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054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docx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哮病(TCD编码:

BNF04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

J4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5-2008)。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修订,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

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

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

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

临床常见证候:

(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风哮

寒哮热哮虚哮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编码:

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

J45)。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急性发作之病情危重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血气分析

(4)胸部正侧位X线片

(5)心电图

(6)肺功能(病情允许时)、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过敏原测定、C反应蛋白、EOS计数、凝血功能、超声、肺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涂片及痰培养+药敏、血浆皮质醇浓度、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风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寒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2.辨证选用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辨证选用。

4.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辨证选择。

5.内科基础治疗:

视病情予以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体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6.护理:

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咳嗽、喘息、胸闷症状缓解。

2.病情稳定。

3.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哮病(支气管哮喘)(TCD编码:

BNF040;ICD-10编码:

J45)疾病分期属于:

急性发作期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7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中医四诊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下达医嘱,开具常规检查、化验单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治疗方案

□向患者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预防并发症和诊治

□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

调整或补充

□完善必要检查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内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视具体情况)

□中医辨证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血气分析;

□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

□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内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视具体情况)

□中医辨证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指标

□对症处理

 

主要护理工作

□护理常规

□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

□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完成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指导陪护工作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日期:

年月日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14天实际住院日:

时间

年月日

(第8~13天)

年月日

(第14天)

主要诊疗工作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预防并发症和诊治

□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视病情明确出院日

□异常辅助检查的复查

□完成常规病历书写

□出院宣教:

向患者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及随诊方案

□开具出院带药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内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视具体情况)

□中医辨证,视情况调整用药

□中药汤剂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指标

□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访

主要护理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饮食、日常护理指导

□指导陪护工作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

病情

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

护士签名

医师

签名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部分慢性持续期或缓解期患者。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哮病(TCD编码:

BNF04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

J4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5-2008)。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

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

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

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

临床常见证候:

(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风哮

寒哮热哮虚哮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肺脾气虚证

肺肾气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编码:

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

J45)。

2.部分慢性持续期以及缓解期的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2)胸部正侧位X线片

(3)心电图

(4)肺功能(病情允许时)、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清过敏原测定、C反应蛋白、EOS计数、血气分析、超声、肺CT、超声心动图、血茶碱浓度、痰涂片及痰培养+药敏、血浆皮质醇浓度、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分清寒热虚实,进行辨证论治。

风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寒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

以扶正为主,多按肺

脾肾三脏虚损辨证论治。

肺脾气虚证:

健脾补肺益气。

肺肾气虚证:

补益肺肾,纳气平喘。

2.辨证选用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针灸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辨证选用。

4.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辨证选择。

5.内科基础治疗:

视病情予以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具体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无咳嗽、喘息、胸闷症状。

2.各项检查结果以及气道敏感性试验均无异常。

3.没有需要继续门诊随访治疗的合并症和/或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门诊随访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TCD编码:

BNF040;ICD-10编码:

J45)疾病分期属于:

部分慢性持续期或缓解期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2~89天)

年月日

(第90天)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开具常规检查、化验单

□初步拟定治疗方案

□向患者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内科基础治疗

□门诊随访,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

□完善必要检查

□辨证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液

□针灸治疗

□其他疗法

□内科基础治疗

□门诊随访,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治疗效果评估和决定下一步诊疗方案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医师签名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病程:

进入路径时间:

年月日结束路径时间:

年月日标准治疗时间≤90天实际治疗时间:

 

骨伤科

中医临床路径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91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96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10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06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2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17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22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127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32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的患者。

一、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项痹病(TCD编码:

BGS000)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ICD-10编码:

M47.221+G55.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康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常见证型:

风寒痹阻证

血瘀气滞证痰湿阻络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诊

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的患者。

2.门诊治疗疗效不佳者。

3.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

(1)有手术指征者

(2)合并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比值=椎管矢状径/椎体矢状径<0.75)

(3)治疗部位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者

(4)曾经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畸形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颈椎张口位、正侧位、功能位、双斜位X线片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血沉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肌电图、颈椎CT或MRI、血脂、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

(1)松解类手法

(2)整复类手法

2.针灸疗法

3.牵引疗法

4.其他外治法:

敷贴、熏蒸、涂擦、膏摩、刮痧、拔罐、中药离子导入、针刀疗法、穴位埋线、封闭疗法等。

5.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风寒痹阻证:

祛风散寒,祛湿通络。

血瘀气滞证: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痰湿阻络证:

祛湿化痰,通络止痛。

肝肾不足证:

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证: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6.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

7.运动疗法

8.其他疗法

9.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

(九)出院标准

1.颈项部及上肢疼痛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项痹病(颈椎病神经根型)(TCD编码:

BGS000、ICD-10编码:

M47.221+G55.2*)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天)

年月日

(第3-7天)

 

主要

诊疗

工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

□实施各项实验室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进一

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

□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注

意事项

□实施手法等治疗措施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及

诊疗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重点

医临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中医辨证治疗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嘱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

□颈椎X线片

□血糖及其他必要生化检查

□心电图

□胸透或胸部X线片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外治法

临时医嘱

□对症治疗

□实施中药调理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外治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介绍

□入院健康教育

□介绍入院检查前注意事项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

□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日

常治疗

□完成常规生命体征的监测

□治疗前中医情志疏导、健

康教育

□饮食指导

□安排并指导陪护工作

□晨晚间护理、夜间巡视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21天实际住院日:

时间

年月日

(8-15天)

年月日

(16-20天)

年月日

(出院日第21天)

 

主要

诊疗

工作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

的诊疗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

的诊疗评估。

□强调运动疗法及康复疗法

的应用。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

□完成出院记录

□通知出院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

院后功能锻炼

□开具出院诊断书

 

重点

医嘱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其他外治法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专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治疗

□松解类手法

□整复类手法

□牵引疗法

□物理治疗

□针刺

□灸法

□运动疗法

□康复疗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措

□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送病人出院。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病情变异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

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骨折、胸椎骨折的患者。

一、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

BGG000)。

2.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ICD-10编码为:

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五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

伤后2周内

(2)中期:

伤后2周~4周

(3)后期:

伤后4周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早期:

血瘀气滞证中期:

营血不调证后期:

气血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

BGG000骨折病;ICD-10

编码:

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2.X线片显示椎体压缩小于30%。

3.单纯压缩骨折及爆裂型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