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8053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师点解 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docx

名师点解史地政高考历史一轮第7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教案

第7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考点清单] 1.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2.经过

整体把握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3.失败

原因

归纳总结

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

(1)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3)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4)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

4.意义

易混易错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同:

《天朝田亩制度》在于其落后性和空想性,《资政新篇》在于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二、辛亥革命

1.革命背景

2.酝酿准备

3.武昌起义

4.革命高潮

整体把握

辛亥革命

5.革命失败: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6.历史意义

易混易错 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深层理解

《临时约法》对中国民主化进程的贡献

(1)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公民享有民主权利,体现出新生政权对“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基本原则的尊重和实践。

(3)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而保证资产阶级民主;参议院可以选举、弹劾总统,最高法院可以审判被弹劾的总统,国务员可以凭借责任制内阁牵制总统,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与要求。

三、五四爱国运动

1.历史背景

2.运动概况

3.历史影响

归纳总结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新”

4.五四精神

易混易错 五四运动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因此,五四运动只能说取得了初步胜利,不能说是彻底胜利。

史论共识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彻底性”和“不妥协”不是指五四运动的结果,而是指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基准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主题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

史料 “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赔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

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外国的侵略激化了阶级、社会矛盾:

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支出了巨额的军费,《南京条约》中又规定向英国赔款,迫使清政府大幅度增加了对内剥削程度,新增加的捐税最终都落在农民头上;鸦片输入使“银贵钱贱”问题进一步加剧,农民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是铜钱,交纳赋税却必须是白银,实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主题二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没有真正实施过。

(2)区别

①产生的背景不同:

前者颁布于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后者提出于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②社会主张不同:

前者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即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③群众基础不同:

前者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④作用不同:

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后者没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⑤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堪称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⑥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主题三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及其成因

(1)新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所以中国人民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鸦片战争

 

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观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观点二:

太平天国运动从本质上看仍然属于单纯的、旧式的农民战争。

观点三:

太平天国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农民革命。

探究思考:

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有上面三种观点。

试选择一个

你赞同的观点并阐释其理由。

提示 赞同观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等都出身于农民,参

加起义的也都是农民阶级,但由于它发生在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背景下,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因

此,它是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赞同观点二:

首先,从发

动起义的形式看,仍然带有宗教色彩。

其次,

从它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来看,也是以往农民战争思想的延续和发

展,仍然停留在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上,没有新的思想。

第三,太平

天国定都天京后建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完全是旧式农民思想和观念

的体现。

赞同观点三:

洪秀全是利用西方基督教的思想来发动组织起义的,而且

太平天国领导核心都是基督教的最早信徒,这说明他们已经不是旧式的,

而是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农民了;更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后期提出的新方案

《资政新篇》,主张吸收西方先进技术,效法西方民主政治,如果这场运

动胜利的话,他们就会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基准考点二 辛亥革命

主题一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1)制定目的:

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2)主要内容: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人民拥有民主自由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民主共和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3)评价: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

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

史料一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均节选自《临时约法》

[信息解读] 史料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史料二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均节选自《临时约法》

[信息解读] 史料内容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代议制的一些特点。

主题二 关于辛亥革命成败

目标

结果

评价

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推翻了满清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成功

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失败

史料 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

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

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责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摘自《孙中山选集》第587页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失败的认识:

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

革命派急于求成。

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

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

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

除了孙中山认识到的这些原因外,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并以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外交孤立等手段对革命派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主题三 运用多种史观认识辛亥革命

革命史观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现代化史观

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

经济上

提高了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

促进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史观

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

文明史观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孙中山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基准考点三 五四运动

主题一 五四运动的发展

史料 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

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教其妹,师训其徒,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上海中华工业协会通告

罢市救国/不办卖国贼不开行/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和口号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贴出的告示

[信息解读] 史料表明五四运动发展为由工人、学生、商人、市民等各阶层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影响深远。

主题二 五四精神

史料 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它蕴涵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信息解读] 新时期的“五四精神”——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主,崇尚科学,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振兴中华,全面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爱国主义是五四运动的主旋律。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1)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

2.不同点

(1)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2)目标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3)前途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4)指导思想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例1(2012·福建高考)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命的成果。

辛亥革命的成果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而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被袁世凯的专制独裁扼杀,使之成为“空壳”。

故D项正确。

答案 D

例2(2012·福建高考)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

A.自强与求富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要注意三点:

一是五四运动;二是“打倒偶像”“启蒙”;三是“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

结合以上三点可知殷海光认为五四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故D项正确。

答案 D

例3(2012·福建高考,节选)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

黄炎培也说:

“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据材料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

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审题突破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提取材料信息,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准确联系。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惟此方兴之教育”“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概括;第二小问积极意义从提高国民素质角度分析,原因结合中国社会性质进行分析。

答案 主张:

教育救国。

意义:

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

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

实现。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1.(立意——关于民生话题) 孙中山先生说:

“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

,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

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

即洪秀全是也。

”这表明太平天国(  )

A.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B.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

C.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D.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方案

答案 C

解析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借鉴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分配思想,故选C。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或核心概念

2.(立意——主干知识:

辛亥革命的评价) 朱德在《辛亥革命杂

咏》中写道:

“民盟领袖是中山,清帝推翻民有权。

武昌起义全国应,扫除封建几千年。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  )

A.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D.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答案 A

解析 结合题干中的材料及辛亥革命的成果分析,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是推翻了中国

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3.(立意——核心概念: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  )

A.临时政府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B.《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宪法

C.《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临时政府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C

解析 美国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最基本的特点是三权分立。

A项不符合史实,B项非美国特性,D项与美国无关。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或核心价值观

4.(立意——文明史观) 1921年10月10日,梁启超在天津讲演“辛亥革命之意义”,“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

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称辛亥革命是历史上第三回“有意义的革命”,主要着眼于

(  )

A.清朝统治的灭亡B.专制政体的颠覆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答案 B

解析 前两回革命都属于政治统治方式的变化。

此相对应,辛亥革命颠覆了专制政体,促使了政治统治方式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故B项正确。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5.《临时政府成立记》载:

孙文君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电敦促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1月1日行就任礼,宣读誓词。

孙总统“行就任礼,宣读誓词”标志着

(  )

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答案 B

解析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6.史学家金冲及说:

“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

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是(  )

A.革命的方式B.确立共和政体

C.革命道路D.民主精神的传承

答案 D

解析 由关键信息“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影响”可知D项正确。

A、B、C三项都不是思想领域的影响,排除。

对点训练

考点一 太平天国运动

1.胡适看到右面这部书后,愤愤然指责书上“专门表扬太平天国”为不当。

如果你赞同胡适的观点,可选用的论据不应该包括(  )

A.洪秀全造反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

B.其教义、教规、戒律从精神到物质严厉地控制着参加造反者

C.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

D.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答案 C

解析 图片为罗尔纲写的《太平天国史纲》。

照胡适看来,“太平天国之乱”,使中国几十年来不曾恢复元气,是应该谴责的。

A、B、D三项都是对其负面的评价;C项是对太平天国的“表扬”,能够支持胡适的观点。

2.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是尽中国之男儿而胁制之也。

中国有中国之言语,今满洲造为京腔,更中国音,是欲以胡言胡语惑中国也。

……满洲之所以愚弄中国,欺侮中国者,无所不用其极,巧矣哉!

”上述檄文显示了太平天国(  )

①不讲究斗争策略水平 ②对清朝统治的黑暗恨之入骨 ③所举罪端句句义正辞严合情合理 ④带有宗教色彩⑤带有对民族问题认识上的偏狭

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通过发布檄文,动员民众,声讨“胡虏”,表现出较高斗争策略水平;指“造为京腔”为惑乱中国的“胡言胡语”,牵强不当,所以带①或③的项不正确。

太平天国领袖人物对清朝统治的残暴和黑暗有深刻的认识,且恨之入骨,②正确;所谓“奉天讨胡”,“奉天

”指奉皇帝之命,显然带有宗教色彩,④正确;“讨胡”,把清朝统治者乃至满族人以“胡”指称,⑤正确。

3.通过高老师对下面的图示的解读,你从中可以认识到(  )

A.天京陷落造成了“朝中无将,国内无人”的危险局面

B.太平天国政权在政治、组织和思想上封建化的恶性表现

C.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的内讧推迟了军事全盛局面的到来

D.太平天国面临着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

答案 B

解析 图示反映的是“天京变乱”,它不仅是酝酿了数年之久的太平天国领导者之间个人矛盾的激化,而更重要的还是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在政治、组织和思想上封建化的恶性表现及太平天国政权封建化、太平天国领导人思想蜕化的必然结果。

4.下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要求(  )

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实现“耕者有其田” ③取消一切私有财产 ④绝对平均主义理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

答案 D

解析 要立足题目中的“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一关键信息回答,③④指的是“圣库”制度带来的影响,与这一要求不符。

考点二 辛亥革命

5.右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是由于(  )

A.清政府土崩瓦解之势,已成横流之决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答案 A

解析 武昌起义成功后,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B项武昌起义并不是直接针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而爆发;C项中“封建制度”不正确,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项是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

6.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布: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

确切地说,这一论断(  )

A.增强了民族认同感B.凝练

了民族精神

C.提升了民族力量D.推动了民族繁荣

答案 A

解析 民族认同感表示个体对所属群体的归属感,即一个民族中的人们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意识。

题干材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直接表述了其“认同感”。

解题注意最佳选项。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这是因为它(  )

①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②在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③体现了民主派的建国主张 ④是中国近代民主化的一座丰碑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之所以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革命性、民主性,关键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国近代民主派的建国主张,在法律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近代民主化的一座丰碑。

而推翻君主专制统治是辛亥革命的成果。

考点三 五四运动

8.“……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

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

……”(引自《北京学生界宣言》)资料显示不出(  )

A.国难当头,民族主义思想空前高涨

B.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日本侵略中国的虎狼之心

C.中国人民对“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彻底破灭

D.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一次爱国政治运动

答案 D

解析 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9.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

“新”的主要表现是(  )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答案 D

解析 “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即指的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深化训练

1.“自有洋人入中国以来,便给中国带来不安和扰乱,便给中国农民带来困苦和艰难。

他们不认识帝国主义,却认识了洋人。

洋人在他们的认识中便是帝国主义的代表”。

李大钊的这句话实际上说明了(  )

A.太平天国运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B.列强侵略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根本原因

C.农民阶级能够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义和团“灭洋”口号并非笼统排外

答案 B

解析 A项应是义和团运动;C项不符合实际;义和团的“灭洋”不是基于理性认识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