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5768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docx

妇产科教学大纲临床

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GYNEMETRICS,供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教学用

   一、课程性质 

  妇产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包括产科学和妇科学两大部分。

产科学是一门关系到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并对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生理、心理、病理改变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是一门协助新生命诞生的医学科学。

妇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非妊娠期生殖系统的一切病理改变并对其进行诊断、处理的医学科学。

理论学时62,实验学时10。

二、课程教学目标

在三年制专科妇产科教学中,要始终按照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三严(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的方法)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作好妇产科医生和进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授课条理分明,由浅入深,突出重点,结合国内外新动力、新成就、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教学内容

1。

 讲解女性内外生殖器及相关临床联系。

2.  讲解女性生殖系统血管、淋巴、神经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3.  讲解女性骨盆的特点、重要径线及其生理病理意义及盆底结构。

讲解女性内外生殖器邻近器官的解剖及意义。

目的要求

1.  熟悉女性外、内生殖器官解剖。

2.  了解盆腔血管,淋巴及神经的分布。

3。

  熟悉女性骨盆的形态与分娩有关的解剖特点.

4.  熟悉女性骨盆底的解剖.

5。

  熟悉女性生殖器官邻近器官的解剖及意义。

第三章女性生殖生理

教学内容

1.  一般介绍妇女一生中各时期的生理特点及月经的临床表现.

2.  详细讲解卵巢的功能及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的过程,以及它所分泌的性激素,雌、孕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3.  重点讲解卵巢激素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和引起的详细的周期性变化。

4。

  重点讲解下丘脑、垂体和卵巢的神经内分泌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

目的要求

1。

  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2。

  熟悉月经的临床表现。

3.  掌握卵巢的功能及卵泡的发育过程和性激素的分泌。

4.  掌握性激素的生理作用和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5。

  掌握月经周期调节机理.

6。

  了解其他内分泌腺功能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第四章妊娠生理

教学内容

1.  复习受精和受精卵的发育和着床过程.

2。

  重点讲解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的形成与胎盘功能.

3.  一般介绍羊水的来源、代谢、容量、性状、成份与功能.

4.  重点讲解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5。

  一般介绍妊娠期母体其他系统的生理特点。

目的要求

1.  熟悉卵子受精、受精卵的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

2。

  熟悉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点。

3。

  掌握胎盘的形成及其功能,了解羊水的来源及功能.。

4。

  掌握妊娠期母体的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第五章妊娠诊断、妊娠期监护及保健

教学内容

1。

  详细讲解早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及原理,包括临床表现、妊娠试验、黄体酮试验、基础体温测定及超声检查及其应用。

2.  详细讲解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胎心音听诊等方法及其应用。

3。

  重点讲解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种类及其判定。

4。

  围产医学的概念。

孕期监护的意义。

5.  重点讲解产科检查方法,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外测量和内测量)、阴道检查,肛诊.绘制妊娠图.

6.  重点讲解胎儿生物物理监测、胎儿成熟度监测及宫内诊断的项目、方法和意义。

7。

  一般介绍孕期用药原则及孕期用药分类情况。

8。

  详细讲解孕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

目的要求

1.  掌握早期、中期及晚期妊娠的诊断方法并了解其原理。

2.  掌握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的定义及判定。

3.  熟悉产前检查和围产医学的重要意义和内容。

4。

  掌握围生期的概念及产前检查的时间、内容和方法。

5。

  了解产科病志的书写,孕产期系统的保健管理。

6.  熟悉产科检查的方法。

7.  掌握妊娠晚期胎儿宫内情况监护的方法及临床意义,熟悉胎盘功能和胎儿成熟度的检查的方法。

8.  了解孕期营养与孕期用药原则,了解常用药物分类等级。

9。

  熟悉孕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

第六章正常分娩

教学内容

1.  重点讲解决定分娩的四因素并说明其间的相互关系。

2。

  重点讲解以枕先露为例的分娩机转,说明胎儿在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产道的形状和大小所进行的连续动作。

3。

  详细讲解分娩的先兆征象,平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

4。

  详细讲解三个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目的要求

1。

  了解分娩的动因。

2。

  掌握决定分娩的四因素。

3.  掌握枕先露的分娩机转。

4。

  掌握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第七章正常产褥

教学内容

1.  一般讲解产褥期母体生殖系统,子宫、乳房的生理变化。

2。

  重点讲解临床表现:

子宫的复旧,恶露的分类、性状和时间.

目的要求

1。

  熟悉产褥期母体变化,特别是生殖系统,乳房等的生理变化.

2。

  掌握产褥期的临床表现。

3.  了解产褥期的处理和保健。

第八章异常妊娠

第一节流产

教学内容

1。

  了解流产的定义。

2.  了解流产发生的原因及流产时胎儿、母体的病理变化。

3。

  掌握流产各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及处理。

4。

  重点掌握习惯性、感染性及过期流产等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5.  熟悉流产的鉴别诊断.

教学要求

1.  掌握流产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处理。

2。

  掌握流产一系列过程中各阶段的临床表现及不同阶段的处理原则。

第二节异位妊娠

教学内容

1。

  了解异位妊娠的定义、分类及高危因素。

2。

  掌握异位妊娠病因、病理及转归。

3.  重点掌握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方法:

血及尿自-HCG测定,超声显像及腹腔镜检查。

掌握输卵管妊娠破裂型的诊断,后穹窿穿刺的价值及操作注意点;诊断性刮宫的意义及价值.

4.  了解输卵管妊娠与流产、黄体破裂、盆腔炎的鉴别诊断.

5.  重点介绍输卵管妊娠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教学要求

1.  熟悉异位妊娠的定义和分类。

2。

  了解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

3.  掌握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的方法及急症处理。

4。

  熟悉不同类型异位妊娠的处理原则,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

第四节前置胎盘

教学内容

1。

  一般介绍前置胎盘的病因。

2.  重点讲解前置胎盘的分类(如完全性、部分性、低置胎盘)及其临床表现.

3。

  详细讲解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诊断及辅助诊断。

4.  一般介绍其并发症对母儿双方的影响。

5.  详细讲解处理方案.根据前置胎盘的分类,胎产次、娃振周数、胎儿情况、出血量、是否临产等来决定(期待疗法或终止妊娠)。

教学要求

1.  了解前置胎盘的病因,及其对母儿的危害性。

2。

  熟悉前置胎盘分类。

.

3。

  掌握前置胎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第五节胎盘早剥

教学内容

1。

  一般介绍病因,重点讲解病理生理和病理变化.

2。

  重点讲解临床表现.

3。

  详细讲解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B型超声检查等来确定。

4.  一般介绍并发症包括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5。

  重点介绍与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等的鉴别诊断.

6。

  详细讲解预防:

包括防治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避免外伤及宫内压力的急骤下降.

7.  详细讲解治疗:

包括及时结束妊娠,注意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时的产科处理特点,加强产后宫缩以防产后出血,预防肾功能衰竭等。

教学要求

1。

  了解胎盘早剥的病因。

2.  熟悉胎盘早剥发病机理及其临床表现。

3.  熟悉本病对母儿的危害性和及早处理的重要性.

4。

  掌握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

第六节妊娠高血压疾病

教学内容

1.  一般介绍妊娠高血压疾病有关病因和发病机理的几种学说。

2.  重点讲解此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3。

  根据其病理基础,重点讲解各类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眼底检查、心电图检查等),重点讲解妊娠高血压疾病与妊娠期原发性高血压及肾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4。

  重点讲解重度妊娠高血疾病的主要并发症。

5。

  一般介绍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体与胎儿的影响。

6。

  讲解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措施。

预防方面包括如何进行孕期的保健宣传与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制止其发展,治疗方面包括休息、饮食、药物的合理应用〈包括解痉、降压、镇静、利尿等〉对重症病例的及时终止妊娠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7。

  熟悉子痫病例的具体治疗方法。

教学要求

1.  熟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

2.  掌握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

3。

  掌握妊娠高血压疾病分类及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4.  了解妊娠高血压疾病对母体胎儿的影响.

5。

  掌握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措施。

第七节羊水过多

教学内容

1.  一般讲解羊水过多的诊断和处理.

2.  一般讲解羊水过少诊断方法、对胎儿的危害性及处理原则.

教学要求

1.  了解羊水过多的诊断和处理。

2.  了解羊水过少诊断方法、对胎儿的危害性及处理原则。

第八节多胎妊娠

教学内容

1.  一般介绍多胎妊娠的类型、特点及诊断方法。

2。

  重点讲解双胎孕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包括其概念、病因、危害及处理。

3.  结合双胎并发症讲解双胎处理原则。

教学要求

1.  了解双胎的类型及特点。

2。

  掌握双胎妊娠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3.  熟悉双胎孕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原因及诊断处理。

第九章妊娠合并症

第一节妊娠合并心脏病

教学内容

1。

  讲解心脏病孕妇的妊娠、分娩与其疾病之间的影响.

2.  重点讲解影响母儿预后的因素。

3。

  介绍妊娠期恃有的心脏病一一围产期心肌病。

4。

  重点讲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防治(包括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包括:

⑴ 心脏病患者未妊娠前的处理原则一一重点考虑能否手术纠正或能否胜任妊娠.

⑵ 对心脏病患者妊娠期的处理原则一一根据不同的心脏功能级别及妊娠的不同时期决定处理方案,如中止妊娠、孕期监护、预防心力衰竭,终止妊娠等问题。

⑶ 对心脏病患者分娩期的处理原则一一决定分娩方式、控制腹压改变的影响,防止产后出血等。

⑷ 对心脏病患者产褥期的处理原则一一如预防感染、哺乳问题和避孕等。

教学要求

1。

  掌握妊娠合并心脏病时心脏病与妊娠二者间的相互影响。

2。

  掌握影响母儿预后的因素。

3。

  掌握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处理.

第二节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教学内容

1。

  讲解病毒性肝炎合并妊娠时,在妊娠不同阶段两者的相互影响。

2.  讲解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时的处理原则.

3.  讲解妊娠期各种肝脏损害的鉴别。

4。

  熟悉防止病毒性肝炎或病毒性肝炎病毒携带者对新生儿垂直感染的病毒性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措施.

教学要求

1。

  了解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性以及对新生儿常规接种肝炎疫苗的重要意义。

2。

  熟悉妊娠和病毒性肝炎两者的相互影响.

第十章异常分娩

教学内容

1。

  产力异常

⑴重点讲解产力异常在异常分娩中的重要性。

⑵重点讲解产力异常的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断。

⑶重点讲解产力异常对母儿影响及其防治。

2。

  产道异常

⑴重点讲解产道异常的临床分类、诊断和对母儿的影响。

⑵重点讲解产道异常的处理.

3.  胎儿及胎位异常

重点讲解胎儿胎位异常的原因、诊断及处理,重点讲解忧后位、臀位、横位及巨大儿的诊断及处理。

4。

  讲解产力、产道与胎儿胎位异常三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异常分娩的临床共同点及其处理原则。

教学要求

1.  掌握产力异常、产道异常及胎儿胎位异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意义。

2。

  熟悉如何分析分娩异常中的主要问题,并掌握其处理原则。

3。

  掌握异常分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第十一章分娩期并发症

第一节胎膜早破

教学内容

1.  简要介绍胎膜早破概念及病因.

2。

  重点讲解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及其诊断方法。

3.  重点介绍处理原则.

教学要求

1。

  掌握胎膜早破的概念、对母儿的影响、了解胎膜早破病因。

2.  掌握胎膜早破的诊断方法及羊膜腔感染的诊断方法。

3。

  掌握胎膜早破的处理方法。

第三节产后出血

教学内容

1.  讲解产后出血的定义及四大主要原因。

2。

  重点讲解不同病因所引起的产后出血的临床特征.

3.  重点讲解加强孕期保健、孕产期管理对预防产后出血的意义.

4.  强调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的重要意义。

5.  详细讲解各种病因引起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及应急抢救原则、出血性休克的抢救.

教学要求

1    掌握产后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

2    熟悉产后出血的各种预防措施。

3    掌握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

第五节羊水栓塞

教学内容.

1.  病因:

宫缩过强,子宫存在血管开放的情况、死胎等.

2.  病理变化,周围循环衰竭,休克DIC,急性肾衰。

3。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处理(纠正呼吸循环衰竭,纠正DIC,产科处理)。

4.  预防措施目前研究的新进展。

教学要求

1.  了解病因,病理生理变化。

2.  熟悉临床表现,诊断以及处理.

3.  熟悉预防措施。

第四节子宫破裂

教学内容.

1。

  讲解子宫破裂的原因。

2。

  重点讲解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  重任讲解加强产前检查、了解分娩史、产程的正确处理重要性。

4。

  讲解预防子宫破裂的意义。

教学要求

1.  掌握子宫破裂的原因。

2.  掌握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3.  掌握子宫破裂的防治措施。

第十二章产褥期异常

教学内容

1.  重点讲解产褥感染的途径、生殖器官周围以及所引起的全身感染的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2。

  重点讲解产褥感染的预防要点<包括孕期卫生、产褥期卫生、避免和及时处理产伤、加强无菌观念等>,以及治疗措施。

3.  讲解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教学要求

1.  掌握产褥感染的常见病因、诱因、病理变化、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防治措施。

2。

  熟悉晚期产后出血病因、诊断和防治.

第十四章妇科病史及检查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妇科病吏的特点及妇科检查方法.

二、一般讲解妇科特殊的辅助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妇科病吏的特点。

二、熟悉妇科检查方法。

第十五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

教学内容

1。

  讲解外阴炎(幼年、老年、念珠菌性)的病因及防治。

介绍前庭大腺炎及前庭大腺版肿(囊肿)的治疗原则.

2.  重点掌握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生物学特性症状、体征,诊断方法及治疗。

3.  重点讲解细菌性阴道病的症状、体征、诊断及与分娩(阴道分娩、剖宫产)及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4.  掌握萎缩性阴道炎的病因与雌激素水平下降的关系。

5.  了解活跃鳞柱交界、原始鳞柱交界、转化带。

了解宫颈炎治疗的适应症及方法.

教学要求

1.  熟悉外阴炎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

2.  掌握滴虫性阴道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因、传染方式、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防治.。

3。

掌握细菌性阴道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临床意义。

3.  熟悉萎缩性阴道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4。

  掌握宫颈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的转化机制,明确宫颈糜烂与宫颈炎的区别,及各自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

盆腔炎

教学内容

1.  熟悉阴道、宫颈的不同自然防御机制。

2.  掌握急性淋菌、衣原体颈管炎上行成急性盆腔炎的机理,以及产后、流产后、宫腔操作后上行感染成急性盆腔炎的机理。

3。

  启发、思考了解急性盆腔炎的各种表现及病理s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急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版肿、输卵管卵巢肤肿、急性盆腔蜂窝组织炎、急性盆腔腹膜炎)。

4。

  了解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变化、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5.  重点掌握女性生殖器结核的传播途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确诊方法)、鉴别诊断(尤其与卵巢癌)及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指征)。

教学要求

1。

  熟悉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机制。

2.  掌握急性盆腔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及不同发展过程的临床表现以及防治原则.

3。

  了解慢性盆腔炎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多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4.  掌握生殖器结核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十七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第一节子宫肌瘤

教学内容

1.  了解子宫肌瘤的发病情况.

2。

  掌握子宫肌瘤的病理变化及不同的类型。

3.  重点掌握各种类型子宫肌瘤的不同临床表现及其珍断方法,肌瘤变性的临床表现。

4。

  重点掌握子宫肌瘤药物治疗的指征,方法及手术处理的原则。

5。

  了解子宫肌瘤与娃振的相互影响、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

教学要求

1.  掌握子宫肌瘤的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断。

2.  重点掌握各类子宫肌瘤的治疗原则.

第二节子宫颈癌

教学内容

1。

  一般介绍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及病因。

2。

  一般介绍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和发展.

3。

  重点讲解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

鳞状上皮癌、不典型增生、原位癌、镜下早期浸润癌、鳞状上皮浸润癌、腺癌。

4。

  重点讲解转移途径及临床分期。

5.  重点讲解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

6.  重点讲解子宫颈癌的处理原则:

1。

不典型增生的处理;2。

原位癌处理;3.镜下早期浸润癌处理;4。

浸润癌的处理.

7。

  讲解子宫颈癌的预后、预防及随访普查。

教学要求

1.  了解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和发展。

2。

  掌握子宫颈癌的病理变化、熟悉其转移途径及临床分期。

3.  掌握子宫颈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及早期诊断方法。

4。

  掌握子宫颈癌的治疗原则.

5.  了解子宫颈癌的预后、预防及随访。

第三节子宫内膜癌

教学内容

1.  重点掌握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现状及致病因素.

2。

  掌握子宫内膜癌前病变及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变化。

3。

  重点掌握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及临床分期.

4。

  重点掌握子宫内膜癌的有序化诊断,包括阴道B超一宫腔镜一镜下活检的意义。

5。

  重点掌握治疗原则(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

教学要求

掌握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有序化地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四节卵巢肿瘤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卵巢肿瘤的发病情况及高危因素.

2.一般介绍卵巢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3.一般介绍常见卵巢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1)上皮性肿瘤:

浆液性肿瘤、粘液性肿瘤、子宫内膜祥肿瘤

(2)生殖细胞肿瘤:

畸胎瘤

(3)性索间质肿瘤:

颗粒间质细胞肿瘤、支持一间质细胞肿瘤

(4)转移性肿瘤

4.重点讲解卵巢良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诊断、辅助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

5.讲解卵巢恶性肿瘤的分期及转移方式特点.

6.讲解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

(1)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2)良性卵巢肿瘤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3)恶性卵巢肿瘤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7.重点讲解卵巢常见肿瘤并发症诊断与处理原则。

8.重点讲解卵巢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1)良性肿瘤的治疗原则以及腹腔镜手术在良性卵巢肿瘤治疗中的现状。

(2)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教学要求

1.  了解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及常见的卵巢肿瘤的病理特点.

2。

  掌握卵巢良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3.  熟悉卵巢恶性肿瘤的分期及转移途径。

4.  熟悉良性卵巢肿瘤与恶性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5。

  掌握卵巢肿瘤常见的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处理原则.

6.  掌握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第十八章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教学内容

1.介绍滋养细胞疾病和滋养细胞肿瘤的定义。

2。

葡萄胎

(1)讲解葡萄胎的分类、病因和发生率。

(2)配合幻灯讲解葡萄胎的病理待征。

(3)重点讲述葡萄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4)讲解葡萄胎的鉴别诊断、处理和定期随访。

3.侵蚀性葡萄胎

(1)讲解侵蚀性葡萄胎定义,临床表现和诊断。

(2)配合幻灯讲解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特点。

(3)介绍侵蚀性葡萄胎的随访.

4。

绒毛膜癌

(1)介绍绒毛膜癌的定义和病理特点.

(2)讲解绒毛膜癌的临床表现.

(3)介绍绒毛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5.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简要介绍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病理特点、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

教学要求

1。

  掌握葡萄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处理。

2.  熟悉葡萄胎的病因、分类及发病率.

3。

  熟悉葡萄胎的病理特点。

4.  掌握侵蚀性葡萄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随访。

5.  熟悉侵蚀性葡萄胎的病理特征。

6.  熟悉绒毛膜癌的病理,临床表现。

7.  了解绒毛膜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8.  了解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第十九章月经失调、

第一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教学内容

1。

  介绍功血的分类和发病因素。

2。

  重点讲解无排卵型功血的病理生理、出血机理及临床表现持点。

3。

  掌握功血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及一些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包括基础体温测定,宫颈粘液、子宫内膜的病理检查、血尿激素测定的应用及其意义。

4。

  一般介绍功血与全身性疾患如血液病,异常娃振如流产、异位娃振及生殖器肿瘤等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教学要求

1。

  熟悉功血的分类,病因及出血机理。

2.  熟悉各类功血的临床表现和特征。

3.  掌握功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4。

  掌握功血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措施。

第二节闭经

教学内容

1.  讲解闭经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

  重点讲解闭经的诊断及辅助诊断方法:

包括卵巢功能检查、激素测定、子宫内膜活检或诊断性刮宫,以及内分泌轴功能的药物反应试验,如垂体兴奋试验等以明确闭经病因。

列举各类典型病例情况.

3。

  重点讲解按不同病因制订治疗方案。

教学要求

1。

  了解闭经程度分级,病因分类及发病机理。

2。

  掌握闭经常用的诊断方法。

3.  掌握不同原因闭经的处理原则.

第四节围绝经期综合征

教学内容

1。

 重点讲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其出现原因.

2。

 一般介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处理原则。

教学要求

掌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教学内容

1    了解子宫内膜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