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33951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docx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迪庆藏族自治州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2分)(2019高二上·大理月考)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对着镜子,发现自己越来越没有精神了,于是想起“人比黄花瘦”的词句来,禁不住顾影自怜起来。

B.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要沉着,而不应该诚惶诚恐。

C.几年前我在教育部工作,就对比们有所了解;现在看你们都取得了进步,真让我侧目而视。

D.真不好意思,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感到有些为难,我过两天再答复,你看怎么样?

2.(2分)(2016·广安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指出,对于机关、企业等单位的图书阅览室,由于分散在各个部门,规模也比较小,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B.针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以及雾霾天气治理等问题,近日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为培养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追逐科学梦想,我市不久前举办了青少年机器人制作竞赛,这次竞赛的参赛者全部以我市中小学生为主。

D.石墨烯在电池上的应用,主要是和硅结合在电池负极里面代替原来的石墨,这样可以提升电池的整体容量和充电速度。

3.(2分)下面是一首写“边事”的五言律诗,排列次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蕃情似此水   ②穷边有客游   ③大漠无兵阻   ④春风对青冢

⑤调角断清秋   ⑥长愿向南流   ⑦白日落梁州   ⑧征人倚戍楼

A.①②⑤④⑥⑦⑧③    

B.⑤⑥⑦⑧②③④①    

C.①⑥③②④⑦⑤⑧    

D.⑤⑧④⑦③②①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1分)

4.(6分)(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

且以唐三彩为例。

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

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

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

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

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B.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出色。

C.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D.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2)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D.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有些流行歌词在若干年后可能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B.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它很珍贵。

C.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

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已被广泛传唱。

D.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5.(15分)(2019高三上·徐汇期中)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感觉的等级通常井然有序。

根据统计,人们的绝大多数经验来自视觉,视觉所复盖的空间范围是无可比拟的。

这无形地决定了视觉的特殊威望。

如若听觉、味觉、嗅觉或者触觉异于视觉,视觉有权力予以否决。

这种优先甚至使视觉晋升至精神范畴。

“观点”、“意见”、“看法”、“重视”、“洞见”,这些词的词根均出自视觉。

②当然,并非所有的动物都如此器重视觉,甚至人类的视觉崇拜也不是亘古如斯。

但时至今日,视觉已经主宰了社会。

丹尼尔·贝尔指出:

“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它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

”。

无论是绘画、电影、尤其是电视无不体现出视觉文化的强大规模。

③视觉的时代是如何来临的?

这也许是一个有趣的历史之谜。

十七世纪的科学曾经如同宗教一样否定了人的躯体。

宗教宣布躯体是贪欲之源,科学宣布躯体感官无法获知真理。

然而,这种否定并不包括视觉。

在后来的科学发展中,视力甚至变成了一种控制的形式,盟主之尊不可动摇。

④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感觉都乐意承认现有的等级秩序。

譬如触觉。

触觉表明了真正的躯体亲历,遥看泰山并不算登临泰山,唯其一双脚掌触及泰山极顶的那一块岩头之后,登临方告完成。

视觉之泛滥如同唾手可得的报纸,触觉却像独一无二的日记。

⑤人们还可以重新核对一下感觉的等级秩序: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这种排列无宁说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认定。

马尔库基曾经指出,味觉或者嗅觉之所以显得低级,恰是因为这两种感觉屈从强烈的肉体快乐。

所以,这种排列表明,感觉的社会功能正在依次减弱,空间范围逐渐缩小;但是,社会文明遗忘了,这种排列同时表明躯体与感觉对象之间的距离不断迫近,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愈越密切。

人们不难想象一个极端的例证:

置身于干燥的沙漠之上,海市蜃楼的眼睛享受怎能同一掬凉水的口舌之快相比呢?

⑥然而,视觉的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

眼睛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感官,它贪婪地向四处射出视线,不仅能够穿透空间距离,还可以气吞山河。

在这个意义上,嘴弗如远甚。

眼睛却毫不费力地吞噬一座大山,尽管眼眶的容积不过是口腔的七分之一。

⑦所以,一个人眼睛所消费的景象是惊人的。

幸好,这些景象不会因为眼睛的消费而遭受损耗。

然而,这并不是说视觉仅仅是一种从“我”到“它”的单向度运动,它表明躯体与对象之间的特殊关联。

我看到十尺之外的一棵树,此刻的树成了“我”的环境,成了躯体的延长。

这种特殊关联甚至令人感到看的作用是有形的,视线的投射将引起物的回响。

看是以躯体为中心重新组织视觉世界。

我的眼光刺入了世界的纵深,表面上并没有能挪动对象,但依然表明了躯体的到场与无声参预。

⑧不管怎么说,看是一种享乐,一种躯体欲望的间接满足。

这至少是一部分视觉娱乐长盛不衰的原因。

人们可以通过窥视欲解释某些电影和电视片。

它们保证了观众不必尴尬或冒险地卷入特殊情节,可以在一个安全地带尽情地窥视他人秘密,从而悄悄获得一份躯体的快乐。

于是,看与被看之间出现了主从等级。

⑨这当然不仅是眼睛的角逐和较量。

一个人所有的身份、财富、权势乃至体力都将凝聚到眼睛上,介入视觉快感的再分配。

许多时候,文化习俗已经作出了规定。

例如,人们在长辈面前必须低眉俯眼,盯视上司是无礼之举,如此等等。

在某些场合,眼睛和眼睛也可能狭路相逢,互不相让。

这种对抗往往是是以怯弱者转开眼睛而告终——他通过转让看的权力而换取了人身安全。

⑩人们的看并不是完全自主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眼睛是在画家的率领下重新认识了山川森林,花鸟鱼虫。

然而在今天,视觉领袖的位置已经逐渐为电视摄像机所篡夺。

电视摄像机力图独搅大权。

它有效地延长了视觉距离,让眼睛纵情饱览;另一方面,它又将自己的速度、立场、视野范围和编辑剪接强加给观众,剥夺观众不同的视觉选择。

在这个电视的时代,人们看到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同时,人们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易于患上左拉所说的“视觉瘫痪症。

(节选自南帆《叩访感觉》,有删改)

(1)第⑥段中“气吞山河”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

(2)具体分析第④段是如何说明“触觉”的作用的?

(3)下列对第⑤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上承第④段的内容,重在说明社会功能决定了感觉的等级秩序。

B.第⑤段内容是对第④段的补充,说明其他感觉同样构成对视觉的挑战。

C.第⑤段将几种感觉进行横向比较,是为了在下文强调视觉的统治地位。

D.第⑤段主要是为了说明感觉的等级秩序并不是绝对的,应该加以调整。

(4)可用来阐释第⑦段中所谓“躯体与对象之间的特殊关联”的一项是()。

A.古希腊哲人认为艺术源于对自然的模仿    

B.《论语》中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C.李白笔下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D.《赤壁赋》中的“主客问对,抑客伸主”    

(5)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具体分析第⑧--⑩段的阐述。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1分)(2016高三上·潮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

崇祯十年进士。

为长沙推官。

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

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

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

王召责之,抗声曰:

“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

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

“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扬基曰:

“岳,非我属也。

”道宪曰:

“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

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

”扬基语塞,乃赴岳州。

及贼入蒲圻。

即遁去,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

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聚奎不从。

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

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

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

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

道宪曰:

“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城中文武无几。

贼薄城,士民尽窜。

聚奎诡出战,速率所部遁。

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日:

“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宪命守卒射之毙。

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

贼夺门入,先民降。

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

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

贼日:

“汝不降,将尽杀百姓。

”道宪大哭曰:

“愿速杀我,毋害我民。

”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

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

国俊曰:

“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

”贼曰:

“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

”国俊曰:

“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

”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

“愿瘗主尸而死。

”贼许之,乃解衣裹道宪骸,瘗之南郊醴陵坡,遂自刎。

道宪死时年二十九,赠太仆少卿,谥忠烈。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收:

收购(赃物)    

B.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虞:

担忧    

C.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                      摄:

代理    

D.道宪被执,贼啖以官                      啖:

利诱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B.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C.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D.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道宪不畏权势,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道宪先加以惩处,然后才向吉王通报。

吉王召道宪来责问,道宪高声批评吉王,促使吉王醒悟。

B.蔡道宪能恪尽职守,从容应对危机。

张献忠攻陷武昌后,承天巡抚王扬基、湖广巡抚王聚奎都惊慌失措,无胆拒敌,无策应敌,道宪则力主抵抗,并强烈提议扼守岳州。

C.蔡道宪坚贞不屈,尽管贼兵来势汹汹,他仍坚守长沙;尽管兵败被俘,但他不改气节,不接受贼寇利诱,不惧贼寇的威胁。

最后,他壮烈殉国。

D.蔡道宪深受部下敬爱,他遇害后,他手下的四个被俘士卒以死请求,希望贼寇们能掩埋主人的尸体.在贼寇解下衣服裹住道宪的尸骸掩埋之后,四卒自刎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②道宪曰:

“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7.(10分)(2016·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题。

早雁

杜牧

金河①秋半虏②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④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乡菰米岸莓苔。

【注】①金河:

在今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②虏:

指南侵的回鹘。

③仙掌:

指汉长安建章宫前举掌托起承露盘的仙人铜铸像。

④长门:

汉宫殿名。

(1)诗歌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边塞惊雁”图?

请简要描述。

(2)从全诗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请简要分析。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8.(6分)(2019高一下·临汾期中)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开头“________”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________”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述了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

(3)《诗经·关雎》中,以轻快甜美的笔调,描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爱情场景。

诗中统领全篇,奠定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5分)

9.(3分)(2016高三上·齐齐哈尔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来看,①________。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已有智能结构基础上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内在目标。

从现实的教育目标来看,②________,如果取消文理分科,农村一些高中师资力量薄弱,办学力量不足,现有教育资源上不均衡,学生发展势必受到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分科性的专业人才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也是最见成效的培养对象。

因此,在当前条件下,③________。

10.(2分)(2019高二下·陆良月考)请根据下列新闻报道内容,拟定新闻标题与导语。

标题在15字内,导语在65字内。

标题:

________

导语:

________

美国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当天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说:

“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实现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祝贺!

”在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相关新闻下,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第一时间对嫦娥四号成功落月表示祝贺。

俄罗斯齐奥尔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对新华社记者说,嫦娥四号成功落月是中国取得的一项重大航天探索成就,确保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技术非常复杂,此前任何国家都未能使其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这一成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轰动效应”。

(背景链接: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6高一上·清远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5年10月4日,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海鲜烧烤店”发生宰客事件。

四川游客肖先生和南京游客朱先生在该店用餐,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但结账时却变成了38元一只;店老板还手持大棍威胁客人,而一句“以上海鲜单个计价”被店家暗搓搓地(暗地里,不明显地)写在菜单最下方很不明显的地方。

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对该店下达罚款9万元、责令停业整顿并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涉事的烧烤店已经关停。

网友评价说:

这位老板缺少做人的智慧和境界,所以他就没有做事的能力。

那么有智慧、有境界的人会怎样做事?

请用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文体不限,但文体特征必须鲜明;不要改写,不要扩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1分)

4-1、

4-2、

4-3、

5-1、

5-2、

5-3、

5-4、

5-5、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7-1、

7-2、

五、默写(共1题;共6分)

8-1、

8-2、

8-3、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5分)

9-1、

10-1、

七、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