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05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docx

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1、“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是怎样的课程?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原本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

作为教学行为,我们需要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本含义与主要类型。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进入高等教育义务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课程体系中,作为课程,我们需要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性质定位与目标任务。

2、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本含义1.反思。

即“反省”,思考检查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2.教师成长与反思的关系。

优秀语文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3.优秀语文教师在反思中的追求。

4.新课程对“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说明:

3、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基本含义。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是对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回顾与思考;

4、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对教师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是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师在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发现现象,提出困惑,分析问题,探寻对策,改进教学,提高水平,实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

5、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主要类型1.按教学的进程。

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学后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

按反思的走向。

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3.按反思的主体。

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

6、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课程定位1.“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初中语文方向设置的一门课程,是初中语文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和必修必考课程。

2.“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也可以是初中数学、初中英语和小学教育等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

3.“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还可以是初中语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

7、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目标任务。

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为考察对象,发现、认识、解决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改进教学实践,完善教学理论;提高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课程的目标任务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

直接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的目标任务、发展性的目的任务。

8、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精心设疑,发展创新个性。

问题是创新之源。

◎创设情景,触发创新灵感。

◎运用想象,激活创新意识。

◎引导比较,实现求异创新。

◎留些问题给学生,激发创新意识。

◎语文课上也谈其它科学,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

◎注意语文教学的延伸,为创新提供活力。

9、“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中,叙述了哪些教学故事?

发现了哪些教学现象?

提出了什么教学问题?

(参考答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在教学故事的叙述中,发现教学现象,在教学现象的观察中,提出教学问题。

例如:

叙述了学生作文立意的教学故事,发现了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立意的教学现象,提出了怎样设疑启发的教学问题;叙述学生模拟充当导游介绍长江三峡的教学故事,发现了学生积极思维、完成对内容的创新复述的教学现象,提出了怎样运用复述、创设情景的教学问题;叙述了学生运用想象的教学故事,发现了学生创造出了浪漫瑰丽新奇景象的教学现象,提出了怎样发展创新思维的教学问题;叙述了学生比较《孔乙己》和《范进中举》内容异同的故事,发现了学生展开求异思维的教学现象,提出了怎样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问题;等等。

10、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分析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在教学回顾中发现现象、在现象观察中提出问题、在问题分析中获得认识。

获得的认识有:

精心设疑有利于发展创新个性;变式复述创设情景,可以触发创新灵感;运用想象,可以激活创新意识;引导比较展开求异思维,可以实现求异创新;等等

11、简言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环节是:

在教学回顾中发现现象,在现象观察中提出问题,在问题分析中获得认识,在认识运用中完善教学。

你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的各个过程环节是否有需要改善之处?

(建议意见)要了解“什么是教育叙事?

(可学习丁钢《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的内容有哪些?

教育叙事是教师叙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故事,应该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自己与学生的体会,故事情节,对故事的思考。

即详细系统的事件描述+对事件解释性的理解。

详细指全面收集有关研究问题的素材,系统指对材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加工;解释性理解指阐释被描述事件的意义。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中叙述教学故事,应该以语文教学为中心,讲述鲜活的语文教学故事。

将语文教学活动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再认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感触、思考和困惑,谈自己的教学收获和教学缺憾,表述对教学改进的看法。

把“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的内容有哪些?

”弄清楚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的各个过程环节是否有需要改善之处也就清楚了。

12、按教学的进程,按反思的走向,按反思的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分别是教学反思的哪种类型?

各种类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是否实现了这种作用?

(建议意见)要了解“教学反思有哪几种类型?

各种类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教学后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施活动之后对自己的想法、行动的反思;通过“教学后的反思”,语文教师分析所发生的教学事件,并得出自己的认识;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

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教学中的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施活动过程中及时、自动地对自己的想法、表现进行反思;通过“教学中的反思”,语文教师观察教学行为,理解教学行为与学生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

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前的反思,是前两种反思的结果,以前两种反思为基础指导以后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前的反思”,语文教师用自己的认识,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这种反思的直接作用是:

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按反思的走向,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纵向反思。

在语文教学的历史过程中,思考和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不断地获取外界(特别是学生)的反馈意见,把反馈意见同自己的教学实践整合在一块儿思考。

横向反思。

在听课观摩与交流中,思考和认识他人的教学实践,跳出自我来反思自我,通过探寻、比较、研究,区别自己与他人理念的差别、方法的差异等,取长补短,提升自己。

按反思的主体,教学反思的类型可以分为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

个体反思,是个人对教学的回顾思考。

集体反思,是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或同事的教学,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互动式的对话讨论,合作学习,分享成功,共同提高。

13、联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中的教学实例,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与“初中语文学科基础”课程、与“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的关系。

(建议意见)首先要了解“初中语文学科基础”课程、“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分别承担的不同任务,要了解“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与另两门课程的联系。

“初中语文学科基础”课程:

本课程依据初中课程计划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介绍有关学科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并进行相应的学科专业能力训练。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初中课程计划规定的各学科课程与教学理论。

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初中课程某一学科的性质、特点及该学科在初中课程地位的说明,该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要求、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课程资源开发与教材选编的基本原则与策略、课程实施与教学的策略要求及基本程序、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与学习指导的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的标准与策略、该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策略,等等。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

本课程旨在引导考生在学习初中各科学科基础和中学各科课程与教学的基础上,能够依据新课程的要求组织专题研究,引导考生通过教学实践、校本研修和教学反思,明了本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过程,帮助他们形成专业发展意识,在总结与提升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

(全国考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

14、联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反思”中的教学实例,谈一谈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目标的认识。

(建议意见)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目标任务。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目标任务是:

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为考察对象,发现、认识、解决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改进教学实践,完善教学理论;提高教师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目标任务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

直接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的目标任务、发展性的目的任务。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直接目标任务是:

发现、认识、解决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进一步目标任务是:

追求语文教学实践的改进和语文教学理论的完善。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发展性目标是:

明了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与过程环节,促进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15、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内容1.“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学习研究的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的指向,应该由具体问题切入,应该由具体问题生发。

具体问题涉及: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面,初中语文教学操作方面,初中语文教师发展方面。

2.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

语文教学方案有哪些基本要求?

怎样把握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3.初中语文教学操作方面的主要问题。

涉及五个领域:

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教学领域的主要问题:

怎样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

怎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4.初中语文教师发展方面的主要问题。

怎样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

怎样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

语文工具书有哪些作用?

怎样利用好语文工具书?

文学的变化给语文教育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文本的多元意义对语文教学有怎样的要求?

5.“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走出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的藩篱,打破以专业学科为主线的结构;建立以适应教师需要为主线,以教学案例为载体,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课程。

16、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结构1.问题导入。

2.案例分析。

3.理论阐述。

4.实践拓展。

17、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学习方法“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反思札记,教学叙事,交流讨论,行动研究等。

18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学习要求1.形成自觉反思行为。

2.做到行思知一体化。

3.反思过程循环发展4.反思形式灵活多样。

5.加强阅读写作锻炼。

6.营造反思学习氛围。

19、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院的马克斯·范梅南(MaxvanManen)教授是世界著名教育学家,他在论述教师教育智慧时曾说:

“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

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对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联系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谈谈本课程学习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应该有哪些。

要认识和理解教学实践与反思的重要性。

(联系教学实际略)语文教师的智慧和机智是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产生的,语文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的学习研究,应该由具体问题切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学习研究的内容,应该由具体问题生发。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课程中的问题不是语文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也不追求知识的系统化和学科的完整性,而是回应一线教学实施中的实际困惑及重点、难点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以教学实践案例为载体,选取、叙述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观察教学现象,提出教学问题,思考理解问题实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获得反思体验和理性认识,掌握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20反思教学的得失,记下自己的感悟。

养成写教学反思札记的习惯,并辑录成册,留存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印痕,以作反思的对象或参照。

(建议意见)了解反思札记的内容和基本格式,坚持定期写教学反思札记。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札记的内容:

教师叙述教学故事,反思教学得失,记下自己的感悟,包括教学实施状况、目标达成情况、重点难点把握如何、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有无不当、教学思想正确与否等。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札记的基本格式:

回顾教学(叙述事件,发现现象),分析教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认识教学(探究问题,形成看法),改进教学(解决问题,完善认识)。

21、以某一次语文教学活动为中心,讲述鲜活的语文教学故事;将语文教学活动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再认识,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感触、思考和困惑,谈自己的教学收获和教学缺憾,表述对教学改进的看法。

(建议意见)关注实然的故事,清楚事件的过程,捕捉事件的细节,解读事件的意义,基于教学实践、运用语言生动地概括事实、准确地提升经验和升华理论。

可以是围绕主题的一个一个的小故事,也可以是一个较长的故事(按时序)。

不仅对故事的过程进行描述,而且要借助事件,提出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对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展示出立场和理论视角。

要总结描述事件,提出其成败利弊,并分析成败利弊的原因。

要加深对故事的认识理解,点明事件主题,揭示事件蕴涵的某种意义。

22、为什么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应该是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应该是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

我们应该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自觉反思,养成习惯;勤于实践探索,理性地认识教学实践;深入理论钻研,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地理解,全面地领会语文教学理论,追求语文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23举例说明: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过程的循环发展。

(建议意见)首先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过程的循环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的过程环节是:

在教学回顾中发现现象;在现象观察中提出问题;在问题探究中获得认识;在认识运用中改进教学。

反思过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螺旋发展,不断上升。

24、根据实际需要,制订自己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计划。

(建议意见)“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当前自己教学中的主要优势和不足,教学中发现的实践困惑和理论问题,认识提高及教学改进的目标和措施,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预设活动。

25、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完整正确

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

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完整;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正确

26、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完整1.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完整。

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包括:

课题和课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

2.语文教学目标在教案中的呈现。

语文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厘定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向,而不是三个目标;不能割裂三维目标,要保证三维目标的一体化。

3.语文教学内容在教案中的呈现。

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方案中未单列项目;但在教案的教学重点难点项目中,要列出重要的、疑难的教学内容;教案的教学活动项目中,各个过程环节也都要列出具体的教学内容。

4.语文教学活动在教案中的呈现。

教学活动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方法、活动程序。

5.语文教学反思在教案中的呈现。

27、语文教学方案中的要素必须正确1.课题和课型符合一定的要求。

2.教学目标符合一定的要求。

3.教学内容符合一定的要求。

4.教学活动(内容、时间、方法、程序)符合一定的要求。

5.教学评价符合一定的要求。

6.教学反思符合一定的要求。

28、阅读下面《周庄水韵》教案,然后思考问题。

周庄水韵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

培养依据文本,由浅入深,品析文章关键词句。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体会作者抓住水乡特征来体现周庄的优美和韵致的写法。

教学难点

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引发学生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初步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文导入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就曾居住周庄,它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乡。

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吴冠中曾赞叹:

“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被成为中国“第一水乡”。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感悟他笔下的“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

”《周庄水韵》之美。

(板书)。

解题:

韵A.好听的声音B.韵母C.情趣D.姓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

有感情的诵读中,品析文章关键词句,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

2.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从1-3段中找一句话来阐释:

体现作者对周庄饱含感情,又印证了本文课题的恰当?

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

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教师小结:

周庄的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凭添了韵味。

充满诗情画意。

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

又是泛舟水乡,人们的美好感受等多方面的情趣。

因此,水韵一词更能全面地概括文章内容。

3.局部朗读

细节品味:

看前三段,你认为哪一段最富有诗意,通过你精彩的朗读和品评,带领大家初游周庄,领略它的情趣?

朗读,理解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前两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游览,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的周庄比作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哪一位同学愿意带领我们欣赏春雨雾中的周庄水韵?

教师小结:

请同学们再次体味,自己朗读一遍。

齐读,提问:

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的周庄比作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教师带领学生,轻声朗读积雪融化的句子,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教师小结。

配乐,朗读接龙,邀请两位同学。

师:

仲春时节雨雾中的周庄像水墨画,冬天雪后的周庄像版画。

在作者眼中,温暖春夜的周庄像什么?

读课文,说说第五段描绘了哪两幅和水有关的场面?

彩灯闪烁的水面——多姿多彩水面上绚丽的烟花——变幻奇妙

4.拓展发散

虽然我们不能亲临周庄,但是,作者优美的文笔,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写意的画卷。

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你读文中得到的、写周庄之美的句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5.课堂总结

周庄的情趣在于它多变的水,阅读的乐趣在于深入探究之后的惊喜发现。

只有投入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才能读懂作者,才能与文本对话。

也才能走出文本,引发你的独特思考。

紧张、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常多浮躁,也让我们的心蒙尘埃,希望这节课,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静下心去读书,品味文字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放牧心灵于美文中。

回归古朴的宁静,净化灵魂,陶冶性情。

作业

(1)自学,圈点批注,赏析课文5、6段,深入感知周庄水乡童话世界绚丽之美。

(2)比较阅读:

本文与《感悟周庄》、《绝版的周庄》,联系历史与现实,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教学内容丰富,难以面面俱到。

前期试讲设计了好几种方案,但都找不到感觉,感觉很困惑。

最大的困惑是师生难以融合。

再后来才确定通过品读来完成这篇文章的解读。

要想上好这篇文章,首先要借助学生全面透彻的预习。

我以学案的形式把文章的重点难点渗透给学生。

布置学生做好充分的朗读。

尽量做到课堂训练有明确的指向性。

想通过这种品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去读书。

去思考,去想象。

力争在课堂上落实学生生成性知识。

我这班的学生比较听话,虽然平时训练有素,可是很少上公开课。

周五的下午学校放假,让学生去附近的公园找陌生人,家里的邻居,亲戚去练习读课文。

学生认真完成练习,获得别人的认可,这算是一种成功的收获吧。

这节课结束了,觉得很多地方很遗憾。

也有些环节处理比较拖沓。

自己灵活应变的能力还差一些,比较拘谨。

自己的紧张情绪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虽然学生在这节课上有强烈的品评意识,但我觉得在公开课上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细致入微,与学生的沟通缺乏过去的默契。

这些都是以后我需要改进的。

在教学引导环节中不够自然,导语比较生硬,刻板,这是以后我需要注意的地方。

这节课给我很多启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更加深入地去思考,精心地设计教学预案。

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

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意思是:

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奔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水流探索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一定能够理解。

说一说,在《周庄水韵》教学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的?

(建议意见)要具体分析,学生是怎样在教师引导下,一步步感受作品情韵的。

通过初读课文,怎样感知作者对周庄饱含的深情;通过局部朗读,通过哪些细节品味前三段,领略周庄的情趣;通过朗读第四段,怎样深入体会体会作者前两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和感受;通过轻声朗读积雪融化的句子,怎样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周庄水韵》教案是简略的语文教学方案,适合经验丰富的教师使用;请你将其改为详细教学方案,以供经验不足的新教师使用。

(建议意见)将简略教案修改为详细教案,重点在于对教学活动的修改。

比如,各个过程环节要列出这个环节活动需要的时间;各个过程环节也要列出这个环节具体运用的教学方法。

每个环节教师、学生分别需要完成哪些教学活动。

有多元意义的内容要针对学生学情作出预测并提出应对策略。

三、从形式上看,语文教学方案的要素必须完整正确;根据语文教学方案的形式要求,评析语文教学方案《周庄水韵》。

(参考答案)从形式上看,语文教学方案的要素必须完整。

应包括课题、课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

《周庄水韵》教案中具备的要素有课题(周庄水韵),教学目标(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

培养依据文本,由浅入深,品析文章关键词句),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是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体会作者抓住水乡特征来体现周庄的优美和韵致的写法;教学难点是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发学生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初步思考;教学活动各个过程环节有课文组织的听说读写思活动),教学评价(教师小结如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教学反思(这节课结束了,觉得很多地方很遗憾。

也有些环节处理比较拖沓。

自己灵活应变的能力还差一些,比较拘谨)等,从形式上看,语文教学方案的要素基本是完整的,但各要素需要完善,例如教学反思应增加经验总结和规律认识。

四、从内容上看,语文教学方案中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必须踏实有效和适应需要,根据语文教学方案的要求,评析语文教学方案《周庄水韵》。

(参考答案)《周庄水韵》教案中,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周庄的历史、位置、名人以及吴冠中对其评价;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对周庄包含深情;通过局部朗读,深入体会周庄的情趣;通过交流分享,领略周庄的诗意;通过课外作业,增加对周庄的了解和认识。

各项教学活动目标扎实,内容充实,过程真实;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需要。

五、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周庄水韵》教学恰当地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效果很好,但未将其列入教案。

请你按照自己的认识,设计《周庄水韵》课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将其列入教案中适当、必需的位置。

(参考答案)可以播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