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6346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docx

《搭船的鸟》优秀教案4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搭船的鸟》(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讲述了“我”坐船回乡下外祖父家,在船上认识了一种鸟——翠鸟。

课文以儿童的身份讲述,贴近学生的语言,有利于学生学习。

课文描述了雨、翠鸟的样子和捕鱼情景,表现了“我”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得以增长见识,让学生了解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方法、角度和意义。

  2.课后练习“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体现的是本单元的重点目标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既体现了第一单元学习的知识——有新鲜感的语句,也说明了观察方法、角度和意义的学习了解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并进行说话的训练。

  3.课后练习题“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同样是说明了观察方法、角度和意义的学习了解须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阅读理解与学习了解观察,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的评价,须通过把想象到的情景说出来,因此,最后应进行说话的训练。

  4.课文中的插图有助于学生了解课题和翠鸟样子的美丽,要适时利用,以利于学生顺利过渡。

  学情分析:

  1.学生对有新鲜感的语句的关注学习,已经相隔了两个单元,因此这一课的学习有必要温故知新。

  2.课后练习“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和“想象翠鸟捕鸟的情景”都是“学表达”的学习训练,体现了统编教科书力图使阅读学习与表达学习的平衡。

故三年级上学期开始,语文的学习从以识字与写字为重点,转移到“学阅读”“学表达”为重点了,重点的转移,会给三上的学生带来学习上的不适和困难,为此,这两个教学目标要做好任务分析,设计好达标的步骤,减少学生学习的不适和困难,顺利达标,以更好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父”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搭”等13个字和“母亲”等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啦”在本课的读音,能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和各部分内容。

  3.能与同学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雨景和翠鸟)作了仔细观察,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4.朗读翠鸟捕鱼的句段,注意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能与同学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雨景和翠鸟)作了仔细观察,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2.朗读翠鸟捕鱼的句段,注意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

“父”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

每人一套“父”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

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

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

(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美的内容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

体会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3.小结:

通过对单与导读的学习了解,我们知道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写下来关于美的内容。

这个单元有两个主要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要知道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以及其意义;

(2)自己尝试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入释题。

  导语: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美的事物。

  1.板书课题:

15搭船的鸟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

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观察并写下来的是什么事物吗?

(指名回答。

预设:

通过课题,我知道作者观察并写下来的是鸟。

)通过课题,你知道作者是观察的是什么地方的鸟?

(指名回答。

预设:

通过课题,我知道观察的是船上的鸟。

追问:

你是从课题的哪个词语知道的?

回答预设:

我是从课题“搭船”这个词语知道的。

  4.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

(PPT出示课文插图)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作者观察的是船上的鸟。

课题也是课文的一个部分,阅读理解要从课题开始。

那么,作者观察并写下来的这只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是一只怎样的鸟?

又让我们我们从中了解到什么观察方法呢?

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3)思考:

作者是在课文中谁?

他在什么地方观察这只搭船的鸟的?

这是一只什么鸟?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

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

预设:

“鹦”。

  (3)多音字学习。

  ①副板书出示多音字“啦”本课的词语,注本课的读音,个别指名检查读准字音,读字读词。

  ②指名说出“啦”已学过的读音,并组词语,读字读词。

  ③小结:

“啦”不同读音的意思及用法。

  (3)PPT出示会写字词“搭船、母亲、沙啦、响起、羽毛、翠绿、长嘴、吞下、哦、捕鱼”复习认读。

  提示:

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3.导语:

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

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会读;注意做到标点符号的正确停顿和句子中间的正确停顿。

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顺,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3,粗知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

  1.反馈指导预习任务3。

  预设:

  问题1:

作者在课文中是“我”。

  问题2:

他在小船上观察这只搭船的鸟的。

  问题3:

这是一只翠鸟。

(追问:

“我”是怎样知道这只鸟叫翠鸟的?

指名回答。

预设:

是母亲告诉,“我”才知道叫翠鸟的。

  2.粗知课文大意。

  出示任务:

借助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桌议一议,课文讲了“我”的一件什么事情?

(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简单说一说。

  3.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讲我在小船上看到并认识了翠鸟。

  4.小结:

在初读课文后,能抓住主要人物,用简单句式说说主要人物干什么,这样做,就是略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了。

同学们做的真好。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学习,通过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

  三、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

  1.出示任务:

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1自然段:

我和母亲坐小船去外祖父家,天下起了大雨。

  第2自然段:

雨停了,我看见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船头。

  第3自然段:

看着小鸟,我想到了三个问题。

  第4自然段:

我看到小鸟捕鱼吃。

  第5自然段: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3.出示任务:

按照课文一个内容划分为一个部分的原则,给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在它们的开头和结束处标上“‖”。

概括出各部分的内容。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内容:

我和母亲坐小船去外祖父家,天下起了大雨。

  第二部分:

第2、3、4自然段。

内容:

雨停后,我看到一只美丽的小鸟捕鱼吃。

  第三部分:

第5自然段。

内容: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5.小结:

(借助各部分内容复述课文内容大意后)讲同一个内容的自然段可以归并为一个部分,一个部分讲一个内容。

根据这个原则,这篇课文应该划分为三个部分。

如果一个自然段就是一个部分,那么,自然段的意思就是这个部分的内容了。

  四、小结:

(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第2课时)人教(部编版)

《搭船的鸟》(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父”等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搭”等13个字和“母亲”等11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啦”在本课的读音,能据词定音。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梳理课文条理,学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和各部分内容。

  3.能与同学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雨景和翠鸟)作了仔细观察,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4.朗读翠鸟捕鱼的句段,注意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能与同学交流作者对哪些事物(雨景和翠鸟)作了仔细观察,并说出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2.朗读翠鸟捕鱼的句段,注意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感悟翠鸟捕鱼的敏捷;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翠鸟捕鱼的情景,初步了解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

“父”等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不注音),教学PPT。

  学生:

每人一套“父”等4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

上一节课,我们粗知了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谁能说说《搭船的鸟》的课文大意呢?

(指名回答。

预设:

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我们还练习概括自然段中心意思,并按照同一内容划分为一个部分的原则,把课文划分成了三部分,谁能说说每个部分的内容呢?

(指名回答。

预设:

答案见上一课教学过程。

  二、品读语句,了解“观察”,说话练习。

  

(一)了解观察了什么,说话练习。

  1.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梳理课文条理,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我们就要了解“我”在这个过程中,观察了什么,是怎样观察的。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一单元学习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提问:

什么样的语句,我们叫它们做“有新鲜感的语句”。

  指名回答后,归纳:

让我们一读就能在脑海里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的语句,我们就叫它们为“有新鲜感的语句”。

  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文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的观察?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然后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提示:

注意有新鲜感的语句。

  “我”对作了细致的观察,我是从这些语句看出的: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先反馈第一问,再订正画语句,最后反馈完整说话。

  预设:

  

(1)观察了“雨”(板书:

雨);有关语句: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响。

  

(2)观察了翠鸟(板书:

翠鸟);有关语句:

第2自然段的第2、3、4句;第4自然段的语句。

  追问:

第2自然段的第2、3、4句写了翠鸟的什么呢?

(指名回答。

预设:

第2自然段的第2、3、4句写了翠鸟的样子。

板书:

样子。

)第4自然段的语句写了翠鸟的什么呢?

(指名回答。

预设:

第4自然段的语句写了翠鸟捕鱼的情景。

板书:

捕鱼。

  3.小结:

通过课文的阅读,我们了解到,“我”在旅途中,先是观察了“雨”,然后观察了“翠鸟”,是通过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语句看出来的。

所以说,留心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够写出有新鲜感的语句。

  

(二)品读语句,了解“观察”,说话练习。

  1.导语:

“我”是怎样进行仔细观察的呢?

我们一起通过品读有新鲜感的语句来了解吧。

  出示任务:

有感情朗读描写“雨”的语句,读后想一想,这场雨下得怎么样?

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点出有关词语。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这场雨下得很大。

(板书:

大)

  我是从这些词语看出来的:

大雨;沙啦、沙啦地响。

(板书:

大雨沙啦)

  追问:

为什么“沙啦、沙啦地响”能表现雨大?

(指名回答。

预设:

只有大雨点打在船篷上才能发出沙拉、沙拉的响声,所以“沙啦、沙啦地响”能表现雨大)

  3.导语:

同学们真会读书。

“我”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观察到雨很大。

(板书:

看听)可见,仔细观察不但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

那么,“我”又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呢?

  提问:

(PPT出示课文插图)“我”看到翠鸟时,认为它是一只什么样的鸟呢?

你是通过哪句话知道的?

(指名回答。

预设:

“我”看到翠鸟时,认为它是一只美丽的鸟。

我是通过这句话知道的: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出示任务:

有感情朗读描写翠鸟样子的语句,读后想一想,你是通过哪些词语读出翠鸟的美丽的?

点出有关词语,然后完整地说一说。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有关词语:

羽毛翠绿翅膀蓝色长嘴红色(板书这些词语。

  说话:

羽毛翠绿,翅膀带蓝色,红色的长嘴,我是从这些词语读出翠鸟美丽的。

  5.小结:

“我”仔细地观察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长嘴,通过写样子的这些部分,把一只美丽的翠鸟呈现在我们眼前。

  6.导语:

那么,“我”又通过观察了翠鸟的什么来写翠鸟捕鱼的呢?

我们接着学习。

  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后练习2的话)读下面的话,注意带点的词语,想一想,翠鸟捕鱼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你是从哪些词语获得这个印象的,点出有关的词语。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7.反馈指导。

(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预设:

  “我”通过观察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来写翠鸟的。

(板书:

动作。

)(追问: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指名回答。

预设:

带点的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我是从这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印象:

速度很快,或动作敏捷。

有关词语:

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板书这些词语。

  8.导语:

“我”通过仔细观察翠鸟捕鱼时的一连串动作,把翠鸟捕鱼的速度快,动作敏捷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画面说一说吗?

  出示任务:

(PPT出示课后练习2的话)有感情朗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带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然后用“我正想着,翠鸟……”为起始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注意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表现出翠鸟捕鱼的速度快,动作敏捷。

  个体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交流时提示评议的标准。

  9.反馈评价。

  评价标准:

(1)能围绕翠鸟捕鱼的速度快,动作敏捷,用上自己的话;

(2)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评议后,个体再练说,然后再反馈指导。

  三、总结。

  《搭船的鸟》的作者“我”留心周围的事物,通过仔细地观察,认识了翠鸟。

“我”在观察的时候,用眼近看,耳朵听,观察了翠鸟羽毛、翅膀和长嘴的颜色(板书:

颜色。

)写出了翠鸟美丽的样子。

通过观察翠鸟捕鱼的动作,写出了翠鸟捕鱼速度的快,动作的敏捷。

我们要学习作者“我”留心周围的事物,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

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反馈读记(注:

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

搭(搭船)塔(宝塔)捕(捕鱼)铺(店铺)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

“翠”,上部的“羽”没有钩;“嘴”的有上是“此”,不是“比”。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六、总结。

(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七、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留心身边周围的事物,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印象深刻的进行细致观察,注意把观察所得记一记。

  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5搭船的鸟-人教部编版

15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父、啦”等生字,会写“搭、亲”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与价值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点】

 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

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总节数1

教学目标:

1.会认“父、啦”等生字,会写“搭、亲”等生字。

【教学重点】

2.分角色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的感受。

师:

有一次,一只翠鸟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

让我们快去文中看一看吧!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师:

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解决,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

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的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励给一张“小笑脸”。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

搭船的鸟是一只什么样的鸟?

重点句段指导:

1.“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你会怎么读这个句子呢?

(指名读。

2.你知道翠鸟长什么样子吗?

(生说后,出示描写翠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

红色的嘴——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

得出:

外形美丽。

过渡:

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正在仔细观察它,忽然,“我”又看见它可爱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呢?

找到句子后反复读一读。

(生读)

“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

本领高。

师指导朗读。

4.最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

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

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四、积累词语,指导写字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总节数1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点】

 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教学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

沙啦沙啦的小雨停了,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的小鸟啊!

它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你喜欢这只小鸟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体会课文《搭船的鸟》。

二、感悟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翠鸟有哪些可爱的样子?

2.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3.你喜欢这只鸟吗?

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畅谈收获

1.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羽毛   翠绿

翅膀   蓝色

长嘴   红色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