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492476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23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7页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docx

整理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识字200个,会写200字,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掌握部首查字几种情况,能在字典中选择恰当的意思,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194个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能口头或书面运用。

3、初步学会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学会用毛笔临贴,继续练习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初步养成认真临摹的习惯。

4、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能正确转述别人的话,初步学会完整地讲述一件事,条理比较清楚,语句比较连贯;能听写一段话。

5、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读课文时能注意到文章的题目;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6、初步学会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和周围的事物,能条理比较清楚地记叙一件事,语句通顺连贯;初步学会写留言条,学会写信,掌握普通书信和信封的书写格式。

7、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初步培养民族自豪感;初步培养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谨慎、敢于拼搏的精神;初步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第一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景观的特点,读中感悟作者的生动描写,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感叹自然的思想感情。

 2.边读边抓住语句想象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提问深入理解的方法;查找资料补充理解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交流。

通过梳理文章顺序把握文意的方法。

3.以4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抓特点,有顺序,写具体。

4.体会关键词语所描绘的景象;如,“横卧”“横贯”等,体会引号的不同作用。

5.积累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进行抄写或听写;将文章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不同构词形式词语;联系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1、观潮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教材分析

《观潮》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的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

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

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7个生字的字音,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7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7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指名正音,把课文朗读正确。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江潮的变化过程简要概述文章的写作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环节三

朗读感悟

理清脉络

活动一

找出中心句并指导朗读:

(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象。

能体会出“奇观”的意思。

活动二

1、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完成目标二)

1、读出大潮的声势非凡。

2、理清文章的顺序。

(评价目标二)

课时:

第二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目标

1、通过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评价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活动一

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

作者是怎样说的?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活动二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

环节二

抓住重点

感受奇观

活动一

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师口述自学要求:

“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学生能找出认为描写精彩的相关语句,通过自读,初步感受大潮的“奇”。

 

活动二

1、同桌交流,描写精彩的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全班交流,ppt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完成目标二)

1、通过讨论交流,理解“人声鼎沸”等词语的内涵。

2、准确把握情感,恰当处理好语音、语调、语气等。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借助同桌互背、小组互背、男女互背等形式引导学生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完成目标一)

能声情并茂地背诵段落,进一步感受大潮的声势浩大。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领悟写法

积累运用

活动一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潮的壮观?

2、模仿作者的写作顺序,写一场雨景。

1、学习从声音和形状等方面来描写事物的方法。

2、学习按照顺序描写事物的方法。

附:

板书设计

观潮

天下奇观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时:

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

《雅鲁藏布大峡谷》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壮丽景观;二是要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

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

目标

1、通过指名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7个生字的字音,。

2、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

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会抓住课文各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来介绍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7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完成目标一)

读准7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助,指名正音,把课文朗读正确。

(完成目标二)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文章主要内容。

(完成目标三)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课文各段中起概括作用的句子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评价目标二、三)

环节二

自主学习

精读感悟

活动一

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师口述自学要求:

“选择你印象最深、最喜欢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欢的语句,通过自读,初步感受大峡谷的壮丽景观。

 

活动二

1、同桌交流,描写精彩的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全班交流,ppt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1、通过讨论交流,理解“咫尺”、“堪称”、“号称”、“美誉”等词语的内涵。

2、准确把握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环节三

总结提升

拓展延伸

活动一

1、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质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2、阅读“资料袋”,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

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附: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峡谷之最 

雪山冰川      

生物的多样性

 

3、鸟的天堂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的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

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

目标

1、通过自由练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8个生字的字音,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

2、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8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读准8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并关注生字的关键笔画。

活动二

1、ppt课件出示“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学生认读。

2.听写词语,个体学生演板,全体听写后,同桌互改,纠正。

(完成目标一)

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助,指名正音,把课文朗读正确。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抓住要点,根据文中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经过,简要概述文章大意。

活动一

1、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2、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小鸟的?

(完成目标二)

1、能体会出“一株”的意思,了解“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

2、理清文章的顺序。

(评价目标二)

课时:

第二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目标

1、通过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

3、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评价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3、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运用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进行场景描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活动一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

环节二

抓住重点

精读感悟

活动一

1、自读课文,找出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师口述自学要求:

“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2、同桌交流,描写精彩的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通过教师提示、同桌互助的方式背诵。

(完成目标一、二)

学生能找出认为描写精彩的相关语句,通过自读和背诵,感受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评价目标一、二)

活动二

1、自读课文,找出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师口述自学要求:

“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2、全班交流,ppt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3、通过自由背诵、小组互助的方式背诵。

(完成目标一、二)

通过讨论交流和背诵,感受小鸟的活泼可爱。

(评价目标一、二)

环节三

领悟写法

积累运用

活动一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榕树和小鸟的?

2、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一处场景描写。

(完成目标三)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进行场景描写。

(评价目标三)

附: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榕树:

充满生机

小鸟:

活泼可爱

 

4*火烧云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时:

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词典。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材分析

《火烧云》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衣服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

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的,并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教学本文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课文边认读生字,并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大概意思。

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学生运用部分词语。

目标

1、通过指名读、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读准5个生字的字音,。

2、通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评价任务

1、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会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火烧云的画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检查预习

导入新课

活动一

ppt课件出示本文5个生字,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完成目标一)

读准5个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活动一

1、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助,指名正音,把课文朗读正确。

(完成目标二)

2、小组合作,全班交流,说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自主学习

精读感悟

活动一

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句子。

教师口述自学要求:

“选择你印象最深、最喜欢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努力读得精彩一些。

(完成目标二)

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欢的语句,通过自读,感受大火烧云的奇异景象。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1、同桌交流,描写精彩的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全班交流,ppt课件相机出示学生交流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相互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3、学生交流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语句。

通过讨论交流和教师对朗读的指导,准确把握情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环节三

总结提升

拓展延伸

活动一

1、作者从哪些方面生动地描写火烧云?

2、引导学生描述想象中的火烧云的画面。

(完成目标三)

1、学习作者从颜色和形态描写事物的方法。

2、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评价目标三)

附:

板书设计

火烧云

颜色形状

 

语文园地一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

2.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没有分开安排,是整合在一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展开的。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

通过这次交际活动,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

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习作的要求是写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口语交际和习作能力,教学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结合课文教学,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然奇观或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

目标

1、通过小组互助、全班交流等形式,说清楚要介绍的景物的特点。

2、通过指读习作形式,能明白习作要求,安排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

评价任务

1、景物的特点说清楚,要给人新奇的感觉,还有哪些内容需要补充具体。

2、要写出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活动一

美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启发学生回顾平时的生活经历,唤起对某一景物的表象。

环节二

交流互动

积累素材

活动一

1、学生个人准备。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精心回忆一下,有哪些景物让自己感到惊奇,准备怎样和同学交流。

2、小组内交流。

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叙说,相互启发,相互提问,相互评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3、指名试说,教师点评。

根据各小组推荐,先让学生上台试说。

4、全班交流。

要求听的学生能提出问题,或对说的内容作补充;说的学生能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完成目标一)

学生和教师根据发言的情况作出点评。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明确要求

完成习作

活动一

启发学生说一说,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打算分几方面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

(完成目标二)

指名学生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评价目标二)

活动二

作中指导,教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拨。

(完成目标二)

指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问题。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总结提升

拓展延伸

活动一

作后指导,选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

(完成目标二)

3、选有代表性的三篇习作,再次明确习作要求。

(评价目标二)

课时:

第二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积累课文中的优秀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目标

1、通过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通过老师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能有感情地朗读“日积月累”,并背诵。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积累并了解有趣的语文知识。

评价任务

1、回顾总结本单元的读书方法,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日积月累”。

3、积累有趣的语文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回顾课文

总结方法

活动一

1、自由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思考:

他们在对话中谈的是什么内容?

2、让学生像小林和小东那样举例说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

(完成目标一)

回顾本单元学到的读书方法,明确学习重点。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日积月累

活动一

1、自读,扫除读音障碍。

2、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3、通过教师提示、同桌互助的方式背诵。

4、你还积累了哪些有趣的对联?

(完成目标二)

学生能找出回文联的特点,通过自读和背诵,感受语言节奏美。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趣味语文

活动一

1、自读第一幅对联,区别“好”的读音和不同用法。

2、引导学生自读这两句回文句,体会每一句话的意思,以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完成目标三)

通过朗读和积累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