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3141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docx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观题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简答题

1.简述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1有法定依据;3违法事实确凿;4较小数额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

2所谓较小数额的罚款,是指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2.简述行政征收的作用?

1行政征收是国家实现其管理职能,满足财政支出需要的保障;

2行政征收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具有管理经济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3行政征收属于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别,公平负担,协调各种利益团体和各阶层的利益;

3.简述行政合同的特征?

1行政合同属于一种双方行政行为;

2行政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优益权;

4行政合同的目的是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或者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5行政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履行行政合同发生的争议,受行政法调整,根据行政法的有关规则,通过行政法上的救济途径(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予以解决。

4.简述行政机关的特征?

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实行领导——从属制;

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

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

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的与个人、组织打交道;

5.简述我国关于公务员辞退的法定情形。

1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2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其考核等次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

3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

4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其工作,本人拒绝对其的合理安排;

5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

注意:

公务员被辞退,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待业保险。

6.简述行政诉讼起诉被受理的条件?

1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有明确的被告;这一条要求,原告在提起诉讼时,必须具体清楚地向法院表明控告谁,即被诉行为是由哪个行政主体作出的。

7.简述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被授权组织:

1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2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时,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

3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8.简述行政许可在现代国家中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控制进出口贸易,发展民族经济,保持国内市场的稳定;

2消除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因素,保障社会经济活动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3保护广大消费者及公民的权益,制止不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

4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管理,协调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

5保护并合理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国力资源,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资源、财力及人力的浪费;

9.简述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1促进行政民主;5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行为的效率取决于——行政方式的适当选择、环节的合理安排、过程的科学组合,以保证行政机关活动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3行政违法行为的发生大都与制度不完备、程序不健全有关;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不给失职与滥用职权留有余地,从而起到确保行政权在法治的轨道上正常运行的作用。

4监督与控制行政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A:

行政程序法使行政程序成为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条件;

B:

行政程序法是杜绝失职和滥用职权等行政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

10.简述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1行政相对人是行政主体管理的对象;

2行政相对人也是行政管理的参与人;

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救济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制监督关系中可以转化为救济对象和监督主体

11.简述代执行和执行罚的特点?

(一代执行的特点:

1对象是行政行为所确立的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如违法建筑物的强制拆除、代出义务工等。

2有法律根据或者有合法的行政行为存在,而法定义务人不履行其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这是代执行的实施前提。

3代执行的主体必须是行政强制执行机关,行政强制执行机关所指定的第三人可以成为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主体。

(二执行罚的特点:

1一般只适用于不作为义务和不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

2执行罚的数额从义务主体应履行义务之日起,按日数计算,并可反复适用;

3执行罚的数额必须由法律、法规明文作出规定,执行机关只能依法实施,无裁量余地;

12.简述行政复议的特点?

1由法定的行政主体进行;

2行政复议按照特定行政程序进行;

3是一种行政裁判行为;5依申请的行为;

4行政复议同时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13.简述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须符合的条件?

1赔偿是法律规定的;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

2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

3国家负责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

4损害必须是现实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不是想象的;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

14.简述可诉性行政行为的特征。

根据《行政诉讼法》,可诉性行政行为:

1是具有司法审查必要性的行为。

2是与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有关的行为;

3是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实际影响的行为;

4是在现实情况下有司法审查可能性的行为;

5是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机关、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15.简述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的特点。

1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2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3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基础是对行政决定法律适用的审查;

16.简述被授权组织的条件?

1相应组织应与所授权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

2对于某些特别行政职能,被授权的组织还应具备某些特别条件;

3相应组织应具备所授权行政职能行使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4相应行政组织应具备了解和掌握与所行使行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支持的工作人员;

17.简述行政行为的涵义和特征。

(1特征:

A:

服务性;B:

裁量权;C:

单方性;D:

强制性;E:

从属法律性;

(2涵义: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1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的行为,即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2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即行政主体的行为所引起的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或其他法律关系;

3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即行政主体的相应行为能对作为行政相对人的个人、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对行政相对人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

18.简述管辖权移转与移送管辖的区别。

1管辖权转移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移送管辖无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同意;

2管辖权的转移发生于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是级别管辖的一种变通形式;移送管辖一般发生于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是地域管辖的一种补充形式。

3管辖权的转移是指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将案件管辖移交给原本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使其获得对该案件的管辖权;而移送管辖是指无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把已经受理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行政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

19.简述行政处罚的特征?

(体现了强烈的制裁性和惩戒性

1行政处罚的是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

2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定权限,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行政处罚权只能由行政主体行使。

3行政处罚的目的既是为了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和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违法者予以惩戒和教育,使其以后不再犯。

4行政处罚是针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即对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财产、名誉或者其他权益的限制或剥夺,或者对其科以新的义务。

20.简述行政裁决的特征。

1行政裁决具有不可变更力;

2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

3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

4行政裁决程序通常依当事人的申请开始,以协商或调解为前置;

5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是民事性质的,且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这是行政裁决的前提;对行政裁决不服,只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21.简述申请行政复议的条件?

1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2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4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

5申请人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2.简述行政诉讼被告资格。

1必须是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主体;

2必须具有行政诉讼权利能力,并以自己的名义应诉;

3必须事实了原告认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23.简述行政许可的特征。

(1行政许可:

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政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的特征有: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一般禁止;

3行政许可是收益性行政行为;即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确保财政收入;

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并应以正规的文书、格式、日期、印章等形式予以批准、认可和证明,必要时还应附加相应的辅助性文件。

24.简述行政诉讼被告的特征。

1被告必须是经原起诉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行政主体;如果没有被诉则不成为被告;

2被告与原告处于对抗地位;一方面,没有原告就没有被告,但同时,被告与原告又因相互抗辩、对立面存在;

3被告恒定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不能成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即被告只能是行政主体;

25.简述行政给付的一般程序。

(1定期性发放的行政给付:

1通常应当由给付对象本人或所在组织、单位提出申请;

2主管行政机关依法对其进行审查、评定等级,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技术专家或专门部门的鉴定,以确定标准,然后再定期(按月或年发给。

(2一次性发放的行政给付:

通常由给付对象提出申请,主管行政机关予以审查核实,然后按照法律、法规或规章所确定的标准一次性发给。

(3临时性发放的行政给付:

1有的由给付对象提出申请,有的则由基层组织确定给付对象;或者经有关基层组织发给给付对象。

2不同形式的行政给付程序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程序规则,主要有:

A:

申请程序;B:

审查程序;C:

批准程序;D:

实施程序;

3在这些程序中,一般都要书面形式,如果行政给付的标的为一定的财物,具体的给付还应有一定的物品发放登记程序。

26.简述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1在行政强制执行中不得进行执行和解;

2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

3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

4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

5行政相对人不履行的义务,是适用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

27.简述行政诉讼证据的特征。

1证明对象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2行政诉讼的被告在证明活动中负有特别的法律义务;

28.简述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行政救济关系;4内部行政关系;

29.简述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范围。

1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2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3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4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5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没有依法发放的;

6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措施决定不服的;

7对行政机关作出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决定不服;

8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9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10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的,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1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30.简述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

1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如果不是以自己名义进行的,只能是“诉讼代理人”。

2与行政案件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但是(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他们与案件结果没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

3受人民法院裁判拘束;法院的裁判是针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当事人必须服从;受法院裁判拘束意味着诉讼的法律后果由当事人自己承担。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论述题

论述题

第一、试论述行政基本原则的性质和功能?

1.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基础性规范”,是产生其他具体规则和原则的规范;行政法的具体规则和原则以行政法基本原则为指导,反映和体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能违反行政法基本原则或与之相抵触。

2.行政法进行原则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体现行政法的基本价值观念的规范;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精神贯穿于行政法的具体规范中,该精神浸透着相应的基本价值观念。

3.行政法基本原则是一种普遍性规范,它对行政关系进行整体的宏观调整、规则;

1行政法执法者在使用行政具体规范调整特定行政关系时,必须受行政法基本原则指导;

2必须将基本原则的精神与具体规范所确立的具体行为结合起来,行政法通过这种法意与法则的适用结合法的整体功能和目标得以实现。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指导、调整整个行政法行为,而且指导和调整行政法的整个立法行为;

1行政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都要体现和贯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行政法基本原则对立法的指导和调整是其在执法中得以实现的保证;

3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和规章,都需受行政法基本原则和指导;

5.行政法基本原则不仅对行政法的立法、执法起宏观指导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场合也直接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这也是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行政法基本原则一般不直接调整和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

2但是,在某些缺少行政法具体规则的调整的情况下,或者法律给行政主体或行政争议处理机关留下较广泛的自由裁量余地时,行政行为的实施或行政争议的处理就要直接受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拘束,即直接根据行政法基本原则作出相应行为和裁决相应争议。

第二、试论述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行政处罚的涵义:

是行政法律规范得以遵守,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得以维护的重要且必要的手段;行政处罚是典型的侵益性行政行为,潜在着侵害人们合法权益的危险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行政处罚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因素,法律必须为行政处罚确立一系列制约机制和原则。

2.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1处罚法定的原则;行政处罚是典型的侵益行为,其实施必然导致对特定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或权益的限制或剥夺;因此,行政处罚行为自始至终都应该严格贯彻处罚法定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A:

处罚设定权法定;B:

被处罚行为法定;

C:

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D:

处罚的种类、内容和程序法定;

2处罚公开、公正的原则;处罚公正的原则,亦称合理处罚的原则,是处罚法定原则的必要补充;这一原则要求,行政处罚必须公平、公正,没有偏私,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4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实质上是由保障相对人陈述权、申辩权的原则和无救济便无处罚的原则构成的。

5职能分离的原则;

A:

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和实施机关相分离;

B:

行政处罚的调查、检查人员和行政处罚的决定人员相分离;

C:

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和收缴罚款的机构相分离;

D:

行政处罚如举行听证,由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听证主持人;

6一事不再罚的原则;行政处罚以惩戒违法行为人,使其以后不再犯为目的,而不是以某种义务的履行为目的;所以,一次处罚即达到目的,一事不再罚的原则包括三层意思:

A:

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B: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予以人身自由的处罚;

C: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第三、试论述行政行为的无效。

1.行政行为无效的条件;根据以下行为的情形,行政相对人可视之为无效行政行为,有权国家机关可确认和宣布该行为无效:

1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2行政行为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3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2.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

1行政相对人可不受该行为拘束,不履行该行为为之确定的任何义务,并且对此种不履行不承担法律责任。

2可撤销的行为只是在撤销之后失去法律效力,在此之前仍然对相对人有拘束力,相对人如在此前不履行相应行为为之确定的义务,仍要承担法律责任;

3行政相对人可在任何时候请求有权国家机关(行政机关、行为机关的上级机关、权力机关、人民法院宣布该行为无效,行政相对人要求撤销行政行为通常只能在法定期限内通过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提出请求。

4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行政行为无效,因为无效行政行为不具有公定力和确定力;

5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过相应行为从行政相对人处获取的一切(如罚没款物等均应返换相对人;行政主体对因此给善意的相对人造成的损害应予以赔偿,一般来说,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无效行政行为改变的状态应尽可能恢复到行为以前状态;

第四、试论述建立行政赔偿制度的意义及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

1.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立包括行政赔偿制度在内的国家赔偿制度,是落实宪法原则,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改进行政机关工作,提高执行水平的需要,也是发展民主政治,加强人权保障机制的重要步骤。

2.建立行政赔偿制度的建立具有以下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1建立行政赔偿制度是落实宪法的需要;

2建立行政赔偿制度有利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建立行政赔偿制度可以有效地监督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3.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赔偿是法律规定的;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

2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

3国家负责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

4损害必须是现实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不是想象的;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

第五、试论述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1.行政诉讼基本原则的涵义:

是指由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对行政诉讼活动整个过程或者主要过程具有规范作用的,调整行政诉讼行为的基本准则。

2.理解这一概念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行政诉讼基本原则:

1是由行政诉讼法予以规定的;

2是调整行政诉讼行为的基本准则;

3是对行政诉讼活动整个过程或者主要过程具有规范作用;

3.行政诉讼与民事、刑事诉讼共有的原则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2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

3辩论原则《行政诉讼法》第9条规定;

4当事人诉讼法律地位平等原则《行政诉讼法》第7条规定;

5检察监督原则《行政诉讼法》第10条和第64条进行明确规定;

6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行政诉讼法》第6条规定;

7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行政诉讼法》第3条第1款予以规定;

4.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

1法院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以合理性审查为例外;

2法院一般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

第六、简述国家赔偿法采用违法归责原则的原因。

1.国家赔偿法之所以采用违法规责原则:

是因为违法原则与其他原则相比有诸多优点,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原则及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也协调一致,便于操作,也有利于保护受害人获得国家赔偿,比较符合国家赔偿的特点。

2.其原因主要有:

1违法原则是较为单一的归责原则,简单明了,与违法及过错原则相比,便于实践操作;

2违法原则是客观归责原则,避免了过错原则在主观认定方面的困难,便于受害人取得国家赔偿;

3违法原则以执行职务违法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排除了对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的可能性,有效地区分了国家赔偿责任与国家补偿责任;

4违法原则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合法与否作为是否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标准,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原则强调的职权法定、依程序行政等要求相一致,与行政诉讼法确定的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也比较相符。

第七、试论述共同诉讼的成立条件。

1.各个诉讼均由同一人民法院管辖;

2.当事人双方至少有一方为两人以上;

3.各个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或者是同一类具体行政行为;

4.须有相互独立的诉讼存在,共同诉讼是诉讼合并,独立的诉讼的存在是诉讼合并的前提;

第八、试论述行政诉讼法对行政附带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的主要要求。

1.负责处理行政案件的同一审判组织,对行政和民事两类争议适用不同的审判程序分别审理,并且作出两个不同的判决或者裁定。

2.与民事争议相关联的行政案件,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通过行政诉讼的起诉受理程序被人民法院受理并且尚未作出判决审理完毕;

3.与受理的行政案件相关联的民事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在审理相关行政案件时对民事争议一并审理的请求;该当事人既可以是行政案件中的原告,也可以是原告以外的其他民事争议当事人。

第九、试论述国家公务员辞职权的限制。

1.公务员提出辞职申请后,3个月的审批期限内,不得擅自离职;

2.在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岗位上任职的公务员,不得辞职;

3.公务员辞职后,2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者营利性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行政机关批准。

4.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公务员3至5年内的最低服务年限,公务员未满规定和最低服务年限,不得辞职;

5.公务员辞职违反上述限制规定,行政机关可给予其开除处分;

第十、试论述证据保全的条件和程序。

1.人民法院采取对诉讼证据的保全措施,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证据可能灭失;对这类证据如果不及时收集、固定和保存,以后将不复存在或不能起证据作用;

2证据在将来难以取得,如果对目前持有的证据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以后将难以取得同类的证据;

2.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证据保全的两种程序:

1诉讼参加人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决定;申请书应写明保全对象、理由、时间、地点和申请人的姓名、身份;申请人范围仅限于诉讼参加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人民法院对申请书进行审查后作出准予或不准予保全的裁定;诉讼参加人对人民法院不批准保全的裁定可以申请复议一次,但不得上诉。

2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发现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而且这些证据对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十分重要,应当依职权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