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97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3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3页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3页
亲,该文档总共1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1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docx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公共建筑

附件7

湖北省绿色建筑自评估报告

(公共建筑)

 

申报项目:

申报单位(盖章):

参与单位(盖章):

自评星级:

申报日期:

年月日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制

二○一○年七月

填表说明

1、此表用于申报湖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自行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

满足要求的项选“√”,不满足要求的项选“×”,不参评的项选“○”,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3、“实际提交材料”中逐条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证明材料的全称,如有材料编号请一并注明。

4、模拟分析报告中应有对所使用软件类型、版本的简要说明,对模型简化方法、主要参数设置进行介绍,并提供模拟计算电子文件。

一、评价标准

公共建筑建成后的星级评价应满足《湖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划分按表1确定。

表1设计阶段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等级

一般项数(共52项)

优选项数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

境质量

运营管理

(共8项)

(共12项)

(共6项)

(共12项)

(共6项)

(共8项)

(共15项)

4

5

3

7

3

5

-

★★

5

7

4

8

4

6

6

 

二、自评综述

经自评估,本项目建成后控制项全部达标,一般项与优选项达到公共建筑建成后星级绿色建筑的标准。

一般项与优选项的达标总情况见表2.

表2项目设计阶段达标总情况

等级

一般项数(共52项)

优选项数

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

境质量

运营管理

(共8项)

(共12项)

(共6项)

(共12项)

(共6项)

(共8项)

(共15项)

达标

4

5

3

7

3

5

-

不达标

5

7

4

8

4

6

6

不参评

6

9

5

9

5

7

10

三、自评内容

表3绿色建筑建成后自评表(公共建筑)

指标

类别

标准条文

评价要点

达标

判定

简要描述对应条文所采取的措施

建议提交材料

实际提交材料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5.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场地内是否有以下资源或地形:

□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其他保护区、□以上皆无

场地内若有以上资源或地形,是否有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

□有,□无

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相关处理方案等。

要求:

1、现状地形图要求能反映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形地貌;

2、如场地内有以上资源或地形,应包括相应改造或生态复原措施。

 

5.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

□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或场址检测报告、相关专项报告等。

要求:

1、现状地形图要求能反映建设用地范围及地形地貌;

2、如场地内包含可能的威胁或危险源,相关专项报告中应提供针对不同类型威胁或危险源的防护措施。

 

5.1.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是否采用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

□是、□否

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18091的要求:

□是、□否

是否控制室外照明中射向夜空与住户外窗以及溢出场地边界的光束:

□是、□否

周边是否有居住建筑:

□是、□否

建筑是否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是、□否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建筑效果图、建筑设计说明、建筑立面设计图纸、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设计文件、室外景观照明图纸和设计说明、玻璃幕墙相关专项报告,设计单位或者第三方提供的日照分析报告等。

要求:

1、总平面图中应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居住类地块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等);

2、幕墙设计文件中需包含光污染分析说明;

日照分析报告须提供该地块可能产生日照影响范围内的日照分析图及详细的计算说明书。

 

5.1.4场地内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设施:

□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站和垃圾处理场、□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以上皆无

排放的有害气体、粉尘等经净化处理后排放或高空排放:

□是、□否、□无

污废水是否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是、□否、□无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设计图、可体现各控制措施的图纸或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等。

要求:

如有以上提到的建筑或设施,应说明针对各污染源采取的控制措施,并提供相应的设

计图纸。

 

5.1.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项目在竣工过程中,对周边主要可能产生以下污染及影响:

□扬尘及大气污染、□土壤侵蚀和污染、□污水、□噪声影响、□光污染、□人群、设施安全影响、□其他污染或影响、□以上皆无

竣工过程污水、食堂污水、厕所污水处理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要求:

□是、□否

建筑竣工噪声符合《建筑竣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的要求:

□是、□否

避免电焊及夜间作业照明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是、□否

采取措施保障竣工场地周边人群、设施的安全:

□是、□否

项目的招投标文件、文明竣工合同,实施单位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公布/公示的竣工规程等,项目实施记录文件,项目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当地环保或建设等有关管理部门对环境影响因子如扬尘、噪声、污水排放等评价的达标证明、审查文件等,其它省部级以上奖项的相关证明材料。

要求:

1、招投标文件、文明竣工合同、实施单位编写的环境保护计划书、公布/公示的竣工规程等:

涉及的内容包括控制扬尘及大气污染、土壤侵蚀和污染、污水、噪声影响、光污染、现场围挡设置等;

2、实施记录文件包括实地照片、实时连续录像等;

3、可提供评审过相关内容的省部级以上奖项的相关证明材料(如詹天佑奖、鲁班奖、省级工程质量奖、绿色竣工奖、安全文明工地奖等材料中涉及本项评价的证明)作为佐证。

节地与室外环境控制项达标情况:

全部达标□有不达标项□

一般项

5.1.6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如山丘、水域、植被等。

建筑场地是否有:

□山区、□水域、□植被、□其它地形地

场地内若有以上地形地貌,是否有保持或改善原有生态环境措施:

□有,□无

土地出让时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地块规划现状地形图,由设计单位提供的规划设计图、景观设计图和相关文件。

 

5.1.7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场地位于《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类型

环境噪声

标准值(dB)

测试值(dB)

昼间

夜间

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噪声现场测试报告、噪声相关设计分析文件等。

要求:

1、应提供场地环境噪声测试结果;

2、若环境噪声测试值比标准规定值高,需提供降低噪声的措施说明。

 

5.1.8对建筑室外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并在模拟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外风环境。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

室外风环境模拟得到的建筑周围人形区1.5m处风速是否<5m/s:

□是、□否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设计图纸,由第三方或设计单位提供的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要求:

1、室外风环境模拟报告中应提供建筑周围人行区1.5m处风速预测结果;

2、如采取措施改善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环境,应提供相应说明。

 

5.1.9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是否采用屋顶绿化:

□是、□否

是否采用垂直绿化:

□是、□否

屋顶可绿化总面积:

m2

屋顶绿化面积:

m2

屋顶绿化占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

%

屋顶绿化面积占屋顶可绿化总面积的比例是否达到30%:

□是、□否

简要说明绿化位置、方式和主要植物种类等

设计单位提供的屋顶总平面设计图、屋顶绿化设计图纸及说明、垂直绿化设计图纸及说明、种植设计图。

要求:

1、屋顶绿化设计图纸中应提供屋顶可绿化面积、屋顶绿化的类型和面积;

2、垂直绿化设计图纸中应提供垂直绿化的位置、面积。

 

5.1.10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绿化物种是否主要选用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是、□否

是否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

□是、□否

请列举本项目中的主要物种: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图纸和说明、种植设计图、苗木表等。

要求:

苗木表中应包括所有植物名称和数目并与图纸相吻合。

 

5.1.11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交通组织是否人车分行:

□是、□否

距离主要出入口500m内公交线路

有条

公交线路名称为:

距离主要出入口800m内地铁线路

有条

地铁线路名称为:

对交通组织进行简要分析:

设计单位提供的规划总平面图、交通分析图、申报单位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等。

要求:

1、小区规划总平面图上应标明所有出入口设置和附近公交站点(地铁);

2、提供的当地最新交通地图应为正规交通地图,并标出项目所在位置。

 

5.1.12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是否有地下空间:

□是、□否

地下建筑面积:

m2

建筑占地面积:

m2

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

%

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地下空间设计图纸、说明。

要求:

设计文档中应包括地下空间的功能、面积、设计图纸等。

 

5.1.13建筑外墙和非绿化屋面采用浅色饰面材料,墙面太阳辐射吸收率小于0.6。

建筑外墙浅色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率:

浅色饰面非绿化屋面面积比:

%

坡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率:

平屋顶太阳辐射吸收率: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外墙和非绿化屋面设计图和设计说明。

 

节地与室外环境一般项达标情况小结:

优选项

5.1.14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

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是否利用废弃场地:

□是、□否

所选废弃场地为:

□不可建设用地、□仓库、□工厂弃置地、□其他

对原有场地是否进行检测或处理:

□是、□否

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环评报告书(表)、检测评估报告、处理方案等。

要求:

1、应包括原有废弃场地地形,并标明废弃场地区域;

2、说明对废弃场地采取的检测和处理措施,提供相应的检测、评估报告。

 

5.1.15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

是否将尚可利用的旧建筑纳入规划项目:

□是、□否

保留和利用的旧建筑部分为:

□立面、□环境、□主体结构、□室内空间

简要原有建筑情况、如何再利用:

由申报单位提供的场地地形图、旧建筑相关图纸或照片,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设计图纸、旧建筑改造方案(图纸和说明),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旧建筑结构检测报告等。

要求:

1、需在总平面中标出旧建筑位置;

2、说明原有旧建筑的功能、面积等基本情况,旧建筑的结构检测结果。

 

5.1.16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

m2(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

室外地面面积:

m2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

(%)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景观设计图纸、景观设计说明、场地铺装图等。

要求:

应在场地铺装图中标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面积、铺装材料等。

 

节地与室外环境优选项达标情况小结:

节能与

能源利用

控制项

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严格按照现行国家和地方节能设计标准中的规定性指标进行外墙、屋面、窗墙比、外窗及遮阳等设计与选择。

若单个部件(如体形系数、外墙传热系数、窗墙比、幕墙遮阳系数、遮阳方式等)无法全部满足现行节能标准要求时,应根据权衡判断法进行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节能计算方法:

□规定性计算,□性能性计算

建筑物节能计算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是,□否

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围护结构做法详图、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节能计算报告。

证明材料要求: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完整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说明,其做法应与详图吻合;

2、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同时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所有规定性指标时,需提供节能计算报告。

 

5.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5、5.4.8及5.4.9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

冷热源形式:

输配系统形式:

末端形式:

冷热源机组、锅炉性能参数:

设备类型

额定制冷量

(kW)

性能参数(W/W)

实际设备

标准要求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全套图纸,包括设计说明、设备清单、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及机房大样。

要求: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空调采暖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

2、暖通施工图设备列表中应有相关设备性能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必要时附设备说明书。

 

5.2.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严格限制“高质低用”的能源转换利用方式,高品位的电能不可直接用于转换低品位的热能进行采暖或空调。

空调采暖系统冷热源形式

若采用蓄热式电锅炉,利用夜间低谷电进行蓄热补充,需要对其蓄热能力及运行状况进行说明,并提供主要设计参数。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设备清单、机房图。

要求:

1、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空调采暖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

2、暖通施工图设备列表中应有相关设备性能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

 

5.2.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

照明系统能源形式:

主要灯具:

控制策略:

照明功率设计值:

房间

设计照度值(Lx)

照明功率密度(W/m2)

实际值

现行值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各层照明平面图、照明控制系统图。

要求:

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照明系统、照明设计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

 

5.2.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是否新建公共建筑:

□是,□否

是否安装分项计量装置:

□是,□否

简要说明独立分项计量系统的设计原则及相关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思想: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和照明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图纸、配电系统图。

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独立分项计量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

 

节能与能源利用控制项达标情况:

全部达标□有不达标项□

一般项

5.2.6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建筑的主朝向:

 

简要说明建筑朝向和布局的设计原则

1、当地气候条件特点的概述,以及在建筑朝向、布局设计时如何考虑冬季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和暴风雨的袭击等。

2、概述自然通风效果优化模拟计算结论。

概述自然采光效果优化模拟计算结论。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由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自然通风效果优化模拟计算报告、自然采光效果优化计算模拟报告,要求: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原则的简要概述,如有必要,需补充相应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优化模拟计算报告;

2、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模拟报告中应对模拟计算的技术模型、初始条件、子算参数、计算结果(自然通风效果、自然采光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5.2.7建筑南、东、西向外窗设置活动式或固定式外遮阳,外遮阳设施的综合遮阳系数应不大于0.60。

是否南、东、西向外窗均设置外遮阳装置:

□是,□否

外遮阳形式:

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和平面图、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计算书。

要求:

1、在各层平面图上标明外遮阳位置。

2、外窗综合外遮阳系数计算书应列明各外窗尺寸、遮阳系数等。

 

5.2.8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

编号

外窗类型

外窗尺寸

数量(个)

可开启面积比例(%)

宽度(m)

高度(m)

合计

若该建筑设有幕墙,则幕墙应有可开启部分或或者设有通风换气设备。

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

编号

幕墙类型

幕墙尺寸

数量(个)

可开启面积比例(%)

宽度(m)

高度(m)

合计

若幕墙内设有通风换气系统,简要说明幕墙通风换气系统,并说明设计参数及预期通风效果。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门窗表,幕墙设计说明及计算书。

要求:

1、门窗表中应有外墙详细尺寸说明,并与大样图吻合。

2、幕墙设计说明中应有可开启扇的详细尺寸说明;

3、若幕墙内设有通风换气系统,则应对通风换气系统进行简要阐述。

 

5.2.9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要求:

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外窗气密性等级的设计说明。

 

5.2.10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是否实现蓄能:

□是,□否

蓄能设备:

蓄能技术:

1、简要说明建筑本体蓄能设计:

包括实现建筑本体蓄能采用的蓄能材料或建筑结构及建筑本体蓄能效果。

2、简要说明蓄热蓄冷系统的设计:

包括蓄热蓄冷系统的容量、系统选择、设备的选型及蓄能系统的效果等。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蓄冷蓄热技术设计说明及计算报告。

1、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建筑本体蓄能设计及蓄能效果的详细说明。

2、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蓄能设备系统形式及蓄能效果的详细说明。

3、若上述材料中缺少相关论述,需补充蓄能技术设计说明及计算报告。

 

5.2.11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排风热回收系统形式:

排风热回收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

1、简要说明排风热回收经济技术分析:

对不同的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排风热回收系统形式。

2、简要说明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

对该建筑中采用的排风热回收系统进行简要阐述,对其系统形式、设备选型、及预期收益的说明。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的系统设计图。

要求:

排风热回收系统设计说明中应有对不同的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能量投入产出收益的分析,及该建筑采用的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设计说明。

 

5.2.12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符合以下任一项即为满足要求:

1、新风取风口和新风管所需的截面积设计合理,设计新风比可调。

2、实际运行中实现了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或增大了新风量的比例。

风取风口截面积:

新风管截面积:

新风比调节范围:

请进行简要说明并包括以下内容:

1、全空气系统概述:

系统形式、全年运行模式。

2、新风比调节说明:

调节新风比的措施、新风比的调节范围。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专业全空气空调系统施工图系统与平面图。

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全空气系统形式、调节新风比措施的详细说明,并与详图吻合。

 

5.2.13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符合以下任两项即为满足要求:

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空调区域,实现空调系统分区控制。

2、根据负荷变化实现制冷(热)量调节,空调冷热源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

3、水系统采用变流量运行或全空气系统采用变风量控制

空调系统分区:

是否根据负荷变化实现制冷(热)量调节:

□是,□否

水系统是否采用变频运行系统或全空气系统是否采用变风量控制:

□是,□否

1、简要说明建筑功能分区、空调系统分区原则、空调系统分区设计说明。

2、简要说明部分负荷运行策略。

3、空调冷热源机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负荷比例

性能系数(W/W)

100%

75%

50%

25%

IPLV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设计图。

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空调系统分区原则的简要说明、对IPLV的详细计算说明、对部分负荷运行策略的详细说明。

 

5.2.14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3.26、5.3.27条的规定。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设备类型

设备编号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为: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暖通施工图设备清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