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8678195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doc

2011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考试考前案例分析辅导11

中华网考试责任编辑:

普罗旺斯更新时间:

2011年10月26日  [点评]

   案例六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

杨某,汉族,28岁,未婚,大学学历,公司职员,收入中等,经济状况良好。

  二、求助者自述

  近2个月来总是批复思考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如"洗水果时多用一点水好,还是少用一点水好"、"削带皮的蔬菜如黄瓜时,是去皮厚一点还是薄一点好",等等。

虽然认为没有必要,但是控制不住还要想。

继而出现洗衣服时总担心洗不干净而反复洗涤,直到自认为洗干净为止,为此耽误了许多时间,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逐渐的脾气变得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火,经常感到疲惫,做事情的兴趣也不如从前,还出现了睡眠不好,经常要到凌晨一两点钟才能入睡。

故感到很苦恼,迫切希望能够得到咨询师的帮助。

  三、咨询师的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严重疾病。

2个多月前,求助者在报纸上偶然看到这样一条报道,现在许多蔬菜和水果都含有大量的农药,对人体有很大的损害,食用前最好多洗几遍或去皮食用。

自此,求助者在洗蔬菜和水果时就变得很紧张,总是担心农药去不干净而反复洗,情况逐渐加重而不能自控,甚至只要是洗的东西都要反复洗。

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想法,走过街天桥时总想着跳下去,为此感到害怕,尽量避免走过街天桥。

由于这些问题的困扰,求助者的工作、生活受到了影响,但尚能坚持应对,只是感到苦恼,希望尽快解决,因此前来进行心理咨询。

  参考答案

  一、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

强迫洗涤、强迫意向、回避行为、易激惹、兴趣减退、睡眠障碍。

  二、本案例的初步诊断是:

神经性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的事情,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个月,未超过3个月。

  3、精神痛苦程度难以解脱,对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4、心理冲突的内容泛化。

  5、本案例虽有强迫症状,但持续时间较短,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重,未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考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三、对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

  1、根据判断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可知该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

  2、从求助者的"求医行为"来判断,可知本案中求助者表现出强烈的求治愿望而主动求医。

  3、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可知本案例中求助者能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也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希望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解决。

  四、在与该求助者制定咨询目标时,判定咨询目标是否有效,应具有以下要素:

  1、具体。

目标不具体,就难以操作和判断,目标越具体,就越容易见到效果。

具体目标是应该受终极目标指引的具体目标,而不孤立的具体目标。

  2、可行。

目标没有可行性,超出了求助者可能性的水平,或超出了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则目标就很难达到。

此外,经济条件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可行性的因素。

  3、积极。

目标的有效性在于目标是积极的,符合人们发展的需要。

  4、双方可以接受。

咨询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的交流来修正。

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

若咨询师无法认可,也可中止咨询关系或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5、属于心理学性质。

对于不牵涉心理问题的来访,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6、可以评估。

目标无法评估,则不称其为目标。

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可发现不足,及时调整目标或措施。

  7、多层次统一。

咨询目标是多层次的,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

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

  案例问答题模板

  1?

对求助者目前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1)精神状态:

  A.感知觉、注意品质、记忆、思维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敏感)

  B.情绪、情感表现(经常委屈,哭泣,情绪较低,脾气暴躁,烦闷,心烦,感觉活着没意思)

  C.意志行为(自控能力、言行一致性工作劲头不足等)

  D.人格完整性、相对稳定性

  2)身体状态:

  A.有无躯体异常感觉(觉得很累,浑身不舒服,头晕,头痛,睡眠差)

  B.求助者近期体检报告

  C、既往病史

  3)社会功能状态:

  A.工作动机与考勤状态

  B.社会交往状况(接触是否良好回避,几乎不参加集体活动,夫妻关系紧张)

  2?

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认知方面:

如感觉过敏、思维迟缓等。

  意志方面:

如意向缺乏、强迫意向等。

  情绪情感方面:

如焦虑、抑郁、恐惧、情感低落、暴躁、绝望等。

  躯体方面:

头痛、睡眠差

  行为方面:

如回避、强迫、退缩等。

  社会功能方面:

如与不敢和人说话,与同事关系较差工作效率下降、学习、人际、家庭、夫妻关系、娱乐等。

  3?

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1、心理测验的结果

  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

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

  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

  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

  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

  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社会交往情况

  8、对未来的希望

  4?

对该求助者的临床表现如何进行量化评定?

  可按照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进行评定:

  1、病程:

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

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

轻微妨碍1分,显着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2和3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

  总分为3分,不够诊断为神经症;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总分不小于6分,神经症诊断成立。

  5?

你对本案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1)使用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衡量临床资料中的可疑点。

精神分裂症除外。

  2)初步区分一般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6?

本案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下诊断:

  1、非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强迫症(恐怖症……)

  2、心理正常、心理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首先使用三原则做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

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2、诊断神经症:

  1)病程:

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

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

轻微妨碍1分,显着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

  4-5分为可疑病例,不小于6分为确诊神经症。

  3、症状符合**症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2)主导症状……

  4、(如果已排除神经症)根据求助者心理和行为异常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做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系统分类诊断。

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

  7?

还需要做哪些鉴别诊断?

  可能需要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重性精神病鉴别:

根据三原则,无妄想、无幻觉、自知力

  2)与其他神经症进行鉴别:

以主导症状鉴别,冲突是否是道德性的

  3)与其他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进行鉴别:

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冲突不强烈,时间不长、未泛化

  8?

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生理原因:

  a)生理功能改变青春期、更年期

  b)躯体疾病

  c)生物年龄

  d)性别因素

  认知原因:

具体案例可从认知、行为(缺乏策略和技巧)、情绪(不能自行解决)、个性(求完美、好胜、无法正视挫折)

  a)认知能力及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b)对现实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c)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

  d)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e)有无反逻辑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f)经验系统中有无不利因素(老眼光)

  g)价值观有无问题

  h)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

变态心理学

1.关于变态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之间关系,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

  A.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

  B.变态心理学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

  C.变态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相互补充与支持

  D.变态心理学研究的是异常心理,与普通心理学完全不同

  【答案】D

  2.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  )。

  A.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

  B.个体的心理差异

  C.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D.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答案】D

  3.下列说法中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的看法的是(  )。

  A.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

  B.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

  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D.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

  【答案】C

  4.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以强迫症和癔病为研究的基础 

  B.缺乏严格的实验研究

  C.以研究潜意识为出发点 

  D.以研究自我概念为主要内容

  【答案】D

  5.心理学界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批评包括(  )。

  A.主要是对其逻辑演绎式而非实验研究的方法论存在质疑

  B.主要是缺乏大样本的研究

  C.主要是缺乏临床经验性的分析

  D.主要是缺乏哲学理论的支持

  【答案】A

  6.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这是(  )提出的。

  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答案】C

  7.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是指(  )。

  A.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 

  B.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

  C.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 

  D.能正确认识现实和适应环境

  【答案】A

  8.对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中,社会适应标准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  )。

  A.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B.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事

  C.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D.与自我要求一致

  【答案】A

  9.某家长发现其小孩听课、玩耍时老走神,在家到处乱跑,动个不停,和别的小孩不一样,怀疑其儿童可能有心理问题,这是(  )。

  A.医学标准怀疑 

  B.内省经验标准 

  C.社会适应标准 

  D.统计学标准

  【答案】B

  10.某人已有严重精神行为障碍,但他本人认为自己很正常,不承认自己有病,这是(  )。

  A.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破坏 

  B.主客观世界统一性破坏

  C.人格稳定性破坏 

  D.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破坏

  【答案】B

  11.(  )属于焦虑的症状表现。

  A.喜怒无常、紧张害怕、提心吊胆、过分担忧

  B.惶恐不安、悲痛欲绝、提心吊胆,肌肉紧张

  C.手心出汗、担惊受怕、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D.紧张害怕、提心吊胆、过分担忧,肌肉紧张

  【答案】D

  12.下列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组精神性障碍征候群

  B.患病期的患者基本丧失自知力

  C.内容有一定现实性,并不荒谬

  D.自己的内部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相脱离

  【答案】C

  13.求助者向心理咨询师主诉,他很喜欢某女同学,虽然没有向她表白过,也没有写过求爱信,但他从她的一言一语中,以及表情上感到她对自己有意思。

为此,天天想,日夜思,十几年没有改变对她的钟情。

后来这个女同学考上大学而且有了男友,但是他仍然痴情不改,经心理咨询师辗转询问到该女生,女生回答说,她从来没有喜欢过他,也从未有任何表示。

心理咨询师发现患者无任何幻觉,也无情感障碍,思路清晰,反应灵敏正确。

这可能是(  )。

  A.精神分裂症 

  B.强迫型障碍

  C.偏执型精神障碍 

  D.强迫型人格障碍

  【答案】C

  14.下列疾病不属于神经症的是(  )。

  A.疑病症

  B.强迫症

  C.孤独症

  D.焦虑症

  【答案】C

  15.一小学生上网,看鬼片,吓得大喊大叫,全身哆嗦,时而目瞪口呆,不理人,时而昏迷不醒。

这是(  )。

  A.恐怖症 

  B.分离性障碍 

  C.焦虑症 

  D.转换性障碍

  【答案】B

  16.下列属于心理健康范围的是(  )。

  A.能尽力满足个人需要

  B.对自己评价过高

  C.为维持心理平衡,极力宣泄自己的情绪

  D.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答案】D

  17.心理活动的耐受力是指(  )。

  A.对突然强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

  B.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

  C.自我控制对压力的反应能力

  D.对个人思维、行为、情绪的耐受能力

  【答案】B

  18.心理咨询工作关注来访者是否有病(精神疾病),是为了(  )。

  A.选出有精神病的人立即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B.以是否有精神疾病作为心理健康的指标

  C.选出有精神疾病的人,永远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D.选出没有精神病的人作为自己的工作对象

  【答案】D

  19.健康心理学(  )。

  A.概念体系科学完整

  B.发展成熟

  C.是被美国心理学会确认不久的新的分支学科

  D.是医学介入心理学的结果

  【答案】C

  20.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征是(  )。

  A.对主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B.患者注意力集中到外部世界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上

  C.情绪低落

  D.空间感觉发生变化

  【答案】C

相关链接:

1.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B.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

  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全部异常的

  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转换的

  【答案】ABD

  2.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看法有(  )。

  A.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个体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

  B.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

  C.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

  D.在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多或者太少,都会使其发展受到挫折

  【答案】ABCD

  3.行为主义理论包括(  )。

  A.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B.桑代克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C.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D.体液条件反射学说

  【答案】ABC

  4.李心天教授在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时涉及(  )。

  A.医学标准 

  B.统计学标准

  C.内省经验标准 

  D.社会适应标准

  【答案】ABCD

  5.错觉的特征有(  )。

  A.知觉歪曲 

  B.感觉歪曲 

  C.均能接受现实检验,加以纠正 

  D.正常人也可发生

  【答案】AD

  6.正常的思维具有(  )等特征。

  A.具体性 

  B.实际性

  C.目的性 

  D.逻辑性

  【答案】ABCD

  7.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常见的表现有(  )。

  A.情感淡漠 

  B.情绪低落 

  C.焦虑 

  D.情感脆弱

  【答案】ABCD

  8.精神运动性兴奋常区分为(  )。

  A.协调性 

  B.不协调性 

  C.先天性 

  D.后天性

  【答案】AB

  9.躁狂症“三高症状”包括(  )。

  A.易激惹 

  B.思维奔逸 

  C.心境高涨 

  D.精神运动性兴奋

  【答案】BCD

  10.癔症的临床表现有(  )。

  A.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B.常见于青年期和更年期,男性较多

  C.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 

  D.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答案】ACD

  11.许又新教授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包括(  )。

  A.统计标准 

  B.发展标准

  C.体验标准 

  D.操作标准

  【答案】BCD

  12.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  )。

  A.心理健康的人 

  B.心理不健康的人

  C.心理正常的人 

  D.心理异常的人

  【答案】ABC

  13.促进心理健康“人与环境协调原则”的内涵包括(  )。

  A.主要是人对环境的简单顺应 

  B.人与社会环境取得动态协调平衡

  C.人与自然环境取得动态平衡 

  D.主要是人对环境的能动改造

  【答案】BCD

  14.长期住院的躯体疾病患者都有(  )。

  A.人格的改变 

  B.心理的变化 

  C.生理功能变化 

  D.躯体器官功能变化

  【答案】ABCD

  15.心理健康咨询对象的分类的可靠检验标准是(  )。

  A.症状维度 

  B.用途维度 

  C.效度维度 

  D.信度维度

  【答案】BC

  16.来访者要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  )。

  A.不良情绪持续一个月或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B.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

  C.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

  D.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局限于最初事件

  【答案】ABCD

  17.焦虑症状主要包括(  )。

  A.明显的人格障碍

  B.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

  C.精神运动性不安

  D.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答案】BCD

  18.状态焦虑与特性焦虑的主要区别是(  )。

  A.状态焦虑起病于成年,持续时间较短,而特性焦虑从小就开始显露端倪,且持续一生

  B.状态焦虑程度较重,而特性焦虑程度较轻

  C.状态焦虑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而特性焦虑一般没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

  D.状态焦虑以漂浮焦虑为核心,而特性焦虑的典型表现是处境性焦虑或期待性焦虑

  【答案】ABCD

  19.关于压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现实中,随时可能遭遇到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的刺激

  B.察觉到环境刺激超过自身应付能力时所发生的心理、生理反应

  C.压力要涉及到外力和受外力作用的对象两个方面

  D.受到刺激就可能会形成压力

  【答案】AB

  20.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调节系统,主要指神经内分泌系统

  B.中介系统的总体功能,是由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决定的

  C.个体对事件的实际反应,是由中介系统对压力增益或消解后的相对强度决定的

  D.压力影响免疫功能系统,但不影响其他组织系统

  【答案】BC

1.效标与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用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的前提是假设两个变量的关系是(  )的分布。

  A.线性 

  B.非线性

  C.抛物线 

  D.正态曲线

  【答案】A

  2.下列选项中关于效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

  B.是在选用标准化测验或自行设计编制测量工具时,首先必须鉴定的

  C.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D.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答案】C

  3.假设你要测查一个儿童的智力,你测量了他眼眉以上头的周长,你测量了5次,得到了一个平均值,然后将平均数乘以7得到该儿童的IQ,这种测量IQ的程序(  )。

  A.不可信,也无效 

  B.不可信,但有效

  C.可信,但无效 

  D.即可信又有效

  【答案】C

  4.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叫(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B

  5.两次实施测验(  )。

  A.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B.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C.应连续进行

  D.间隔以2~4周为宜,最好不超过6个月

  【答案】D

  6.即时复本信度所考察的误差来源是(  )。

  A.时间取样

  B.内容取样

  C.时间取样和内容取样

  D.评分者之间的差异

  【答案】B

  7.同质性信度(  )。

  A.是检验测验内部所有题目的一致性

  B.是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C.是检验两个测验在内容上的等质性

  D.主要指测验题目的内容和形式,而不论其正、负相关性

  8.关于信度的指标,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信度系数,即实得分数方差与真分数方差的比值

  B.信度指数即是信度系数

  C.测量标准误与信度呈负相关

  D.测量标准误与信度呈正相关

  【答案】C

  9.若儿童的心理年龄高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高,若心理年龄低于其生理年龄,则智力较一般儿童低。

但在实践中发现,单纯用心理年龄来表示智力高低的方法缺乏不同(  )儿童间的可比性。

  A.性别

  B.来源

  C.出身

  D.年龄

  【答案】D

  10.(  )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

  A.常态化 

  B.线性化

  C.百分制 

  D.分布均匀

  【答案】A

  11.发展量表是在许多心理特质方面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进行比较所制成的量表,关于其适用性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适用于年纪小的儿童,对成人不适用

  B.对于不同环境之下成长的儿童,分数可以作同样的解释

  C.同样的时间差异在不同的年龄组,其含义是一样的

  D.对于儿童和成年人同样适用

  【答案】A

  12.随机号码表法是(  )。

  A.分组抽样 

  B.系统抽样

  C.简单随机抽样 

  D.分层抽样

  【答案】C

  13.内容效度适合于评价(  )。

  A.成就测验

  B.人格测验

  C.能力倾向测验

  D.兴趣测验

  【答案】A

  14.在370名被试中,选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被试各100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1题的有80人,低分组答对的有30人,该题的难度为(  )。

  A.0.80

  B.0.30

  C.0.50

  D.0.55

  【答案】D

  15.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叫(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C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