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9058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docx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解题方法

地理综合题分析思路及答题方法(高中)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如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200多小时)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气候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  2.天气状况;  3.地势;

例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

③地势高,空气稀薄④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高。

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2.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

3.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4.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5.影响地区降水,进而影响气候。

四.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1.纬度位置:

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越大,从而降低卫星发射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和成本。

2.天气:

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风速小,有利于发射。

3.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交通:

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5.安全:

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区,有利于火箭残骸的安全坠落。

6.时间:

最好选择在夜晚,有利于光学跟踪。

五.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大气环流4.地形5.洋流6.下垫面

7.人类活动

六.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

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

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

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气候的海洋性越强、气温年较差越小(最热月气温在2或8月);气候的大陆性越强、年较差越大(最热月气温在1或7月,且秋温大于春温)。

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典型地区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河流域

刚果河流域

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南北纬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非洲中部、巴西、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雨季集中在夏季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

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带(夏)和西风带(冬)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地中海沿岸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我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全年少雨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西欧

八.

(1)冷锋、暖锋与天气变化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运动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过境前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湿度大,天气温暖晴朗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湿度小,天气低温晴朗

连续性降水

过境时

阴天、强风、降温、雨雪

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湿度下降,天气转晴

受暖气团控制,气压下降,气温、湿度升高,天气转晴

降水位置

锋后

锋前

—————

天气实例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寒潮、沙尘暴

华北春雨连绵

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

低压系统

高压系统

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向

从四周指向中心

从中心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

北半球

逆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顺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南半球

顺时针辐合中心上升

逆时针辐散中心下沉

天气状况

阴雨

晴朗干燥

我国的典型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九.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

★补给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我国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雨水补给

我国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水量变化大

②时间集中

③不连续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

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给

春季

①季节性

②水量稳定

③连续性

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

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

冰川融水补给

夏季

①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②水量较稳定

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

1、2月份径流出现断流的原因:

气温低于0℃,冰川无融水。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普遍

①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

②河流水、湖泊水与地下水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当河流、湖泊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湖泊水补给地下水。

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

★特例:

黄河下游为“地上悬河”,河水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

②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普遍

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

1.对气候的影响(参看课本P59案例1)

类型

概念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

暖流

由低纬流向高纬,水温比流经海域高

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使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55°~70°N大陆西岸,呈现森林景观,北极圈内出现不冻港,如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港

寒流

由高纬流向低纬,水温比流经海域低

降温减湿

受秘鲁寒流影响,南美西海岸形成了狭长的热带荒漠

2.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渔场名称

★成因

形成条件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①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②两种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鱼群集中

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

秘鲁渔场

盛行上升流

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营养物质带到表层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4.对污染的的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十一.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自然

原因

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开源: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开渠引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节流:

控制人口增长;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

原因

人口剧增和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使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十二.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参看课本P71图4.3—4.6)

★外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分布

风化作用

其他外力作用的基础,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普遍

流水侵蚀

★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丹霞地貌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风力侵蚀

★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柱)

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

冰川侵蚀

★冰斗、角峰、U形谷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海蚀崖、海蚀柱

滨海地带

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

泥石流(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

湿润、半湿润地区

风力搬运

沙尘暴

干旱、半干旱地区;海滨地区

冰川搬运

物质迁移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

海浪搬运

物质迁移

滨海地带

堆积作用

流水堆积

★冲积平原、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岛

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一定的分选性

★河流中下游、出山口、河口

风力堆积

★黄土高原、

★沙丘

干旱的内陆及临近地区

冰川堆积

冰碛地貌,沉积物大小不分杂乱堆积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高纬度地区

海浪堆积

海滨沙滩

滨海地带

十三.自然带及三种地域分异规律(课本P91~94)

★分异规律

定义

★主要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带状,沿着纬度变化作有规律的更替,即南北更替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以热量为基础

低纬和高纬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沿着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更替,即东西更替

由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

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大体沿等高线方向延伸,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大

低纬的高山地区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①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b.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c.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②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

a.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b.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2.雪线高度问题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一般来说,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3.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

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东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

热带稀树草原带

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

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

热带稀树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

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4.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的对应关系

表1.气候分布规律图表2.陆地自然带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十四、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

自然因素的改造:

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二)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

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5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以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3.政策4.劳动力5.科技6.工业基础

十五、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例如,试分析华北地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有利条件: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

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

有利:

①热量充足,温差大;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不利:

①水资源短缺;②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③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松嫩及三江平原地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多人少,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3)不利因素:

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经营方式

专业化水平

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

粮食单产

美国

家庭农场

中国

国营农场

3、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等。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三角洲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劳动力充足;②市场广阔;③历史悠久;④喜食偏好。

(3)不利:

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②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③酸雨危害。

4、畜牧业

典型地区:

内蒙古草原(四大牧场:

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2)社会经济因素:

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草。

(3)不利: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害、蝗灾严重。

5、乳畜业

典型地区:

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尤其是温海气候区)。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谷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②草场面积广阔;③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

6、大牧场放牧业

典型地区: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分析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离海港近;③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7、混合农业

典型地区: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

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优点:

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比较珠三角基塘农业与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异同:

农产品

经营方式

科技水平

机械化水平

澳大利亚

羊肉、小麦

家庭农场

基塘农业

鱼、桑蚕、甘蔗等

家庭

8、城市郊区农业

典型地区:

上海市郊区农业。

分析区位:

(1)自然因素:

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

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十六、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

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

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

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

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

注:

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十七、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

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

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

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

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

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

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

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

自从1988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但须考虑环保的要求和产业的需要)。

十八、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1.地形:

(1)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

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2)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3)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气候:

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

3.河流:

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

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运的起点或终点、河流的汇合处、河口以及过河点。

(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资源;  2.交通;  3.政治、军事、宗教;  4.科技和旅游。

十九、交通遗输网中“线”的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区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地形:

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锘目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

(2)地质:

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一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

(3)气候:

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

(4)土地:

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2.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2)经济:

经济发展了——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

(3)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

(4)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稠密区,最大限度受益。

(5)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

(6)政治:

京九线—一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一加强援藏,巩固国防等。

(7)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

注:

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

(1)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

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

(2)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

(3)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二十、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

1.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同样也要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点其主导因索是不同的。

如对港口来说,自然因素起着基础和决定作用;而对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来说,社会经济因素起主导作用。

从总体上说,点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需要考虑场所条件、交通条件、客货流集中程度等;

港口需要考虑自然条件(水域、陆域);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城市等)。

2.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1)水域条件(包括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河港:

沿河,水深、流缓、河宽、少淤——提供淡水和空间;

海港:

沿海,水深、港阔、易靠岸、有避风浪的海湾。

(2)筑港条件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小——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3)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

经济腹地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