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39722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docx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

妇产科护理学学习笔记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1.阴道穹窿顶端与子宫直肠陷凹(腹腔最低部分)贴接—->〉陷凹有积液时经经阴道后穹窿进行穿刺或引流

2.子宫颈:

解剖学内口、峡部、组织学内口、宫颈阴道上部、宫颈阴道部

宫颈外口柱、鳞上皮交界,好发宫颈癌

3.子宫分层:

浆膜层

肌层-—内环外纵,中含血管,收缩止血

粘膜层=功能层(周期性脱落)+基底层

4.子宫韧带:

阔韧带(中央)

圆韧带、宫骶韧带(前屈)

主韧带(宫颈)

5.输卵管:

间质部、峡部、壶腹部(受精)、伞部

6.盆腔静脉感染易于蔓延:

生殖器官周围静脉丛

7.内生殖器官主要受交感、副交感神经神经支配—-〉>截瘫产妇顺利分娩

8.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9.假(大)骨盆、真(小)骨盆

10.真骨盆标记:

骶骨岬、坐骨棘、耻骨弓

11.生殖系统的临近器官

(1)尿道:

阴道前,耻骨联合后

(2)膀胱:

子宫与耻骨联合之间

(3)输尿管:

穿于阔韧带,与子宫动脉交叉

(4)直肠:

前为子宫和阴道

(5)阑尾:

①随妊娠月份增加而向外上方移位;②患阑尾炎时可累及子宫附件

12.妇女分期:

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生育期)—-围绝经期-—老年期

13.月经的临床表现:

①11—18岁;②21-35天(28天);③30-50ml(超80过多)

14.垂体分泌:

①促卵泡素(FSH);②促黄体生成素(LH)

15.雌激素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E)

孕激素(P)

子宫平滑肌

松弛

卵泡

促进发育

子宫内膜

增生

分泌

输卵管

增强上皮活动

加强收缩

抑制收缩

阴道上皮

角化、增生

脱落

乳腺

乳管增生

腺泡发育

其他

促进水钠潴留

骨中钙质沉着

升高体温

(0.3—0。

5℃)

16.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特点

(1)促卵泡素(FSH):

排卵前24H低峰式分泌,持续24H左右持续下降

(2)促黄体生成素(LH):

排卵前24H陡峰式分泌,持续24H骤降

(3)雌激素(E):

两个高峰(①排卵前;②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

(4)孕激素(P):

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达到高峰

17.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殖期(D5—14,卵巢卵泡期):

(2)分泌期(D15—28),卵巢黄体期:

(3)月经期(D1-4)

18.子宫颈的变化

(1)随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粘液分泌增多、变稀薄透明、利于精子通行

(2)涂片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月经周期D6—7出现,排卵前最典型

第三章病史采集与检查

第四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1.受精与着床

(1)受精:

①部位(输卵管峡部与壶腹部连接处);②时间(排卵后12H内,过程24H)

(2)受精卵的输送与发育:

①桑葚胚(受精后3日,16细胞);②晚期囊胚(受精后5-6日)

(3)着床:

受精后6—7日开始,11—12日结束

(4)蜕膜形成:

蜕膜=底蜕膜+包蜕膜+真蜕膜

2.胎儿附属物:

胎盘,胎膜,脐带,羊水

(1)胎盘=羊膜+叶状绒毛膜(固定绒毛、游离绒毛)+底蜕膜(绒毛间隙充满母血,两套血液循环系统),足月胎儿体重1/6

(2)胎膜=绒毛膜+羊膜

(3)脐带:

30-70cm(均55cm),1条脐静脉2条脐动脉

(4)羊水:

1000-—1500ml

①使胚胎自由活动、防止胎体粘连、防止胎儿受损、利于胎儿体液平衡

②减少胎动给母体的不适、临产时使压力均匀分布、临产后前羊水囊扩张宫颈口及阴道、破膜后冲洗并减少感染

3.胎盘的功能

(1)气体交换

(2)营养物质供应

(3)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4)防御功能

(5)合成功能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受精后10日左右可测得,诊断早孕敏感方法之一

4.胎儿发育:

8周末,心脏形成且搏动-—〉16周末,孕妇自觉有胎动——>20周末,可听到胎心音—-〉36周末,早产基本可存活

5.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1)生殖系统

①子宫:

a.晚期右旋;b。

12—14周,出现不规则无痛性收缩;

c。

子宫峡临产时7—10cm;d。

子宫颈出现粘液栓与假性糜烂

②卵巢:

10周后,黄体功能(分泌雌、孕激素)由胎盘取代

③阴道着色、增厚、皱襞增多

④外阴色素沉着

(2)乳房:

蒙氏结节(乳晕上皮脂腺肥大)

(3)循环系统:

①心博出量和血容量至妊娠32—34周达到高峰

②合并心脏病孕妇防止心衰:

a。

妊娠32—34周;b。

分娩期;c.产褥期最初3日之内

③痔、静脉血栓、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④妊娠中晚期补充铁剂,预防缺铁性贫血;

⑤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4)泌尿系统:

①肾血流量、肾小球率过滤增加;②尿糖;③多夜尿、尿频、右侧肾盂肾炎

(5)呼吸系统:

①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②平卧后呼吸困难

(6)消化系统:

①早孕反应(始于停经6周左右,止于妊娠12周左右);②牙龈出血、上腹饱胀、胃灼热

(7)内分泌系统:

①希恩综合征(产后有出血性休克者,可使增生、肥大的垂体缺血、坏死);②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无卵泡成熟发育与排卵

(8)皮肤:

黑色素增加

(9)新陈代谢:

①体重均增12.5kg;②妊娠后3月补充维生素及钙

6.妊娠诊断

(1)早期妊娠诊断

①病史:

a。

停经

b。

早孕反应(morningsicknes):

妊娠期妇女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喜酸或偏食,可能与体内HCG增多、胃酸分泌减少及胃排空时间延长有关,一般于怀孕12周自动消失。

c。

尿频

②临床表现:

a。

乳房:

增大,乳头及周围乳晕着色,蒙氏结节出现

b。

妇科检查:

子宫增大变软

黑加征(Hegarsign):

阴道检查子宫随停经月份而逐渐增大,子宫峡部极软,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相连

③相关检查:

a。

妊娠试验:

HCG

b。

超声检查:

停经5周时,妊娠囊内可见胚芽形成与原始心管搏动,可诊断为宫内妊娠

c。

宫颈粘液检查:

量少粘稠、拉丝度差,仅见椭圆体,不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d。

黄体酮试验:

肌注黄体酮,停药7日仍未出现阴道流血

e.基础体温测定:

停经后高温相持续18日不见下降

(2)中晚期妊娠诊断:

a。

胎动(妊娠18-20周始,每小时3-5次)

b。

胎心音(“嘀嗒”;120—160次/分)

c.浮沉胎动感

7.胎产式:

胎、母纵轴之间关系;纵、横、斜

8.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9.胎方位

(1)定义:

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之间关系,简称胎位

(2)指示点:

①枕先露:

枕骨(O);②面先露:

颏骨(M);③臀先露:

骶骨(S);④肩先露:

肩胛骨(Sc)

(3)方位关系:

左、右;前(A)、后(P)、横(T)

10.预产期(EDC)推算

(1)阳历:

月份—3或+9,日期+7

(2)阴历:

月份-3或+9,日期+15

11.护理评估注意事项

(1)35岁以上高龄产妇易患妊高症或产力、产道异常

(2)身材矮小(145以下)者常伴骨盆狭窄

(3)血压超过140/90mmHg或升高超过30/15mmHg属病理状态

(4)妊娠晚期体重每周增加超过500g,注意水肿发生

(5)初产尖腹、经产垂悬腹,考虑骨盆狭窄可能

12.妊娠期的检查

(1)常规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HBsAg,梅毒螺旋体、HIV筛查

(2)检查频率:

①28周前,4周一次;②28周后2周一次;③36周后1周一次

13.产科检查*

(1)四部触诊法(P53)

(2)骨盆测量(方法:

内容

缩写

正常值(cm)

备注

外测量

髂棘间径

IS

23—26

测骨盆入口横径长

髂嵴间径

IC

25—28

骶耻外径

EC

18—20

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

坐骨结节间径

TO

8.5—9。

5(9)

又称出口横径,若<8cm,测量出口后矢状径(坐骨结节终点到骶尖),二者之和>15cm者,一般足月胎儿可经后三角娩出

耻骨弓角度

90°

异常:

<80°

内测量

对角径

DC

12。

5-13

坐骨棘间径

10

中骨盆横径,与分娩密切相关

坐骨切迹宽度

5—5。

5

14。

先兆临产

(1)假临产:

宫缩时间短而不恒定

(2)胎儿下降感

(3)见红:

分娩前24—48H,分娩即将开始较可靠征象

第五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1.分娩(delivery):

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28周,37周)早产-—[37周,42周)足月产——[42周,∞)过期产

2.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产道、胎儿、待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3.产力:

子宫收缩力—-节律性:

随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延长、间歇期缩短、宫缩强度增强

对称性:

起自两侧宫角部,左右对称,向下扩散

极性:

宫底最强、最持久

缩复作用:

肌纤维越来越短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第二产程末配合宫缩(过早使用可造成疲劳及宫颈水肿,延长产程)

肛提肌收缩力:

内旋转、仰伸、胎儿胎盘娩出

4.产道

(1)骨产道

1)三个骨盆平面(P70)

2)骨盆轴

3)骨盆倾斜度(入口平面与地面夹角,60°)

(2)软产道:

子宫下段(非孕时子宫峡部)、宫颈、外阴、骨盆底组织

生理缩复环(physiologicretractionring):

临产后,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下段肌壁越来越薄,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的环形隆起。

5.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P74)

6.临产诊断(inlabor):

临产的标志-—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s或以上,间歇5-6min,同时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7.产程分期:

①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出现间歇5—6min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开全)

②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

③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

8.第一产程妇女的护理

【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

(2)宫口扩张

(3)胎先露下降

(4)胎膜破裂

【护理评估要点】

(1)胎心音:

120—160次/分,平均140次/分

(2)第一产程分期:

潜伏期:

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

活跃期:

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加速期—>最大加速期->减速期)

(3)胎头下降的程度:

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

(4)胎膜破裂及羊水观察:

未破时可触及前羊水囊,破裂后可触及胎头;破膜后可用pH试纸检查,pH≥7

【护理诊断/问题】

焦虑与知识缺乏,担心分娩能否顺利进行有关

疼痛与逐渐加强的宫缩有关

【护理措施】

(1)入院护理

(2)心理护理

(3)观察生命体征:

每隔4-6H测血压一次

(4)观察产程进展

1)胎心监测

2)子宫收缩:

连续观察至少3次收缩

3)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程度

4)胎膜破裂及羊水观察:

①注意有无脐带脱垂;②破膜超12H者使用抗生素

5)促进舒适:

①提供良好环境;②补充液体和热量;③活动与休息(初产妇宫口开全或经产妇开至4cm,嘱其取左侧卧位);④清洁卫生;⑤排尿及排便(每2-4H排尿1次);⑥减轻疼痛

9.第二产程妇女的护理

【临床表现】

(1)子宫收缩增强:

持续1min或以上,间歇期仅1-2min

(2)胎儿下降及娩出:

①有排便感,不自觉向下屏气;②会阴逐渐膨隆和变薄;③胎头拔露;④胎头着冠

【护理诊断/问题】

疼痛与宫缩及会阴部伤口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会阴裂伤及胎儿产伤有关

【护理措施】

(1)心理支持

(2)观察产程进展

(3)指导产妇屏气

(4)接产准备

(5)接产

1)评估会阴部发育情况:

会阴撕裂诱因:

①会阴水肿;②会阴过紧缺乏弹力;③耻骨弓过低;④胎儿过大;⑤胎儿娩出过快

2)接产要领:

让胎儿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期缓慢通过阴道口

3)接产步骤:

P81

10.第三产程妇女的护理

【临床表现】

(1)子宫收缩

(2)胎盘娩出

(3)阴道流血(<300ml)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2)身心状况

1)新生儿:

Apgar评分;一般状况

2)胎盘剥离

a.胎盘剥离的征象有:

①宫体变硬成球形;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③阴道口少量流血;④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b。

胎盘评估:

胎膜是否完整、有无胎盘小叶或胎膜残留,胎盘周有无断裂的血管残端,是否有副胎盘

3)子宫收缩和阴道流血

4)会阴伤口

5)心理状况

(3)相关检查

【护理诊断】

有母子依恋关系改变的危险与疲乏、会阴切口疼痛或新生儿性别不理想有关

潜在并发症:

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

第六章产褥期管理

1.子宫复旧:

妊娠子宫自胎盘娩出后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主要表现有:

①子宫体肌纤维缩复;②子宫内膜的再生;③子宫颈恢复;④子宫下段变化

*子宫体肌纤维缩复:

产后当日子宫底平脐或脐下一横指—-〉产后一周子宫缩小至妊娠12周大小,在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及—-〉产后10日降至骨盆腔内,在腹部检查摸不到子宫底

分娩结束时子宫约重1000g,产后1周时子宫约重500g,产后6周逐渐恢复到未孕时50g

2.恶露:

一般持续4—6周

正常恶露性状:

血性恶露

浆液性恶露

白色恶露

持续时间

产后最初3日

产后4—14日

产后14日以后

颜色

红色

淡红色

白色

第七章高危妊娠管理

第八章妊娠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1。

自然流产

流产(abortion):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

早/晚期流产:

12周以前/后

【病因】

(1)胚胎因素:

染色体异常最常见

(2)母体因素

(3)胎盘因素:

滋养细胞的发育和功能不全的胚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4)环境因素

【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1)主要临床症状:

停经、腹痛、阴道流血

(2)发展过程

继续妊娠

先兆流产不完全流产

难免流产

完全流产

类型

临床表现

处理原则

先兆流产

停经后少量阴道流血,时伴轻微下腹痛、腰痛、腰坠

卧床休息;减小刺激;必要时给予危害小镇静剂;避免盲目保胎

难免流产

阴道流血增多、阵发性腹痛

尽早排出胚胎及胎盘组织完全排出

不全流产

阴道出血不止

吸宫术、钳刮术清除宫腔内残留组织

完全流产

稽留流产

(又称过期流产)

及时促进胎儿及胎盘排出

习惯性流产

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多发生于同一妊娠月

预防为主;禁止性生活;补充维生素C、B、E;治疗期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妊娠月份

2.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其中以壶腹部妊娠多见

【病理】

输卵管妊娠结局

输卵管妊娠流产

囊胚向管腔内突出生长,最终突破包膜而出血,导致囊胚和管壁分离

引起不完全流产时可出现盆腔积血

输卵管妊娠破裂

侵蚀管壁肌层和浆膜,穿破浆膜,妊娠破裂

短期内即可发生大量盆腔内出血而休克

陈旧性异位妊娠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未及时治疗或内出血已逐步停止,胚胎死亡或被吸收

持续性异位妊娠

术中未完全清除妊娠物或残留有存活滋养细胞而继续生长,致术后β—HCG不降反升

继发性腹腔妊娠

胚胎排入盆腔,死亡或存活

【临床表现】

(1)停经:

停经6-8周以后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可被误认为月经

(2)腹痛:

一侧下腹痛或酸胀感,有压痛或反跳痛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突感一侧下腹部撕裂样疼痛,常伴恶心、呕吐

(3)阴道流血:

不规则,暗红或深褐色,量少呈点滴状

(4)昏厥与休克

(5)腹部包块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末次月经时间

(2)身心状况:

贫血貌、休克症状、下腹压痛反跳痛及包块

(3)相关检查:

①妊娠试验:

放射免疫法测血重HCG

②腹腔镜检查:

适用于输卵管妊娠未流产或破裂的早期病人,诊断有困难的病人

禁用于腹腔内大量出血或伴有休克者

③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切片中仅见蜕膜而未见绒毛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出血量(阴道出血量与腹腔内出血量不成正比)

(2)加强化疗的护理:

化疗药常用甲氨喋啶,应用B超和β—HCG严密监护

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病因】

(1)易发因素:

①初产妇;②年轻或高龄产妇;③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者;④寒冷或气温变化过大;⑤有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病史者;⑥营养不良者;⑦体型矮胖者;⑧子宫张力过高者;⑨家族有高血压病史者;

(2)病因学说:

①免疫学说

②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学说

③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④营养缺乏及其他:

缺钙锌硒、低蛋白血症、胰岛素抵抗、遗传

【病理生理】

全身小动脉痉挛——>血压上升、蛋白尿、水肿、血液浓缩——〉全身改变

【临床表现及分类】

分类:

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子痫典型发作过程:

P140

【处理原则】

原则:

镇静、解痉、降压、利尿、适时终止妊娠

(1)轻症:

注意休息、调节饮食、采取左侧卧位

(2)子痫前期

1)药物治疗:

①解痉药:

首选硫酸镁

②镇静药:

地西泮、冬眠合剂(分娩期慎用)

③降压药:

仅用于血压过高时(舒张压≥110mmHg或平均动脉压≥140mmHg者)

肼屈嗪、卡托普利

④扩容药:

仅用于低蛋白血症、贫血者

⑤利尿药:

仅用于全身性水肿、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血容量过多、伴有潜在脑

水肿者

呋塞米、甘露醇

2)适时终止妊娠

条件-—①经治疗无明显好转者;②孕龄<34周,但胎盘功能减退,胎儿估计已成熟者;③孕龄>34周,经治疗好转者;④子痫控制后2H

方式—-剖宫产或阴道分娩

第九章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1.心脏病

【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

(1)妊娠期:

循环血量+,心排出量+,心率+(32—34周循环血量达到最高峰)

心脏大血管轻度扭曲

(2)分娩期:

心脏负担最重,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易诱发心衰、心律失常

(3)产褥期:

体循环增加、心血管变化不能恢复、一系列负担,警惕心衰

—-患有心脏病孕妇最危险时期:

①妊娠32-34周;②分娩期;③产褥期最初3日内,尤其是24h内

主要死亡原因:

心衰&感染

【心脏病心功能分级】

Ⅰ级:

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

Ⅱ级:

一般体力活动稍受限,活动后感心悸、轻度气短,休息时无自觉症状

Ⅲ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轻微日常活动即感不适、心悸,呼吸困难或既往有心衰病史者

Ⅳ级:

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即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

【处理原则】

(1)非孕期:

判断是否可以妊娠、积极避孕

(2)妊娠期

1)终止妊娠:

①不宜妊娠者,妊娠12周前行人工流产术

②妊娠超过12周,严密监护、积极预防心衰

③顽固性心衰者在心内科医师严密监护下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2)严密监护

(3)分娩期

1)心功能Ⅰ—Ⅱ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条件良好〉>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第二产程予阴道助产

2)心功能Ⅲ-Ⅳ级、胎儿偏大、宫颈条件不佳,合并其他并发症〉>剖宫产终止妊娠

(4)产褥期

1)广谱抗生素抗感染

2)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不宜哺乳

【护理措施】

(1)妊娠期

1)加强孕期保健:

①妊娠20周前每2周产检1次,妊娠20周后(尤其是32周后)1周检查1次

②心功能Ⅰ-Ⅱ级者,妊娠36—38周提前入院待产

③识别早期心力衰竭征象

-—a。

轻微活动后即有胸闷、心悸、气短

b.休息时心率>110次/分,呼吸>20次/分

c.夜间常因胸闷而需坐起呼吸,或需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

d.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罗音,咳嗽后不消失

2)预防心力衰竭:

①充分休息,避免过劳

②合理科学营养:

整个孕期体重增加≤10kg,妊娠16周后,每日食盐量≤4-5g

③预防治疗诱因

3)急性心衰的紧急处理:

-—①体位:

坐位,双腿下垂

②吸氧:

开始时2—3L/min,亦可高流量给氧6-8L/min,必要时面罩加压給氧或正压呼吸

使用乙醇吸氧

③遵医嘱用药:

地高辛口服

注意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

吗啡肌内注射

④其他:

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

(2)分娩期

1)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防止心力衰竭的发生

①分娩时采取半卧位

②适当使用镇静剂

③缩短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以减少体力消耗

④胎儿娩出后腹部立即放置沙袋,持续24h,以防腹压骤升诱发心衰

⑤静脉注射或肌注缩宫素、给予抗生素,禁用麦角新碱

2)给予生理及情感支持,降低产妇及家属焦虑

2.糖尿病

【糖尿病对妊娠、分娩的影响】

(1)孕妇:

①自然流产

②妊娠期并发症:

妊高症,手术产、产伤、产后出血

③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子宫内膜炎、伤口感染,酮症酸中毒

④羊水过多

(2)胎儿:

①巨大儿②胎儿畸形③早产④胎儿生长受限

(3)新生儿:

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②新生儿低血糖

③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④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

【健康评估】

试验

方法

指标

糖筛查试验

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5min内口服完

服后1H测血糖

≥7.8mmol/L异常

糖耐量试验

①禁食12H后查空腹血糖

②—④75g葡萄糖溶于200-300ml水中5min内喝完,分别于1、2、3小时抽取静脉血,检查血浆葡萄糖值

4个时间点正常上限:

①5。

6mmol/L、②10。

3mmol/L、③8。

6mmol/L、④6。

7mmol/L

2项及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诊断为GDM;仅一项超过正常值标准,诊断为糖耐量异常

【护理措施】

(1)妊娠期:

①妊娠20周及时增加胰岛素用量

②营养师协助制定营养配餐

③适度有氧运动,以不引起心悸、宫缩、胎心率变化为宜

④合理用药:

胰岛素

(2)分娩

1)终止分娩的时间:

①原则—-在控制血糖、确保母儿安全的情况下尽量推迟终止妊娠的时间,可等待至近预产期(38-39周);②若血糖控制不良,则在促进胎儿肺成熟后立即终止妊娠

2)分娩方式:

妊娠合并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征

3)分娩护理:

①严密监测血糖、尿糖和酮体

②使血糖不低于5.6mmol/L,可按每4g糖加1U胰岛素比例给予静脉输液

③严密监测胎儿状况,产程时间≤12H

4)新生儿护理:

①无论体重大小均按高危儿处理,注意保暖和吸氧

②出生时取脐带血测血糖,30min后定时滴服25%葡萄糖防止低血糖

③预防低血钙、高胆红素血症,NRDS发生

第十章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1.子宫收缩力异常的分类

原发性

协调性(低张性)

子宫收缩乏力继发性

不协调性

急产(无阻力时)

协调性

病理缩复环(有阻力时)

子宫收缩过强强直性子宫收缩(全部子宫肌收缩)

不协调性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局部子宫肌收缩)

2.子宫收缩乏力

【病因】

(1)精神因素

(2)产道与胎儿因素:

骨盆异常或胎位异常(最常见因素)

(3)子宫因素:

①子宫壁过度膨胀;②多次妊娠分娩及子宫炎症;③子宫肌瘤、子宫发育不全、子宫畸形等

(4)内分泌因素:

临产后①雌激素、缩宫素、前列腺素合成及释放减少;②孕激素下降缓慢;③子宫平滑肌钙离子浓度降低

(5)药物影响:

如硫酸镁等

【临产表现】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1)又称低张性子宫收缩乏力,指子宫收缩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