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0735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届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楚雄州华坪县2018届高三8月份考试

高三文综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2.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改革“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许多机构便或省或并,如三司归户部和工部,审刑院划归刑部”。

这表明此时宋朝(  )

A.君主专制遭到削弱B.中央官制实际上是三省六部制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中央官制实际上是二府三司制

3.哲学家阿那克萨戈拉是伯里克利的良师益友,认为太阳不是神,而是一块巨大而红热的石头。

伯里克利的政敌罗织罪名,攻击阿那克萨戈拉宣传邪说,以“不敬神”的罪名起诉他,最终被处以罚金并驱逐出境。

这说明(  )

A.科学与民主不相容B.理性与法律不相容

C.雅典民主存在局限D.审判程序不严肃

4.右图是一幅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的漫画。

该漫画反映了(  )

A.发达国家要求稳定国际汇兑B.发展中国家争夺长期贷款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

5.1942年,英美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943年,中美新约、中英新约正式签字,英美两国放弃了诸多在华特权。

此后4年中,中国又与多国签订类似条约。

100年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宣告结束。

材料说明中国(  )

A.收回了所有主权B.实现了民族独立

C.改变了弱国地位D.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6.中国学者倪学勇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蓿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作者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

A.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B.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C.容易走向暴民政治D.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7.18~l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的时期。

为这两大乐派架起桥梁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的国籍是()

A.法国B.英国C.德国D.西班牙

8.钱乘旦说:

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

A.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

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

D.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9.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10.在罗马法制史上,公元前三至二世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代。

在这一时代里,罗马人找到了革除古代法弊端的钥匙……为罗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罗马史纲要》)这把钥匙应指(  )

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

11.下图主题与下列口号精神相近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

C.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联产承包制,走上富裕路

 

12.北洋政府时期领导者虽历经更迭,但三权分立原则犹存;国民大革命后,孙中山和蒋介石相继改行“党国体制”(即党政合一的政治体制)。

这种变化主要受(  )

A.民族危机的影响B.启蒙思想的影响

C.苏联的影响D.中共的影响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7分)

13.(18分)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

晚年又用中书。

(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

东晋则侍中始优。

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

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

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

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

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材料三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

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评价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央机构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14(19分).保障经济发展活力离不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仅在实施新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

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

……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雏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

历史、经验、问题》

材料二实施整个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的计划,牵涉到7个州,要求所有有关州、县、市、镇当局及各种各样机构协调合作,国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最适宜机构;而且,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的规定,虽然该局应向美国财政部上缴纯收益,并向亚拉巴马与田纳西两州缴纳部分出售电力收入,但该局的主要任务是改变田纳西河流域的贫穷落后面貌,消除阻遏整个美国进一步发展的障碍;降低全国电价,普及电力使用,以促进生产发展与改善人民生活。

这是私营公司不愿干的。

……因此,“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

一旦开始运作,它将指挥自己的经营活动,偿还国会投资,并将其‘利润’投入进一步开发工作。

它的逐年的经费筹措(与管理)既不依靠州议会,也不依靠国会。

这乃是政府企业经营活动的一般特点。

——刘绪贻《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性质、成就及其意义》

材料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一方面对苏联的路子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一方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这无疑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延伸和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列宁从俄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新经济政策,培育农贸市场,逐步引导农民走合作社的道路。

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这样,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真正新颖而富于想像力的”体制创新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在农村“延伸和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对列宁新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超越性”的体现。

(4)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文是1873年俾斯麦对日本赴欧美考察团的谈话,对日本当时的统治集团有很大的影响。

他说:

“方今世界各国,虽皆声称以亲睦礼仪相交往,然此全系表面文章,实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

……彼之所谓公法,虽号称保全列国之典章,然而一旦大国争夺利益之时,若与己有利,则依据公法,毫不改变;若与己不利,则翻然诉诸武力,固无常规也。

小国孜孜省顾条文与公理,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尽其力保全自主之权,然遭其簸弄凌侮之政略,则每每几乎不能自主。

是以(普鲁士兵)慷慨激奋,一度振兴国力,欲成为国与国对等之权实施外交之国,乃振奋爱国心,积数十载,遂至近年始达成所愿。

材料二 日本伊藤博文于1882年3月为考察宪法去欧洲,在德国听了毛瑟的讲课,在奥地利听了施坦因的讲课。

留欧三个月便掌握了制胜自由民权派的理论和手段。

他满怀信心地说:

“充分确立了巩固皇室基础,使大权不至旁落的大道理。

——远山茂林《日本近现史》第Ⅰ卷

材料三 在德国和日本,封建统治连同强大的官僚等级制度都被保存下来了。

这就使德日有别于英、美、法。

后者由于本来就缺少封建制度或由于战胜了它,而使近现代进程起步较早,并且现代化是在民主制的保护下进行——我们大致可以合理地归类为资产阶级革命。

——B·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俾斯麦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不要摘抄原文)。

这一基本原则确认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伊藤博文考察欧洲的目的是什么?

自由民权派在日本指什么?

在制宪后日本议会和自由民权派处于什么地位(要具体说明)?

(3)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易于接受德国影响的社会历史根源。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到:

“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

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

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材料三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

——《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的理由和实质。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

分析其原因及后果。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前后,美国传教士来华时,正是华盛顿形象在美国被神化阶段,有关华盛顿的信息在中国传播开来。

粗略分祈一下,至少有以下几个不同的华盛顿形象:

一是开国总统,国父形象。

二是领导人民打败英国殖民主义者,实现民族独立的民族英雄形象。

三是能征善战的军事统帅形象,所谓起义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提三尺剑,开万里疆。

四是打了天下但不占天下,不做皇帝的尧舜形象。

五是具有坚定的民主思想,开创世界民主道路的民主形象。

六是严格遵从已有民主制度,遵守宪法的守法形象。

七是敢于认错,不讲谎话,见义勇为,孝顺母亲,诚实、行善、孝顺形象。

八是也有缺点错误,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发脾气的凡人形象。

九是善于积累财富的大庄园主形象。

(1)你认为清末民初,深入人心的是哪一个华盛顿呢?

说明你的理由。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华盛顿的历史功绩。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据题干时间:

18世纪中叶,题干信息“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真正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国王只是名义上仍保留权力,故选D项。

A、B两项说法不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的史实,排除;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材料是中央职官制度变化,未涉及“君主”,故A项错误;“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归户部和工部……归刑部”,即三省六部制,故B项正确;材料是中央职官制度变化,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C项错误;虽是宋朝,但材料未涉及“二府三司制”,故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科学与民主”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理性”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B项错误;以“不敬神”的罪名起诉他,说明雅典的民主随意性强,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不是法律问题,故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漫画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稳定国际汇兑,故A项错误;发达国家向世界银行要求提供长期贷款,故B项错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世界金融机构,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无关,故C项错误;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在两个组织中拥有更多话语权,要改变这一局面,就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D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也没有改变弱国地位,故B、C项错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美等国主动放弃了一些在华特权,这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故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雅典民主忽视了少数派和少数意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政治管理。

材料未涉及“成年男性公民”,故A项错误;材料与“小国寡民”无关,故B项错误。

压过少数派,连呻吟一并埋葬,强调了雅典民主容易走向暴民政治,故C项正确;雅典民主确实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但并非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贝多芬的了解。

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交响曲中以英雄为主题的是《第三交响曲》和《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毕生努力的作品,是音乐史上最早加入合唱的作品,被誉为“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因此答案为C。

8.【答案】D

【解析】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故A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才最终巩固了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拿破仑帝国的统治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增强了共和派的实力,最终法国确立共和制,反过来也推动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

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

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选择B项。

10.【答案】C

【解析】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习惯法已经不存在,故A项错误;公元前三至二世纪,罗马法是公民法,无法解决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不是“革除古代法弊端的钥匙”,故B项错误;公元3世纪万民法出现,扩大了公民权的范围,是“革除古代法弊端的钥匙”,故C项正确;自然法与“革除古代法弊端的钥匙”无关,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以高指标、浮夸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的发展,A口号与图片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造成生产的下降。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问题是两个不同时期政治体制变化的主要原因。

北洋政府时期主要是向欧美国家学习,而国民大革命以来,主要是向苏联学习,苏联是党政合一的政治体制,C项正确;从时代背景上来看,民族危机、启蒙思想和中共的影响都是存在的因素,但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D项。

13.【答案】

(1)演变:

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

方式:

(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

(2)趋势:

从私密的御用咨询、决策机构演变为公开、合法的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

原因:

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王权走向衰落;议会主权的逐步确立;政党政治的兴起;内阁逐渐摆脱君主控制走向独立。

(3)类别:

清代前期强化封建集权的改革;后期是仿效西方制度的改革。

评价:

体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也是晚清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及向学习西方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向。

(4)因素:

本国历史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变(时代变迁);外部的影响。

【解析】

(1)第一小问演变,据材料一“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得出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据材料一“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得出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据材料一“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得出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第二小问方式,据材料一“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中书监始参大政”等得出(另设机构)转移相权,据材料二“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得出分割相权(相互牵制),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二中“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得出从私密的御用咨询、决策机构,据材料二“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得出演变为公开、合法的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王权走向衰落,议会主权的逐步确立,政党政治的兴起,内阁逐渐摆脱君主控制走向独立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类别,据材料三中“理藩院”“军机处”得出清代前期强化封建集权的改革,据材料三1859年后设“总税务司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得出后期是仿效西方制度的改革;第二小问评价,据“晚清时期(1840—1912年)”,应从近代社会的沉沦和近代化等角度回答,结合所学得出:

一方面体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向。

(4)因素,据材料一中“宰相”的演变、据材料二“内阁”的演变得出历史传统,据材料三晚清时期的变化得出外部的影响,并结合所学,从时代变迁角度回答。

14.【答案】

(1)特点:

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允许商品贸易、允许存在剥削。

(2)特点:

政府投资设立国营公司;政府放权经营,公司市场化独立运作;地区性综合治理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相结合。

(3)表现: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实行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体现:

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内深化改革,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启示:

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要结合本国国情;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可以相互借鉴。

【解析】第

(1)问,此题考查对材料特点的概括。

以省略号为界限,前面介绍的是政府出租大量中小企业,成为资本主义企业;后面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比较,可以得出允许自由贸易,承认剥削。

(2)问,此题仍然考查材料的归纳。

要概括体制创新的特点,应关注省略号,第一个省略号前面强调了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国家性,通过国家实现各级政府的协作;同时该局规定表明除了上缴部分收益外,要重点改变该流域的落后面貌和改善民生、发展经济;第二个省略号后强调该局的独立性、市场化运作。

第(3)问,第一小问邓小平沿列宁新经济政策在农村“延伸和发展”的表现可以从材料概括,主要包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三大表现;第二小问改革开放对新经济政策的超越,应对比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上的差异,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在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程度上有很大的进步。

第(4)问,经济体制的创新首先要符合国情,材料还体现了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的经济政策的相互借鉴。

15.【答案】

(1)各国竞争是以实力为基础,以强欺弱,强权胜于公法是当时处理国际关系的公认原则。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须不断体现这一原则。

(2)制定日本宪法;资产阶级民主派(或议会中资产阶级代表人物);1889年制宪后虽设置议会,但内阁不对议会负责,而对天皇负责,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才能生效(天皇权力高于议会),天皇有权解散议会,臣民虽获得一些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但要在法律范围内。

(3)日本明治维新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且新军阀集团掌握政权。

【解析】资本主义列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是以自己利益为核心,弱肉强食,这一原则在俾斯麦的言论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回答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第二问,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日本帝国宪法》的特点;日本的军事体制和宪政体制所以要模仿德国,原因在于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致相同,又都有军国主义的传统。

16.【答案】

(1)理由:

满足日本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

实质:

把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三国加强了对日作战的合作,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使中国收回被日本窃取的领土,有利于中国的国家统一;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3)变化:

由支持中国到阴挠中国统一。

原因:

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新中国成为美苏亚洲争夺的重点。

后果:

造成中国海峡两岸长期分裂,阻碍了中国的统一。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

(1)问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其实质是将满蒙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2)问概括材料二信息“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进行思考。

第(3)问材料三反映了美国用武力阻挠中国解放台湾,联系二战后的世界形势进行考虑;思考对中国的统一大业的不利影响。

17.【答案】

(1)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华盛顿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赢得了美国的独立。

胜利后任制宪会议主席,制定《1787年宪法》,之后当选为美国首任总统,为美国建国、国家民主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伟大的政治家,美国的开国元勋。

【解析】本题考查华盛顿的历史功绩及其评价。

(1)问根据中国清末民初的国情判定应该选哪种形象,然后从华盛顿的贡献于中国当时的国情相比较得出理由。

(2)问是对华盛顿历史功绩的归结,根据材料反映出的形象,归结出华盛顿的功绩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