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22433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docx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

编号QK-ZD2011130

构造: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

井别:

详探井井型:

直井

 

XXX井钻井地质设计

 

二○一一年七月十四日

一、基本数据----------------------------------------------------------1

二、设计地层、预测气层位置及取心井段----------------------2

三、钻井工程要求----------------------------------------------------3

1、钻井液性能要求---------------------------------------------------3

2、井身质量要求------------------------------------------------------3

3、邻井实测压力成果-------------------------------------------------3

4、邻井钻井液性能---------------------------------------------------3

四、地质录井要求----------------------------------------------------4

1、录井要求-----------------------------------------------------------4

2、化验分析选送样品要求-------------------------------------------5

3、上交资料要求------------------------------------------------------5

五、地球物理测井要求----------------------------------------------6

1、表层固井质量检查-------------------------------------------------6

2、完井测井项目------------------------------------------------------6

3、完井固井质量检查-----------------------------------------------6

六、试气(中途测试)-----------------------------------------------7

1、试气(中途测试)原则--------------------------------------------7

2、试气(中途测试)要求--------------------------------------------7

七、地层预测及邻井地层数据--------------------------------------8

八、特别说明-----------------------------------------------------------9

九地理位置图--------------------------------------------------------10

一、基本数据

勘探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古生界含油气情况勘查

井号

XXX

井别

详探井

井型

直井

地理位置

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安河镇阎刘家村南约1500m处

构造位置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带

大地坐标(井口)

纵(X)

4044615.377m

经纬度(o)

东经

110°17′20.13″

横(Y)

19436318.285m

北纬

36°31′48.80″

大地坐标(靶点)

纵(X)

经纬度(o)

东经

横(Y)

北纬

地面海拔

(m)

911.137

磁偏角(o)

设计井深(m)

2400

完钻层位

马家沟组

目的层

P3f、P2h、P1s、P1t、C2b

钻探目的

1、了解古生界二叠系石千峰组、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石炭系本溪组储层发育及含油气情况;

2、兼探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油层。

设计依据

延206井、延253井、延220井完井地质资料

完钻原则

钻穿本溪组最后一套气层50m无油气显示完钻,本溪组无显示进入马家沟组8m无油气显示完钻。

表层套管

生产套管

钻头尺寸(mm)×下深(m)

套管尺寸(mm)×

套管下深(m)

钻头尺寸(mm)×下深(m)

套管尺寸(mm)×

套管下深(m)

311.1×520

244.5×520

215.9×2400

139.7×2395

完井方法

全套管射孔完井

二、设计地层、预测气层位置及取心井段

地层

设计地层(m)

岩性

显示类别

显示层段(m)

取心层段(m)

故障

提示

底界深度

厚度

顶底深度

心长

新生界

第四系

220

220

松散黄土

防漏

三叠系

上统

延长组

588

368

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细砂岩、泥质砂岩

油层

防喷

防漏

防卡

中统

纸坊组

923

335

紫红色泥岩夹浅红色砂岩

防卡

下统

和尚沟组

1163

240

紫红色泥岩夹紫灰色砂岩

防卡

刘家沟组

1548

385

浅紫色砂岩夹棕红色泥岩

防漏

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石千峰组

1832

284

棕红泥岩与棕色细砂岩互层

1702-1718

1763-1767

1774-1790

防塌防喷

中统

石盒子组

2182

350

上部巨厚状泥、下部浅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

1850-1854

1880-1884

2059-2067

2118-2129

2172-2182

2118-2129

2172-2182

21

防塌防喷

下统

山西组

2277

95

上部泥岩夹砂岩、下部灰黑色泥岩夹砂岩及煤

2190-2197

2201-2207

2271-2277

2190-2197

2201-2207

2271-2277

19

防塌防喷

太原组

2307

30

灰岩夹泥岩及煤

防塌防喷

石炭系

上统

本溪组

2356

49

上部厚煤层、中下部为灰黑色泥岩夹薄层浅灰色细砂岩

2345-2350

2345-2350

5

防塌防喷

奥陶系

下统

马家沟组

2400

44

灰岩、白云岩夹凝灰质灰岩、膏盐岩

防塌防喷

防H2S

累计取心

45m

取心原则:

1、发现油气显示开始取心,显示结束即止;

2、目的层无油气显示,在储集层各控制取心5~10m;

3、其它井段如果气测全烃峰值上升至基值5倍以上要求取心。

4、钻遇特殊岩层或地层不清,可请示取心。

三、钻井工程要求

1、钻井液性能要求

井段

(m)

密度

(g/cm3)

漏斗粘度

(s)

失水

(ml)

备注

0~520

1.03

30~35

清水聚合物

520~1598

1.03~1.04

30~35

<5

清水聚合物

1598~2400

≤1.07

30~50

<5

聚磺体系

特殊异常情况:

如果出现井涌、发生井喷等,严禁使用重晶石进行压井,应采用石灰石粉进行压井。

要求现场储备足够的石灰石粉(50t)和加重钻井液(重钻井液液量60m3,相对密度1.40g/cm3以上)。

2、井身质量要求

井深

(m)

井斜

(°)

全角变化率

(°/25m)

水平位移

(m)

井径扩大率

(%)

井斜测量间距

(m)

0~1000

<2°

≤1°

≤30

≤15

25

1000~2000

<3°

≤1°15′

≤50

≤15

25

2000~2400

<5°

≤2°

≤80

≤15

25

注:

(1)封固段井径扩大率≤15%,易垮段最大井径扩大率≤20%;

(2)全井无键槽,井底无落物;

(3)表层最大井斜不超过2°。

(4)井身质量根据单井情况待定,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行业规范执行。

3、邻井实测压力成果

井号

层位

气层井段

(m)

地层压力

(MPa)

地层压力系数

延183

本溪

2529-2533

24.673

0.9748

延206

盒8

2208-22102214-2218

20.379

0.9029

4、邻井钻井液性能

井号

层位

井段

(m)

密度

(g/cm3)

粘度

(s)

延206

第四系-延长组

0.00~401.49

1.02~1.03

27~30

延长组-石千峰组

401.49~1644.00

1.01~1.08

27~40

石千峰组-马家沟组

1644.00~2486.00

1.07~1.13

33~55

延253

第四系-延长组

0.00~400

1.01

27

延长组-石千峰组

400~1791

1.01~1.06

27~35

石千峰组-马家沟组

1791~2670

1.06~1.12

33~50

四、地质录井要求

1、录井要求

项目

层位

井段(m)

要求

岩屑

T-P-C-O

220~2400

每米捞岩屑1次,岩屑晾干后不得少于500g。

百格盒

T-P-C-O

220~2400

岩屑分装百格盒,井深标注在岩屑下方,每10格标深不少于2次。

钻时

T-P-C-O

220~2400

连续测量,每1整m读取井深、每米纯钻时间数据并进行记录;钻时突然加快或取心钻进时1点/0.1m读取数据点并进行记录。

气测

P-C-O

1548~2400

连续测量,每1整m读取全烃、C1~5组分、CO2、H2、H2S数据并记录。

循环

观察

P-C-O

1548~2400

气测异常、发现油气显示、钻井液油气水侵、钻时变快或放空、取心前后必须循环观察,记录观察数据并汇报;每次起钻前必须进行循环观察,无异常方可起钻;每次下钻至完钻井深必须进行循环观察,确认下沉至井深的岩屑返出,不影响新钻井段岩性辨认方可钻进;井况异常,请示或等待措施期间,必须进行循环观察并详细记录。

迟到时间

T-P-C-O

220~2400

目的层段50m实测一次;非目的层段每300m实测一次;每100m理论计算一次。

钻井液

T-P-C-O

220~2400

220~2400m钻井队每2小时测一次相对密度、粘度、失水;每8小时测一次全套性能参数。

220~2400m录井队钻井液:

相对密度和粘度1点/10m测量一次;进入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50m至完钻井深,加测氯根1点/10m。

钻进异常和循环观察时,连续测量相对密度、粘度;钻井液每循环1周测一次全套性能参数,至解除异常或观察结束止;发现油气显示后,加密测量相对密度、粘度,钻井液每循环1周测一次全套性能参数,至油气显示结束止。

荧光

T-P-C-O

220~2400

岩屑按照录井间距逐包进行湿、干、喷照;岩心(包括井壁取心)逐段(块)进行荧光检查,对所有储集岩或非储集岩的缝洞发育段都要进行直、喷、滴照。

系列

对比

T-P-C-O

220~2400

目的层储层每1m做一次系列对比;有油气显示每1米进行一次系列对比;岩屑和取心荧光显示段(块)必须每段(块)作系列对比。

碳酸盐

岩含量

P-C-O

1548~2400

非碳酸盐岩段每10m分析1次;无显示碳酸盐岩段每5m分析1次;油气显示碳酸盐岩段每1m分析1次;岩性变化时加密分析。

漏失

T-P-C-O

220~2400

记录漏失井段,层位,岩性,起止时间,漏速,漏失量,漏失前后的泵压、排量、钻井液性能和体积的变化,井筒内“静止液面”,井口返出情况,井漏处理情况和井漏原因分析等。

压力检测

(dc指数)

P-C-O

1548~2400

录井和工程平行进行压力检测,绘制dc指数压力监测曲线并记录

备注

井口至刘家沟组只进行常规录井,进入石千峰组实施综合录井。

砂岩、碳酸盐岩井段,录井增加孔、缝、洞描述。

2、化验分析选送样品要求

层位

分析化验要求

样品密度

分析化验项目

上古生界

分析前应校正仪器,确保结果准确。

5块/m

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

1~2块/m

薄片2块/m、氯离子含量2块/m

下古生界

5块/m

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岩石密度

1~2块/m

薄片\粒度2块/m、氯离子含量2块/m

注:

分析化验根据单井情况待定,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行业规范执行。

3、上交资料要求

3.1完井后7~10天内完成常规及综合录井资料的整理、自查自检,报天然气勘探开发部检查验收,经主管科室验收提出整改意见后15天内必须完成整改,并报油气勘探公司勘探开发部进行终审验收。

3.2完井后30天完成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的编写,报天然气勘探开发部检查验收,经主管科室验收提出整改意见后15天内必须完成整改,并报油气公司勘探开发部进行终审验收。

3.3综合录井资料的整理和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的编写按照(暂行)《油气探井地质录井规程》(SY/T5788.3—1999)、《油气探井完井地质录井规范》(SY/T6159—1996)、《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SY/T5788.2—1997)、《油气探井完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SY/T5675—1997)、延长石油集团《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工作手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规范》(油勘字[2002]114号文件)和《油气探井综合录井设备及资料检查验收规定》(Q/SYTZ0061-2001)的有关要求执行,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行业规范执行。

五、地球物理测井要求

1、表层固井质量检查

测井井段(m)

比例

常规固井检查项目

特殊固井检查项目

要求

备注

0~520

1:

200

水泥胶结测井

自然伽玛、声幅、磁性定位、变密度

声幅≤20%;变密度测井反应弱套管波,强地层波。

固井质量采用声波测井和变密度测井综合评价

2、完井测井项目

测量井段

(m)

比例

测井内容

目的

备注

1

0~2400

1:

200、1:

500

双感应~八侧向、

双侧向~微球聚焦

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和储集层岩性、物性及含油气性解释

2

0~2400

1:

200、1:

500

自然电位

3

0~2400

1:

200、1:

500

自然伽玛

4

0~2400

1:

200、1:

500

补偿声波

5

1498~2400

1:

200

岩性密度

6

1498~2400

1:

200

补偿中子

7

520~2400

1:

200

自然伽玛能谱

8

0~2400

1点/25m

井斜

评价井眼质量

9

0~2400

1:

200、1:

500

井径、井眼容积

3、完井固井质量检查

测井井段(m)

比例

常规固井检查项目

特殊固井检查项目

要求

备注

0~2400

1:

200

水泥胶结测井

自然伽玛、声幅、磁性定位、变密度

声幅≤20%;变密度测井反应弱套管波,强地层波。

固井质量采用声波测井和变密度测井综合评价

 

六、试气(中途测试)

1、试气(中途测试)原则

1.1钻进过程中发现良好油气显示,由现场监督和天然气勘探开发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中途测试意见,报油气勘探公司勘探开发部批准,经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组织实施。

1.2完钻后根据测井解释结果,由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试气论证,提出完井试气意见,报油气勘探公司勘探开发部批准,经公司主管领导同意后组织实施。

2、试气(中途测试)要求

在钻达预计试气层段或套管完井后,根据试气原则确定进行裸眼中途测试或套管射孔试气的具体井段,拟定具体试气(中途测试)方案,编写裸眼中途测试或套管射孔试气设计,按照裸眼中途测试或套管射孔试气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和录取资料。

七、地层预测及邻井地层数据

井号

XXX

延206

延253

延220

地层

底界

底界

厚度

底界

底界

厚度

底界

底界

厚度

底界

底界

厚度

深度(m)

海拔(m)

(m)

深度(m)

海拔(m)

(m)

深度(m)

海拔(m)

(m)

深度(m)

海拔(m)

(m)

Y

19436318.285

19432334.910

19435053.270

19445238.640

X

4044615.377

4044312.572

4051036.277

4034682.419

H

911.137

922.148

1086.343

611.515

第四系

220

691

220

160

762

170

170

916

170

84

528

84

延长组

588

323

368

614

308

454

812

274

642

214

398

130

纸坊组

923

-12

335

952

-30

338

1148

-62

336

553

59

339

和尚沟组

1163

-252

240

1197

-275

245

1384

-298

236

753

-141

200

刘家沟组

1548

-637

385

1586

-664

389

1748

-662

364

1152

-540

399

石千峰

1832

-921

284

1868

-946

282

2041

-955

293

1483

-871

331

石盒子

2182

-1271

350

2219

-1297

351

2369

-1283

328

1751

-1139

268

山西组

2277

-1366

95

2314

-1392

95

2482

-1396

113

1881

-1269

130

太原组

2307

-1396

30

2341

-1419

27

2518

-1432

36

1911

-1299

30

本溪组

2356

-1445

49

2384

-1462

43

2574

-1488

56

1961

-1349

50

马家沟组

2400

-1489

44

2486

-1564

102

2670

-1584

96

2048

-1436

87

八、特别说明

1、测表层声幅曲线时,清水泥塞后需用小钻头打口袋以保证测到套管鞋处。

2、表层套管下深及井深结构是否满足井控安全要求,请工程安监部门仔细核算。

3、设计井深与实际井深可能存在误差,应以钻穿本溪组最后一套气层50m无油气显示完钻,本溪组无显示进入马家沟组8m无油气显示完钻为原则,根据现场综合录井实际情况确定完钻。

4、进入气层段尤其是马家沟组要注意H2S气体的检测和预防,并且要做好硫化氢和井控应急预案。

5、进入气层以后要注意地层压力变化,防止井涌;本溪组属压力异常层,钻井时要注意;刘家沟组漏失严重,注意防漏、堵漏。

6、钻井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钻井地质设计。

因地质原因与设计有较大出入需要变更设计时,必须及时补充钻井地质设计,经审核批准后交乙方实施。

如遇特殊或紧急情况时,由现场地质负责人请示天然气勘探开发部、勘探开发部及公司领导,经研究同意后由现场地质负责人负责执行。

7、在钻井作业施工过程中,作业队伍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并时刻做好油气层的防喷应急预案及防碰措施;另外,本井周边可能存在注水区域及丛式井井区,钻井时要注意。

8、此方案与《2009年油气勘探工作实施原则》同步实施,相关施工程序按《2009年油气勘探工作实施原则》确定。

九、地理位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