记载,皇帝的龙袍由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制作匹料……由宫内造办处缝制为成衣,这期间共用绣工近500人,绣金工40余人,画样者10余人,用时接近两年之久;所耗费的银两也是非皇家不可承受,以缂丝工艺或是刺绣工艺制作龙袍需要用去白银1000多两。

——《宗凤英:

一件龙袍千两白银》

苏勇·《鉴宝》2009年第4期

材料二下图为1890年前后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它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规模仅次于德国费尔克林根钢铁厂,居世界第二位,故被当时的舆论称之为“东方雄厂”。

——《汉阳铁厂——湮没的钢铁巨龙》许晓斌、段锐

材料三1872年,南洋归侨陈启沅在广州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承担龙袍制作的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和宫内造办处有哪些特点。

龙袍的昂贵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的兴建是出于什么目的?

如何看待“东方雄厂”这一赞誉?

(3)继昌隆缫丝厂和材料一中的江宁织造相比,区别是什么?

和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相比,又有什么不同?

继昌隆缫丝厂这类企业的出现会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

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江浙一带传统手工业产品滞销,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物美价廉的西方工业品的冲击,故选D项。

2.【解析】选B。

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体现了“以新卫旧”的特点。

以上四个人物中只有B符合这一特点。

3.【解析】选D。

依据所学知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主要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4.【解析】选A。

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产生的经济因素是洋务派的军事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洋务派的民用工业产生于7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鸦片战争以后。

5.【解析】选B。

这里的“近代”并非是指产生于近代时期,而是指采用大机器生产。

6.【解析】选A。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与“织”的分离,直接带来了劳动力资源。

另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使民族工业生产的产品有了销售市场,因此,带来了市场因素。

故选A。

7.【解析】选C。

天津机器制造局是清代官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以A、B两项错误。

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C项说法正确,两者都是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结合洋务运动的历程理解其中的“变化”是兴办民用工业,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其中的原因。

(2)题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第(3)题注意结合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来概括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

答案:

(1)变化:

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原因:

中国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并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外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局面更加严重;洋务派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9.【解析】选D。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被迫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意味着中国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破产。

五口通商以后,外国商品并没有在中国占领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10.【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的传统经济受到了冲击,西方工业产品涌入,受西方列强的操纵,中国土特产品的价格大跌。

综合以上现象,说明此时的中国已经逐渐汇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规律方法】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解体的动力:

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

2.解体的速度:

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发展迅速。

3.解体的结果:

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产物,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变式备选】(2012·无锡学业水平检测)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商品输出特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西方国家通过炮舰打开大门,中国由此开始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B项。

11.【解析】选B。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华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开始融合”指的是洋务派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展近代企业,其中最早兴办的是军事工业,故选B。

12.【解析】选D。

1864年天京被攻陷,所以不会出现A项的局面;材料中提到的“金陵制造局”是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而不是民用工业;材料描述的是洋务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因此A、B、C三项都不正确,选D项。

13.【解析】选A。

材料反映了洋务派为防止民族企业与其争利,而限制民族企业的经营规模。

这说明洋务运动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一面,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不推翻封建制度就不能真正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1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其产品直接投入市场;汉阳铁厂是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产品由政府使用。

1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迁移能力。

材料反映民族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中,资金、投资方式、劳动力素质不是主要原因,资金可以积累,投资方式可以模仿,劳动力可以培训,但由于外国的严格限制,中国企业长期缺乏核心技术是难以改变的,这是出现不平衡现象的主要原因。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题中的江宁织造、苏州织造均属于传统官办的手工作坊,可结合其特点加以说明。

(2)题可结合洋务运动中的相关知识来回答,对“汉阳铁厂”的评价注意要辩证地回答。

第(3)题需结合传统手工业和近代机器工业的特点来回答,并注意从经济、政治及思想等角度来回答民族工业的出现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答案:

(1)规模大,产品供应宫廷,生产不计成本。

皇权至上,统治者的贪欲。

(2)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规模大;单纯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不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的道路必将最终失败。

(3)手工劳作和机器生产。

官营和民营。

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培养新的阶级力量,开化民气、促进先进思想的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