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9368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7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docx

长顺县旅游风景区发展总体规划

中国·贵州·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

杜鹃湖—白云山景区深度开发研究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说明书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

委托单位:

贵州省水利水电建设管理总站

贵州昱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负责人:

李庆主任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编制单位: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规划负责人:

陈昌茂教授贵州省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

旅游美学硕士生导师

参加规划人员:

王良范硕导教授所长

杨仁厚博士教授

史勤先副教授

张业强副教授

余世民副教授

王继红讲师

凌琪讲师

周永兴讲师

张拥军讲师

王国勇教授副院长

谢劲松高级工程师

柏林工程师

葛实如旅游专家

陈志强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成凯总经理工程师

 

第1篇基本概况

第一章自然地理

第二章人文环境

第2篇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第一章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各片区综合评价

第3篇风景区开发可行性分析

第一章产业背景分析

第二章区域背景分析

第三章可利用条件分析

第四章市场分析

第五章景区接待容量分析

第4篇营销规划

第5篇景区规划

第一章规划目的与范围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

第三章 主题定位

第四章形象标志

第五章旅游区划分及功能设置

第六章中心旅游区——杜鹃湖修建性规划方案

第七章配套游览区规划方案

第八章旅游线路组织规划

第6篇土地利用及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章土地利用规划

第二章配套设施规划

第三章环境保护及生态保育规划

第四章安全防灾措施规划

第7篇规划实施及效益分析

第一章规划实施

第二章主要项目投资估算

第三章效益分析

第8篇风景区经营管理

 

编制说明

一、基本情况

依据长顺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涵盖长顺县所有风景点,是长顺县所有旅游风景点的组合体,即所有风景点均属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范围,并分为杜鹃湖(含广顺古镇)、白云山、青龙山、格凸河四大风景区。

其中:

杜鹃湖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并省级风景名胜区,格凸河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为中国历史名山、贵州佛教名山之一;景区内的广顺写字岩、广顺神仙古人类遗址、交麻洞葬、付家院岩画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肖国宝烈士陵园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风景区的开发以杜鹃湖为中心,本规划以杜鹃湖为重点。

二、编制依据

相关技术规范及《杜鹃湖——白云山深度开发研究及规划方案》作为本规划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工作开展前,对杜鹃湖——白云山深度开发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正式文稿——《杜鹃湖——白云山深度开发研究及规划方案》,《杜鹃湖——白云山深度开发研究及规划方案》及下列技术规范作为本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贵州省旅游规划编制管理试行办法》(黔旅办【2003】28号)

——《长顺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年12月)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三、特别说明

由于杜鹃湖总体规划编制较早,且实际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在没有对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无控制性规划的情况下进行修建性规划,大有空中楼阁之嫌;鉴于本规划的特殊性,本着求实、负责的态度,本规划没有省掉任何一个工作细节。

为了能说明问题,其章节的组合、取舍方面大有“三规合一”之象,这不是标新立异,规划的目的是为了运用。

 

第1篇

基本概况

第一章自然地理

一、地理位置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境内。

长顺县地处东经106°13′6″至于106°38′48″,北纬25°38′48″至26°17′30″之间,分别与惠水县、紫云县、罗甸县、贵阳市、平坝县接壤。

全县国土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2003年末总人口25.35万人,是一个汉、布依、苗、壮、回、侗、水、黎等16个民族聚居的地区。

二、气候、气象

由于风景区分布较广,地形地势复杂,各地气候略有差异。

现以县城资料为代表,长顺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3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3℃,极端最低气温-5℃;全年总积温为4798℃-5024℃,春秋雨季昼夜温差大,气温平均日较差6.5-8.8℃;年平均降雨量1399﹒9㎜;相对湿度81%左右;年无霜期278天;年日照时数1202小时,日照率27%。

三、地质、地貌特征

由于风景名胜区面积广大,岩溶十分发育,喀斯特地貌构成了整个自然景观中最为醒目的主体。

区内地貌形态多种多样,以密集的峰丛山地、峰丛洼地和峰林谷地为代表、其间峰丛峰林、溶洼谷地、溶洞伏流、溶沟石芽以及飞瀑景区随处可见;锥峰尖削而密集,河流常出现伏流,明暗流相间在层恋叠嶂的喀斯特地貌上,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成为考察的宝地和观光、度假的旅游胜地。

四、水文

长顺县境内共有9条河流,这些河流分布及流向严格受到地质构造和地形的控制,主要分布在北、西、南三面,中部背斜隆起而多成岭脊,地表水系不发育。

苗岭山脉横贯县境,以北属长江水系,以南属珠江水系。

风景名胜资源主要集中在珠江水系的摆所河、乌麻河、格凸河和长江水系的麻线河四条河流的流域范围内。

摆所河:

杜鹃湖为河流源头,自北向南纵贯县境,在代化镇天星桥入洞伏流,于交麻乡坝屋处出露泻于格凸河,流域面积618平方公里,河道全长85.5公里。

乌麻河:

发源于长寨镇转拐龙潭,流域面积127平方公里,河道在县境内全长共25公里。

流域内有著名的潮井、青龙山、古岩画等景点。

格凸河:

位于县境最南部,属界河。

县内河道全长29公里,年平均流量12立方米/秒,落差185米。

以景区风光著称,格凸河已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现为安顺市组织开发。

麻线河:

发源于广顺镇,北经凯佐,汇入红枫湖,县境内河流长23公里。

流域内分布有广顺古镇、夜郎古城等若干景点。

五、植被

长顺县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区,气候温和湿润,自然环境复杂,土地类型多样,植被类型较多,在天然植被中有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暧性针阔叶混交林、落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草丛、草树丛等9种类型。

境内生长的主要植物有531种,分属129科。

其中列为国家保护的珍稀种植物有金丝榔、银杏、藤竹、翠柏等。

杜鹃湖风景区内的植被主要以松和杜鹃为主,南部格凸河片区还有芭蕉、楠竹等南亚热带植被。

全县森林覆盖率(包括灌木林)为35%左右,风景区内的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

六、动物

长顺县野生动物种类众多,共有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28目6科137种,其中水獭、小灵猫、黑熊、猕猴、穿山甲、红腹锦鸡等12种动物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黑熊、猕猴主要分布在格凸河景区,其余在杜鹃湖均有分布。

第二章人文环境

一、历史沿革

长顺县历史悠久,根据《黔南史略》记载:

长顺县战国时期属于夜郎国,汉武帝时期属于夜郎县,唐代置乡州(今长寨地区)和令州(今广顺地区),隶属黔中道,元置金筑府,治所在今广顺镇,明洪武四年改置金筑长官司,万历四十年置广顺州,隶属贵阳军民府,清雍正五年置长寨厅,1914年改广顺州为广顺县,长寨厅为长寨县,民国三十年二县合并为长顺县,县治设长寨镇。

1949年11月解放,成立长顺县人民政府,隶属贵阳专区,后改贵定专区,1965年至今,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二、经济和社会状况

长顺县辖6镇11乡共147个行政村,2004年总人口25.35万人,国民经济总收入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元。

长顺县属贵阳经济圈,并属于黔中旅游和西线旅游的复合地带,有布依族、苗族、壮、侗族、回族、水族、汉族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6万人,占总人口的46%,少数民族主要以布依族和苗族为主。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民族特色,具备开展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

 

第2篇

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

杜鹃湖—白云山景区目前的体制基本属于三权分离状态,即所有权以国有为主,地方政府行使行业管理权,经营权属贵州昱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这不失为一种新的旅游开发模式。

鉴于杜鹃湖特殊的体制,本规划就杜鹃湖、白云山范围以外的旅游资源即长顺县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价,目的不是为了全面地开发,而是为了通过以资源共享为手段为规划区开展旅游活动提供资源载体,为旅游线路的设计提供空间要素,丰富规划区旅游内涵,弥补规划区的不足,以提升景区品质,烘托景区氛围。

长顺杜鹃湖风景名胜区于1997年经黔南州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风景名胜区,1999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经国家水利部批准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1993年以来,风景区由长顺旅游资源开发公司组织开发建设及经营,2003年11月转由贵州显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开发建设及经营。

杜鹃湖试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杜鹃湖年接待游人最多达8万余人次,白云山达4万余人次。

 

第一章资源调查与评价

一、风景名胜资源分布范围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比较分散,总体上分为四大片区共50多个景物景观,其中:

杜鹃湖片区共有景物景观23个,面积72平方公里(含广顺等其它独立景点的面积在内);

白云山片区共有景物景观14个,面积20平方公里;

青龙山片区共有景物景观10个,面积25平方公里;

格凸河片区共有景物景观6个,面积31平方公里;

风景区总面积148平方公里。

二、资源类型及特点

风景区风景资源类型较多,四大片区景物景观各具特色,杜鹃湖片区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港汊深幽、明洁如镜的生态环境和万紫千红的杜鹃花为主;白云山片区以宗教和明建文帝的传说为主要特色;青龙山片区是山、水、洞、林、瀑、奇峰异石、历史遗迹等景观为主要特色,青龙山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格凸河片区主要以少数民族的洞葬、雄奇险峻的自然奇观和喀斯特原始森林为主要特色。

此外,其它独立的景物景观也各具特色,有典型的地质现象,有古文化遗址,有古树名木,还有革命历史文物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等。

这些独立的景物景观其鲜明的个性,是这块土地上所独有的。

三、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

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办法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与评价,详见《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特征

杜鹃湖片区

1

杜鹃湖

人工湖,长7km,库容1339m3,淹叉深幽,呈树枝展布,无污染、水质好。

湖区植被较好的体青林覆盖率90%以上。

2

珍珠泉

位于花山脚下的一天然山泉,泉水冬夏不竭,每有人到此饮水,踏上泉边湿地,受井壁压力,无数黄豆般大小的汽泡涌出,形同串串珍珠而得名。

3

花山

位于杜鹃湖入口处,因生长着许多高大茂密的常绿杜鹃花而得名。

花山的杜鹃花品种多,有马缨杜鹃、炮仗杜鹃、吊钟、照山白等。

花色鲜艳,有大红、粉红、紫红、淡红、白色等。

每年花开季节,漫山遍野群芳争艳,一派勃勃生机。

4

和尚坡

湖中孤岛之一,形似龟,又称龟岛。

“和尚坡”源于传说,相传明建文皇帝在“靖难之役”后逃亡西南,途经此地,最后到白云山隐姓埋名出家修行,成为白云山的开山之祖,之后又多次到此游历,并曾在山顶结草为庐,故百姓称此山为“和尚坡”

5

拱坝人工瀑布

1994年竣工的杜鹃湖大坝为工艺比较先进的双曲拱形拦河坝,坝高46米,坝顶长123米,丰水季节,水位上涨,湖水从坝顶直泻而下,银光闪闪,浪花飞溅,声震如雷,气势宏伟,有“恰似银河落九天”之势。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特征

6

黄鹂冲

杜鹃湖左岸的一个湖汊,因汊中常有黄鹂、画眉在林中喧闹而得名。

湖岸植被茂密,也是鸳鸯、白露的息栖地。

特别是深冬季节,成千上万只候鸟来此越冬,如受人为干扰,刹那间便腾飞水面上空,甚为壮观。

7

野驴关

野驴关是整个湖区紧靠水边杜鹃花最多的一座半岛,游人可乘船观花。

这里的杜鹃花开得较早,有的在农历腊月底就开出花朵,三月已是山花烂漫,满山红遍。

8

丝梨坡

丝梨坡是杜鹃湖景区内植被最茂密,景观最优美的一座小山,青松成荫,景色十分美丽动人,因山上生长着当地稀有的丝梨树而得名。

9

松针岛

杜鹃湖内的一个小岛,全为马尾松覆盖而得名。

这里是整个湖区唯一没有杜鹃花,并全部生长马尾松的小岛。

岛上马尾松挺拔茂盛,风起湖面,松涛阵阵。

10

枫林湾

杜鹃湖左岸较幽深的一个湖汊,以湖汊两岸生长着许多的枫树而得名。

夏季绿叶森森,生机勃勃,金秋时节一湾红枫,令人赏心悦目,成为景区内一道亮丽的景色,与四周苍翠的松林相映,色彩斑斓,层次分明。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特征

11

花果山

位于杜鹃湖右岸,原为农庄,山上种着许多果树,每年春、夏、秋三季均有水果可供采摘,游客可上山自行采摘,是杜鹃花期后又一诱人的季节。

12

蝙蝠洞

位于湖右岸的绝壁上,船行至此,亦有景区泛波的情趣。

岩壁上原生态植被保护较好,崖壁树丛间,有一溶洞,曾有人类居住,年代不详,因栖息着大量的蝙蝠而名蝙蝠洞。

13

迥音壁

土乔苗寨下游500米处有一峭壁,游人到此若击掌或大叫它会发出回音。

回音壁笔直耸立,岩壁纹理清楚,植被保存较好。

在解放广顺的战斗中,有三位战士壮烈于此。

14

但家坟

位于小石山中部,三面环山,前面开阔,呈座椅型,这里是闻名的但家坟(当地又称翰林墓);坟山的两侧矗立着两棵高大的石刻“华表”,两柱相距约50米,为我国古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民族英雄但名伦家族墓地,故称但家坟。

15

土桥苗寨

杜鹃湖内苗族自然村寨,古树苍天,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寨子居住着10余户苗族同胞,他们能歌善舞、勤劳朴实。

16

自然村寨——新寨

在杜鹃湖内的自然村寨,寨中古树参天,绿竹成荫,简陋木屋,栅栏围院,简洁朴素,这里的村民热情好客,礼仪朴实。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特征

17

小石山

小石山是目前湖区内对外开放较多的一处花山。

它位于杜鹃湖湖尾左岸,方园十余平方公里,群山环抱,绵延起伏。

这里的森林覆盖极高,也是杜鹃花品种较多的地方。

这里的杜鹃树高大粗壮,造型别致,沿杜鹃花盛开的山间小路,曲径通幽,是游人弃船上岸赏花的最佳去处。

18

地戏

表演时除戴面具外,演员头上还罩有青纱,遮住面目,穿数件长衫,下穿罗裙,头上或盘龙绕凤,或配野鸡翎子,装饰性强,是屯堡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19

凯佐古银杏

位于凯佐乡政府驻地,胸径2﹒43米,呈园伞状,高约40米,树龄已有600多年,被当地人视为“神树”,立有碑记,以示代代相传,予以保护。

20

广顺神仙洞

神仙洞新、旧石器文化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顺镇来远寨,岩溶旱洞,洞长280米。

1978年1月,贵州省博物馆考古人员在洞内发现穿孔的螺壳化石,挖掘到经火烧过的兽骨化石,初步认定该洞在远古时曾有人类生息活动其间。

同年3月试挖掘,在不同的土层发现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其中旧石器时代打制的石器20多件,哺乳动物化石10余种;还发现新石器时代的蚌刀、单面刀、陶片等,该洞的挖掘可以认定神仙洞的人类已经会用火。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特征

21

来远写字崖

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来远寨右侧山腰上的悬崖陡壁间,与神仙洞相邻,为半洞穴式,高25米,长35米,宽15米。

杂于其间的符咒、绘画、书法呈红色。

最早有洪武元年(1368年),往下有洪武8年(1375)年、嘉靖二年(1523年)、崇祯十二年(1639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光绪十九年(1839年),最晚为1930年鲍以壮的“感诗”。

所有文字,多出自民间闲士之手,似通非通,有错别字。

但该“石头书”又是研究广顺文化发展的实物。

22

夜郎候古墓

位于广顺镇西南1公里,为园形土墓,相传广顺属夜郎国的中心之一,至今广顺仍保存着古夜郎金筑屯的城墙遗址。

夜郎候墓前有一石碑,高1.5米,碑记为“金筑夜朗候四世祖金庸墓”。

白云山片区

资源特征

23

玉屏峡道

玉屏峡道是登白云山的主要通道之一,峡道须拾级而上,足行百步,石径两边是陡峭石壁,从下向上望去,仅见一线天,石径左有一古井,民称“箩箩井”,井水清澈见底,冬夏不枯。

24

紫荆潭

潜龙佛殿遗址右侧,有一高山水潭,水深1.5米左右,是白云山又一重要水源,因潭边有紫荆树而得名。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特征

25

撑腰岩

过紫荆潭拾级而上,经一陡壁,石壁分上下两部分,中间为一裂缝。

游人到此多要用香签、枝条等嵌入石缝中,据说这样能带来好运,这是山上又一个趣味独特的世俗活动。

26

天子硐

“天子硐”位于潜龙阁右侧,为一天然洞穴,洞中有一人工石床,相传建文帝在此下榻修佛,石床左端登石级有一洞口至山绝顶处,称白云盖顶,此洞口又称天门。

27

南京坪

越白云山顶至山后,一片面积较大的平地称南京坪。

名称来源待考,坪附近有许多和尚的荒坟,一组石头称石钟石鼓,游人用石击之,发出钟鼓之声。

据说南京坪也是建文帝骑马习武之地,拴马处有一“马咆井”,传是建文帝坐骑前蹄踏出。

28

龙爪潭

过南京坪沿小径300米左右,有一深潭,称龙爪潭,水深不可测。

潭边石壁上清楚地有一龙爪印,传说真龙天子建文帝与小青龙在此激战,留下的爪印。

29

山门遗址

白云寺山门重建于(1847年)道光二十年,两侧立着二尊巨石雕塑,目光暌暌,手持斧刀,门头楷书“白云山”三个大字。

山门毁于毁于“文革”,现仅存遗址。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特征

30

徐霞客亭遗址

徐霞客(1586—1641),名宏祖,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在他逝世前三年(1638年),曾到白云山进行历时三天的考察,并写下《游记》。

为记念徐霞客游白云山,曾修徐霞客亭,毁于“文革”,1996年,县政府在原亭旧址立碑,刻记徐霞客《黔游日记》

31

白云寺前殿遗址

进入白云山山门后,是照壁长廊,建于陡崖之上。

左侧为庙阁,门首悬金匾“灵官殿”,后为三间中殿,木刻石雕的古典画案陈设井然,今遗《西游记》浮雕三块,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毁于“文革”。

32

白骡坟

白云山上有一石塔,塔名白骡坟,传为建文帝所骑的白马死而葬之。

因白马已随帝立地成佛,故立此塔。

现塔顶部已毁,尚留石塔下部高约3米的遗迹。

33

白云寺

白云寺是白云山主建筑群,它由观音殿、天井、跪井、潜龙佛殿等主要建筑组成。

该建筑群依山错落、布局自然。

观音殿前七级石基上尽是“罗汉”、“龙戏祥云”、“凤舞百花”等浮雕;观音殿后是天井,天井左为“宾客楼”,右为“调羹楼”。

天井后的大殿,悬挂镀金横匾“潜龙佛殿”,更为奇特的是在殿前石基下有一清泉,名“跪井”,游人需跪下方可取水。

此泉奇特之处在于取多不干,取少不流,四季如一,泉水清澈,被视为“圣水”,是游人必取的饮品。

这组建筑群毁于“文革”,目前正在修复,散失的石雕陆续征集运回白云山。

白云寺正在恢复之中。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特征

34

潜龙阁

建文帝离开白云山后,金筑安抚司(今广顺)安抚使金镛才悉庙中高僧乃建文帝,正统七年(1443年)金镛主持大修白云山寺庙,至崇祯四年(1631年),贵州巡抚按院监察都御史胡运平登白云山,又加修。

崇祯九年(1636年),胡又提出建文帝像与众佛尊同在潜龙佛殿内不妥,应独置一殿,便择建天子台,于白云山顶天子硐前修建“潜龙阁”,同年秋落成。

移建文帝铜像供之。

民国27年(1938年),因香烟引起火灾,烧毁潜龙阁,广顺县长朗德沛重建,后毁于“文革”。

1996年,长顺县水电局在原址恢复重建潜龙阁,供建文帝像,旁有建文遗诗碑刻。

35

巴茅哨杉树王

改尧巴茅哨寨内,为近600年的古树,树干胸径2﹒3米,高近45米,树干挺拔直立,枝叶苍翠,根系虬盘交织。

民国10年(1921年),原广顺县长(杨学溥)立碑奉祀为“乡村福祖杉树王菩萨万岁,万岁,万万岁”,现石碑尚存。

36

中院布依寨

中院布依寨位于改尧镇,距白云山约10公里,布依寨约80户人家,典型的布依村落。

山青水秀,民风浓郁。

青龙山片区

37

青龙山

位于威远镇东南,孤峰,海拔1110米,山上为原始森林,靠威远镇(南坡)山势陡峭峥嵘,山下溶洞多处,生在石缝中的原生树木令人称绝。

青龙山后山地势平缓,森林茂盛,游客拾级而上可登山顶。

青龙山曾是佛教圣地,原有寺庙建筑始于清雍正年间;山顶突一绝壁,高近百米,石壁上现存摩崖石刻“青龙山”三个大字。

有一小路通山顶,沿途多处摩崖石刻,山顶尚存一亭,称“摘星亭”,砖木结构,呈六角型。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特征

38

狸风塘瀑布群

位于乌麻河三级电站,距县城东3公里,是乌麻河上第二级瀑布,瀑布总长58米,总落差32米、宽29米。

河水泻入潭内,潭水湛兰如碧,瀑布如银链坠潭,有古诗称云:

“穿破青山一怒泉,凭见高崖挂长帘”,狸风塘瀑布右侧,有古驿道顺山而过,山上藤竹漫生,或卦岩头,或伴灌木,一派苍翠;瀑布上游有一座历经百年而不朽的十三孔石拱桥,与瀑布相映成趣,蔚为壮观。

39

杨水瀑布

位于乌麻河四级电站,是乌麻河上第三级瀑布,高16米,似一条白练从山腰飞泻而下,响声震天,水花四溅,阳光下,映出彩虹,蔚为壮观。

40

潮井间歇泉

位于威远镇西2公里的白岩脚,距杨水瀑布约300米,为间歇泉。

泉口面积约4平方米,泉口旁为茂密的竹林,遮天蔽日。

间歇泉随季节变化,夏季1—2小时,冬季3—4小时涨潮一次。

涨时,泉水自下而上,汩汩而涌,最大水量达100升/秒,可持续20分钟以上,然后水又慢慢退下,泉水水质尚佳,清凉甘甜,是全村人的水源。

41

万峰丛

登上青龙山顶站在摘星亭内,连绵起伏的峰丛山谷顿时映入眼底,只见远处峰丛林立,层层叠叠,呈现出峰峦叠嶂的岩溶峰丛。

42

甑子山

位于县城东2公里的竹林寨,有一孤峰,其状形同饭甑子而得名。

该峰凸于竹林寨田园间,山下水田连片,宁静的村庄,炊烟缭绕,一派田园风光。

43

涧槽冲瀑布

位于威远镇东乌麻河五级电站,距县城10公里,是乌麻河上第四级瀑布,瀑布总长142米,落差28米,瀑布上口宽24米,下口宽52米呈斜滩状,滩面形成宽大的溶槽,瀑布飞流而下,犹如万马奔腾,瀑布右岸,又有一飞瀑直泻而下,落于主河道瀑布之上;瀑布两岸绿树成荫,植被较好,飞瀑植被互为陪衬,既壮观又秀美,构成了动静相间绝美的景观,实为罕见。

杜鹃湖——白云山风景区旅游资源调查一览表

序号

资源名称

资源特征

44

文昌阁遗址

文昌阁原为青龙山著名的楼阁,始建于清咸末年间,阁分三层,阁前设石桥,中间一亭,名印波亭,建筑精美,文昌阁毁于“文革”,现存遗址。

45

付家院古岩画群

位于长(顺)代(化)公路南侧一岩壁上,共两壁分红洞和白洞,红洞保存较好,画面长20米,宽7米,画呈红色,有图案100多个,主要为人、马、狗、飞禽、太阳以及一些不被识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