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49851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13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1.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2.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杯子,金鱼。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通读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二、导入新课

1、谈话:

小朋友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机评价。

2、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伊琳娜”,生读)。

伊琳娜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板书课题:

动手做做看)

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自主识字。

借助拼音识字,选择恰当的方法记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已经记住的生字。

(2)讨论:

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1)小黑板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

(2)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3)还有哪些字记不住?

引导:

做游戏“原来是这样”,激发识字兴趣。

如:

原来把“慢”的“忄”换成“氵”就是“漫”;原来“琳”、“娜”都是形声字呀……

学生再次观察难记的字,发现规律。

抽读生词,检查识记生字的情况。

小结:

只要仔细观察,再难的字都能找出记的好方法来。

以后小朋友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游戏来记生字。

5、指名分段读课文。

认真听,注意别人有什么优点值得学习,有什么不足需要提醒。

四、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用“________”勾出科学家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2、指名读朗志万提出的问题。

小黑板或课文插图出示这段话,指导读出问话的语气。

3、讨论:

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1)和身边的伙伴交流。

在全班发表意见。

(2)小结:

大家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文中的几个小朋友是怎么想的,谁的答案对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讨论。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3、指导生字书写。

“我教你写”

你认为哪些生字难写?

对于同学提出的难写的字,你怎样教大家写好?

(发挥学生主动性,在互教生字书写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规律)

4、书写生字,互评互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2、回忆课文内容:

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了什么问题?

指名答后,出示这段文字,齐读。

过渡:

上节课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们就去看看这几位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二、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1、分组学习,提示步骤:

(1)组内成员分段读课文,了解文中小朋友的看法。

(2)说说他们的意见,分角色朗读。

(3)你同意谁的意见,说说你的理由。

2、交流意见,朗读体会。

重点引导:

做实验验证伊琳娜的话。

朗读第六自然段伊琳娜的话,想想她为什么生气。

朗读第七自然段朗志万的话,想想伊琳娜为什么又笑了。

(理解朗志万的用意,知道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

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应动手实践。

3、分角色朗读课文,想:

课文里的小朋友你喜欢谁?

为什么?

三、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引读重点句段,再次强化理解。

“法国科学家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生读问题),伊琳娜在妈妈的引导下亲自做了实验,发现结果和朗志万说的完全不同,于是她生气地问朗志万——(生读问话),朗志万听了反而哈哈大笑,说——(生读朗志万的话)。

2、启发想象:

伊琳娜听懂了,也高兴地笑了。

想一想,她会说什么?

思考后自由发言。

3、练习写话:

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再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

四、实践活动

1、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父母或伙伴听。

2、动手做做课文中的实验,还可将放入水中的物体变一变,仔细观察,漫出水的多少和物体的什么有关。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4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1、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2、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邮票一枚,火花一张。

学具准备:

一张纸,一根针(可人人准备,也可以组为单位准备)。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邮票的资料。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出示火花,谈话:

请大家看这张图片,它是由十张美丽的图画组成的。

现在我想把它们都分开,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用刀裁、剪刀剪、铅笔尖在图片连接处戳孔后再撕开……)

过渡:

小朋友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你们知道吗?

邮票就是采用其中一种办法来分开的。

(出示邮票)

说起邮票这边上的齿孔,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邮票齿孔的故事》,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轻声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把记不住的字标出来。

3、合作识字。

“我说你找”。

一人说生字,其他人迅速在生字条中指出。

“我指你认”。

一人指生字,其他人抢读字音,读准确为止。

讨论:

不好记的生字怎样记?

4、全班交流。

小黑板出示生词,指名教读,齐读。

开火车读生字,纠正字音。

还有哪些字记不住?

请大家帮助你。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2、合作学习。

组内伙伴轮读课文,纠正易读错字音。

讨论:

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尝试读读你认为重要的句、段。

在组内提出自己的疑问,互相帮助解决。

无法解决的疑问留待全班讨论解决。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

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老师提供印有“邮票”的纸,部分同学用手撕纸中的“邮票”,部分学生模仿酒馆中那位先生的做法。

交流感受。

根据回答指导朗读重要语句。

如:

用礼貌的语气读两人对话;找出表现两人善于动脑筋的句子,读时突出他们的用心思考;“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4、质疑问难,师生共同解决疑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读课题。

回忆:

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

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启发创造

1、思考:

带齿孔的邮票用起来的确非常方便,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用着这样的邮票。

这样的方便是谁给我们带来的?

独立思考后,与身边的伙伴讨论一下。

交流:

从西服领带上取下别针在邮票连接处刺上小孔的人,反映灵敏,聪明手巧;阿切尔善于观察,用心思考,研制出邮票打孔机。

两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2、过渡:

阿切尔通过观察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经过研究,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让我们能轻松地撕开邮票。

可是,邮票撕下来后,身边没有胶水,邮票没法贴到信封上。

你能解决这个难题吗?

(现已解决:

邮票背面贴上特制胶水,用时只要用水将邮票背面打湿,就可以把邮票贴在信封上。

3、在生活中,你们还发现有什么不方便?

(自由发言)

小结:

这些不方便如何解决呢?

希望大家都能做有心人,动脑筋,想办法,并动手做一做,在“展示台”上表现一番。

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词,认读。

(2)出示“我会写”中的生字,认读,扩词。

(3)指导生字书写。

观察字型、结构,书空记忆。

提出需老师指导的生字,老师范写。

仿写。

交流评议,改进书写。

四、积累运用,指导实践(根据教学情况,部分内容放到课后。

1、数量词积累。

找出文中的数量词,读一读。

完成课后练习“读读填填”,集体订正。

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邮票常识积累。

(1)读“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部分关于邮票的常识。

(2)你还收集了哪些关于邮票的资料?

与大家交流一下。

展示你的集邮册。

3、口语表达实践活动。

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如《瓦特发明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等。

推荐阅读:

“发明家小时侯的故事”丛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5画风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学具准备:

画纸,水彩笔。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鼓励提问

1、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启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过渡:

是啊,风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读了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识字,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让我们认识一下课文里的小朋友。

2、谈话:

能介绍这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吗?

(根据回答板书名字)

和这几个小朋友打打招呼吧。

认读生字:

宋、涛、陈、丹、赵、艺

巩固:

你身边的伙伴中,谁的名字里有这些字?

3、识记“湿”。

“湿”——“显”

4、指名分段读课文,提醒注意多音字:

杆、转。

三、读画结合,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小朋友们是怎么画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的。

2、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交流方式一:

读有关句子。

在黑板上画一画。

(其他人品读相关语句)

你认为他画得对吗?

齐读课文。

交流方式二:

指名仿照其中一个小朋友的画在黑板上画风。

猜一猜,这是谁的画?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读相关语句,或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齐读品味。

3、欣赏几个小朋友画的风(见黑板),与学习伙伴分角色读课文。

4、你觉得谁画得最好?

说说你的理由。

5、小结:

红旗在飘动,小树弯下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飘,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

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却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四、启发想象,拓展练习

1、你想怎么画风呢?

引导回忆起风时的所见所闻。

2、说一说,写一写。

课后画一画,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可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考虑提前布置画风)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复习引入

1、出示生词,认读。

2、出示全班学生名册,你能认出多少同学的名字?

(指名认读)

3、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小伙伴们是怎样画风的?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二、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老师巡视,适时指导)

2、合作伙伴表演读,引导学生评议。

评议重点:

每个人的语气是否正确。

3、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

4、质疑问难:

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通过质疑解疑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的小结。

三、展示作品,拓展思维

1、你是怎么表现风的?

展示你的作品吧。

指名展示作品,适当解说。

(3—5幅)

2、评议作品。

自评后组评,各组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集体评议。

3、启发更深入想象: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怎么画?

(自由发言)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我会写”中生字的卡片,指名认读,分组轮读。

2、口头扩词练习,理解字义。

3、指导生字书写。

记忆生字字形。

观察间架结构。

(引导整体把握字形)老师示范难字。

学生练写。

4、自查后互相评议,改进。

四、实践活动

画声音或气味。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6、充气雨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认14个生字。

 

方法与过程:

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难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激趣,板书课题。

 

同学们,下雨时你穿过雨衣吗?

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关于雨衣的故事。

(板书课题:

充气雨衣)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自由提问,引导总结出几个问题:

充气雨衣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雨衣要充气,充气雨衣有什么用等。

)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

(师范读或放录音) 

2.听完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挂图:

这就是小林,让我们再来仔细地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他发明的充气雨衣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课文旁的小鱼儿或者“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读几遍。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抽词语卡片比赛读:

卡片放在小组中间,轮流抽读,读错的大家帮助他。

(2)同桌做“红蓝铅笔”的游戏。

同桌抽读课后我会认的生字,会读的字打上红点,不会的字打上蓝点,复习一会以后再抽读带蓝点的字。

(3)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准确,互相帮助正音。

 

3.检查生字自学效果,“开火车”读词卡。

 三、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

忠、导、盏、 

2、左右结构的字:

积、稠、稀、针、碰、慌 四、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

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

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展示成果 

1、读生字 ,读课文 

2、回答: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精读感悟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文,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3、指名读文,正音评价。

相机学习多音字“假”“缝”。

 4、默读 

默读课文。

思考:

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

 

5、交流 

(1)、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2)、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

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1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

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

把它代进去读一读。

“一直”说明什么?

“„„”表示什么意思?

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四、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

为什么?

 

五、作业:

 默读课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相同的两个字调换顺序后组成的词,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2、能自主根据形声字特点进行识字。

积累运用词语。

3、能自己读懂小故事。

 

4、以“我们的小制作”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

 

5、自主学习,乐于展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字、口语交际、积累词语

2、难点:

进义词词义的区分,口语交际。

3、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4、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词语。

 

奶牛 牛奶 图画 画图 蜜蜂 蜂蜜 牙刷 刷牙 水池 池水 山上 上山 

2、自读词语,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每组词语的两个字都相同,只是交换了前后的位置。

第一大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因为颠倒了字的顺序,所以表达的意思不同了。

第二大组的第一竖行是表示事物名称或地理位置的词,交换了字的位置,就变成了表示动作的词。

 

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一组说得多。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然后用多种方法朗读。

 二、日积月累 

(一)是“读读认认”; 

1、自由读两组字:

你发现了什么?

(形声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识记新字。

)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

是怎么记住的?

 3、游戏识字。

 

 *卡片认读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确读法; *任意抽卡片认读 *送信游戏 

*同桌互读,全读对的给同桌画颗星。

 4、自由练习读词语,扩词练习。

 

(二)是“我会填”;(“我会填”是选择近义词填空的练习。

) 

1、读句子,说说每组的两个词语是什么关系?

(近义词)

2、结合生活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3、说说差别。

 4、填空,互相检查。

 

(三)是“我会读”。

 

1、默读短文,自主识字。

 

2、朗读感悟:

鲁班是什么样的人?

(善于思考,动手创造)

 3、谈谈自己读完短闻后的心得和体会。

 4、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生将课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

如,用毛线编织蝴蝶结,用塑料瓶做成花篮,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纸叠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爱的小制作。

 

3、小组交流、汇报制作过程。

别人讲的时候,听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讲的同学要作解答。

 

4、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的小制作。

 5、评一评谁的小制作做得好,谁介绍得好。

 6、将学生的小制作办成一个展览。

    

第三课时

展示台 

1、导语:

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碰到美的东西你会怎样?

(生交流。

2、展示:

与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图片与材料。

(内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径。

 

4、总结:

每个人交流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每个人交流一个思想你便得到许许多多的思想,原同学们,时时处处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将美与他人分享。

 

5、为此专题办个展览。

 

作业布置:

搜集李白与杜甫的相关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