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163991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docx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

南涧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高一历史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

所有题目在答题卡上做答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说文解字》解释说:

“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宗,尊祖庙也”可以看出宗法制的特点是按血缘亲疏确定财产继承和权力分配,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B。

A项明显错误,血缘关系是财产分配的标准;CD项均与材料“宗庙”无关。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

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

西周众多诸侯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分封制,“烽火戏诸侯”是周幽王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的故事。

故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3.3.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是

A.察举制

B.征召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第一甲第一名”的信息中可以看出这是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选官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科举制,故C项正确;A项是以品行为标准;B项不是选官制度;D项是以门第高低为标准的。

点睛:

材料“第一甲第一名”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点。

4.有关“湖广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河南江北行省”,联系所学可知,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以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管辖.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设立,始于元朝,故选D。

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推恩令,唐朝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排除ABC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5.5.下图漫画中,宰相说:

“你的权势不如我。

”内阁首辅回答道:

“可是你已经被逐出政治舞台了。

”“宰相被逐出政治舞台”可能发生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D

【解析】

宰相是中央一级行政长官,对皇权有一定的限制,宰相制于明太祖时被废除;明成组设立内阁,内阁大臣只是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没有实权,D正确。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宰相被逐出政治舞台”,联系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的知识分析。

6.6.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下列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雅典所有人都可参与政治生活

B.雅典公民可担任一切官职

C.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D.消除了公民内部等级差异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只是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妇女和儿童不能享有参政权利,A错误;雅典民主改革后规定,除十将军委员会外,所有公职向公民开放,B错误;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讨论决定城邦事务,C正确;雅典民主政治不可能消除等级差异,D错误。

7.7.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当时一个雅典公民不可能

A.被选举为执政官

B.被流放国外10年

C.与妻子一道参加公民大会

D.监督公职人员

【答案】C

【解析】

古希腊女性没有公民权,没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所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C;A、B、D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雅典的民主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公民,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妇女,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

8.8.提到罗马文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罗马法。

罗马法的演变过程是

A.法律总结→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B.习惯→成文法→习惯法→法律总结

C.法律理论→成文法→习惯→法典

D.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罗马历史上首先是由习惯发展为习惯法,之后由于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出现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出现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万民法,查士丁尼皇帝时期,发展为法律总结性法典----《民法大全》,故D正确。

9.“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口口口口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答案】C

【解析】

确立毛公统率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长征时期,并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地位。

这是遵义会议的内容。

故选C。

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点睛:

本题解题关键是“万里征途路不平”可知红军长征,从而得知是遵义会议。

10.10.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

A.实行责任内阁

B.选举和议会立法

C.民众有普选权

D.抽签和轮流坐庄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代议制主要特征是议会立法,选举代表,参与政治,故B项正确;A项符合英国的代议制,不是共性,应排除;公民拥有普选权,而不是民众有普选权,C错误;D项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不符合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排除。

11.11.“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1701年《王位继承法》

B.1781年《邦联条例》

C.1787年宪法

D.1871年宪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英国1701年《王位继承法》、德国1871年宪法都与君主立宪政体有关,与题干中“共和制”不符,排除AD。

美国1781年《邦联条例》实行邦联制,是一个由若干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散国家联盟,与题干中“共和制”不符,排除B。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总统与议员由选举产生,故选C.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12.12.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

这主要缓和了

A.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D.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787年宪法颁布之前实行的是邦联制,中央政府的权利是脆弱的,也是有限的。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这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故选B项。

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787年宪法·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

13.13.下列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

B.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

C.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

D.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

【答案】D

【解析】

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但主权并未完全丧失,所谓的半封建是指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封建体系瓦解,是不完全的封建社会和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D是正确的;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机械理解是错误的,排除A;B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片面理解,排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既有半殖民地特征,也有半封建特征,经济上也是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又有半封建特征,C错误。

14.14.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

其中,受到中英鸦片战争直接冲击而发生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答案】A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是鸦片战争的回声,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898年,是中日甲午战争后,农民阶级开展的反洋教斗争,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斗争,故C项错误;国民大革命是1924—11927年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所做的努力,故D项错误;B、C、D都不符合“中英鸦片战争直接冲击而发生”,排除。

15.15.近代某次战争中,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该次战争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掩护旗舰,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并在弹药将尽之时,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猛冲敌舰,致远舰不幸被击沉,故C正确。

16.1927年9月20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上,毛泽东在官兵面前发表讲话:

“秋收暴动我们是打了败仗,但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不去打浏阳、长沙,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要换一个打法。

”为此,他

A.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B.领导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

C.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主张

D.主张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故A项正确;1937年,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延安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与材料中“1927年9月……秋收暴动”不符,故B项错误;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定,与材料中“1927年9月……秋收暴动”不符,故C项错误;抗战后期,中共提出国共合作建立联合政府,与材料中“1927年9月……秋收暴动”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17.为驳斥日本《产经新闻》上关于“(南京)大屠杀是蒋介石的虚构”的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A.画家李自健的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

B.日本报纸报道日军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

C.中国拍摄抗战题材的电影《南京南京》

D.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C属于艺术创作,显然不是最具有客观性,排除AC。

D虽然反映了南京大屠杀,但不是史料,也不符合题意。

日本当年的报纸报道日军在南京展开杀人比赛显然属于反映日军罪行的史料,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18.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一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

A.公民原则和义务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人民民主原则和多党制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公社原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以来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规定新中国的性质、特点等等,公民与义务原则不是其两大原则,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故B项正确;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运动是1958年起实行的,是在“左倾”错误思想引导下的一次冒进运动,故D项错误。

考点:

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

19.19.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的临时宪法”。

“它”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临时约法》

【答案】B

【解析】

《共同纲领》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宪法颁布前,充当临时宪法,故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分为1954年和1982年版,两者都是新中国正式宪法,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从未充当过宪法或者临时宪法的角色,故C项错误;《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的,不属于新中国范畴,故D项错误。

20.20.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其依据是八大

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的变化

D.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答案】C

【解析】

中共八大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分析,并据此确定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故答案为C项。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排除A项;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是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排除B项;确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D项。

21.21.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尼克松访华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乒乓外交”

D.中国重返联合国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A项正确;中美联合公报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共同签署的三个外交公报,包括了《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故B错误;乒乓外交是指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解题的关键是对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的识记,本题容易错选B,《中美联合公报》包括三个外交公报,1972年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是其中之一。

22.22.“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A.反对霸权B.睦邻友好

C.多边外交D.不结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可判断D项为正确答案。

本题易错选C项,独立自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外交的总方针,未发生过变化,而题干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C项不符合题意。

AB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不结盟

23.2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做了大量努力,最突出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日关系正常化

C.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D.中美建交

【答案】C

【解析】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指1978年改革开放后,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A、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79年中美建交,但美国不是中国的周边国家,排除D;2001年中国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关于加强边境地区信任和裁军的谈判进程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C正确。

24.24.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D.君主制度的衰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时代的到来,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主义已成为不可阻遏的历史发展趋势,但君主制度的在欧洲大陆完全消失而是依旧拥有很强大的势力,答案选C,AB两项英法资产阶级的成功时尚未出现,D项说法错误。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

25.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的过程。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旌旗南指“大江”边等字眼足以证明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就是要强渡长江,然后推翻国民政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的时间不适合淮海战役,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时间不适合和平解放北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时间不适合歼灭残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解放战争•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26.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其职责是什么?

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案】

(1)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特征是皇权的高度集中。

(2)变化:

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加强。

措施: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

明成祖设立内阁制,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清朝。

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作用是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4)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解析】

(1)制度:

结合图一中出现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可知是秦朝实行的三公九卿制;结合图二中出现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可知是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特征:

这两种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体现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结合图片中的文字提示可以发现,皇帝下面直接是六部而没有了丞相一级的机构设置,因此可以判断此图反映的是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的状况。

(3)结合文字提示可以知道此图是清朝设立的军机处当时的办公处所。

(4)结合四部图片中中央机构官职的变化,反映了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通过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到最后被废除,说明皇权不断增加的趋势。

27.27.民主与法制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

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2/3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

……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

——摘自人民版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伯里克利为防止公民“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而采取了什么措施?

(2)概括材料二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哪些原则。

指出该宪法在世界法律史上的地位。

【答案】

(1)特点:

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或法律至上。

措施:

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2)原则:

分权的原则(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制约与平衡原则);民主的原则;

地位:

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解析】

(1)特点:

根据“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措施:

根据“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为防止公民“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而采取的措施是:

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2)原则:

由“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

…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终身任职,他们拥有最高司法权…”可知体现了1787年宪法的分权的原则(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制约与平衡原则);民主的原则。

地位: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点睛:

(1)特点:

抓住关键信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措施:

根据关键信息“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联系伯利克里改革措施分析回答。

(2)原则:

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联系美国民主政治特点回答。

地位:

联系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的意义回答。

28.28.建国以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综合材料一所给的图文信息与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三大事例。

(2)材料二中两幅历史照片拍摄的时间。

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图文与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有哪些成员国?

作为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请指出其特征。

【答案】

(1)事例:

①1954年,新中国受邀参加日内瓦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促成会议达成协议。

②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两国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关系的基本准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③1955年,周恩来率团出席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时间:

1971年。

意义:

①打破了美国长期对华封锁,是外交战线的一个重大胜利;②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作为第三世界唯一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④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3)成员国: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写出3个即可)

特征:

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解析】

(1)事例:

综合材料一所给的图文信息与所学知识,图一是新中国受邀参加日内瓦会议,图二是会见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图三是万隆会议,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中国在三次外交活动中的作用。

(2)时间:

从“乔的笑”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政府派出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这次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意义即可。

(3)成员国:

结合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有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特征: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一种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