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12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docx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

“鉴赏古代诗歌中思想与情感”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边关思乡。

4.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胜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伤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写景诗二、咏物诗

三、思乡诗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八、送别诗 

九、哲理诗十、闺怨诗

二、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

(一)知人论世

“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并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

“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生活的时代风貌。

把握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

 

孤桐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⑴,愿斫五弦琴⑵。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

据《孔子家语》记载:

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分析】如果了解了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

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越坚;为了天下苍生,不惜粉身碎骨。

(二)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

A、看标题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显示事件、情感,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1、请看朱熹的这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观书有感

2、请看下列诗歌的标题,揣摩诗歌内容

杜甫《月夜忆舍弟》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杜牧《过华清宫》《赤壁》

王勃《咏风》虞世南《蝉》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昌龄《从军行》李贺《雁门太守行》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孟浩然《过故人庄》张继《枫桥夜泊》

王昌龄《闺怨》孟郊《游子吟》

B、诗后注释及序

a、注释

诗歌鉴赏题中有时有诗后注释,有时没有。

而一首诗歌一旦给了注释,往往有重要的作用,有时介绍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点明社会背景,有时解说重点字词、典故,在赏析诗歌时是不能疏忽的。

春行即兴张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分析】抒发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06山东)。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

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

   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

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分析】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

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

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B、诗前序

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姜夔《扬州慢》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三)抓字词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

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试分析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分析】用“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愁思印象。

(四)析尾句

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

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鉴赏诗歌的时候,也对结尾特别用心,就可能会很快发现“直捣黄龙”的捷径。

【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问:

这首诗体现了将士们怎样一种情感,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分析】答:

表达将士们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

从“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可看出。

【例2】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表现了羁旅游子的思乡之情

 

(五)明意象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例如,以松菊象征高洁,以香草美人象征理想等,一提到“羌笛”,不仅要想到羌笛是一咱管乐器,而且要想到那幽怨凄凉的声音,想到寄寓于声音之中的别意与乡情。

再如,诗歌一提到“杨柳“,我们不仅要想到杨柳婀娜多姿的春色,还要想到以杨柳表示挽留。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宣城见杜鹃花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注: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子规】一名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鸣,此时杜鹃花亦盛开。

【三巴】东汉末年置巴郡、巴东、巴西,合称三巴。

泛指蜀地。

“子规鸟”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分析】子规鸟是作者家乡“蜀国”的景物,由于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自然就联想到家乡的子规鸟,因此,子规鸟所起的作用是引发作者的思乡之情。

“子规鸟”:

不如归去。

三、诗歌鉴赏情感类试题题目类型及解题格式和术语

(一)题目类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二)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作者因(寄寓/揭露)什么而产生的怎样的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三)答题要领:

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四)常用术语: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题赠。

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恬淡、闲适等。

(五)例题示范:

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道诗的内容主旨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

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

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形成答案】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指导】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

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

你看前者冷清、愁苦;后者明亮,美好。

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

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形成答案】

【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六)评价作者的态度

评价的原则——辩证分析,实事求是。

①不能拔高

受时代、阶级、认识的局限,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认识并不见得会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

如果非要认为作品达到了这个高度,就是拔高了作品的主题。

②不能曲解

曲解,是指对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的歪曲理解。

四、检测练习

(一)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

2.菩萨蛮(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4.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5.南乡子(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

()

6.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7.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8.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9.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10.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飘弃樽无渌,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

1.闺中怀人之愁;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

3.思友之愁、失意之愁;4.伤春之愁、家国之愁;

5.昔胜今衰之愁;6.思念情人的孤独之愁;

7.羁旅之客愁;8.亡国之愁;

9.人生失意之愁;10.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

 

(二)、实战演练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辕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

陈亡,人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涛写于南归途中。

岑参,盛唐边塞诗人。

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这两首诗的内容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摸鱼儿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此词的主题能否说是“怨女伤春”,为什么?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请分析概括本诗作者的观点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