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6463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docx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浓硫酸的脱水性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

浓硫酸的脱水性

一、单选题

1.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改进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改进装置后,有毒气体被碱液吸收,实现了绿色环保

B.浓硫酸在实验过程中体现了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C.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CO2

D.该反应比较剧烈、危险,实验各物质的用量应按要求规范操作

2.下列有关实验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采用浓硫酸使甲酸脱水的方法制备一氧化碳气体

B.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为了提纯乙酸乙酯常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C.在苯酚钠的水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后进行过滤获得苯酚

D.有少量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制备氢氧化亚铁

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

固体变黑膨胀

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Al与浓硝酸不反应

C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红色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粉末变红

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A.AB.BC.CD.D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向KCl、KI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加稀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C

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表面被浓硝酸氧化为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A.AB.BC.CD.D

5.“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颗粒状漂浮物,颗粒和小(直径小于10-7m),不易沉降(可漂浮数小时甚至数年),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转化为SO2:

会转化为SO3,使空气酸度增加。

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与下列变化中硫酸的作用相似是

A.胆矾中加浓硫酸

B.浓硫酸与木炭共热

C.乙醇与浓硫酸共热

D.浓硫酸滴到蔗糖中制“黑面包”

6.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SO2有漂白性

SO2可使溴水褪色

B

SiO2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C

浓硫酸有氧化性

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

D

Fe3+有氧化性

Fe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A.AB.BC.CD.D

7.储存浓硫酸的铁罐外口沾到浓硫酸会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A.吸水性和酸性B.脱水性和吸水性

C.强氧化性和吸水性D.难挥发性和酸性

8.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浓H2SO4有强氧化性,稀H2SO4完全没有氧化性

B.由于浓H2SO4具有脱水性,所以可用做干燥剂

C.稀硫酸不与铜反应,但把Cu片放在浓H2SO4中立即发生激烈反应

D.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也能与铁、铝发生反应

9.某同学设计了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改进装置,并对气体产物进行检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选项

现象

结论

A.

Ⅰ中注入浓硫酸后,可观察到试管中白色固体变为黑色

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B.

Ⅱ中观察到棉球a、b都褪色

均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C.

Ⅱ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说明反应产物中有H2O

D.

Ⅲ中溶液颜色变浅,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有CO2产生

 

A.AB.BC.CD.D

二、多选题

10.甲、乙两个装置中(如图),胶头滴管分别吸有某液体,平底烧瓶中置有其他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的影响)。

所用试剂分别是

A.甲:

浓硫酸和木炭              乙:

浓氨水和SO2

B.甲:

双氧水和MnO2             乙:

NaOH溶液和CO2

C.甲:

苯酚和Na2CO3溶液         乙:

NaOH溶液和Cl2

D.甲:

浓硫酸和蔗糖(滴有几滴水)   乙:

水和氨气

三、综合题

1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用浓硫酸给竹筒“刻字”是利用浓硫酸的______性。

生产硅酸盐产品水泥和玻璃都需要用到的原料是______。

从石油中获得汽油、柴油、煤油等燃料,可用______方法分离。

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可称为______。

溴和碘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______可用于人工降雨。

三者质量之比为1:

2:

5,则它们的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

某金属氯化物

中含有

,则

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高岭石化学式为

,将其改写成氧化物形式的化学式为______。

12.

(1)硫酸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的性质是(用字母填在横线上)

A.难挥发性B.酸性C.吸水性D.脱水性E.强氧化性F.催化作用

①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_______;

②往晶体硫酸铜中加浓硫酸,晶体变白________;

③浓硫酸使润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又变黑___________;

④实验室制二氧化硫___________;

⑤浓硫酸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

⑥运用铁制槽车和铝制槽车运输浓硫酸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原实验中生成的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改进之后,解决了教材实验的不足,实现了绿色环保,选项A正确;浓硫酸将蔗糖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按2∶1脱去生成水,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且生成的碳单质又被浓硫酸氧化成二氧化碳,浓硫酸又体现了强氧化性,选项B正确;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二氧化硫,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者的混合物,选项C错误;该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利用上述密闭装置,如果没有按照规范添加反应物的用量,会存在危险,选项D正确。

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实验室将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加热甲酸脱水的方法制备一氧化碳气体,故A正确;

B.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故B错误;

C.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振荡时,氢氧化亚铁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氢氧化铁,得不到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是易错点。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生成碳变黑,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表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A正确;

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铝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发生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表现了强氧化性,故B错误;

C.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由于铁粉过量,生成亚铁离子,不能变成红色,故C错误;

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明铁在高温下和水反应,不是生成氧化铁,故D错误;

故选:

A。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蔗糖经浓硫酸脱水得到碳,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体现强氧化性,故A正确;

B.向KCl、KI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加稀AgNO3溶液,Ksp小的先出现沉淀,先生成黄色沉淀,则Ksp(AgCl)>Ksp(AgI),故B正确;

C.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表面被浓硝酸氧化为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金属继续反应,故C正确;

D.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H2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Fe2+变为Fe3+,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说明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O2,故D错误;

答案为D。

5.C

【解析】

【分析】

SO2会部分转化成SO3的过程中,SO2与空气中的O2发生反应,飘尘只是起到了加快反应的作用,其自身的性质和性质都未发生改变,因此,飘尘在变化中起催化作用并不改变反应的实质,为反应的催化剂。

【详解】

飘尘在变化中起催化作用并不改变反应的实质,为反应的催化剂,则

A.胆矾中加浓硫酸,浓硫酸起到吸水作用,使固体有蓝色变为白色固体,故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与木炭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硫酸起到氧化剂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乙醇在浓硫酸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硫酸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与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浓硫酸滴到蔗糖中制“黑面包”,浓硫酸主要起到脱水剂和氧化剂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6.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选择性漂白有色物质,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陈述正确,但无因果关系,故A错误;

B.二氧化硅不能导电,光导纤维成分为二氧化硅晶体,陈述Ⅰ不正确,陈述Ⅱ正确,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干燥H2和CO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陈述正确,但无因果关系,故C错误;

D.铁离子具有氧化性可以溶解铜,2Fe3++Cu=2Fe2++Cu2+,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因此类似的还有:

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等。

7.A

【解析】

【详解】

浓硫酸的不挥发性、脱水性与金属铁的腐蚀无关;因为浓硫酸具强氧化性,所以铁遇冷的浓硫酸会发生钝化,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铁膜而保护铁进一步被氧化;因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吸水后变为稀硫酸,所以能与活泼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而使铁罐受腐蚀。

故A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

A。

【点睛】

根据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因浓硫酸具强氧化性,所以铁遇冷的浓硫酸会发生钝化;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吸水后变为稀硫酸,能与活泼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而使铁罐受腐蚀。

8.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氧化性,浓硫酸的氧化性是S元素体现的,稀硫酸的氧化性是H元素体现的,故A错误;

B.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而不是脱水性,故B错误;

C.稀硫酸和铜不反应,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故C错误;

D.常温下,浓硫酸和铁、铝发生钝化现象,加热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盐、二氧化硫和水,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具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注意:

浓硫酸和铁、铝在常温下发生钝化现象,但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易错选项是A。

9.D

【解析】

【详解】

A.蔗糖遇到浓硫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蔗糖中氢元素和氧元素以水的比例脱出,不是吸水性,故A错误;

B.a中品红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b中溴水褪色,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B错误;

C.无水硫酸铜变蓝,可以用来检验水,但是品红溶液和溴水都有水,不确定使硫酸铜变蓝的水是否由反应分解产生的,故C错误;

D.Ⅲ中溶液颜色变浅,是因为还有二氧化硫,不退色说明二氧化硫反应完全了,Ⅳ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C项的无水硫酸铜变蓝了,说明有水,这个水不一定是反应中产生的水,还要考虑Ⅱ中的其他试剂,这是易错点。

10.B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说明反应生成较多的气体,内部压强大于外压;而乙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说明反应导致内部气体减少,外压大于内压,然后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来解答。

【详解】

A、浓硫酸和木炭常温下不反应,甲中气球不变,而浓氨水和SO2反应导致气体减少,则乙中气球变大,故A不选;

B、双氧水和MnO2反应生成氧气,甲中气球变大,且NaOH溶液和CO2反应导致气体减少,则乙中气球变大,故B选;

C、苯酚和Na2CO3溶液反应不生成气体,甲中气球不变,而NaOH溶液和Cl2反应导致气体减少,则乙中气球变大,故C不选;

D、甲中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且具有强的氧化性和吸水性,能够使蔗糖碳化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烧瓶内气体增加,压强增大,气体胀大,且乙中氨气溶于水,使烧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气球胀大,故D选。

答案选BD。

【点睛】

本题考查实验装置的综合应用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和气球膨胀的原理是解题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

11.脱水

蒸馏丁达尔效应AgI1:

1:

3

【解析】

【分析】

(1)用浓硫酸给竹筒“刻字”是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

(2)根据制备水泥和玻璃的原料分析;

(3)汽油、柴油、煤油等沸点不同;

(4)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性质;

(5)碘化银都易见光分解;

(6)根据

计算

三者质量之比为1:

2:

5时含有的氧原子数之比;

(7)由

的物质的量及

来确定

的物质的量,利用

来计算摩尔质量;

(8)根据化学式改写成相应的氧化物得形式,按照活泼金属氧化物。

较活泼金属氧化物。

得顺序来书写,并要遵守原子守恒来分析解答。

【详解】

(1)用浓硫酸给竹筒“刻字”是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故答案为:

脱水;

(2)制备水泥的原料是粘土、石灰石;制备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所以都用到

,故答案为:

(3)汽油、柴油、煤油等沸点不同,则利用蒸馏法从石油中获得汽油、柴油、煤油等燃料,故答案为:

蒸馏;

(4)清晨的雾属于胶体,人们经常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森林时产生美丽的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和胶体性质有关,故答案为:

丁达尔效应;

(5)银颗粒是主要的成像物质,人工降雨其实就是将固态的凝结核打入云层中,要求就是固态微粒越多越好,碘化银可以提供银微粒,效果更好,所以溴化银是一种感光材料,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故答案为:

AgI;

(6)根据

可知,

三者质量之比为1:

2:

5,则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它们的氧原子数之比为:

1:

3,故答案为:

1:

1:

3;

(7)由

含有

,则

的物质的量为

,则该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

,故答案为

(8)铝的氧化物为

,硅的氧化物为

,氢的氧化物为

,则根据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

得顺序可知,

可改成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化学计算和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应注意的是根据化学式来改写为氧化物。

12.CCBDEBEE

【解析】

(1)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作气体干燥剂,答案为C;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往晶体硫酸铜中加浓硫酸,晶体变白,答案为C;

③浓硫酸具有酸性,所以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浓硫酸能将纸张中H、O元素以2:

1水的形式脱去而体现脱水性,答案为BD;

④实验室制二氧化硫,利用浓硫酸的强酸性,答案为B;

⑤浓硫酸与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答案为BE;

⑥浓硫酸能使铁、铝发生钝化,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答案为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