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807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一中届高三份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一中2018届高三12月份模拟考试

命题教师: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

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2.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

3.“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

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4.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

“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B.苏联已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西方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D.苏联形成了农、轻、重比例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5.阅读近代中国国内工业统计资料表(外国人办的企业除外),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B.一战期间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清政府对内经济政策的调整

6.1933年12月31日,凯恩斯《致美国总统的公开信》在《纽约时报》上刊发。

在信中凯恩斯敦促罗斯福将NRA(国家复兴总署)束之高阁,他将NRA称之为一个“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的机构。

这说明此时的凯恩斯(  )

A.已改变了其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

B.找到了拯救美国经济的良方

C.希望通过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来恢复经济

D.反对政府扩张权力破坏国家机制

7.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

下列选项与宣传主题相符的是(  )

A.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

B.实施“五年计划”

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设立经济特区

8.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

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的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9.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主要是()

A.按国际惯例尽量避免国际纠纷

B.吏治腐败逃避管理责任

C.因为《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

D.畏惧洋人不敢得罪双方

10.1774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州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

而1787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

这一转变(  )

A.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

B.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

C.解决了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

D.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

11.毛泽东认为“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而在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

这是因为(  )

A.国民政府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抵抗

B.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认识不断发展

C.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处在防御阶段

D.当时的抗战还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

12.《唐会要》载:

“元和二年十二月敕:

自今以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

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

……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

”由此可见,唐朝科举()

A.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

B.注重对士人品德的考查

C.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

D.由御史台主持考试事务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18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北美史学家时常抱怨,中国也有“教科书问题”,总是腰斩他们的“革命史”,把一部完整的美国革命史按照自己的口味裁剪成一段“亚非拉人民要解放”的早期历史,视野所及,似只有从1775年到1782年的独立战争,却将更为重要的1782年至1787年的制宪历史弃之不顾。

另有一些美国历史学家认为,要理解这场革命,仅仅延伸至1787年也还不够,这场革命有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独立战争,第二段落为制宪活动,第三段落是从费城制宪到1800年杰斐逊大选获胜,政党轮替执政,人类第一次实现统治权力的和平交接。

美国革命如果仅仅停留在第一段落,那就不是革命,而是一场战争,甚至仅仅是一场内战:

同一民族内部母邦与移民之间发生的分裂性内战,并不是外来异族统治与原住民之间发生的“民族战争”。

这场“内战”后来之所以发展为“革命”,是在“内战”结束之后的第二、第三段落,从1787年至1800年才从容开展。

——朱学勤《近代革命与人性改造——<阳光与闪电——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中译本序)》

指出材料中中美两国史学家关于“美国革命史”的不同叙事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两种叙事模式。

(评价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述合理,论述充分。

14.(19分)无论中国传统思想还是西方传入的思想,都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以“礼”和“仁”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取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思想中的“保守”方面及其理由。

结合上述材料,依据董仲舒、梁启超的时代背景和主张,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有人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请用材料三予以论证。

后来孙中山又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回答后者与前者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经历了照抄照搬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历史,简要叙述这一转变。

 

三、选修部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1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

“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决这种困扰。

材料二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之时为止。

材料三根据梭伦的立法,年收入达500麦斗以上第一等级,年收入达300麦斗的为第二等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则为第三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全归为第四等级,当时前两个等级约1000人,后两个等级约为30000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

(2)材料二、三分别体现了梭伦改革的哪一措施?

对于雅典民主政治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崩溃之后,德国陆军力量大大超过英国,空军力量旗鼓相当,海军则不幸处于劣势。

……希特勒指出,德国的最大目标在于建立一个北欧种族大联盟,英国在其中保持其海上帝国的地位,而德国,作为它的对等合作者,必须在大陆称霸,并且向东方提出新的领土要求。

希特勒从未放弃这一观点。

当丘吉尔拒绝了他的多次和平建议之后,他恼羞成怒。

德国空军于l940年夏对英国的一次“鹰式袭击”,实质上是一次求和姿态,这是一次有节制的努力,企图说服英国拖长战争是无意义的。

——阿尔明·冯·隆《失去的世界帝国》

材料二英国早就预见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取决.于制空权的争夺,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

而德国始终抱有诱使英国媾和的幻想,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海狮计划”也是仓促而就。

德国空军装备的轰炸机绝大部分是俯冲轰炸机和轻、中型轰炸机,航程远的战略重轰炸机数量极少。

护航的战斗机只有梅塞施米特-109还能勉强与英军战斗机对抗,但受到航程的限制,作战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

——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的背景及德军的战略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德空战中英国的优势。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

“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

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

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这段话,在中世纪拉丁文的亚里士多德传记中,被浓缩为“柏拉图是朋友,更大的朋友却是真理”。

请回答:

(1)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

亚里士多德是怎样看待柏拉图的“理念”论的?

(2)亚里士多德在学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

(3)亚里士多德“中庸之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世界体系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

二战后盟国由战时联合走向分裂对峙的根本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故选择D项。

2.【答案】C

【解析】“一边倒”政策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属于“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进行交往活动,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与“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不符合,故B项错误;中美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国家利益有冲突,但是又面临苏联的威胁,从而从敌对走向缓和,故C项正确;“两个拳头出击”是恶劣的国际环境下的无奈之举,没有体现利用“交叉重叠的敌意”,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十二铜表法》颁布时罗马处在共和国时期,①错误;罗马习惯法下,贵族担任的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平民利益。

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成文法诞生,②正确;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③正确;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④错误。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了学生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33年”“在三四年内”可知此时苏联是一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模式在形成中,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模式,不能体现市场经济,故A、D项错误;1936年,苏联才实现工业化,与材料所示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33年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资本主义世界,从而为苏联工业化创造条件,故C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表中商办企业快速发展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故D项正确;A、B项是在民国初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B项错误;C项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凯恩斯只是反对过激措施,并不反对国家干预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凯恩斯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没有具体的经济措施,故B项错误;罗斯福强力推动下通过的“国家复兴总署”法案(NRA),该法案赋予复兴总署过多的权力,使其看上去像是苏联的中央经济计划机关,因此凯恩斯认为罗斯福应该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故C项正确;从材料“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可以看出凯恩斯担心阻碍经济恢复,不是对国家机制的影响,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经济互助委员会是1949年成立,中国没有加入,故A项错误;从图片“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可以看出是建国初期,实施“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材料内容,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后,走的是中国特色的道路,不是学习苏联经验,故C、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有题干材料中“救亡”一说。

“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符合史实,但没有体现材料关键词“救亡”,故A项错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有关,史实错误,故B项错误;“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的前途问题”早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已经开始,时间错误,故C项错误;“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外国人获得此项特权,不受中国法律制约,外国人之间的刑事案件中国不得干预,只好劝他们自行调解,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是导致广州府县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故A、B、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各州之间在国家议会中的比例分配,没有涉及中央政府和州之间的关系,与邦联体制无关,故A项错误;三权分立指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与材料观点无关,故B项错误;围绕各州在国家议会中的比例分配问题进行争论,最终由“平均代议”原则转变为“双重分配”原则,主要是解决在国家集体决策的权利分配问题,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各州自身的政治问题,故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卢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了四大会战,故A项错误;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展全国性的抗战,上海、太原失陷,当时敌人攻势太猛,我方防御不够,所以“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判断,不存在认识发展的过程,故B项错误;防御阶段与全面抗战是否到来无关,全民防御也属于全面抗战,故C项错误;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是因为当时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所以说“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故D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结合史实可知科举制是需要通过层层考试授予不同官职,不能直接报考,故A项错误;从“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就不得申送还会被停职,可知科举制重视对品德的考查,故B项正确;结合史实可知隋唐时期把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故C项错误;“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可知御史台是负责监察的,故D项错误。

13.【答案】中国史家认为美国的革命史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

美国史家认为美国革命史既是对旧制度的推翻和否定,也包括新制度的建立和巩固(美国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独立国家的建立,更突出的表现在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中国史的叙事模式,是在革命史观的指导下,从阶级斗争的视角去研究历史(强调改朝换代的意义)。

认为1783年,美国彻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开始独立发展道路,是美国革命的突出成果。

美国史的叙事模式,运用现代化史观,强调推翻旧制度后,美国政治民主化的不断发展。

美国革命的意义,突出体现在推动美国的现代化发展(破旧立新)。

1787年,在邦联政体的弊端日益暴露情况下,《1787年宪法》出台,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符合美国发展的需要。

1800年,政党政治确立,两党轮流执政,两党制的确立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突出表现。

在和平的局面下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发展。

美国式叙事模式更强调长时段、完整关注美国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解析】中国史学家以革命史观为指导,从阶级斗争角度看待美国早期历史,强调美国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作用;美国史学家运用全球史观长跨度看待美国历史,既强调美国脱离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更强调美国独立之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人类社会的示范作用,美国史的叙事模式更能完整全面的彰显美国民主政治建设对人类现代化发展的破旧立新作用。

14.【答案】

(1)保守方面:

“礼”的主张。

理由:

在新旧交替时期主张恢复奴隶制等级秩序。

董仲舒:

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制度和社会的稳定。

利用了孔子“礼”的思想,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以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梁启超:

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社会的变革即将到来,梁启超认识到孔子思想缺乏民主思想,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2)论证:

继承:

继承了西方启蒙思想中的民权思想。

发展:

将政治民主和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二者同时进行

变化:

民族主义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

(3)叙述:

中共一大对中国国情缺乏正确的判断,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将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一大将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以后一直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斗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思想中所主张的“礼”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西周时期所形成的等级秩序,所以“礼”有保守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严等差,贵秩序”的信息分析说明“礼”维护等级秩序是其保守的原因;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等信息表明背景和主张可以从董仲舒和梁启超所处的时代特征分析,根据所学董仲舒处于汉武帝时期其儒家思想的发展是加强君主专制需要;梁启超处于中国近代,应当从西方民主思想传入,民族危机加剧,挽救民族危亡等角度分析。

(2)根据材料三中“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取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等信息从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分析,表明民权主义反对专制制度,这和西方的民权思想一致,属于继承关系;民族主义反对外族侵略,这是针对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所提出的,属于变化;民生主义是针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属于发展。

(3)根据材料四表格中“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目标”“中共二大提出最低革命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等信息,从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共主要的革命活动出发,包括一大、二大、工人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分析哪些属于照抄照搬,哪些属于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15.【答案】

(1)贵族大量侵吞平民的财产,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2)颁布“解负令”,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保障,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危险。

确立财产等级制,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3)不彻底的改革,体现了中庸思想。

一方面倾向于平民,减轻平民的经济负担,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财产等级制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人民手中。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了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

回答第一问要抓住改革前造成“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的根本原因即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回答第二问要从措施中挖掘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影响;回答第三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出特点并作具体说明。

16.【答案】

(1)背景:

法国投降;德国法西斯势力的高涨;希特勒对英和平攻势的失败;英国放弃绥靖政策。

意图:

逼迫英国与德国合作,避免两线作战(或避免长期作战)。

(2)优势:

战略上,英国准备充分;构建了完整的防空体系;英军本土作战。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从材料一中“法国崩溃之后,德国陆军力量大大超过英国”“当丘吉尔拒绝了他的多次和平建议之后,他恼羞成怒”的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法国投降、德国法西斯势力的高涨、希特勒对英和平攻势的失败、英国放弃绥靖政策。

第二小问战略意图从材料一中“德国的最大目标在于建立一个北欧种族大联盟,英国在其中保持其海上帝国的地位,而德国,作为它的对等合作者,必须在大陆称霸,并且向东方提出新的领土要求”和“企图说服英国拖长战争是无意义的”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逼迫英国与德国合作,避免长期作战。

(2)从材料二中“所以从1940年5月就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一切措施来加强防空”的信息概括出英国准备充分;从“英军虽然飞机数量少,但性能优秀,而且与雷达、高炮和拦阻气球组成了完整的防空体系”概括出构建了完整的防空体系,再联系所学可知英国的优势还在于本土作战。

17.【答案】

(1)亚里士多德认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客观上并无理念世界的存在。

(2)在哲学领域、生物学领域等都有突出贡献,其中被称为工具科学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3)鼓励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以理性为准绳。

【解析】本题以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为主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在高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题型多样,考查灵活,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利用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弱点的批判和逻辑学成就回答前两题,结合“中道”的认识来解决最后一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