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547379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合肥市十校联考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小麦磨成粉B.切开的土豆变色C.采摘草荷D.把蒜瓣捣成蒜泥

2.为了我们生活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保持整洁的环境B.自带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

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D.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铱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铱元素是金属元素B.铱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7

C.铱的化学式Ir2D.铱元素的相对原质量为192.2

4.实验操作应该严谨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硝酸钾溶液,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酸溶液的pH,会导致pH偏小

C.过滤溶液时,漏斗内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D.在CO还原Fe2O3实验中,通入CO时,立即用酒精灯加热

5.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B.用甲醛溶液浸泡食用海产品,以防其腐烂

C.霉变大米蒸煮后可给家禽食用D.蒸馏可以使硬水软化

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不合理的是(  )

A.

物质的酸碱度

B.

灭火的方法

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关系

D.

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7.春天柳絮漫天飞舞很多人会出现过敏现象,为了减少柳絮,可将赤霉酸(C19H22O6)注入柳树,下列有关“赤霉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霉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

22B.一个赤霉酸分子由47个原子构成

C.赤霉酸属于有机化合物D.赤霉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代表氧原子,“

”代表硫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变化Ⅱ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C.变化Ⅱ中涉及的三种分子

的个数比为2:

1:

2

D.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9.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aCl溶液、CuSO4溶液

观察溶液的颜色

B

鉴别一氧化碳、氢气

分别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

C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加水溶解,过滤

D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将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

 

A.AB.BC.CD.D

10.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课外研究时做了如下实验:

向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慢慢滴加Ba(OH)2溶液至过量,并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能力)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稀硫酸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

C.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溶液电导率最强

D.最终溶液电导率小于开始时稀硫酸的电导率

二、填空题

11.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名称

保温杯

乒乓球

书包

主要材料

不锈钢

橡胶、塑料

涤纶

(1)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属于合金的是______。

(写一种即可)

(2)压瘪的兵乒球放入热水中烫一烫恢复了原状,原因是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3)请写出比较金属铝和铁活动性强弱的化学反应方程______。

(4)随意丢弃大量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请写出一项减少“白色污染”的措施______。

三、实验题

12.如图是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和验证其部分性质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______(填“能”或“不能”)控制反应的随时发生和停止,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为什么不能使用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______。

(3)在烧杯①和②中盛放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

四、流程题

13.钛和钛合金被称为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如图是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FeO等)为原料制取金属钛的流程图:

[查阅资料]:

a钛、镁在高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b在反应③中Ar作保护气。

(1)反应①中,反应前需将钛铁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操作I的名称为______,TiO2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反应③中氩气作保护气的原因是____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五、科学探究题

14.同学们在探究金属镁的性质时发现,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蒸馏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加热时镁条与水发生反应吗?

生成的物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1)甲同学认为,加热时应该先将蒸馏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理由是______。

(2)甲同学认为,加热时镁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______(选填aH2bN2),不选择另一项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乙同学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实验结论)(3)镁在加热时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加热后溶液中生成了___性物质。

请根据分析写出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讨论交流)(4)乙同学将加热后的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出现白色浑浊。

在确定酚酞溶液没有变质的情况下,你认为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可能是__。

15.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该实验速率快,产物无污染,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实验)书本介绍了除了用二氧化锰外,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铁溶液也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

那么,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催化的效果怎么样呢?

请根据下表四组实验现象,回答下面问题

序号

催化剂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FeC13溶液

向5mL4%的H2O2溶液,滴5滴0.1%FeC13溶液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

FeC13溶液对H2O2的分解有较好的催化效果

2

FeC13溶液

向5mL12%的H2O2溶液,滴5滴0.1% FeC13溶液

试管中有适量气泡

3

CuSO4溶液

向5mL4%的H2O2溶液,滴5滴0.1%CuSO4溶液

试管中产生少量气泡

CuSO4溶液对H2O2的分解催化效果一般

4

CuSO4溶液

向5mL12%的H2O2溶液,滴5滴0.1%CuSO4溶液

试管中气泡量很少

(思考分析)

(1)CuSO4属于______(填“酸”或“碱”或“盐”)

(2)请你写出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3)通过实验____(填序号)可以比较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效果。

(4)请你从上面的实验,选择一组合适的药品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____%H2O2溶液,______(填催化剂的种类和浓度)。

(5)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______。

(拓展延伸)

(6)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继续探究FeCl3溶液中到底是哪种粒子催化H2O2的分解,请你设计一组实验进行探究______。

(7)另一名同学了解到,加热也可促进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于是进行如下实验,分别取5mL12%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进行水浴加热,步骤和现象如下:

序号

加热耗时

水浴温度

分解现象

1

12分

65℃

少量气泡

2

15分

74℃

明显气泡

3

21分

87℃

大量气泡

根据该同学的探究,试分析回答,为什么实验室通常不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

(两点理由):

______。

六、计算题

16.铝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常利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制得金属铝,主要反应:

2A12O3+3C

4Al+3CO2↑.现每天使用102tAl2O3.请计算:

(1)A12O3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2)理论上每天可以生产多少质量的铝?

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小麦磨成粉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切开的土豆变色是土豆丝与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采摘草荷只是将其摘下来,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把蒜瓣捣成蒜泥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睛】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A

【详解】

A、将校园散落的塑料袋,树叶集中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故错误;

B、自带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有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

C、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正确;

D、施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有利于环境保护,故正确。

故选A。

3.C

【详解】

A、铱元素的名称有“金”字旁,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铱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7,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铱是金属单质,化学式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可以表示为Ir,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4.C

【详解】

A、用托盘天平称量硝酸钾时,砝码和硝酸钾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若溶液显酸性,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定结果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漏斗内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CO还原Fe2O3实验中,通入CO时,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用酒精灯加热,以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A、大部分维生素在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故错误;

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故错误;

C、霉变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即使蒸煮后也不可给家禽食用,故错误;

D、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使硬水软化,故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胃液呈酸性,pH小于7,蒸馏水呈中性,pH等于7,肥皂水呈碱性,pH大于7,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不变,应该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一下,故错误;

C、有一些化合反应是氧化反应,比如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有一些化合反应不是氧化反应,比如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是交叉关系,故正确;

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故正确。

故选B。

7.A

【详解】

A、赤霉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

(1×22)=114:

11≠19:

22,故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每个赤霉素分子是由19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共含47个原子,故正确;

C、赤霉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正确;

D、赤霉酸(C19H22O6)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19):

(1×22):

(16×6)=228:

22:

9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故选A。

8.D

【分析】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变化Ⅱ中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详解】

A、由微粒变化I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大了,“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故A正确;

B、由微粒变化Ⅱ可知,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

的个数比为2:

1:

2.故C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在示意图中有一种物质是氧气,属于单质,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都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及其原子种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

9.C

【解析】

【详解】

A、NaCl溶液、CuSO4溶液分别为无色、蓝色溶液,用观察溶液的颜色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一氧化碳、氢气燃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水,用点燃检验燃烧产物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C

10.B

【详解】

A、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说明反应的放热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实质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稀硫酸能导电,是因为其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H+、SO42-,该选项说法正确;

C、当加入质量为m1g的Ba(OH)2溶液时,温度最高,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电导率最差,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中信息可知,最终溶液电导率大于开始时稀硫酸的电导率,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溶液的电导率和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关,即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

11.塑料(或橡胶、涤纶)不锈钢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2Al+3FeSO4=Al2(SO4)3+3Fe废弃塑料回收利用

【详解】

(1)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上述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橡胶、涤纶,属于合金的是不锈钢;

(2)压瘪的兵乒球放入热水中烫一烫恢复了原状,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增大的缘故;

(3)比较金属铝和铁活动性强弱,可以用铝与硫酸亚铁反应,铝能将铁置换出来,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强,化学反应方程2Al+3FeSO4=Al2(SO4)3+3Fe;

(4)要减少“白色污染”,可以将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故填:

废弃塑料回收利用。

12.烧杯能CaCO3+2HCl=H2O+CO2↑+CaCl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造成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烧杯①中澄清的石灰水先变浑浊,烧杯②中的石灰水后变浑浊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详解】

(1)据图可知仪器①是烧杯;

(2)该装置打开夹子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夹上夹子,试管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可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CaC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H2O+CO2↑+CaCl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造成制取的二氧化碳不纯;

(3)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烧杯①中澄清的石灰水先变浑浊,烧杯②中的石灰水后变浑浊。

13.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蒸发结晶+4氩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置换反应

【详解】

(1)反应①中,反应前需将钛铁矿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率;

(2)操作I是从溶液中获取晶体,即蒸发结晶;TiO2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知,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3)氩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该反应在氩气的环境中进行就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稳定,起保护作用,防止了钛、镁在高温时被氧化;在高温和氩气氛围中,TiCl4和金属镁反应生成金属Ti和氯化镁,反应③的化学方程为

;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14.排出溶于水的气体a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生成氮气碱Mg+2H2O

Mg(OH)2+H2↑冷却后氢氧化镁溶解度减小,从液体中析出

【解析】

【详解】

(1)甲同学认为,加热时应该先将蒸馏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理由是排出溶于水的气体,以防止影响实验结果;

(2)甲同学认为,加热时镁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不选择另一项的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氮元素,不能生成氮气;

(3)镁在加热时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加热后溶液中生成了碱性物质--氢氧化镁,即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2O

Mg(OH)2+H2↑;

(4)在确定酚酞溶液没有变质的情况下,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冷却后氢氧化镁溶解度减小,从液体中析出。

15.盐

实验1和3(或实验2和4)40.1%FeC13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反应的速率越慢向两份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硫酸铁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慢一需要加热,消耗能源;二是反应缓慢,费时较长

【详解】

(1)硫酸铜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3)比较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效果,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与浓度应完全相同,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的体积与浓度也要完全相同,所以可选择实验1和3或实验2和4进行对比;

(4)由表格中的数据以及产生氧气的快慢可知,实验室制取氧气适合用4%H2O2溶液和0.1%FeC13溶液;

(5)由实验1和2、实验3和4对比可知,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反应的速率越慢;

(6)FeCl3溶液中含有水分子、铁离子和氯离子,水分子无需验证,但是需要验证铁离子和氯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此可设计如下实验:

向两份等浓度、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硫酸铁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快慢;

(7)由实验数据可知,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的缺点是:

一需要加热,消耗能源;二是反应缓慢,费时较长。

16.

(1)52.9%

(2)54t

【分析】

(1)依据氧化铝的化学式分析解答即可;

(2)依据氧化铝的质量利用方程式对铝的质量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

(1)A12O3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2.9%;

(2)设理论上每天可以生产铝的质量为x,

x=54t;

答:

(1)A12O3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2.9%;

(2)理论上每天可以生产铝的质量是54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