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74459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docx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

第三部分课程介绍

第三章教育类课程系列

(一)《初等比较教育学》

1、课程性质与地位

初等比较教育学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其目的在于通过运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来学习和探索各国初等教育的发展,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初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改革,从中寻找初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规律,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初等教育工作的认识,吸取外国初等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其小学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借鉴。

因此,该课程在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课程学分学时安排

学分2分,总学时32学时。

3、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

通过对不同国家初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探索初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从而深入地认识初等教育与儿童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初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任务。

(2)主要内容

比较教育的基本概况、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历史;一些发达国家的初等教育制度、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状况,并与我国初等教育进行简要的相关比较;当代世界初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4、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无)

5、课程学习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书面作业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学习,主要以小论文的形式为主。

学生亦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开展小组讨论,关注当前初等教育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向。

6、课程选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初等比较教育学》(自编)

参考书:

(1)王长纯主编.《比较初等教育》.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5月第1版。

(2)张名选主编.《比较初等教育》.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3)吴文侃、杨汉清主编.《比较教育学》(修订本)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2版。

(4)王承绪、顾明远主编.《比较教育》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3版。

(5)教育刊物:

《比较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外国教育研究》等。

7、课程考核与评价

考核方式为考查。

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例为70%。

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分别以百分制打分,然后按所占总分比例折算,计入总成绩。

(二)《教育心理学》

1、课程性质与地位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性质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2、课程学分学时安排

学分2分,总学时32个。

3、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学会探索小学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理念,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分为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

课程概论。

介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历史演变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引导学生明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把握其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第二模块: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论。

本模块研究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介绍国内外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介绍儿童认知、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规律及相应的教育措施,使学生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措施。

第三模块:

学习心理与教学论。

本模块介绍学习的基本规律、学习动机形成的影响因素及激发措施,学习迁移和学习策略,小学教学设计及评价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学习心理及教学方面的规律,以便更好地促进以后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第四模块:

教师心理研究。

本模块介绍小学教师角色心理、教师心理素质和教师的成长,为师范生以后成长为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提供理论指导。

上述模块,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符合小学教师培养的基本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有助于学生学好这门课程。

4、课程学习方法

首先要正确地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可以通过参阅相关的参考书籍来获得对同一个问题的多种诠释,这将有助于你深入地进行学习。

第二,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做笔记,这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做到的。

第三,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是学好教育心理学的关键。

可以通过参阅文献资料、留心观察等方式积累教育案例,还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等,使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皮亚杰曾说过:

“一切良好的心理学都是可以应用的”,每位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

5、课程选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1)莫雷.《教育心理学》第一版.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第一版.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罗伯特·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第七版.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第一版.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5)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第一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沈德立.《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一版.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姚梅林.《学习规律》第一版.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8)李红玉、何一粟.《学习动力》第一版.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9)蒯超英.《学习策略》第一版.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10)施良方.《学习论》第一版.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6、课程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从基础理论知识、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教育实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记分办法。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的评定办法主要是结合平时考勤将学生的作业与实践、研讨等综合表现情况记载并评定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

作业形式有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堂作业,主要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考察,如互动活动、小组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课后作业形式:

可以是配合教学内容的心理小论文、案例分析、学生自己设计或参加的模拟实习与见习活动方案、总结报告及课堂讨论等。

期末考查采用课程论文方式,分数按70%记入总评成绩。

考查内容主要是对教育心理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应用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解决或模拟解决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

1.课程性质与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性质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属应用学科,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

本课程主要是使小学教育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形成现代学校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新观念,具备面向全体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对部分需要提供心理帮助的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咨询所必须的理论基础、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以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预防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2.课程学分学时安排

学分2分,授课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26学时,实践4学时)。

3.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而全面地理解心理健康的任务、途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心理教育的方法和心理辅导的技能,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儿童成长中的常见的心理问题,能够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承担小学教师的“心理保健师”的角色要求。

主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与健康指导,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障碍的辅导、调适与咨询。

4.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

(1)调查研究。

设计一份小学生学习心理情况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和数据统计和分析讨论交流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情况。

(2)观摩和讨论。

观看一节小学情感辅导教学录像,讨论分析教师进行小学生情感辅导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体验。

设计一节小学生活心理辅导方案,利用到小学见习的时间进行辅导方案实施,交流心得体会。

(4)心理咨询的模拟训练。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的模拟训练,交流探讨心理咨询的技巧。

5.课程学习方法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学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关键。

在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应用,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能力。

只有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每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6.课程选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版.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

(1)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第一版.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2)郑雪、王玲、宇斌.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第一版.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3)陈雪枫.中小学生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第一版.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4)郑日昌、陈永胜.儿童心理辅导.第一版.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岑国桢、李正云.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第一版.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6)宋宁.小学心理素质训练.第一版.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7)江光荣.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第一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第一版.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7.课程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从基础理论知识、课堂讨论发言、平时作业、教育实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记分办法。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的评定办法主要是结合平时考勤将学生的作业与实践、研讨等综合表现情况记载并评定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30%。

作业形式有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堂作业,主要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考察,如互动活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后作业形式:

可以是配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分析、学生自己设计的心理辅导方案、参加的模拟训练活动、总结报告或者课堂讨论等。

期末考查采用开卷形式,内容可以是设计小学生心理辅导方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等,分数按70%记入总评成绩。

考查内容主要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五)《小学管理学》

1、课程性质与地位

《小学管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它以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理论为基础,探讨学校管理理论、技术、方法,以期能为学校管理实际工作提供有意的指导。

2、课程学分与学时安排

学分2分,总学时36个。

3、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小学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管理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管理及教育事业的情感,并使其具有初步的从事学校管理的能力和掌握学校管理研究的方法。

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小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学校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变革;学校管理制度及建设;学校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校的人力资源及专项管理,阐述中小学管理的一般规律,

4、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

利用见习机会,观摩小学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收集小学的各种规章制度,听取学校各级领导介绍管理经验体会。

(2课时)

5、课程学习方法

专题研讨、课堂讨论、管理案例收集与分析

6、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张济正主编.《学校管理学导论》.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参考书:

(1)萧宗六著.《学校管理学》.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2)张来编著.《普通学校管理学》.北京:

华文出版社,1998,8。

(3)贺乐凡著.《中小学教育管理》.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4)北京教育行政学院编著.《学校管理学》.北京:

海洋出版社,1998,2。

7、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总分100分:

平时30%;期末考核占70%。

(六)《教育法规概说》

1、课程性质与地位

教育法规概说课程性质是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选修课,它是研究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法学和教育学的交叉渗透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和教育观,增强教育法律意识,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教育纠纷的基本能力。

2、课程学分与学时安排

学分2分,总学时32个。

3、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法律制度,了解教育法规的基本内容,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法律观,增强教育法律意识,能初步运用教育法原理分析教育法律现象,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教育纠纷的基本能力,同时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主要内容——

教育法学及其研究对象;教育法学的产生与发展;学习和研究教育。

法学的意义;教育法学的学科基础及研究方法;教育法的基本原理;教育法的制定与实施;学校法律制度;教师法律制度;学生法律制度;义务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

4、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

收集各种教育法规案例,并进行分析讨论交流。

观看教育法规方面的录像片。

5、课程学习方法

专题研讨、课堂讨论、教育法规案例收集与分析

6、课程选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教育法学》,劳凯声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

(1)李连宁、孙葆森等编,《学校法制概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2)褚宏启主编,《中小学法律问题分析》,红旗出版社2002年版。

(3)黄葳主编,《教育法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张维平主编,《教育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课程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考查。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查占70%。

(七)《小学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

1、课程性质与地位

《小学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是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在小学,班级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校工作的基层组织。

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如何开展班队工作,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班级的建设和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该课程主要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和少先队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小学班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指导。

该课程在教育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2、课程学分学时安排

学分2分,总学时36个(其中讲授28学时,研讨与实训8学时)。

3、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

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题词为指导思想,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的精神,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等相关内容,注重体现时代精神,以德育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班队工作为主线,探索新时期小学班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班队工作新思路,拓宽他们的视野,为他们今后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小学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主要内容——

现代小学教育与小学生。

班队工作的意义与理念。

班队工作的内容与原则。

班队工作者的素养。

班队建设。

班队中的人际互动与教育。

班队活动的组织与设计。

班队工作研究。

4、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

现代小学教育与小学生(2学时);班队建设(2学时);班队活动组织与设计(4学时)。

5、课程学习方法

《小学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两部分,因此,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可采用读书指导法、自学指导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等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面对小学班队工作的实际进行教育决策的能力以及根据班队工作的需要进行设计、组织的能力,提高班队工作实效性。

6、课程选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1)古人伏主编.小学班队工作原理与实践.(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材)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2006年1月第7次印刷。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教材)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参考书:

(1)薛忠英编著.《小学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系列丛书),开明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2)柯晓杨主编.《小学班集体建设与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陈宇光主编.《小学班主任工作艺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第6次印刷。

7、课程考核与评价

考核方式为考查,采用百分制,即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成绩为100分。

注重形成性考核,在平时考核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讨论与谈话中,自觉按照要求到实训基地进行学习体验与组织尝试。

平时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学生课堂考勤、课堂讨论发言、作业、学生到实训基地完成的体验作业等,占总成绩的30%,即满分为30分;在期末终结性考核中,考核形式主要是期末闭卷笔试,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小学班队工作的基本原理,而且能够根据理论,对班队活动进行设计,占总成绩的70%,即满分为70分。

(八)《教育节目制作》

1、课程性质与地位

“教育节目制作”应该改为“教育电视节目制作”。

从教育活动看,它是指运用电视手段(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从学科领域看,它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电视教材的编制是教育电视事业的重要工作环节,也是教育电视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电视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电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反之,教育电视事业与科学的发展,对电视教材编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需要认识搞好电视教材编制工作。

教育电视具有组织知识的功能。

用较少时间去传授较多的知识,关键在于组织。

一位教师经过认真备课,可以用30分钟讲授平时需用一小时讲授的教学内容,并且效果还要好。

它能供给千千万万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从而为广大师生提高教学质量与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发挥作用。

教育电视还具有优越的呈现知识的功能。

电视是采用视听结合方式呈现知识,既能直观形象又能抽象概括,对于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它很可能是单纯运用口头语言讲授所花时间的十分之一或者几分之一。

电视在组织知识、呈现知识方面有优越的教学功能,恰当运用这一功能,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教育电视具有训练学生技能技巧的教学功能。

用视频呈现标准的技能示范和重放分析自身的技能,都能加速技能技巧的掌握与培养。

当学生要学习某种操作或动作性的技能时,用视频重放标准的示范,由学生跟着视频反复练习,直到掌握熟练的技能技巧。

用电视技术和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成果来解决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因此,在性质上,它是一门属于教育科学范畴的应用性学科。

概括来说,它是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教育多媒体和电视教材,利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以期取得优化的教学效果的一门学科。

2.课程学分学时安排

学分2分,学时分配表如下:

课程内容

理论课学时

上机学时

第一章电视画面概论

2

第二章电视摄像基础

(1)

2

第三章电视摄像基础

(2)

2

6

第四章电视画面造型艺术

2

第五章电视编辑基础

2

第六章电视编辑艺术

2

第七章用绘声绘影软件编辑

2

10

3.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

课程目标——

本课程传授电视制作、多媒体制作的基本知识,强化教育节目制作人才的培养;培养制作电视节目的兴趣,丰富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

主要内容——

(1)电视画面概论

(2)电视摄像基础

(3)电视画面造型艺术

(3)电视编辑基础

(3)电视编辑艺术

(4)用绘声绘影软件编辑

4.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

电视摄像基础6课时,用绘声绘影软件编辑视频节目10课时;最后完成一个5分钟的课外活动节目制作。

5.课程学习方法

“教育节目制作”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学科,它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因此,学好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是“多看”、“多做”。

(1)多看:

根据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多看有两层含义:

一是多看相关学科的书籍。

本课程仅扼要介绍了视频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如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艺术与美学等;在制作技术中涉及到计算机的知识,读者若尚未系统学习,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参考书多看多学。

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学习本课程的基础。

二是多看国内外优秀的电影、电视教材和资料,从中学习他们成功的编导经验和制作技术,这些经验与技术成果,大多是在书本中学不到的。

(2)多做:

视频制作技术,大部分是不能从书本中学到手的,必须在实践中多做,才能真正掌握制作的技能。

如摄像布光问题,书本中介绍了种种方法,但不亲自动手去实践,还是不能掌握布光的要领与技能;从理论上知道摄像要平稳、要有起落幅是容易的事,但真正掌握这一操作技能,也许要反复练习半年至一年。

根据教学要求,在课程中应安排一系列实验与实践,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重视多做、多实践,才能全面掌握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的理论与技术。

6.课程选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刘毓敏,《电视摄像与编辑》第二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7-1。

参考书:

(1)王瀚东,《电视摄像的理论与实务》第一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9-1。

(2)张晓锋,《电视制作原理与节目编辑》第一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1-1。

7.课程考核与评价

考查,平时30%+期末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