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57649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一 基础知识点经典.docx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点经典

高中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点(经典)

第一章

1.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可以分为哪些层次,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什么

答:

(1)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

答: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一切有机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

2)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4)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全能性

5)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注意事项,放大倍数,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关系,视野明暗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移动方向,污点判断,视野太暗时调亮的方法

答:

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

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

1.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势,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2.轻拿轻放,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应放在距边缘10cm处,以免碰翻落地。

3.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手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4.放置玻片标本时要对准通光孔中央,且不能反放玻片,防止压坏玻片或碰坏物镜。

5.不要随意取下目镜,以防止尘土落入物镜,也不要任意拆卸各种零件,以防损坏。

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身越短,物镜放大倍数越大,

镜身越长细胞个数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在整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和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亮度越暗。

反向移动

污点判断方法:

移动不动,污点不在其上。

视野太暗时,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4.什么是真核细胞?

什么是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包括细胞壁、细胞核、细胞器、类群等)、真菌与细菌的区分、藻类的区分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概念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含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

肽聚糖

纤维素和果胶

类群

细菌、蓝藻

真菌、植物、动物

相同点

都有DNA,核糖体,细胞膜,细胞质

答:

1细菌是原核生物,真菌是真核生物。

蓝藻(发菜,颤藻)是原核生物,红藻,绿藻,褐藻(团藻,小球藻,衣藻)是真核生物。

5.细胞学说的创立者、内容、意义、局限性

细胞学说

创立者

施莱登、施旺

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

1、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2、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局限性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有局限性。

细胞只能从先前已经存在的细胞经过分裂产生。

第二章

1.最基本元素、基本元素、主要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化合物分别有哪些

答:

(1)C

(2)C,H,O,N(3)C,H,O,N,P,S(4)C,H,O,N,P,S,K,Ca,Mg(5)Fe,Mn,Zn,Cu,B,Mo(6)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2.活细胞内最多的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分别是什么;细胞干重中最多的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分别是什么

答:

(1)O

(2)水(3)蛋白质(4)C(5)蛋白质(6)蛋白质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答: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统一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差异很大(差异性)

4.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选材的要求、试剂、颜色变化、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用法和原理)。

还原糖有哪些

答: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要显微镜观察),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

5.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元素、氨基酸通式、肽键结构式、多肽、脱水缩合、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的原因。

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

答:

(1)C、H、O、N、P、N

(2)C,H,O,N(3)

(4)

(5)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多肽(6)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形成-NH-CO-,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

(7)A氨基酸种类多种多样B氨基酸数量成百上千C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8)结构蛋白,催化功能,运输载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调节功能,免疫功能

6.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水分子数、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剩余氨基/俊基数之间的关系

aa数

肽键数

肽链

水分子

R分子量

剩余—COOH数

剩余—NH2数

n

n-m

m

n-m

an-18(n-m)

m+R

7.核酸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名称、结构)、DNA和RNA、分布和功能,核苷酸的种类、组成成分、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异同

答:

(1)C、H、O、N、P

(2)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DNA是脱氧核糖核酸,RNA是核糖核酸,

分布:

DNA分布在C核,少量分布在细胞质,RNA分布在细胞质,少量分布在细胞核。

核苷酸是由含氮有机碱(称碱基)、戊糖(即五碳糖)和磷酸三部分构成的。

脱氧核苷酸是DNA,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糖核苷酸是RNA,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8.糖类的组成元素、分类、分布及生物体内重要的糖、糖类的生理功能

答:

(1)C,H,O

(2)主要分布在动植物细胞中

(3)葡萄糖(分布在动植物细胞,是细胞中的重要能源物质),果糖(分布在植物细胞),半乳糖(分布在动物细胞),蔗糖,麦芽糖(分布在植物细胞,是储能物质,能水解成葡萄糖而供能),淀粉,纤维素(分布在植物细胞,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9.脂质的组成元素、脂质的种类及生物体内重要的脂质、主要脂质的生理功能

种类

功能

胆固醇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份,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

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器官的形成。

维生素D

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答:

(1)C,H,O,有的还含少量的P和N,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

(3)脂肪(输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减少热量散失,起保温作用,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10、水的存在形式、水的生理功能;无机盐的存在形式、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铁、镁、碘、钙、硼的生理作用、缺乏症。

自由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自由水

结合水

功能

(1)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

(2)参与生化反应。

(3)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4)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

存在形式: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作用:

1、构成细胞的成分

2、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3、维持生物体的平衡

各种元素的生理作用与缺乏症:

Fe是血红蛋白,细胞色素的成分。

缺乏会得贫血。

Mg是叶绿素的成分,缺镁会变成黄色。

I是甲状腺素的成分,缺碘会得甲状腺肿大(大脖病),Ca是动物骨骼和牙齿的成分,缺钙会出现抽搐。

B与植物花粉管形成有关。

自由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自由水越多,抗逆性越弱,代谢越旺盛;自由水越少,抗逆性越强,代谢越缓慢。

11.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以蛋白质为例加以说明)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生物体是由有机物构成的,而且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是有机物,有机物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必须含有碳元素,没有碳元素不可称之为有机物。

第三章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主要功能、蛋白质与细胞膜的关系、提取细胞膜试验的选材、选择成熟哺乳动物红细胞的原因、提取细胞膜的方法;提纯细胞膜的方法,细胞壁的成分和功能

答:

(1)细胞膜有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

(2)细胞膜功能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物质间的信息交流。

(3)提取细胞膜应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它没有细胞壁,并且比较好分离

(4)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就流出来了。

(5)差速离心法

(6)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列举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分布、称号。

并总结:

双层膜的细胞器、无膜的细胞器、含DNA的细胞器、含RNA的细胞器、产生水的细胞器、跟能量代谢相关的细胞器、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跟分泌蛋白形成相关的细胞结构

名称

结构

作用

分布

称号

线粒体

双层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

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动植物细胞中

“动力车间”

叶绿体

双层膜

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

主要在植物叶肉细胞中

养料制造车间

高尔基体

单层膜

植物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动物中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动植物细胞

加工,分类,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

溶酶体

单层膜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动植物细胞

消化车间

液泡

单层膜

为细胞储备物质,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储存车间

内质网

单层膜,有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运送大分子物质的车间

动植物细胞中

合成有机物的车间

核糖体

无膜结构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动植物细胞

蛋白质的装备机器

中心体

无膜结构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

三、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一)分布、形状

1、叶绿体分布于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分布于动植物细胞中,呈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二)染色、观察

1、叶绿体呈现绿色,容易观察,不需染色。

2、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于无色。

(三)实验过程

1、观察叶绿体:

制作藓类叶片临时装片→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高倍镜下观察。

2、观察线粒体:

取材→染色→制片→低倍镜下找到口腔上皮细胞→高倍镜下观察。

【思考感悟】各种细胞器的比较说明不同细胞器结构和功能不相同,如何获得相应的细胞器?

采用差速离心法,即依据各种细胞器的比重不同,采用不同的转速分离出相应的细胞器。

3.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染色质的化学组成与功能,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答:

功能

核膜

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染色质

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核孔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染色质

染色体

所处时期

分列间期

分裂期

状态

细长的丝状结构

光镜下能看见呈圆柱状或杆状结构

成分,特性,功能

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4.细胞与代谢的关系

答: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复杂而精巧,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第四章

1.渗透作用的概念、条件。

渗透压的大小,细胞什么时候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的概念、哪些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理解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质壁分离的应用。

答:

1、概念:

水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的现象。

2、条件:

半透膜和浓度差。

3、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4、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吸水。

成熟植物细胞(且只有在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介于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为原生质层。

具有细胞壁和大液泡的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并举例

答:

选择透过性。

3.欧文顿实验的现象和结论、三明治模型的内容和局限性、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

答:

1.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

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得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

但它是静态的统一结构。

3、细胞膜结构是由液态的脂类双分子层中镶嵌可以移动的球形蛋白质而形成的。

4.离子和小分子的跨膜转运方式、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方向、条件、举例,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答:

1、离子主要是主动运输,小分子主要是自由扩散。

2、被动运输:

由顺浓度梯度的扩散。

主动运输: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运输

主动运输

跨膜方向

高→低

高→低

一般:

低→高

载体协助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消耗能量

不用

不用

物质举例

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等小分子(苯还是脂溶性的)水、甘油、乙醇等较小的分子

氨基酸、葡萄糖等较大的有机分子

K+、Mg2+、Na+、Cl-等-带电荷的离子

3、维持细胞内正常的生命活动,对神经冲动的传递以及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恒定细胞的体积。

大分子主要是胞吞胞吐。

第五章

1.酶的概念、来源、化学本质、基本单位、作用及其特性、具有催化作用的原因;底物浓度、抑制剂、激活剂、温度、PH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画出坐标图)

答:

酶指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

大多数由蛋白质组成(少数为RNA)。

能在机体中十分温和的条件下,高效率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中的消化、吸收、呼吸、运动和生殖都是酶促反应过程。

酶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

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酶与底物结合时,底物诱导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使

酶分子能更好地与底物结合,从而发生催化作用。

 

2.对照实验、对照组、实验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设计实验的原则。

答:

对照实验;一般进行某种试验以阐明一定因子对一个对象的影响和处理效应或意义时,除了对试验所要求研究因子或操作处理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一致,并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这种试验为对照试验

对照组实验组;将实验对象分为二个或数个独立的组,其中一组施加实验因素,而另一组不施加或施加其他因素,前者称为实验组,后者即为对照组。

自变量,因变量;任何一个系统(或模型)都是由各种变量构成的,当我们分析这些系统(或模型)时,可以选择研究其中一些变量对另一些变量的影响,那么我们选择的这些变量就称为自变量,而被影响的量就被称为因变量。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

设计实验的原则:

控制变量法

3.ATP的全称、结构简式、高能磷酸键、功能、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特点、ATP形成时的能源来源、举例说明ATP可以转化成那些能量

答:

ATP中文名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叫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

结构简式A--P~P~P,“~”表示“高能磷酸键”;“--”表示低能键

直接能源物质。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ATP;A—P~P~P,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大量能量。

ATP—(水解酶作用下)-ADP+pi+大量能量。

线粒体中产生ATP的能量来源是细胞呼吸

有氧呼吸会产生38个ATP无氧呼吸会产生2个ATP

其中ATP大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ATP可转化为渗透能,机械能。

化学能,电能,热能,光能

4.有氧呼吸的概念、过程,总反应式;无氧呼吸的反应场所、反应式、举例。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二氧化碳、酒精的检测方法,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如保存种子、蔬菜的方法

答:

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

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过程:

第一阶段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C3H4O3)+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2丙酮酸(C3H4O3)+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

1、反应式:

(1)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

C6H12O62C3H6O3+能量。

(2)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过程: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其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温度:

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

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2、氧气:

氧气是植物正常呼吸的重要因子,氧气不足直接影响呼吸速度,也影响到呼吸的性质。

绿色植物在完全缺氧条件下就进行无氧呼吸,大多数陆生植物根尖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CO2。

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3二氧化碳浓度

CO2是呼吸作用产生的,从化学平衡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吸速率下降。

在密闭的地窖中,氧气浓度低,CO2浓度较高,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使整个器官的代谢水平降低,有利于保存蔬菜水果。

检验方法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重铬酸钾与稀硫酸配制成溶液,遇到酒精变蓝,原因是重铬酸根在酸性条件下被酒精还原.溶液颜色由橘黄色变为蓝色。

5.色素提取与分离的方法;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的作用、实验注意事项。

叶绿体色素的种类、颜色、在滤纸条上的分布、作用。

答:

研磨、过滤;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无水乙醇用于提取色素、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二氧化硅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迅速;碳酸钙的作用是调节液体的pH,防止叶绿素被破坏保护叶绿素不分解;丙酮用来溶解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注意:

千万不要将滤液细线浸没在层析液中,因为色素易溶解于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

层析液是挥发性较强的有机溶剂,并且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操作中要尽量用培养皿盖住烧杯口。

观察实验结果:

最后滤纸条上将分离出四条色素带,颜色从上往下分别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四种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6.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条件、反应式、能量转化、联系。

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实质、影响因素、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应用。

答: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比较:

   阶段

项目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所需条件

必须有光、酶

有光无光均可、酶

进行场所

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内的基质中

物质变化

         

能量转换

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物质联系:

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在暗反应阶段用于还原C3;能量联系:

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在暗反应阶段将其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帮助C3形成糖类,ATP中的化学能则转化为储存在糖类中的化学能

3)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因素

图象

含义

在生产上的应用

单因子

光照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到达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如轮作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二氧化碳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CO2浓度,可提高光合速率,当到达一定浓度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增加

温室栽培时,适当提高室内CO2的浓度,可采取的措施有:

定时通风、施用有机肥等

温度

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速率

适时播种,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光合面积

在一定范围内,有机物的净生产量(即干物质的量)随叶叶面积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随叶面积的增加而减少

适当间苗:

合理密植,适当修剪;避免徒长

7.化能合成作用的概念、举例;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的概念

答:

自然界中存在某些微生物,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把CO2和H20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的过程;自养生物:

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的有机物的生物属于自养生物。

异养生物:

只能从外界摄取现成有机物的生物属于异养生物。

第六章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不是越小越好的原因

答:

细胞太大导致面积与体积比减小,运输效率降低,必修一课本有详细的探究过程,再就是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因此核不能增大,而细胞过大会倒置核无法控制细胞代谢;所有东西都有个度,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2.细胞增殖的意义,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的四点理解。

答:

意义:

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生物繁育的基础;

分类:

有丝、无丝、减数分裂。

概念: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理解:

1、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

2、间期时间长。

3、分裂期时间短。

4、连续分裂的细胞才能发生细胞分裂。

3.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意义、动、植物有丝分裂的三点区别、无丝分裂的概念的实例,有丝分裂三数的变化,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分生区细胞的特点、可否观察到完整的细胞周期?

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

答:

一、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

主要变化: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分裂期(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1、前期:

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

(记忆口诀:

膜仁消失显两体)。

2、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

(记忆口诀:

形数清晰赤道齐)。

3、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