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86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docx

赛课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

18颐和园

教学

要求

1.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姿态不一”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具

准备

字典、词典、课文中三幅插图的挂图、多媒体课件、录像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课文详解

颐 和 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开篇点题,写出颐和园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又大又美。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句导读:

点明了浏览行踪。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❶,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句导读:

这句话抓住了长廊“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

]每一间的横槛(jià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句导读:

抓住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❷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句导读:

抓住了长廊风景宜人的特点,从外部介绍。

]

段导读:

第2自然段采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具体描写长廊的景色。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句导读:

过渡句,交代行踪。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sǒnɡ)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liú)璃瓦闪闪发光。

[①这句话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佛香阁的特点?

]那就是佛香阁(ɡé)。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从“一排排”这个词语中可以感觉到什么?

]

段导读:

第3自然段描写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③从“黄、绿、朱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中能感受到什么?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④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游船、画舫(fǎnɡ)❸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jī]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⑤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

]向东远眺(tiào),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❹。

[句导读:

写远处的城楼和白塔,突出它的古老。

]

段导读:

第4自然段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句导读:

过渡句,交代行踪。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dī)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tài)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⑥十七孔桥的特点是什么?

我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段导读:

第5自然段描写昆明湖的主要景点:

长堤、湖心岛和十七孔桥。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不同景物的主要特点,细致描绘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畔的美丽景色。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

照应开头,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知识点详解☜

❶杆,这里读“ɡān”,指杆子。

 

❷昆明湖:

北京颐和园的半天然、半人工湖,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

  ①“耸立”一词使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高”。

②使人感觉到排云殿占地面积大,气势宏伟。

③感受到颐和园古色古香的美。

④精彩句解析:

比喻,既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又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

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的水质好。

❸画舫:

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⑤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

一个“滑”字,颇有情趣,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❹白塔:

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上,是一座藏式喇嘛塔。

  ⑥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知识点详解☜

❶杆,这里读“ɡān”,指杆子。

 

❷昆明湖:

北京颐和园的半天然、半人工湖,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

①“耸立”一词使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高”。

②使人感觉到排云殿占地面积大,气势宏伟。

③感受到颐和园古色古香的美。

④精彩句解析:

比喻,既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又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

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的水质好。

❸画舫:

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⑤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

一个“滑”字,颇有情趣,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❹白塔:

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上,是一座藏式喇嘛塔。

  ⑥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读通课文。

2.图文对照,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北京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还因为它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优美的风景。

颐和园就是其中一处著名的景点。

它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让我们读读课文,一起感受它的美丽。

二 当堂预习、交流,初步了解课文

1.自主预习提示。

(1)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音,找准词。

(2)运用各种巧妙方法记住生字。

(3)借助字典、词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4)用“  ”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5)任选一个自然段,读熟,读出感情。

2.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四人一组交流预习情况。

(2)教师考核、点拨。

①颐:

读yí,不要错读成yì。

“颐”的左边是“

”,不要写成“臣”。

②幅:

读fú,不要错读成fù。

  ③栽:

左下角是“木”,不是“车”。

④堤:

读dī,不要错读成tí。

  ⑤横槛:

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⑥琉璃瓦:

内层用较好的黏土,表面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像半块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⑦画舫:

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3.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读课文。

要求:

准、通。

(2)选读一个自然段,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1自然段: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2自然段:

长廊不但长,而且内有五彩的画,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第3自然段:

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看到佛香阁、排云殿。

第4自然段:

站在万寿山上眺望山下美景。

第5自然段:

昆明湖、湖心岛、十七孔桥各具特色,吸引着游人。

第6自然段:

颐和园景色美丽,令人流连忘返。

(3)为三幅插图找到相对应的段落。

边读课文边赏图,体会描写的顺序。

课后反思

  1.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充当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转变学习方式,让教和学的过程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

2.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在学生体会到了长廊的美后,便引导他们进行各具特色的朗读,表达他们独特的感受。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所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

3.要创建和谐的对话场景。

要把自己从课堂的“独白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激活者”。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更在于激励、唤醒。

课堂上,要把学生带入“情境场”,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和爱美情趣的陶冶。

2.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这篇课文就像一位导游的解说词,将我们带到那拥山抱水、景色秀美的境界中,这节课就让我们出发,一同来领略颐和园的美。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重点游览了哪些景点。

2.交流,教师板书景物名称。

三 读、背、说,体味景色之美

1.请同学们从第2~5自然段中任选一段或几段,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

2.细读第2自然段。

(1)思考。

①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出了长廊的美?

②抓住重点词语体会:

这是(    )的长廊。

(2)参考。

  例1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绿漆、红漆”让我们感到长廊的颜色很美、很艳,“望不到头”让我们感到长廊很长。

(颜色艳丽)的长廊 (望不到尽头)的长廊……

  例2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以上词语让我们知道长廊内的画多,画的内容丰富,种类齐全,画上的事物姿态不一。

(图案奇特)的长廊 (图案丰富)的长廊……

  例3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风景怡人)的长廊……

▲ 指点迷津

  理解句子的方法之一:

抓重点句、重点词。

❋抓重点词,思考词是什么意思。

❋想想这个词的运用想让我明白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自然段。

3.学习第3~5自然段。

(1)提示。

①四人一组选择一个自然段。

②读一读。

思考:

哪句话让你体会到景色美丽?

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细细体会。

③交流、汇报学习效果。

④读出美。

(2)参考。

  ①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造型奇特)的佛香阁 (华丽)的佛香阁

  ②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平静)的昆明湖 (碧绿)的昆明湖 (清澈)的昆明湖

  ③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长长)的十七孔桥 (设计巧妙)的十七孔桥

(雕刻精致)的十七孔桥 (雄伟壮观)的十七孔桥

4.对照插图进一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

5.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

教师: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深深感受到了颐和园中长廊的长、美,万寿山、佛香阁的壮美,昆明湖的静、绿,十七孔桥栏杆上狮子的可爱。

同学们说,颐和园美吗?

下面让我们带着体味到的美,反复朗读,把最喜欢的一段话背下来,积累在心里。

6.看投影彩图,分组背诵。

四 引导学生从课文首尾两段中体会颐和园处处有美景

五 看录像,进一步感受颐和园的美

六 小结

这节课老师非常高兴,不仅仅因为和同学们一同感受了颐和园的美,还因为同学们用眼睛发现了美,用声音读出了美,用心灵感受了美!

课后反思

  1.根据本文的特点及学生喜欢旅游的特点,教师可设计让学生当小导游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时,可以问题导入。

如让学生围绕着问题“你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来展开讨论,然后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来学习。

这样既使得教学流程清晰,又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3.学生知道本课是按照地点的转移(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为序写作的以后,应相机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进行一次小练笔。

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游记的方法,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你帮忙找伙伴。

(加偏旁,组字,组词)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本文按照游览顺序来描写颐和园的美景,从以下语句可以看出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 

4.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长廊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而且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十七孔桥有大小不一十七个桥洞和上百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雕刻的小石狮子姿态各异。

昆明湖的长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这些都可以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备课资料

1.颐和园

颐和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位于北京海淀区,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中心,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

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

2.颐和园的由来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

其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1888年改名为颐和园。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乾隆决定在此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长达20千米的皇家园林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