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272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4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检测课时达标 31.docx

检测课时达标31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检测·课时达标

【基础组】

1.(2012·扬州高一检测)下列关于“一五”计划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1953年开始执行,1957年底胜利完成②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的重要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③“一五”计划期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④“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

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3.(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大量的纪念邮票,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发展历程。

下列一组邮票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

4.(2012·扬州高一检测)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某地对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要求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异。

“拥护‘三大万岁’(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社会主义觉悟高,生产劳动好,能密切联系群众。

”这是某时期对候选人提出的条件和要求,提出这一要求应该是在()

A.1949—1951年B.1951—1954年

C.1956—1957年D.1958—1961年

5.(2012·海南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数据的高指标严重超越中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6.(2012·广州高一检测)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

其中,导致C段到D段城镇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的影响D.国民经济的调整

7.“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化大革命”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8.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经济建设成果,有何历史意义?

(2)图二与图三所报道的事实,哪一幅是虚假的?

哪一幅是真实的?

当年中国出现什么重大失误?

(3)三幅图对我国当今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提升组】

9.(2012·合肥模拟)下图是不同历史年份我国轻工业与重工业比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0世纪初,收回利权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北洋军阀统治初期,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轻重工业比例失衡

D.“一五”计划的完成,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10.(2012·杭州模拟)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年平均增长率约38%和187%。

这从根本上取决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11.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上材料表明党和政府()

A.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B.确立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经济指导思想

C.将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开始纠正“大跃进”运动中的“左”倾冒进错误

12.(2012·北京模拟)阅读《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统计表》,产量出现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中共八大的正确指引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3.“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猛。

”这段文字中看不清的“”处应该是()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

C.大跃进D.人民公社

14.(2012·淮北模拟)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5.下表为“文化大革命”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

这些数字表明()

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九一三”事件后,经济开始迅速回升

③“文化大革命”虽然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③④D.①④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内容,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

你怎样认识?

(2)依据材料二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

为什么?

(3)依据材料三内容,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信息,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一五”计划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而不是实现了工业化。

所以④不对。

故①②③都是正确的。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合作化道路符合过渡时期三大改造中对农业实行合作社运动的史实。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1958年庆祝生产1108万吨钢”等信息,可知是大炼钢铁运动。

这是“大跃进”运动时期。

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1958年提出和实施的,所以选D项。

5.【解析】选A。

由图中的“炼钢指标”及有关“大跃进”运动的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选A。

6.【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C段到D段的时间是1960—1965年,城镇人口呈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从1960年开始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变农业与工业的比例关系,减轻城市人口众多给生活造成的巨大压力,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

7.【解析】选A。

本题关键是明确题干中“1973年”的时间限制。

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从而使国民经济有了起色,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并没有结束“左”倾错误,不可能对经济复苏产生重大影响;D项表述正确但属于客观方面的有利条件,不能直接发挥作用。

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图片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1)题通过图一所示成就可知是“一五”计划时期。

(2)题把图片中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获取答案,其中图二早稻不可能达到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

第(3)题答案较为灵活,注意紧扣材料。

答案:

(1)“一五”计划时期。

意义:

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图二是虚假的,图三是真实的。

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泛滥。

(3)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地按比例进行,急于求成只能欲速则不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9.【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中国成立之前,因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我国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几乎无从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一五”计划完成,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其他三项材料没显示。

10.【解析】选B。

解答的关键是注意时间“1953—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1956年底,但强调的是“年平均增长率”,故排除A项;1953—

1957年期间中国实施的是计划经济,B项符合题意。

C项说法错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

1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说明党和政府认识到经济需要平衡发展。

1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铁矿石产量出现高峰值是在1958-1962年。

这一时期因为“大跃进”运动开展,掀起大炼钢铁运动,所以选D。

13.【解析】选D。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59年”“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可以排除A、C两项,因为两者都是生产力的因素;排除B项,因为其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要求;只有D项符合时间及生产关系两个要求。

14.【解析】选D。

50年代末经济建设的三面红旗: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经济建设一味求快,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因此1960年冬,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规律方法】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1)基本内容:

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

(2)作用:

到1962年,经济调整工作开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许多方面都出现了迅速恢复的迹象。

【变式备选】(2012·衡阳高一检测)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图,其中对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经济增长最主要是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B.B—C的变化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

C.C—D的变化主要原因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B—D阶段中的1959—196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

【解析】选A。

A—B段是1952年到1957年,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方面的“一五”计划,而三大改造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A项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B、C、D三项均正确。

1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后,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所以②③不符合题意。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题由材料一中“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等关键信息可以概括。

(2)题由材料二“大跃进运动”可知没有贯彻。

原因可以从经济建设的探索过程和领导人急于求成分析。

第(3)题从时间看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第(4)题从实事求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分析。

答案:

(1)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

认识:

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2)没有。

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是阶级斗争扩大化恶果。

(4)制定经济政策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