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91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x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历史学家胡绳曾评论道: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并没有超过同时期的康有为的上皇帝书的水平’。

”这表明早年的孙中山(  )

A.已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B.支持康有为进行维新变法

C.未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D.主张改良以挽救民族危亡

答案:

D

解析:

“康有为的上皇帝书”主张采用自上而下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

据此可知,胡绳认为早年的孙中山和康有为一样提倡改良道路,D项正确。

A项与题干意思相反;B、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2.蒋经国曾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是要缔造一个均富、安和、乐利的社会。

有的人还把它解释为“自由、民主、均富”等。

这里的“均富”思想(  )

A.是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B.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

C.成为国民党的执政理念D.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答案:

A

解析:

“均富”即要求缩小贫富差距,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体现,A项正确。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思想家,B项错误;C项违背了国民党的阶级立场;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应是民权主义思想,D项错误。

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

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都预示着一场革命的到来。

孙中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  )

A.扶助农工B.扩大民权

C.推翻封建帝制D.节制资本

答案:

D

解析:

“财富在少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主要强调的是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问题,这属于民生问题。

针对此,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的思想,故D项正确。

4.《中山丛书》第一册记载:

“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的,所以现在的政治又可以叫做‘民主政治’。

……权与能分开,人民对于政府的态度才可以改变。

如果权与能不分开,人民对于政府的态度总是不能改变。

”该记载主要阐述的思想是(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依法治国

答案:

B

解析:

“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的”强调的是主权在民;“权与能分开”强调的是实行分权的民主政治。

这些均是“民权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

其他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5.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

农民有了组织之后,第一个行动,便是从政治上把地主阶级特别是土豪劣绅的威风打下去,即是从农村的社会地位上把地主权力打下去,把农民权力长上来。

据此,毛泽东认为(  )

A.农民运动是民主革命的重中之重B.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前提条件

C.建立农民政权是农民运动的关键D.打土豪是国民大革命的必要举措

答案:

C

解析:

“从农村的社会地位上把地主权力打下去,把农民权力长上来”即强调推翻地主阶级专政,建立农民政权。

据此推理,毛泽东强调的是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

材料并没有指出农民运动、土地革命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A、B两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曲解。

6.《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提道:

“生产结果落在自己的手里,因此现在农民的生活较之国民党时代是至少改良了一倍……”这主要印证(  )

A.工农武装割据之路符合中国国情B.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开展土地革命利于巩固红色政权D.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革命之必需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了农民获得土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重要性。

而获得土地是土地革命的重要内容,这说明了走工农武装割据之路的正确性。

据此推理,A项正确。

B、D两项由材料不能直接得出;“巩固红色政权”在材料中没有涉及,C项错误。

7.某篇文章开篇以“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做引子,然后文中针对这两种错误观点进行了一一驳斥。

这篇文章应是(  )

A.《论持久战》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

A

解析:

“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是抗战初期的两种谬论,针对这两种谬论,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A项正确。

其他三项与题干中的两种谬论无关。

8.1943年8月,从重庆回到延安的周恩来在中央办公厅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党二十二年的历史证明: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贯串着整个党的历史时期,发展成为一条马列主义中国化,也就是中国共产主义的路线!

”这主要表明(  )

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毛泽东的意见均属于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C.毛泽东思想代表了中国发展的方向D.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答案:

A

解析:

由“发展成为一条马列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可知,题干材料强调毛泽东思想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中国化,故A项正确。

毛泽东思想不等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

9.“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据内容判断,这段文献资料应当出自(  )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洛川会议D.北平政协第一届会议

解析: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在1949年3月解放战争时期召开的,不是在抗战结束之前,故B项错误;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故C项错误;北平政协第一届会议是在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不是在抗战快结束时召开的,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这是因为该报告(  )

A.是在三大改造胜利完成的情况下提出的B.主要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C.总结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D.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解析: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是在1956年底,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没有涉及学习苏联的内容,故B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得出需要正确处理的十对主要矛盾,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故C项正确;《论十大关系》是党的工作的指导思想,涉及各个方面,不会直接起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我们找到了一个公式:

团结—批评—团结。

或者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我们把这个方法推广到了党外。

”该观点应出自(  )

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

D

解析:

“团结—批评—团结”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公式,故D项正确。

其他三篇文章中均无此相关内容。

12.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这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思想确立于中共七大;邓小平理论是在中共十五大被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三个代表理论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确立。

13.1979年1月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

封面写道:

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邓小平成为中国新时代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领导粉碎了“四人帮”,结束“文革”B.赞成“两个凡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回归实事求是,规划改革开放D.主张“一国两制”,解决统一问题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的贡献,可以用排除法。

领导粉碎“四人帮”的是华国锋,排除A;邓小平反对“两个凡是”,排除B;1979年还没有提出“一国两制”,排除D。

3.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

A.中共“十二大”上   B.中共“十三大”上

C.中共“十四大”上D.十三届四中全会上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会议内容把握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并掌握四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结合知识点可知,“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4.中共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①道路内容相同 ②领导力量相同 ③面临社会矛盾相同 ④依靠力量相同

A.②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飞跃的道路是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第二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①错误;领导力量都是无产阶级,故②正确;第一次飞跃时,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第二次飞跃时,社会矛盾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故③错误;毛泽东战略思想中的一大核心观点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产业工人、农民,也包括各种民主资产阶级、进步人士,其中,代表地主、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左派和中间派别,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故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5.邓小平指出:

“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

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

……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时期我国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故B项错误;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体现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C项正确;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D项错误。

答案:

C

16.2019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5周年。

25年前,八十八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子孙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下列“网友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顺利推进

B.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僵持阶段,因此不是顺利推进,故A项错误;“南方谈话”主要是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进行探讨,不是政治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邓小平视察深圳之后,提出“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说明从深圳的发展中得到启示,主张深化改革,故C项正确;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D项错误。

答案:

C

17.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大致可分成这样四个时期:

基本理论命题的提出、理论形成基本轮廓、理论走向成熟和确立体系、理论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下列事件与第二时期有关的是(  )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②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人 

③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④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

①②属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第一时期;③④属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第二时期。

故答案为C项。

18.邓小平说: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邓小平“南方谈话”正确处理了姓“资”姓“社”的问题和市场与计划的关系。

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邓小平“南巡”主要是考察改革开放的成果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突破口

C.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如何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成为党必须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此背景下,邓小平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C项正确;邓小平到南方视察为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突破口,故B项错误;1992年我国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故D项错误。

19.“我们就是要好好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爬行。

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

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  )

A.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历史优越性,应该承认现实

C.中国只有走向市场经济,否则无法实现现代化

D.中国必须坚定走对外开放战略,大胆取长补短

解析:

材料重点是强调向发达国家学习,不是肯定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集中讨论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而是强调中国要向发达国家学习,故B项错误;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主张中国应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经济建设的经验,实行改革开放,故D项正确。

答案:

D

20.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零分的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

这说明(  )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1977年一名考生的作文由于直接抨击了“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老师的极大争议,最后不得不由教育部和当时主抓教育的邓小平决定该作文的分数,这说明当时人们对“文革”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人们的思想需要进一步解放,故A项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革命思潮是发源于欧美,平等自由的学说也是由欧美传进来的。

但是中国革命党不主张争平等自由,主张争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能够实行,便有自由平等。

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三讲》

材料二 历史是按神权时期、君权时期、民权时期的次序进化的,现在神权、君权都是陈迹,到了民权时代,如果“我们希望国家长治久安,顺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权不可”。

从历史的进化来说,民权不是天生出来的,而是时势和潮流造出来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革命和欧美革命的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防止欧美革命的弊端在中国出现,孙中山采取了何种方式?

(2)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采用民权制度的依据。

结合辛亥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实践结果及其成因。

解析:

(1)问,“不同”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二句话即可概括;“方式”要结合辛亥革命和三民主义思想来回答。

(2)问,“依据”抓住材料二的最后一句话即可回答;“结果”根据民国初期的史实即可回答;“成因”要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特点和袁世凯的实力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1)不同:

中国革命不主张争平等自由。

方式:

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结合起来。

(2)依据:

民权时代是历史进化的结果。

结果: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权利;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实行专权,破坏了民权。

成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袁世凯拥有实力。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人民面前摆着两条道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

有两种中国之命运,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中国之命运……我们的任务不是别的,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我们党领导之下,为着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

——毛泽东《两个中国之命运》(1945年4月23日)

材料二 十六大修改党章遵循的总的原则是: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江泽民十六大报告中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纳入党章,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个中国之命运》是在哪一次大会上发布的?

这次大会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何种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的主要依据。

答案:

(1)大会:

中共七大。

影响: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苏东剧变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变和国内改革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等都需要加强党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干部队伍年轻化,需要加强其理论修养。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4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崩坍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成长的时期。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资本主义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取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材料二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中国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思想为主体的社会价值观而不断失败的过程,同时又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并最终确立主流地位的过程。

材料三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流地位、逐渐陷入发展困境的时期。

上述观点能否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或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

请结合史实对上述材料的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进行修改、补充、否定,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

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综合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应注意总结材料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和现代思想、价值观念变化的史实,判断材料观点是否可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或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然后运用相关史实阐述是否符合的理由即可。

答案:

示例一:

观点:

材料一观点能直接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的材料。

论述:

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中国一系列的失败,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西方思想在华传播,中国的精英、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思想和价值体系产生怀疑,探讨新的发展道路。

康梁维新派、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价值体系不断成长。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资本主义思想理论和价值体系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结论:

总之,材料一的观点正确反映了从1840年到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思想发展历程,能直接作为研究主题的材料。

示例二:

观点:

材料三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发展历程”研究主题材料。

论述: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三大改造之前,主要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继续完成土地改革等民主革命任务。

1953~1956年,新中国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才开始占主流地位。

结论:

总之,材料三的观点未能正确反映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前的思想发展历程,不能直接作为研究主题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