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33432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68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docx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

实验十四二阶动态电路响应及其测试

1实验目的

1.学会用示波器观测二阶电路的响应曲线,加深对二阶电路的认识。

2.了解电路元件的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3.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量二阶电路的衰减系数和振荡频率。

2实验器材

1.QY-DT01电源控制屏

2.QY-DG02仪器仪表模块I

3.函数信号发生器

4.QY-DG05通用电路实验模块

5.示波器

3实验原理

1.原理图

图1二阶动态电路响应测试原理图

二阶电路由二阶微分方程描述,本实验中的二阶电路由电阻、电容、电感元件串联而成,由于电容和电感为动态元件,所以当激励信号发生突变时,电路会经历一个过渡过程,当R、L、C的参数值不同时,过渡过程也不完全相同,在本实验中,我们只以uC的波形作为二阶电路的响应来进行研究。

根据R、L、C取值不同,电路的过渡过程会出现三种情况:

时,电路工作于过阻尼状态;当

时,电路工作于欠阻尼状态;当

时,电路工作于临界阻尼状态。

当为该电路施加一个脉冲激励时,即能观察到电容电压的波形变化曲线,即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

2.预习内容

衰减系数的计算公式:

振荡频率的计算公式:

电路的三种过渡情况:

(1)当

,即

时,响应为非振荡性质,称为过阻尼状态,波形如图16-2所示;

图2过阻尼响应曲线

(2)当

,即

时,响应仍属于非振荡性质,称为临界阻尼状态,临界阻尼响应曲线与过阻尼相同;

(3)当

,即

时,响应为振荡性质,称为欠阻尼状态,欠阻尼响应曲线如图3所示。

图3欠阻尼响应曲线

当R=0时,称为无阻尼状态。

振荡频率和衰减系数的测量方法:

调节电路中元件参数,使其工作于欠阻尼振荡状态,用示波器观察电容电压uC的波形如图4所示:

图4欠阻尼响应曲线

(T=t2-t1)

4实验内容

在RLC的串联和并联实验中,我们研究的是二阶电路的稳态响应,但由于电路中存在电容和电感这些动态元件,使得电路从上电开始带进入稳态之间会经历一个过渡过程。

如果二阶电路中各元件参数选择不同,则过渡过程会出现不同的特性,甚至可能在瞬间出现远远超过稳态值的响应。

例如在电机的启动过程中,在电机的线圈内可能会在瞬间出现远远大于额定电流的情况,因此在设计电机的容量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个因素。

由于二阶电路模型广泛地存在于电力系统中,所以研究二阶电路的动态响应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注意事项:

1.信号源的接地端与示波器的接地端接在一起,以防干扰。

2.分清哪个是零状态响应的波形,哪个是零输入响应的波形。

3.调节电阻时,应细心缓慢,临界阻尼要找准。

4.利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时,应调节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使示波器显示一个或两个周期稳定的完整波形。

5.示波器的输入耦合方式选择“AC”档。

4.1元件的参数对响应状态的影响

1.按图1接好电路,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为:

R为5KΩ的电位器,L=10mH,C=0.01μF,将实验台上脉冲信号源的输出端接至电路的输入端;(提示:

此时

,响应为过阻尼状态,响应曲线无振荡)

2.由脉冲信号源产生一个幅度为5V脉宽为10ms的正脉冲信号,在示波器上调出稳定清晰的uC波形,并在同一坐标系中定性地画出激励和响应的波形;(思考:

哪个波形是零状态响应曲线,哪个波形是零输入响应曲线?

3.根据预习内容计算当电路工作于临界阻尼状态时,电阻值R=;

4.在步骤2的基础上,减小接入电路中电位器阻值的大小,当uC处于由无振荡的状态进入有振荡状态的临界处时,(提示:

该阻值即为使电路工作于临界状态的阻值,由于该状态只在瞬间出现,所以调节电阻器时要格外认真)测量电位器接入电路中部分的阻值,与步骤3中的结果进行比较;(提示:

此时

,响应为临界阻尼状态,其波形与欠过阻尼响应波形大致相同)

5.在步骤4的基础上将电位器的阻值继续调小,在示波器上观测响应波形,并在上述坐标系中定性地画出该曲线。

(提示:

此时

,响应为欠阻尼状态)

4.2测量衰减系数和振荡频率

1.按图1接好电路,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为:

R=1KΩ的电阻,L=10mH,C=0.01μF,由脉冲信号源产生一个幅度为5V脉宽为10ms的正脉冲信号,接入电路中,调节示波器,使其显示稳定清晰的响应波形;(提示:

此时电路工作于欠阻尼状态,在该状态下才能测量衰减系数和振荡频率)

2.在示波器上观察uC波形上相邻两个波峰u1m和u2m的大小,以及二者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数据记录于表1中;

1测量衰减系数和振荡频率

待测参数

ω0

α

项目

t/div档位

一个周期格数

周期T(ms)

V/div档位

0到u1m之间的格数

u1m值(V)

0到u2m之间的格数

U2m值(V)

R=1KΩ

C=0.01μF

测量数据

计算结果

C=0.047μF

测量数据

计算结果

R=200Ω

测量数据

计算结果

3.将步骤1中的电容参数改为C=0.047μF,其它不变,重复步骤2;(提示:

虽然此时

,响应也为欠阻尼状态,但该响应的振荡频率与步骤2中得到的响应的振荡频率不同,请思考这是为什么?

4.将步骤1中的电阻参数改为R=200Ω,其它不变,重复步骤2。

(提示:

虽然此时

,响应也为欠阻尼状态,但该响应的阻尼系数与步骤2中得到的阻尼系数不同,请思考这是为什么?

5实验总结

1.当二阶电路中元件参数不同时,电路可以工作于三种状态:

过阻尼、欠阻尼和临界阻尼,过阻尼响应曲线和欠阻尼响应曲线区别明显,而临界阻尼响应处于二者的临界状态,当电阻值为零时,电路处于无阻尼状态。

2.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的参数决定欠阻尼响应的振荡频率,它决定了响应振荡的快慢,而衰减系数的大小决定了过渡过程的快慢,衰减系数越大,过渡过程越快,衰减系数越小,过渡过程越慢。

3.在测量振荡频率和衰减系数时,必须使电路处于欠阻尼工作状态。

实验十五RLC串联谐振电路研究

6实验目的

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量R、L、C的阻抗特性。

2.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量RL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

3.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量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

4.深刻理解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的特点。

5.元件参数对RLC串联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

6.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量RLC串联电路的相频特性。

7实验器材

1.QY-DT01电源控制屏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QY-DG05通用电路实验模块

4.示波器

8实验原理

1.原理图

图1RLC串联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最简单的RLC串联电路由一个电阻元件、一个电容元件和一个电阻元件串联组成。

由于电感和电容元件的阻抗均与信号源的频率有关,所以当给RLC串联电路施加幅值相同但频率不同的信号时,该电路会体现出不同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预习内容

电阻元件的阻抗为:

电容元件的阻抗为:

电感元件的阻抗为: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表达式:

幅频特性表达式:

通频带:

时,所对应的两个频率ω2(f2)和ω1(f1)分别称为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f=f2-f1称为通频带,通频带越窄,说明电路的频率选择能力越强。

品质因数

相频特性表达式:

相位差的测量方法:

其中:

τ—双踪示波器显示的u1超前u2的时间

T—信号的周期

则u1超前u2的相位差为

度。

9实验内容

RLC串联电路在工程上应用得十分广泛,在该电路的诸多应用中,我们最熟悉的要算是收音机了。

收音机中负责选台的电路实际上就可以等效为RLC串联电路。

选台电路也称为调谐电路,当调节调台旋钮时,实际上是在调节电路中电容的参数,以改变RL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

当该电路的谐振频率与某电台信号的发射频率一致时,则该电台的信号在收音机的输出端得到最大响应,从而将该电台的节目信号选出。

要想设计出一个好的调谐电路,首先需要了解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特性。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调节输入信号频率时,保持其电压大小不变。

2.示波器的输入耦合方式应选择AC档。

3.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时,当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时,应调节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使示波器显示一个或两个稳定的完整波形。

4.同时观测两个波形时,应保证接入两个信号的电缆共地。

9.1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

按图2接好电路,进行如下实验。

其中各元件的参数分别为:

R=500Ω,L=4.7mH,C=0.01μf,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为,上限截止频率为f2=,下限截止频率为f1=,通频带为△f=。

图2RLC串联电路实验电路图

1.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UPP=5V频率可任意调节的信号,测量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当电阻的端电压达到最大值时,输入信号的频率为f=(提示:

当电路发生谐振时,电阻上电压出现最大值,理论上与端口电压相等),与计算值进行比较(提示:

由于仪表对电路的影响和实际元件的精度等原因,使得实验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并不一致)。

此时,电阻两端电压的大小为,计算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为。

2.不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大小,按照表1给出的频率值,测量各频率信号时电阻两端电压(思考:

测得的是峰峰值还是有效值),并记录;

表1测量幅频特性

实验参数

测量值

R=500Ω

频率(KHZ)

2

5

10

15

18

19

20

21

22

25

30

35

40

45

50

60

UR

(V)

R=1KΩ

UR

(V)

3.当电路发生谐振时,电阻两端的电压出现(最大值、最小值),UR和U的关系,说明此时电路阻抗出现(最大值、最小值),该值为Z0=,电路中的电流出现(最大值、最小值),I=。

4.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UPP=5V频率为f=21KHZ的信号,将该信号接入RLC串联电路,利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电感两端电压为(提示:

当RCL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感上的电压和电容上的电压会出现远远大于外加电压的情况,所以又将RLC串联电路称为电压谐振电路),电感两端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比值为。

5.输入信号同步骤4,利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电容两端电压为,电容两端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比值为。

(思考:

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均有电压,为什么此时电阻元件的端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相等?

是否与KVL相矛盾?

6.不改变输入信号的大小,将其频率从21KHZ开始向上调节,并同时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当该电压大小为1.75V时所对应的频率即为上限截止频率f2,f2=;将输入信号的频率从21KHZ开始向下调节,并同时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当其值为1.75V时所对应的频率即为下限截止频率f1,f1=;该电路的通频带为△f=(提示:

截止频率点为输出信号幅值降至输入信号幅值的0.707倍点)。

并将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思考:

1.当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会表现出哪些特点?

2.输出电压的测量值与理论值是否完全一致?

为什么?

3.当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均有电压,为什么此时电阻元件的端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相等?

9.2各元件的参数对电路幅频特性的影响

电路如图2,进行如下实验:

1.不改变其它元件,用参数为0.1μf的电容元件替换原电路中参数为0.01μf的电容元件,用上述方法测量此时该电路的谐振频率为;不改变电感和电容元件,用参数为1KΩ的电阻元件替换原电路中的电阻元件,用上述方法测量此时该电路的谐振频率为。

(提示: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由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参数决定,而与电阻元件的参数无关)

2.令电路中各元件参数为:

R=500Ω,L=4.7mH,C=0.01μf,电路的输入信号UPP=5V频率21KHZ,计算电路的品质因数为;测量此时电感两端电压为,电感两端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比值为,与计算值进行比较;测量此时电容两端电压为,电容两端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比值为,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提示:

虽然品质因数Q有固定的计算公式,但实际上在电路的谐振状态下,电感电压或电容电压与端口电压的比值即为品质因数)

3.电路的输入信号大小仍UPP=5V,电路中各元件参数为:

R=1KΩ,L=4.7mH,C=0.01μf,按照表1,测量各频率信号时电阻两端电压并记录。

(提示:

对于RLC串联电路,在电感与电容的值一定的条件下,电阻愈大,品质因数愈低)

4.信号源及各参数的选取与步骤3中相同,不改变输入信号的大小,将其频率从21KHZ开始向上调节,并同时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当该电压大小为1.75V时所对应的频率即为上限截止频率f2,f2=;将输入信号的频率从21KHZ开始向下调节,并同时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当其值为1.75V时所对应的频率即为下限截止频率f1,f1=;该电路的通频带为△f=。

(提示:

对于RLC串联电路来说,通频带的宽窄决定了电路的选频特性,电阻值大则Q值低通频带宽,说明由该RLC串联电路选出的信号频带较宽)。

思考:

1.电路的谐振频率是由什么决定的?

2.电阻元件的参数对品质因数有什么影响?

3.电阻元件的参数对电路的选频特性有什么影响?

9.3RLC串联电路的相频特性

电路如图2,各元件参数为:

R=500Ω,L=4.7mH,C=0.01μf,进行如下实验:

1.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UPP=5V频率可任意调节的信号,用示波器观测电阻两端电压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当二者同相时,输入信号的频率为f=,该频率即为。

(提示: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等于电路的谐振频率时,电阻两端电压信号与电路的输入信号同相,即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同相)

2.在步骤1中输入信号大小不变的情况下,调节输入信号频率的同时,用示波器观测步骤1中两个电信号的相位关系,当ff0时,电阻两端电压信号(超前、滞后、同相)输入信号,电路呈现(容性、感性、阻性)。

(提示: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小于谐振频率时,电路中电流在相位上超前输入电压,电路呈容性;当输入信号的频率大于谐振频率时,电路中电流在相位上滞后输入电压,电路呈感性)

3.不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大小,按照表2给出的信号的频率,在示波器上观测不同情况下,电阻两端电压幅值与输入信号幅值之间的时间差τ,并记录。

(注意:

观测时间差时,注意二者之间的超前滞后关系,当电阻两端电压信号超前输入信号时,τ值记为正,则相位差也为正;当电阻两端电压信号滞后输入信号时,τ值记为负,则相位差也为负),根据预习中有关“测量相位差”中的内容计算相位差φ。

表2测量相频特性的数据

频率(KHZ)

2

5

10

15

18

19

20

21

22

23

25

30

35

40

45

50

T(ms)

τ(ms)

φ(度)

10实验总结

1.R、L、C是交流电路系统中经常用到的元件,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牢固地掌握三者的阻抗特性,以便正确地应用它们。

电阻的阻抗特性与频率无关,电容和电感的阻抗特性则与电路中信号的频率密切相关。

2.RLC串联电路具有频率选择的性能,而哪些频率的信号能通过该电路被选择出来,是由通频带决定的。

若不改变输入信号的大小,只改变其频率,当电阻两端电压达到最大值即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时,输入信号的频率即为该电路的谐振频率,记为f0。

3.当电路工作于谐振频率时,电容和电感的阻抗相互抵消,整个电路呈现纯电阻的性质,电路中的电流与端口电压同相,电阻上电压与端口电压相等。

但并不是说电感和电容上电压都为零,二者电压不仅不为零,而且有可能远远大于端口电压,所以对于RLC电路的的串联谐振现象,有些场合要利用,有些场合要尽量避免。

4.RLC串联电路的谐振频率由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参数决定,而与电阻元件的参数无关。

5.电感电压或电容电压与端口电压的比值称为品质因数Q,Q是影响RLC串联电路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对于RLC串联电路,在电感与电容的值一定的条件下,电阻值小则Q值高,通频带窄,说明由该RLC串联电路选出的信号频带较窄;电阻值大则Q值高,通频带宽,说明由该RLC串联电路选出的信号频带较宽。

即品质因数的高低决定了电路的选频特性。

6.为了得到高Q值,一般要求串联谐振电路中的电阻值很小。

当信号源内阻不能忽略时,与理想激励源情况相比较,信号源内阻的作用是增大串联谐振电路的等效电阻。

其后果是降低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

为了使谐振电路的Q值不致受信号源内阻的过分影响,谐振阻抗低的串联谐振电路只宜配合低内阻信号源工作。

7.当输入信号的频率ff0时,电路中电流在相位上滞后输入电压,电路呈感性;当输入信号的频率f=f0时,电路中电流与输入电压同相,电路呈纯阻性;应当指出,并联谐振与串联谐振是互为对偶的谐振现象,其特征也是互为对偶的。

8.为了增强该电路的带负载能力,通常在电路之后连接运算放大器,使其成为有源滤波器。

在工程实际中,为了使滤波器有好的过渡带,常常需要增加滤波器的阶数,成为高阶滤波器。

另外,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容的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带通滤波器一般由电感和电阻构成。

实验十六RLC并联谐振电路研究

11实验目的

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量RLC并联电路的谐振频率。

2.深刻理解RLC并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的特点。

3.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量RLC并联电路的幅频特性。

4.了解元件参数对RLC并联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

5.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测量RLC并联电路的相频特性。

12实验器材

1.QY-DT01电源控制屏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QY-DG05通用电路实验模块

4.示波器

13实验原理

1.原理图

图1RLC并联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最简单的RLC并联电路由一个电阻元件、一个电容元件和一个电感元件并联组成。

由于图14-1中电压源与R0串联部分可以等效为电流源与电阻的并联组合,所以图14-1中的电路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流源与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并联电路,即最简单的RLC并联电路。

串联电阻R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量uAB与电路中的电流i的相位差。

当测量u与i的相位差时,可将uAuB同时送入示波器,因uB与i同相,所以实际可通过观测示波器中uA与uB的相位差而得到u与i的相位差。

但在选取R的参数时,应注意R〈〈R0,使得R对uB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以保证实验结果尽量真实。

适用于RLC并联电路的一切公式在此皆试用。

因为电感和电容元件的阻抗均与信号源的频率有关,所以当给RLC并联电路施加幅值相同但频率不同的信号时,该电路会体现出不同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预习内容

谐振频率表达式:

幅频特性表达式:

(LC并联部分电压值与输入信号频率之间的关系)

通频带:

时,所对应的两个频率ω2(f2)和ω1(f1)分别称为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f=f2-f1称为通频带,通频带越窄,说明电路的频率选择能力越强。

品质因数:

相频特性表达式:

相位差的计算公式:

其中:

τ—双踪示波器显示的u1超前u2的时间

T—信号的周期

则u1超前u2的相位差为

度。

14实验内容

RLC并联谐振电路一般用在音频电路和射频电路中,例如电话滤波器。

在电话滤波器中,使用了多级RLC并联谐振电路,以得到理想的滤波效果,使得需要的某频段内的信号能不失真地通过电路,而其它信号则被抑制掉。

但是要想设计出一个性能优良的滤波电路,首先要熟悉RLC并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而这正是本实验的重点内容。

注意事项:

1.调节输入信号频率时,保持其电压大小不变。

2.示波器的输入耦合方式选择“AC”档。

3.利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时,当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时,应调节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使示波器显示一个或两个稳定的完整波形。

4.同时观测两个波形时,应保证连接两个信号的电缆共地。

14.1RLC并联电路的幅频特性

按图2接好电路,进行如下实验。

其中各元件参数分别为:

R=22Ω,R0=500Ω,L=22mH,C=0.1μf,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为。

上限截止频率为:

f2=,下限截止频率为f1=,通频带为△f=。

图2RLC并联电路实验电路图

1.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峰峰值UPP=3V频率可任意调节的信号,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AB端电压UAB的大小,当UAB电压达到最大值时,输入信号的频率为f=(提示:

当电路发生谐振时,UAB出现最大值,理论上与信号源电压相等),与计算值进行比较(提示:

由于仪表对电路的影响和实际元件的精度等原因,使得实验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并不一致)。

2.不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大小,按照表1给出的频率值,测量各频率信号时

UAB的值(思考:

测得的是峰峰值还是有效值),并记录;

表1测量幅频特性

实验参数

测量值

R0=510Ω

频率(KHZ)

2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UAB(V)

R0=200Ω

UAB(V)

3.当电路发生谐振时,UAB出现(最大值、最小值),说明此时LC并联电路部分阻抗出现(最大值、最小值),其导纳出现(最大值、最小值),电路中的电流出现(最大值、最小值)。

14.2各元件的参数对电路幅频特性的影响

根据电路如图2,进行如下实验:

1.不改变电感和电阻元件的参数,用大小为0.01μf的电容元件替换原电路中参数为0.1μf的电容元件,调节输入信号频率的同时测量UAB的大小,当该电压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输入信号频率,即谐振频率为;不改变电感和电容元件,用参数为200Ω的电阻元件替换原电路中的电阻元件,用上述方法测量此时该电路的谐振频率为;

(提示:

RLC并联电路的谐振频率由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参数决定,而与电阻元件的参数无关)

2.令电路中各元件参数为:

R=500Ω,L=22mH,C=0.1μf,电路的输入信号仍为电压峰值UPP=3V频率3.5KHZ,计算电路的品质因数为;

3.不改变输入信号的大小,也不改变各元件的参数,将其频率从3.5KHZ开始向上调节,并用晶体管毫伏表测量UAB,当该电压大小为0.75V时所对应的频率为上限截止频率f2,f2=;将输入信号的频率从3.5KHZ开始向下调节,当UAB大小为0.75V时所对应的频率为下限截止频率f1,f1=;该电路的通频带为△f=;

(提示:

截止频率点为输出信号幅值降至输入信号幅值的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