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254076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第五单元.docx

二年级第五单元

课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第四单元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情境图呈现的是瓢虫在菜园里捉蚜虫的情境。

图中提供了正在捉蚜虫的瓢虫的只数和茄子、小白菜的数量及“已经检查”的棵数等丰富的数学信息,从而引导学生根据瓢虫的对话提出数学问题,导入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总第课时

活动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

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

(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大家知道的真多,七星瓢虫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田园里的小卫士。

你想不想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

[出示信息图]

师:

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喜欢的童话情境,有可爱的七星瓢虫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也加强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

活动二:

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

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这个问题。

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

2、师:

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

小组交流。

师:

哪个

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算法说给大家听?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1)估算:

179≈180364≈360179+364≈540(棵)

2)口算:

100+300=40070+60=1309+4=13130+13=143143+400=543(棵)

3)笔算:

179+364=543(棵)

179

+364

543

让学生板书竖式,通过观察、比较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说出算理及算法。

师: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师:

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

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竖式解答。

全班交流做法。

4、师:

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加法问题,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加法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的总结。

5、师:

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你能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

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1)估算:

435≈440276≈280435-276≈160(棵)

2)用学具摆一摆

3)笔算:

435-276=159(棵)

435

-276

159

师: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

为什么?

把你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同学。

6、师:

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已经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做法。

师:

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

口算、笔算、估算都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多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中体验不同的计算方法,既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又进行了算法的自我优化。

]

活动三:

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做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点拨。

2、看图填算式,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位互相商量一下,弄懂图意再做题。

然后全班交流做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265+45=310(块)350-178=172(米)

265-45=220(块)

3、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然后根据学生整理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全班交流。

3、找规律,填一填。

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填写,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做法。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层次性和坡度,从基础的竖式计算起,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找规律,都充分体现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

活动四:

归纳总结,谈收获

师: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养成对所学知识当堂学习、当堂梳理、当堂消化、当堂掌握的良好学习习惯。

]

课后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一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等问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并通过交流、体会、比较等各种算法,选择出适合学生自己的最佳方法。

3)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基础上进,采用了尝试、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新知,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允许学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2课时总第课时

活动一: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今天我们用新学的知识一起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的学习中。

]

活动二:

自主练习,巩固知识

1、师:

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加减法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在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师:

今天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这些方面的错误。

2、用竖式计算

234-267=564+342=168+743=657-489=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师:

在做题的时候,你都注意了什么?

3、完成自主练习第6题。

弄懂题意,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出结果,比较估计结果和准确结果有什么不同?

体会估计的用途,最后小组内交流。

4、小游戏:

1)每个人掷三个骰子,根据掷出的数字写出一个三位数;

2)用写出的两个三位数进行加减法计算。

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长分好工,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任务完成的好。

小组汇报,并进行评价。

5、完成自主练习第8题。

先让学生自己分类整理图中的信息,然后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自己解决,最后小组交流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

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

活动三:

拓展延伸,总结收获

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

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到珍禽馆走哪条路近”的策略,就是要找出到珍禽馆一共有几条路,每条路是多少米,然后通过比较再回答问题。

交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进行解决。

师:

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课本上的练习为主,穿插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3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部分。

信息窗2——灭鼠能手情境图呈现的是猫头鹰一家捉田鼠的情境。

图中通过统计表提供了猫头鹰一家捉田鼠只数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提出许多数学问题,引入整百数减三位数与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整百数计算方法的探索。

学生解决的问题也是与情境的具体内容紧密相连,实现了“情境串”与“问题串”的有机融合。

更有意义的是了解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

2、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

3、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山林里静悄悄的。

老鼠们来到田园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师:

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

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老鼠?

(教师通过点击课件出示答案)

【设计意图:

这是整节课情境创设的第一步,通过晚上老鼠们来到田园偷吃粮食,正巧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的情境,使学生了解它们是捉老鼠的大英雄。

然后出示上周猫头鹰一家捉老鼠的数量,通过计算家庭成员之间相差多少,主要复习被减数个位、十位是0的减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这些数比较小,学生口算就可以得到答案。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

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

这是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师:

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列出算式吧!

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接着用算式表示出来: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300-116

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多少只?

300-88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88-116=172(只)(因为这道题不需要退位,所以鼓励学生直接口算出来)

3、师:

先算300-116,会算吗?

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想估算;

※我想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语言评价:

看来你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估算意识;对,计算时要养成演算的好习惯;你的想法很好……)

师:

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

师:

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

我是估算的,116接近100,300-100=200,所以300-116大约是200;

※:

我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拨300,再在个位上减6,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

我用竖式算:

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

师:

看来很多同学都用了竖式,现在咱们再来算一算。

(教师边说边板书竖式:

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5、师:

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00-288请同学们用列竖式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完成。

(学生计算,进行巩固,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

师:

谁想介绍一下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计算的过程。

师:

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

(学生说出粗心出错的地方。

6、教师小结:

刚才计算的两道题都是用300来减,300是一个整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

板书:

整百数减三位数

师:

像这样,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你怎样来解决?

学生可能回答: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现在可以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作10

(学生通过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教师及时评价:

你说的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大家在计算的时候都应注意到这一点。

【设计意图:

继续向学生介绍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

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提出减法问题,从而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

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减法算式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引导学生理解连续退位的算理,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当个位上0减6不够减需从十位退1,但十位上是0,怎么办?

”进一步弄清连续退位的道理和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三、创设情境,巩固新知。

1、同学们知道吗?

猫头鹰除了能捉老鼠,还有捕食蝗虫的本领,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

等全班交流时教师点击课件再出示相应的答案)

 

师:

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想解决哪些问题?

生:

每只猫头鹰7月份比8月份多捉几只?

师:

请你选择一名家庭成员来进行计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

这是本节课所创设的第三个情境,也是对教材原有情境的延伸。

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猫头鹰除了能捉老鼠,还有捕食蝗虫的本领,提出每个家庭成员在7、8两月捉的蝗虫相差多少的减法问题,以此巩固这节课所学的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

2、师:

猫头鹰捉到了老鼠和蝗虫,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

我们看看它们这一个夏天就

可以为人类节约多少粮食?

(出示表格)

师:

你能提出哪些减法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妈妈多多少千克?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宝宝多多少千克?

师:

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算作得数马上改正。

师:

看来猫头鹰为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设计意图:

这是本节课所创设的第四个情境,也是对教材原有情境的再次延伸。

既然猫头鹰又能捉老鼠又能捉蝗虫,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呢?

原来它们为人类节约了许多的粮食。

出示一个夏天猫头鹰为大家节约粮食的有关数据,学生继续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解决。

四、课堂小结,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猫头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课后反思】

使用青岛版教材已接近两年,在教学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它由“情境串”引出的“问题串”。

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自己的理解,前面的教学中我是将整个单元的内容创设一个大情境,串联在一起,努力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过程中,融入数学课程。

经过不断的失败与尝试,使我对“情境串”这一教学理念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也就是“情境串”中的“串”不应只体现在单元教学中,而更多的应体现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在一堂课中用一个有发生、有经过、有结果的完整的故事把整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使学生在这一连“串”

的故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玩中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尤其是在这节课中,以“灭鼠能手”为主题,依据情境的发展分五步展开教学,我将“情境串”融入到了课堂教学,将故事“串”连在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第4课时总第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了解到猫头鹰一家捉老鼠的情况,大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了整百数减三位数的知识。

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加法问题,你能快快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

带领学生简单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也起着过渡语的作用。

二、探求新知

1、师:

请同学们直接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

288+116

猫头鹰妈妈和爸爸一共捉了多少只?

300+288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

300+116(后面两个问题在计算时不需要进位,所以学生提出来时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口算。

2、师:

如果把第一个问题改成: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

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

我估算:

288≈300,116≈100,所以288+116≈400(只)

※:

因为问“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

”所以要来估算。

……

3、师:

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

【设计意图:

教材中呈现出的方法除了估计之外,还可以用竖式算。

但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不可能先算出准确的得数,再来取近似数作为估计的结果,这样不符合解题的规律,也不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

正因为问题中出现了“大约”二字,所以只引导学生取116和288的近似数,并且注意“=”要改为“≈”。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

下面是海宁小学去年几种物品的使用情况。

笤帚

拖把

纸张

上半年

132把

106把

483令

下半年

128把

143把

408令

(1)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笤帚?

(2)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拖把?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令纸张?

……

讲完例题后直接做这个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练习3:

火眼金睛辩对错。

 

要求学生先独立改正,再说一说错误的原因。

课堂教学时,可根据学生这几天学习的实际情况,一些出错比较多的题让学生改一改。

如:

 

以后在计算连续进、退位加减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自主练习4:

师:

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进行简单整理、联系)

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去书城买书,付钱的时候看到屏幕上显示价格为169元,结果爸爸付了200元钱,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全班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写上单位名称)

自主练习5:

在做练习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学生采用的方法给予评价。

自主练习6: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估算能力。

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教师提前制作好若干张漂亮的卡片并写上算式,学生选择一个数,踩比600大的或是比500小的,通过估算,比比看谁能一下全部“踩”对。

在原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

521-198700-387189+210206+330

自主练习7:

对于动物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袋鼠、企鹅和鸵鸟的奔跑速度,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

鸵鸟每分钟比袋鼠多跑多少千米?

980-725=155(米)

鸵鸟每分钟比企鹅多跑多少千米?

980-473=503(米)

师: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每分钟跑多少米?

(猎豹每分钟大约是1680米)

自主练习8:

第二种和第三种:

150+75=225(张)102+82=184(元)

只买第三种:

75+75+75=225(张)82+82+82=246(元)

这个信息图中的信息比较多,学生在思考时既要考虑到光盘架是否够用,还要想到要经济实惠,不一定最便宜的方案就是最好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周围生活的联系。

自主练习9

下面是王月和张强的识字情况。

姓名

会读字数

会写字数

王月

532

398

张强

710

379

(1)刘雨会写多少个字?

(2)王月会读的字比张强少多少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

李伟会读多少个字?

王月会写的字比张强多多少个?

王月会读的字比会写的字多多少个?

……

这道题不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在练习时重点考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计算的正确率。

【设计意图:

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用好教材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  】: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感受和兴趣。

在本节的练习过程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到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情境中,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较上节课有所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退位后忘记减1,这部分计算知识属于重点,在后面的教学中还应该同过各种形式加强联系,提高正确率。

第5课时总第课时

课题:

树林医生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材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操作和讨论,领会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解决;运用知识的迁移,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解决。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田园里认识了菜园卫士和灭鼠能手这两位田园小卫士。

今天我们再到田园里,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课件出示大树:

哎吆,最近呀,我生病了,真难受哇。

怎么办呢?

多可怜的大树呀,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

还可以请谁来帮忙?

对,请树林医生来帮忙。

看!

他们来了!

(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贴问题)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指板书)。

[设计意图:

设计了“大树生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同情和救治大树的美好愿望,自然想到邀请树林医生来帮忙,引发情境串,导入新知。

]

活动二请医生

☐求喜鹊有多少只

✧我们用圆片来摆一摆。

如果用绿色圆片表示黄鹂的只数,应该摆几个?

利用你手中的圆片摆一摆。

(师生同时摆)

✧(指着圆片)这五个绿色圆片就代表——黄鹂的只数。

(板贴黄鹂)

✧如果用桔黄色圆片表示喜鹊的只数,你想怎么摆?

自己试一试。

✧谁上来摆一摆?

(指名到黑板上摆)

生先摆5个,再摆3个。

这5个是什么?

(和黄鹂一样多的。

也就是先摆了和黄鹂同样多的只数。

(指着圆片)

“3”呢?

“8”呢?

求喜鹊有多少只,也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板书:

5+3=8(只))

在算式里,“5”“3”“8”各表示什么?

你能不能指着自己摆的圆片,合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上来指着说给大家听一听?

多勇敢。

☐求啄木鸟有多少只

✧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解决了“喜鹊有多少只”的问题,你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摆、算一算啄木鸟的只数呢?

(板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