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42559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2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

夫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楚王问萍实④,对曰:

“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

”此乃以童子为师耳。

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

诸葛孔明曰:

“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

”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

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

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

②缪:

通“谬”。

③郑玄:

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

④萍实:

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2.【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

“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

”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

“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

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

“萌芽不禁,后将奈何?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

“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

(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比如第

(1)题中,“锡”即“赐”,通假;“而”是转折连词“却”。

(2)题中,“责”是“责备”的意思;“救正”即纠正弊病;“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名师点睛

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

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2.首先,要严格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其次,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风格,切忌断章取义。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

“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

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

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

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

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

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

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

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

天诱其衷,成王殒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

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

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

我是以有河曲之战。

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

‘庶抚我乎!

’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

“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

‘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

’言誓未就,景公即世。

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

君又不祥,背弃盟誓。

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

君来赐命曰:

‘吾与女伐狄。

’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

君有二心于狄,曰:

‘晋将伐女。

’狄应且憎,是用告我。

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

‘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

“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不穀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

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

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

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原文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2)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

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

殷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

曾祖母王氏,食不饱者一旬矣。

殷时年九岁,乃于泽中恸哭。

于是忽若有人云:

“止,止声。

”殷收泪视地,便有堇生焉。

又尝夜梦人谓之曰:

“西篱下有粟。

”寤而掘之,得粟十五钟。

铭曰:

“七年粟百石,以赐孝子刘殷。

”自是食之,七载方尽。

时人嘉其至性通感,竞以谷帛遗之。

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

弱冠,博通经史,性倜傥,有济世之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

乡党亲族莫不称之。

郡命主簿,州辟从事,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

同郡张宣子,识达之士也,劝殷就征。

殷曰:

“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

吾方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

吾今王母在堂,既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便不得就养。

”宣子曰:

“如子所言,岂庸人所识哉!

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

”遂以女妻之。

宣子者,并州豪族也,其妻怒曰:

“我女年始十四。

姿识如此,何虑不得为公侯妃,而遽以妻刘殷乎!

”宣子曰:

“非尔所及也。

”诫其女曰:

“刘殷至孝冥感,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

”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孝闻,奉殷如君父焉。

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

骏于是表之,优诏遂其高志,听终色养,敕所在供其衣食,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

赵王伦篡位,孙秀夙重殷名,以散骑常侍征之,殷逃奔雁门。

及齐王冏辅政,辟为大司马军谘祭酒。

既至,谓殷曰:

“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

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

”殷曰:

“今殿下以神武睿姿,除残反政,故不敢不至也。

”冏奇之,转拜新兴太守,明刑旌善,甚有政能。

属永嘉之乱,没于刘聪。

聪奇其才而擢任之,累至侍中、太保、录尚书事。

(《晋书·刘殷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性。

(2)先王虚心召君,君不至。

今孤辟君,君何能屈也?

1.

(1)自从我们献公和秦穆公彼此交好,并力同心,一再用盟誓来明确关系,又用通婚来加固友好关系。

(2)秦国的大夫们不向我们文公征求意见,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

诸侯很痛恨秦国这种做法,要进攻秦国。

2.

(1)等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因悲哀损伤身体,几乎丧命。

(2)先王虚心征召你,你不来。

现在我征召你,你何故能屈就呢?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翻译时要注意关键字,如

(1)中的“及”“毁瘠”“灭性”、

(2)中的“召”“孤”“辟”“屈”。

今日收获如何?

总结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